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音乐教育品牌的专业性建设
2016-12-24周媛
周媛
摘要:现如今,建设专业性的音乐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各地方高师院校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品牌学的视角来看,音乐教育的专业品牌特性已经成为各地方高师院校的外在与内在特性的集中体现。音乐教育品牌的专业性与特色性也成为各地方高师院校硬实力的基本评估标准,而如何进行专业性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的现实困难。本文将从地方高师院校建设品牌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建设的主要原因以及建设的理念原则方面探析在新形势下音乐教育品牌的专业性建设,从而对提高专业品牌建设的能力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音乐教育 品牌 专业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05-03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远超“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而这一发展使得教育质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心。音乐教育的专业水平教育是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决定高校生源的多寡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它是决定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专业音乐教育品牌已经成为高校竞争发展的主要手段。地方高师院校虽在一定程度上稍逊一线品牌高校,但在地方影响力大、生源基础好,具有很强的教学实力。本文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例,探析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品牌的专业性建设。
一、地方高师院校建设品牌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品牌教育之内涵
品牌教育事实上就是各类高校打造的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的教学标识,同时能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这种办学特色是各高校的生命线,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基石。高校想要创建品牌特色需要通过专业建设来实现,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专业。
品牌教育之内涵,应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品牌仅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标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外在形态,但却是一种没有实体的事物;第二,专业性的品牌教育是各高校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后获得的教学成果,是在社会品牌意识的带领下塑造的具有专属性质的品牌模式;第三,品牌教育是各高效具有独创性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各高校间竞争与展现教学优势的重要途径;第四,高校的专业性品牌教育易于被大众接受,得到大众的认可。建设专业性的品牌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形象与地位的提升,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建设专业性的音乐教育品牌对高校的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品牌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今形式要求高等院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求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些新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使得各高校开始正视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来说,建设专业音乐教育品牌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现有的专业中选择基础牢固、具有发展优势的一个或几个专业,打造“主打”品牌,在这些品牌发展成熟以后充分发挥其影响力,从而带动其他的专业发展,让这些音乐专业在发展中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专业影响力。比如,某一地方高师院校可挑选音乐教育专业为主打品牌,引进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自弹自唱等方面的学科,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使得相关专业的课程更受学生的喜爱与重视,例如,学生在进行自弹自唱课程的学习中会逐渐认识到合唱指挥与作品分析等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发现课程之间的联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师资力量与专业活力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对未来专业走向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开创新的专业。这一新专业可以是目前就业市场上比较吃香的热门专业,也可以是目前还不热门,但未来极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种新创建的专业可以作为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品牌中的“潜力股”,短时期内可能不会被大众认可,但通过时间的检验,会独占先机。最后,无论是哪种专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应该及时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学在不断的改革中与时俱进,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也可以成为学校的专属品牌。
二、地方高师院校建设品牌专业教育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原因的主导作用
当今社会是政治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才需求量骤加,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认知大都来自品牌高校的毕业生,这种品牌光环使得高校愈来愈重视品牌建设。
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学本质是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较高的毕业生,本身就具备了就业竞争优势。而品牌高师院校大多具备健全的教学体系、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充足的师资力量与完备的教学设施,这些硬件条件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较为有利,同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专业技能高超、个人素质较高的人才最是紧缺,而大学毕业生是各用人单位获得人才的主要途径,能否引进高质量的人才,对各用人单位、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艺术的专业性相比较其他专业显得更为突出,社会的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使得高校建设专业性音乐品牌专业显得尤为迫切。地方高师院校建设专业性音乐教育品牌、打造具有独创性的管理体系,是顺应当今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举措。
(二)各类高师院校间的激烈竞争
我国的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充足的生源与庞大的教学体系,但是,我国的教育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取得较高的地位。据统计,在2009年世界范围内高校的排名中,我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一百名,清华、北大这些被我国看作最高学府的名校面临如此窘境,使得国人不得不反思我国的教育环境。
我国的综合实力正在逐年提高,人才也在逐渐增加,但我国的地方高师院校品牌影响力相比较国外名校的影响力较低,不高的知名度使得我国高校不能广泛的被世界认可。显而易见,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没有很好的顺应时代的脚步,缺乏良好的管理方法,创新理念薄弱,使得培养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实践性能力,因此,高校的教育品牌优势逐渐下滑,丧失活力。而各高校为了扩展生源,盲目夸大自身品牌特色,使得竞争愈发激烈。这在建设品牌特色的出发点上就已经出现了偏差。面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地方高师院校应树立正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改革教育理念,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完备教学设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通过良性竞争来获得社会认可。
三、新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建设专业性音乐教育品牌的理念原则
(一)音乐教育专业品牌建设的基本定位
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品牌建设应建立在平台作用的基础上,从三方面把握音乐教育专业的品牌定位:首先,学校应重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会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孰不知,知识没有界限,专业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人格的完善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地方高师院校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而这些人格的培养教学可以具象化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排练过程中应增加同伴的相互协作、相互沟通能力等。
其次,在地方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专业训练与实践能力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的训练不是一味的知识学习,而是开始注重学生对于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与再创造能力,这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完美展现。这种教学成果是贯穿在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课程实践中,比如在进行音乐史学的课程之前,可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从而能够较好的参与课堂讨论环节,最后由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并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每一位迈入校门的学子都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反复思索,高师院校通过种种教学措施,力求对学生们从专业技能到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为学生迈入社会提供助力,未来究竟是做哪一行当,最终还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把握。
(二)地方高师院校建立品牌教育的理念
目前,各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院校对品牌的定位必须时刻跟紧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不被淘汰。市场需求变动的飞快,它需要学校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国家对高师院校的教育发展提出了较高的期待,提供了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持,也因此,塑造品牌建设成为了高校领导与师生共同的心愿与目标。
此外,高师院校的工作核心是教学,在建立品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以时代的眼光调整教育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教育中品牌与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追求最纯粹的品牌理念,才能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教育。
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他们是品牌教育成果的最终体现,学生对于品牌教育的接受程度与认可度是检验其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准。在这一过程中需注意遵循教学规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学校自身的硬件条件为基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我国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地方高师院校是作为我国庞大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建设品牌特色仅是一种途径,其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各地方高师院校想要发展本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只有依据自身的优势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战略目标,不断推陈出新,加强专业性品牌建设,从而获得长远性、全局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娃.地方音乐在高师器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以蒙古族音乐为例[J].现代交际,2012,(09).
[2]周庆恬.高校地方音乐的教学思考——以淮南师范学院“推剧课”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3]常晓菲.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乡土特色补充教材编撰探析[J].艺术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