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热背景下网络文学产业化探析
2016-12-24王小燕
■王小燕
IP热背景下网络文学产业化探析
■王小燕
王小燕,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近几年,影视圈可以堪称“网络文学IP年”,层出不穷的网络文学作品纷纷被改编成影视剧,《花千骨》《琅琊榜》《山楂树之恋》《失恋三十三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宫甄嬛传》《裸婚时代》等影视剧,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狂潮,很多影视剧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也促进了更多的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一时之间,IP概念深入人心,荧屏上的影视作品几乎都是来自网络文学作品改编,这种如火如荼的流行趋势促使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并逐渐走向产业化,成为文学产业化最常见的方式和最主要的部分,更是文学与新媒体联合、价值和利益最大化的首要途径。
这里提到影视界最热门的词汇“IP”,它是文化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IP 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本意是指“知识产权”,各种智力创造比如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或者商业标志、设计的版权内容。但在当下中国的网络文学界和影视界,IP主要指备受关注且有一定用户群的网络文学小说版权,它成为其他一切媒介形式开发的基础。IP概念早已不是单纯的创作行为,而是“互联网+”时代一场有关影视产业运作的商业营销行为。
在互联网时代里,传统阅读方式和书写方式的改变,文学网站和视频网站的遍地开花,负载草根性、即时性、多样性、互动性的文学方式很快被接受也蔓延开来,网络文学创作成为普遍的精神表达平台。优秀的网络小说往往会获得极高的人气,庞大的用户群蕴含着无穷的市场价值,当它们被文学网站推荐为热门IP时,就已经成为影视公司或视频公司争先恐后抢夺的对象。在影视改编的基础上,多个领域的深度立体开发也相继而来。比如热门电视剧《甄嬛传》《花千骨》《诛仙》,都是在网络小说的基础上改编成影视剧,影视剧的进一步扩大带动了游戏、出版、电子阅读、音乐、道具等周边产品的流行。如今任何一部影视剧几乎都会在小说基础上实现跨领域的拓展。一部热门IP往往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意味着跨行业多元化合作和资本运营的指向标。
一、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方式
文学被改编成影视剧历来已久,关于文学的影视改编一直广受争议。而网络文学作为时代的产物,它有一套符合自身规律的改编策略,对内容的取舍和变更符合时代需求和观众心理,通过二次创作在艺术转换过程中巧妙呈现。
这首先表现在IP人物重设和内容重建上,这是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二次创作最鲜明的反映。与传统改编理念的“忠实”原则不同,网络文学齐聚了五湖四海的各阶层草根,网络的低门槛让每个人各抒己见,内容的自由随意性、娱乐通俗性消解了文学的崇高,没有权威和经典的条框,网络文学在改编上便呈现自由灵活的理念,一切以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为基本准则。一部热门IP仅仅依靠原著的内容及人物设定,并不足以使影响最大化,也不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同和青睐。这个时候,编剧往往会重新设置人物和内容,紧跟时代的审美,创造出新的内容。
在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中,最典型的人物重设是主角性格的重新定位。在时代审美和原作风格的基础上,编剧会根据时代热点来设置主角性格,以此人物设置来安排情节,次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基本都为主角服务。如果女主角定位是“傻白甜”(“傻白甜”来自网络词,指单纯、萌、可爱的小女生特性)系列,或是“玛丽苏”(“玛丽苏”来自网络词,指善良宽容的完美女性角色),抑或是“御姐”(“御姐”来自网络词,指个性成熟强势的女性形象)系列,那么所有的情节增减都会为这样的角色定位服务,表现其他方面性格的情节会被改写,使得预设的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总之,一切为主角服务,去掉主角不讨喜的性格成分,改动影响主角角色设置的情节,放大主角的光环,尽力塑造一种理想而完美的形象。例如由慕容湮儿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倾世皇妃》,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楚国亡国公主马馥雅与蜀国皇子孟祁佑、北汉大皇子之间的爱恨情仇。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是个很明显为主角服务的例子,一力凸显女主角“玛丽苏”的角色定位。原作中展现了人性的险恶与欲望,但是电视剧中人性本善被放大,女主角的一切行为被塑造得合情合理。女主角在小说中不会医术,但是在电视剧中,她不仅美丽善良、宽容隐忍,对爱情至死不渝,而且医术超群,这样加倍放大了主角的光环效应。
除了IP人物重设,内容的重建很大程度上是对时代要求的考量,更结合了导演或编剧的独特视觉。2013年风靡一时的青春怀旧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网络作家辛夷坞的原创作品,由著名演员赵薇执导。该片讲述的内容是80后的成长记忆和特定时代的青春故事。在原作中,小说风格理想梦幻,主要内容是男女主角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以此来诠释青春的意义。但是导演赵薇有着对青春截然不同的理解,在她看来,成长不仅仅意味着爱情,更诠释了女性对自身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是一种现实意义上的成长。所以她对内容进行了重新设定,彰显了女性在爱情和成长中的人格独立和坚强,传达了一种现实主义的价值理念。
其次,网路文学的影视改编表现在放大娱乐元素来吸引观众。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写手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地是表达个性自我,想象天马行空、标新立异,以娱乐读者为最终目的,很少去承载文学的艺术价值和内涵,这导致网络文学在内容上充斥着娱乐性和大众性,各种娱乐元素层出不穷。而编剧在改编过程中,为宣传炒作考虑,会刻意放大内容的娱乐元素来制造话题和新闻,这样的改编屡见不鲜,猎奇、虐恋、性别互换、同性恋、情色、穿越等元素在影视中已经成为炒作的杀手锏,甚至出现“越雷越火”的怪圈现象。比如2015年史上“最雷最腐”的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改编自网络写手鲜橙的同名小说,该剧讲述一个现代男子偶然溺水穿越到古代成为太子妃,男人心女儿身的男主角不得不尝试转换性别,开始沦陷于一场女人之间的宫斗,甚至与太子的虐恋,最后他回到现代又变回了男子,却渴求能够再次穿越到古代,与太子再续前缘。这样一部脑洞大开、毫无逻辑的神剧一夜走红,首轮播放次数超过了16亿。编剧秦爽表示他们只选取了原作10%到15%的内容,改编完全以契合年轻人的口味为标准,颠覆传统、加快剧情节奏、增加内容的爆点、汇集年轻人感兴趣的桥段,一夜之间“男男CP(同性恋)”的话题红遍网络。
再次,网友参与改编,以观众的喜好来更改结局。由于网络文学从诞生起就与读者的互动密不可分,作者经常根据读者的反馈来修改剧情,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热门小说被追捧为IP,投入改编被拍摄成影视剧,自然也以观众为导向,以观众的喜好、反应和讨论程度来决定剧情的增减,尤其表现在结局上。编剧会根据网友的讨论,预设几个可能性的结局并将其全部拍摄出来。当影视剧播出时,制作方根据观众的反应和讨论来选择播出哪一个结局,所以几重结局往往成为影视剧宣传造势的热门途径。
二、网络文学走上产业化的基本模式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往往是网络文学走上产业化的第一步,其后,通过影视的影响力进一步开发多种跨行业的资本运营,并逐渐形成产业化的模式。在这条产业链上,文学的版权内容是母体,通过IP授权逐渐开发了影视、游戏、动漫、音乐、美食,甚至主题乐园和旅游等一系列衍生品。文学给影视带来改编内容和素材,而影视的成功往往扩大文学的影响力,带来更多的商业关注和合作。在这种文化产业整合的趋势下,各行各业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状态。
当大量的网络文学被改编并制作成影视剧,纷纷亮相荧屏的同时,相关游戏也相继被授权并推出。据《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TOP100移动游戏中由IP改编的游戏占比高达35.23%,相比2014年同期有显著增长,其中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游戏占比约为4%。 这可以从近两年火爆网络的游戏名称看出,比如《花千骨》同名手游,一上线就赢得月收入两亿的成绩,还有《蜀山战纪》《琅琊榜》《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几乎每一个热门IP都会被改编为影视剧和同款手游,同步手游已经成为文学价值最大化的必经之路。文学为游戏提供了脚本和基本素材,更提供了创意和文化内涵,带动更多的观众参与游戏,而游戏的开发往往能取得惊人的商业利益,带动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游戏商家往往让影视剧中的主演来为游戏代言,与影视剧情同步讨论,这样的影游互动模式,开创了游戏与影视两个不同行业同步体验新模式,也让“文学——影视——游戏”成为文学作品主要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花千骨》
在这条产业链中,除了影视、游戏这两种最基本的产业单元之外,IP被开发出了更多的文化衍生品。每一部改编的影视剧基本都有量身打造的原声大碟,很多音乐在影视未播出之前已经取得相当的关注,为影视剧带来预热的效果,比如青春怀旧电影《匆匆那年》《致青春》,由王菲献唱的主题曲,电影放映之前已经在网络上传唱。《致青春》中怀旧歌曲《红日》的翻唱,再度刮起全国青春怀旧的热潮。
而影视剧的风靡一时也常常能带动拍摄地的旅游业,除了基本的影视基地,拍摄的场所成为当地旅游的话题热点,让无数观众仰慕而来到此一游,比如《盗墓笔记》中提及的“长白山十年之约”,长白山成为大批影迷的首选之地,有关数据显示,影视剧播出后长白山的游客量增加了50%,大多是《盗墓笔记》的粉丝。影视剧《花千骨》的拍摄地让广西大新——一个本身冷门的景点变成旅游热点,无数观众前来重温剧情中的仙境。热播剧《琅琊榜》本身是一部历史架空的小说,琅琊山是作者虚构的场景,但是随着影视剧的广受欢迎,不少景点争先恐后地打出“琅琊山”的旗号,甚至不惜改动名字,比如安徽滁州声称“琅琊山”在他们那里,将所谓的“琅琊山”上的“会峰阁”改名为剧中的“琅琊阁”,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借助影视效应来带动旅游业。
影视剧带动各种实体商品流行,淘宝网店上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有关剧情的道具、服饰、装饰品,各种剧情体验店也层出不穷。比如《甄嬛传》《花千骨》中的古装饰品和服饰,《致青春》中的怀旧道具和小饰品在网上随处可见。
最近,文学的产业化逐渐延伸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T2O,这是一种影视到电商的发展模式,即将观众力量转为实际购买力的行为。T2O是英文TVTOONLINE的缩写,观众在观赏节目时,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选购节目中出现的同款商品,这是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也是产业链中将影视与商业更近距离结合的形式。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青春爱情剧《何以笙箫默》在东方卫视播出时,就与天猫合作,采用这种新颖的模式。当观众在收看剧情时,用二维码扫描台标,就可以加入天猫网站的“边看边买”的活动,一边观看剧情,一边购买剧中主演用到的同款商品,实现了同时体验观剧和购物双重乐趣的目的。该模式上线第一天就备受关注,有约三百万用户体验,女装的关注数据是活动前的十倍,掀起了影视到电商的热潮。影视与互联网结合,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推广,更是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完善的过程。
网络文学经过近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IP价值得到不断的挖掘并发挥到最大。在这条产业链中,网络文学是母体,提供创意和内容的基础,通过授权IP版权,将影视公司、出版商、电商、音乐人、广告商、游戏商家等各行各业联系起来,逐渐开发出影视、游戏、动画、舞台剧、音乐、旅游等一系列衍生品。在资源的不断整合过程中,文学完成了一道又一道增值,渐渐形成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产业系统。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是深远的,不仅推助了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兴盛,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了传统行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开辟出一条资源整合、交叉融合的道路。
三、网络文学走上产业化的启示和反思
网络文学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改变了传统观念,推动了文学和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但是消费时代里急功近利的倾向又使这种新发展不免遇到新的问题,面对各种负面因素。发展固然值得关注,其中的消极因素与弊端也值得我们反思。
从积极的影响来看,可以肯定的说,网络文学为“剧本荒”提供了新鲜血液。近些年,剧本产量不低,但高质量的好剧本却一剧难求,重复化的叙事和同质化现象严重,抄袭和翻拍泛滥成灾。不少编剧的原创能力下降,创作陷入窠臼,写作路子越来越窄甚至进入死胡同出不来,不少剧本放弃对真实生活的挖掘,艺术表达只流于表面的浮华虚假,一些影视剧作品沦为机械式生产的快餐品。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发展,给优质剧本难求的困境提供了新鲜血液,使得影视剧的类型和题材进一步多样化,改变了过去单一雷同的局面。一时间,各种类型的影视剧,如“言情”“都市”“武侠”“玄幻”“惊悚”“悬疑”“历史”“科幻”等题材都出现在观众的视野,“穿越”和“架空”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带来清新之风。
其次,网络文学的盛行进一步促进了写作生态的多样性,“网络性”特征愈加明显。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产生的结果,在创作的参与关系、阅读关系、传播关系和情感关系上,网络文学表现出与传统纸质文学很大的不同。当网络文学得到空前的关注,IP开发成为业界的指向标时,网络文学的“网络性”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家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作品的网络宣传和分享,依据作品开发的网络影视和游戏,越来越成熟的市场机制由此建立,越来越依赖多媒体的产业化道路也逐步形成。
最后,热门IP带来的空前关注和商业利益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繁荣,达到了行业交融的新高度。不管是出自对文字的热爱和坚守,还是对名利的渴望和追逐,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繁荣的文化领域跃跃欲试,创作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出来,网络文学成为普通民众最常见的精神表达。另一方面,就社会行业层面来说,网络文学纷纷被改编并制作,引导社会资本的流向,促进IP的开发,被改编成影视剧、游戏,并发展为动画、音乐、舞台剧、服饰等周边产品,各行各业成为相互交融的整体。这种密集的整合状态,是IP流行以前无法达到的高度。一时之间,网络文学成为时代的宠儿,囤积哄抢IP成为业界的普遍现象。这种几年前罕见的社会行为,直接促进了网络文学地位的大幅度提升,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空前繁荣,并逐渐改变了社会对网络文学的偏见和一味地对传统纸质文学的聚焦。
然而,在网络文学高度繁荣发展的同时,大众文化越来越趋向于“泛娱乐化”,完全交给市场选择的网络文学也不可避免地“误入歧途”。最鲜明的一点表现在网络作品出自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没有专业的规范和艺术标准,完全凭借人气来决定,导致很多作品低级趣味,以敏感话题博取关注,或者空有华丽的形式,没有深刻的思想,更谈不上文学性。而且,作品的辨识度低、内容同质是一个严重的现象。网络写手的盲目跟风严重,一旦哪种类型作品受到欢迎,接着这一类型的题材扎堆而来。比如最近两年,青春言情剧《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热播,很快青春言情类型的网络小说遭到哄抢,一系列青春言情剧纷纷亮相荧屏,《微微一笑很倾城》《柠檬初上》《如果可以这样爱》等同一种类型的作品成为热门。又如,古装剧几乎是2015年荧屏的宠儿,《琅琊榜》《花千骨》等现象级的电视剧取得了巨大反响后,更多由网络作品改编的古装剧轮番上阵,一系列古装小说纷纷被创作、被改编和制作,比如《幻城》《思美人》《三生三世》《寂寞空庭春欲晚》等一大堆古装题材准备就绪,所以有人戏称2015年是“古装年”,广电总局不得不出台政策缩减古装剧比例。
另一方面,近两年IP的流行,成为影视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随着不少IP先例的巨大成功,影视界不少人因丰厚利润扭曲了心态,急功近利地盲目追求IP,一心利用IP的人气来追名逐利,这带来的结果是,影视界掀起了一场对IP的囤积和抢夺。天价购买IP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文学网站上随便一部IP很容易炒到上百万元,稍微有点人气的小说也马上被哄抢一空。不少影视公司争相购买和囤积IP,至于什么时候能改编制作,则不在计划考虑之内。一时之间,影视界以囤积IP为荣,互相竞争比较谁的IP数量更多,谁拥有绝对的优势。这种盲目跟风,不考虑作品的质量和缺少精心打造作品的计划,只会制作出影视劣品。艺术质量低下的影视产品即使利用小说的人气获得暂时的经济利益,也难免会赢得利益输掉口碑,被受众诟病,磨蚀大众对网络文学的热情,对网络文学产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网络文学产业化是在互联网和IP热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以自身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具有随时参与性的群众基础为优势,逐渐走向了产业化的道路,成为近些年来的热点。在文学的广度、各行各业的交融联合方面,网络文学发挥的力量超过了传统文学的范畴,但在文学性、网络机制规范性等方面严重不足,这也是网络本身还存在的弊端。这一方面需要提高网络写手的专业水平,培养编剧人才,鼓励原创作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明确标准,建立对作品的严格的审查和评定机制,,加强版权管理,对各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予以惩罚。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网络文学的产业化不断成熟,网络监督、审查制度的不断革新,趣味低俗、文学性缺失的作品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专业审查机制和市场检验的作品,网络作家的身份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一切需要我们不断去引导和建设,才能让网络文学的产业化走上更加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