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的眼睛看数学

2016-12-23焦辉全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兴趣生活数学

焦辉全

摘 要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关键词 生活 数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35-02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新编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生活场景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我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到学生的学习上,把数学问题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情景为蓝本,让学生体会身边有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就可以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由老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学生甲: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冻,买2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24.6元。

学生乙: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31.6元。

……

突然,学生乙提出疑问,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怎么要付31.6元,应该付31.56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以生活经验为载体,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现在通讯公司推出几项优惠方式,让大家选用:

1.按照通常的话费标准计算,总话费给予优惠20%。

2.基本月租费36元,打出每分钟0.30元,接听每分钟0.06元。

3.免收基本月租费,打出和接听每分钟都是0.45元。

“如果李叔叔的手机每月接听和打出电话各在100分钟左右,请你为李叔叔选择一项最省钱的优惠方式。请你展示出必要的计算。”学生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有关手机计费的习题,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均能进行认真的思考,经过合作讨论,最后求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较为合理地使用手机,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

三、以生活实践为依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简单的练习题:妈妈要买5kg大米,但没有秤,她只有能装12kg和7kg的两个桶,你有什么办法?如果要买10kg可以怎么买?用12kg和7kg的桶可以买多少不同斤两的米呢?让学生回家操作后把答案带进课堂。学生的解答是:第一问:12-7=5(kg);第二问:(12-7)€?=10(kg);第三问:除了可以买5kg、10kg的米,还可以买12kg,12+7=19(kg),12€?=24(kg)或12€?=36(kg)……7€?=14(kg)或7€?=21(kg)……(12+7)€?=38(kg)或(12+7)€?=57(kg)……学生得出了很多答案,并且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发现:没有用秤称,照样能够量出米的很多不同重量。于是我就进一步启发:“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同学们纷纷的说:“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桌子,还可以用绳子、手、铅笔盒、图本好多东西来测量桌子的。”于是我在这节课里和同学们进一步讨论,找到了不少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东西,有体积标注的密封盒,标有ml的饮料瓶等,都能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兴趣生活数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