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23张丽娜
张丽娜
朗读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书面上的文字有感情的转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这一转化,使文字能够变成一种意境、氛围传达给观众,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就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于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出现忽视的态度。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认为朗读其实并不重要,考试中没有朗读,因此没有学习的必要。此外朗读又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与其花费大量时间朗读,还不如多让学生做一些题来提高成绩。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都是随口一念,草草收场,教学的艺术性不强,学生没有机会感受朗读的乐趣,也就逐渐失去朗读的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朗读方式上还是存在问题的。教师让学生集体朗读,虽然声音比较大,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还有些教师挑选某个学生或者是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这一朗读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的词汇、发音等进行纠正,对于词义、句子以及文章的理解与感情没有向学生介绍过多,使得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基调,朗读存在着随意性,朗读水平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强化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促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实现,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思想认识对于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等是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指向性的,所以必须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向学生宣传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自行进行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内涵与韵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注重学生朗读能力以及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2.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和情境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通过课文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实现师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朗读情感得到良好的奠定。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用自身的情感体验感染学生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比如在学习《春》时,教师以深情的语调进行范读,让学生感受到春的美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使朗读教学展现出生命力。通过联想与想象,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与文中的角色进行互换,使其与课文融为一体,通过角色互换的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情感,体会文中的韵味。
3.进一步丰富朗读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题材的划分上有议论文、说明文、记述文等之分,在表现形式上有古文和现代文之分,不同的文章有着自己的朗读节奏以及技巧。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诗词、诗歌这些情感比较丰富的内容,但是对于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在朗读上不够重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对于强化学生记忆,以及课文理解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须要发挥朗读教学的优势作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提升,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4.明确语文朗读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朗读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也表明这些是须要进行朗读教学的,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重视,教师应挑选一些适合朗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学习,在朗读前须要明确其目标,不同的文章须要设定不同的目标,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朗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了解文章的情感与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朗读的技巧与方法,明确怎样合理运用停顿、重音等,从而使朗读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
比如在学习《乡愁》时,不仅需要教师的范读,还有学生配音朗读。除了课上的学生集体朗读,还有在诗歌讲解过程中的情感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于祖国的恋恋不舍,以及希望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再如学习《我爱这土地》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在教学中,教师须要引导学生对整首诗歌进行朗读,还须要对其中的重点部分进行朗读,通过不同层次以及形式上的朗读,使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提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须要注重朗读教学的推进,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朗读,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朗读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学生的良好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7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