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方音乐和舞蹈引入到中小学课堂中的探索
2016-12-23王林
王林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38-01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民间音乐是东方民族的文化瑰宝。享誉海内外的《一窝雀》的诞生地云南建水,其境内世代聚居的彝族、哈尼族儿女与艺术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彝族、哈尼族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民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尤其是当地民族对歌、舞艺术超乎寻常的爱好和依赖,使其艺术个性独具特色。如说话犹如唱歌,朴实、婉转动人的沙莜腔,优美动听的彝族海菜腔,富有民族特色哈尼族铓鼓舞和变化多端的彝族烟盒舞等等。特别是《一窝雀》《长街宴》《尼基点》《金鸟银鸟飞起来》《花腰新娘》等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风格,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彝族、哈尼族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我尝试着在平常的音乐课中把“云南红河的金典音乐和舞蹈”移植进入音乐课堂,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一、多媒体画面展示家乡美景
初中音乐中的乡土音乐教学内容都是自己所编写的,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下载、准备有关视频资料,给学生展现家乡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使学生对本地民歌、舞蹈产生喜爱,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欣赏海菜腔《花腰新娘》这首歌曲时,只介绍教材上仅有的一点文字资料,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石屏海菜腔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课件来补充有关“海菜腔”的起源、发展、分类、曲调等方面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海菜腔”这种艺术形式,播放一段海菜腔对歌的场面,带领学生走进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扬的会场,学生欣赏的同时,会被树木葱郁、山花烂漫的美景感染,陶醉其中,也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和美丽。这样,学生会为乡土音乐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也更加激发了他们演唱“海菜腔”的激情。接着学习《花腰新娘》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画面:石屏玉龙湖美丽的景色,这些情景正好与我编写的学校教材插图、歌词相吻合,学生在学唱“海菜腔”的同时,也领略了玉龙湖周围民族的生活习俗,这样把学生置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演唱的时候也就能做到情景交融。因此,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云南红河的大美风光,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歌声洋溢美好情感
我精选了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彝族的《一窝雀》,哈尼族的《长街宴》,汉族的《去哪尼》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上,要紧密结合视频,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强烈地感受到云南红河民歌的独特风格和它所蕴含的美好情感,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课堂上不能单一教唱歌曲,要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像在《长街宴》这首歌曲中描绘的那样:“踏上哈尼梯田(乐作田个田),一级一级登天,拖来彩虹当桌,摆成长街宴(乐作宴个宴)”,让自己感受到大自然创造的梯田景色真是鬼斧神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段“彝族花灯”或“四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跟身边的“艺人”或会唱的同学去学一学,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有了新的途径。除了课堂上让学生学唱歌曲,还要认识一些民歌歌唱家,如谭晶、李怀秀、李怀福、龚婷、高翎雁、杨丽霞等,以他们对民歌的热爱,来启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学习云南红河民歌、小调,这既是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也为传承、传播传统音乐文化做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更为开拓学生视野、丰富音乐素养打下了基础。
三、舞蹈憧憬美好未来
云南建水的歌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音乐课堂上,除了歌曲的学唱,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舞蹈动作,无疑,多媒体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了,如在教《一窝雀》时,让学生看《一窝雀》歌舞表演,让学生学会烟盒舞中最基本的舞步,并把学生分成男、女同学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让他们拿着烟盒,载歌载舞,如此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学习哈尼族音乐舞蹈时、利用他们喜欢动的特性,教上几个动作,以男同学为主就可以在课堂上大显身手,极大地调动学生跳铓鼓舞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气氛和谐而热烈,情趣盎然。在学习《青菜心白菜心》时,可让彝族学生跳“响竿舞”,边唱边舞,学会舞蹈动作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了彝族人民的能歌善舞、勤劳朴实的特征,也体会到了彝族人民幸福的生活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在教唱《说建水》时,学学汉族舞蹈最基本的扇子舞步,然后结合视频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让他们创编舞蹈动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极好地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