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MRI诊断
2016-12-26苏刚徐雷鸣顾东华倪耿欢易亚辉陆忠烈
苏刚 徐雷鸣 顾东华 倪耿欢 易亚辉 陆忠烈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MRI诊断
苏刚 徐雷鸣 顾东华 倪耿欢 易亚辉 陆忠烈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是一种累及垂体的内分泌疾病,较为少见,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垂体瘤。LYH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失明、垂体功能严重减退而影响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本研究对6例LY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提高对LYH的认识,减少误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嘉兴市第二医院3例(均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例和海盐县人民医院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确诊为LY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27~68岁,平均(54.2±16.3)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口干多饮、多尿3例,头痛2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及复视2例,乏力纳差2例,1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垂体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SH)减低1例,垂体泌乳素(PRL)升高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降3例,见表1。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行头颅CT平扫检查。手术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各3例;临床诊断标准是垂体体积增大或垂体柄增粗,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2周后复查MRI显示病变明显缩小,实验室检查提示垂体功能有所恢复,同时经临床检查排除结节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引起的下丘脑症状。
表1 6例患者临床资料
1.2 方法 使用SIMENS Emotion 16 CT仪,行头颅CT平扫,层厚、层距5mm;GE SIGNA 1.5T MRI仪,线圈选择为正交头线圈,成像序列主要包括SE T1WI(TR:430ms,TE:15ms)矢状位、冠状位,FSE T2WI(TR:4 000ms,TE:88ms)冠状位,层厚3~4mm,间隔0~0.5mm。MRI增强扫描检查按标准剂量(0.1mol/kg)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行SE T1WI冠状MRI位和矢状位扫描,层厚3~4mm。由2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观察垂体大小、形态、信号及垂体周围结构累及情况。
2 结果
治疗前,1例患者头颅CT检查显示鞍上区囊性占位。6例患者MRI检查显示垂体体积弥漫性增大,见图1;5例呈等长T1、T2信号改变;1例鞍区囊性占位,呈短T1、长T2信号改变,见图1e-h;5例垂体柄均明显增粗,但均未见移位;1例垂体柄未见。平扫T1WI像显示6例患者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增大的垂体信号均匀;增强后1例囊性占位呈环形强化,见图1h;其余5例垂体及垂体柄明显均匀强化,见图1c;2例可见邻近脑膜强化,见图1d;4例冠状位呈“舌状”强化,见图1c。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YH患者3例,病理均提示垂体组织内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其中1例冰冻病理提示垂体腺瘤,常规病理纠正为LYH。3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复查MRI显示垂体体积缩小,见图2;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3 讨论
LYH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组织学检查发现垂体组织中有大量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合并其他内分泌或非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本研究有l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LYH患者多为妊娠或分娩后妇女,可能与妊娠晚期、分娩期间机体内分泌激素变化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但是,近年来非妊娠女性、绝经后女性和男性病例的相关报道明显增多[1]。本研究男、女患者各3例,且无妊娠或分娩后妇女;冯逢等[2]报道的5例患者亦与妊娠无关。关于LYH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垂体炎是一种以垂体炎症和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组织学上分为LYH(又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3]、肉芽肿性垂体炎、黄瘤性垂体炎、坏死性垂体炎、IgG4相关性垂体炎和混合性垂体炎。垂体炎患者的MRI表现为鞍区占位病变,若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本组6例患者有3例在术前误诊为垂体腺瘤。不恰当地切除鞍区肿物,易造成永久性垂体功能低下,且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图1 垂体炎MRI表现[a-d:例4,MRI平扫示垂体明显增大,向上伸入鞍上,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c-d:例4,增大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冠状位呈“舌状”(粗箭),垂体柄增粗(弧形箭),明显强化,无偏移,邻近脑膜强化(细箭),呈“脑膜尾征”;e-f:例6,垂体弥漫增大,向上伸入鞍上,短T1长T2信号改变,增大垂体呈“束腰征”(细箭);g-h:例6,增强后环形明显强化(细箭),内部囊状影不强化]
图2 例1激素治疗前后MRI所见(a-b:治疗前,增强MRI增粗垂体及垂体柄明显强化;c-d:激素治疗3个月后,MRI增强增粗垂体及垂体柄缩小)
LYH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灶大小、累及部位等密切相关[4],主要表现为垂体增大、垂体功能减退产生的症状。(1)腺垂体功能障碍是LYH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多种内分泌功能受损,其中又以腺垂体-肾上腺轴受损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ACTH分泌减少,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本组有3例;其余依次为腺垂体-性腺轴、腺垂体-甲状腺轴及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是垂体炎的主要死因[5]。(2)漏斗部神经垂体功能障碍:约1/3的患者抗利尿激素(ADH)向神经垂体运输和储存障碍而引起尿崩症,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本组有3例出现该症状,但垂体腺瘤很少发生尿崩症,此为两者鉴别要点[6]。LYH患者垂体柄受压,表现为高泌乳血症及泌乳,PR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期妇女,且后者无泌乳表现,也是与垂体增生症的鉴别要点。本组6例患者神经垂体T1WI高信号消失,但发生尿崩症只有3例,因此MRI影像学表现不能如实反映神经垂体功能受损情况,笔者认为与神经垂体水肿有关。(3)占位效应引起的临床表现:垂体炎患者垂体明显增大,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有研究证实可能与无菌性脑膜炎有关[7]。本研究有2例患者MRI影像学表现为“脑膜尾征”且有头痛、恶心等症状。本研究有2例患者垂体病变压迫视交叉或累及海绵窦而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复视等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垂体瘤,术后临床症状缓解。
CT检查仅能显示鞍区较大占位病变,在鞍区作用有限。本组1例患者术前CT平扫检查仅表现为鞍区稍低密度占位;而MRI在显示鞍区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从多方位,尤其是冠状位、矢状位直观清晰地显示垂体内部信号特点、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是垂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8]。垂体炎MRI主要表现包括垂体弥漫性增大,可向鞍上、鞍旁蔓延,鞍底骨质通常无破坏;垂体柄增粗,但无移位,病变向鞍上累及漏斗部时,视交叉和下丘脑受压移位,向两侧可累及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增大的垂体信号多均匀,呈等T1、等T2改变,部分可囊性改变,信号呈短T1、长T2改变(本组1例,易误诊)。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本组有3例患者病变沿下丘脑基底部向下丘脑扩张呈“舌状”改变,2例患者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
病理诊断是金标准,但活检和手术创伤大。而临床诊断多采用排除法,根据临床症状、内分泌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等排除可能的继发性垂体炎、垂体肿瘤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对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良好也可作为诊断的佐证。LYH与垂体腺瘤较难区分,MRI检查鉴别点是LYH通常鞍底平坦、无下陷和骨质破坏,而垂体腺瘤通常鞍底下陷、骨质破坏;其次,LYH多均匀增大,垂体柄增粗并很少偏移,增强扫描垂体及垂体柄均匀明显强化,而垂体瘤往往信号不均,垂体柄偏移,垂体瘤轻度延迟强化,在周围正常垂体组织强化的背景下形成相对低信号区;此外,LYH多累及垂体后叶,而垂体腺瘤一般不累及神经垂体[6]。
综上所述,垂体炎临床较为少见,当出现头痛、中枢性尿崩、垂体功能低下,MRI检查显示垂体体积增大、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增粗但不移位,平扫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应考虑该病的可能。在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前提下,给予对症治疗并定期作影像学、内分泌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治。
[1] Takahashi Y.Autoimmune hypophysitis:new developments[J]. Handb Clin Neurol,2014,124(124C):417-422.
[2] 冯逢,李明利,李小圳,等.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198-1200.
[3] Bando H,lguchi G,Fukuoka H,et al.The prevalence of IgG4-related hypophysitis in 170c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hypopituitanrism and/or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J Endocrinol,2013,170(2):161-172.
[4] 赵国峰,娄昕,马林,等.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3):219-222.
[5] 安向莲,高志红,邱明才,等.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8(21):471.
[6] 杨众,任祖潘,苏长保,等.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炎症并发症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3):107-109.
[7] Rivera J A.Lymphocytic hypophysitis:disease spectrum and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J].Pituitary,2006,9(1):35.
[8] 闫峰山,王玲,史大鹏.垂体少见病变的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2009, 25(9):1247-1249.
(本文编辑:陈丹)
《浙江医学》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等级;(6)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明确性别;(8)有无质量合格证;(9)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温度要求);(10)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1)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2)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3)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本刊编辑部
2016-04-28)
314000 嘉兴市第二医院放射科(苏刚、倪耿欢、易亚辉、陆忠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徐雷鸣);海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顾东华)
陆忠烈,E-mail:luzhonglie_36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