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凸显先学后教
2016-12-23杨春梅�オ�
杨春梅�オ�
语文阅读教学引入“先学后教”理念,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对全面升级阅读教学品质有现实意义。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作为重要切入点,通过导语优化设计、引导多元调整、评价形式个性追求,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提升阅读课堂教学品质。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个性导语,能够迅速点燃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利用故事导入、生活案例分析、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展示实物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诸多直观感触,学生学习兴趣被成功激活,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利用课件制作展示,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材料,由此生发的力量是巨大的。
课堂导入形式多样,教师须要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如《端午节》学习时,教师先给学生来一段童谣: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教师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端午节相关视频材料,学生学习情绪也快速增长。教师让学生自由谈论端午节的习俗,学生针对当地端午节常见习俗展开讨论。有学生说,听奶奶说,我们这里过去端午节都要吃鸭蛋,家家门上都要插艾草,小孩子都要佩戴红绳,有的还要穿五毒吊带肚兜。也有学生说,现在我们过端午节,吃咸鸭蛋、吃粽子,到公园去游玩,相比过去更丰富了。
从学生表现可以发现,教师诵读童谣、播放短片,已经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畅谈端午节见闻,为课文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对端午节产生更多讨论话题,也有效促进学生“先学”意识,因为本教材是专门介绍端午节内容的,学生自然会展开多重阅读学习,为参与课堂谈论做好知识储备。
二、科学质疑,调动学生学习思维
阅读教学展开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介入思考,并展开讨论应对,这是常规教学的一般做法。学生在问题讨论、分析、比对、归结中能够获得丰富学习认知,但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强度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让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展开讨论,教师介入回答,阅读教学呈现多元性。特别是教师介入问题解答,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基本观念,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精神。
引导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这是学生“先学”的必然选择。学生只有深入阅读学习文本之后,才能给出价值度更高的疑难问题。如《三峡》,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提出众多疑难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雄伟秀丽风光的?抓住三峡哪些特点展开的?作者写山也写水,侧重写什么呢?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有什么变化?和郦道元笔下三峡相比较,三峡景色是不是不美了呢?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归结,然后发动学生一起探求问题答案。教师引导:三峡景色非常丰富,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描绘的。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现三峡景色特点。三峡大坝建设给三峡带来巨变,这个内容不是课文内容,大家能够联系现实来设问,说明学习思维的成熟。如何展开对比,还须要联系相关现实情况。教师随即播放三峡大坝建设后的短片,给学生以提示。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快就形成问题集锦。教师根据学生设问进行整合优化,最后形成课堂讨论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讨论学习。学生在教师提示引导下,顺利启动学习思维,逐渐理清问题脉络,学习效果自然达成。
三、合理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课堂评价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对传统课堂评价方式进行全面改进,提升课堂评价维度,由此生发的激励效果必然大幅度增加。传统阅读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给出评价带有权威性、终结性。这不利学生自我成长,也不能全面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因此,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自评、互评、小组集体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活动,给学生充裕的评价机会,并以此作为学习激励重要手段,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历练其学习认知能力。
《木兰诗》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演唱豫剧《花木兰》歌曲,课堂气氛顿时被点燃。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文本学习,教师给出问题设计:本文共7节,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花木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找出精美的语言进行赏析。问题给出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学生回答问题,文本详略得当,写花木兰美好心灵时较为详细,写战争过程非常简单,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花木兰人格魅力。教师给出评价,学习认知很到位,说明你学习很专注,查阅相关资料很细致,值得大家学习。有学生回答,花木兰是一个淳朴、勤劳、勇敢、智慧、活泼、有报国之心的巾帼英雄。教师给出评价,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是伟大女性的代表,你的评价非常中肯,具有较强概括性。
学生思维激发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必然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激发学生阅读思维有多重途径,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优化合作学习形式、展开合理个性评价、设置多元实践活动,都可以提升学生“先学”意识,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经历,为教师“后教”提供重要参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中学(22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