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于初中学生的新教育理念

2016-12-23胡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理念学校教育

胡丰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26-01

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是时代性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的教育时段,教育理念又有细微的差别。适合于初中学生的教育理念应反映出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体现出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指导教育者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背景

1.农村初中的教育实际现状。进入“十三五规划”以来,经济发展越发迅速,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学生成为新的留守学生,更多的学生成为流动学生,更多的教师成为流动教师。很多留守儿童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流动学生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他们一般是小学毕业后家长认为有能力独立生活了,从而远离故土来到新的环境下成长,这类学生兼具留守学生的特点,同时还由于人本能上对于陌生事物恐惧,保留着排外攻击性强的性格特点。这类学生其父母一般为较早的外出务工人员,在积累了一定财富后,放弃原来的祖地,全家搬迁至新的地点生活,这样的情况下,其家长对于学生教育要求较高,但由于生活新的压力使得其缺乏对于学生和学校的沟通,往往会体现出极端的特点。流动的教师也成为学校新的风景,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的关注,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农村校园,又因为无法忍受农村教育特殊性,离开校园。

2.开放性的信息获取。国家对于信息建设速度加快,各种媒体资源迅速扩展到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于初中生来说从单纯的书本、电视等渠道过渡到手机、网络等。由于新媒体资源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获取和上传信息。各种快餐式的文化,各种负面的情绪宣泄,各种低层次的文化导向充斥在这些媒体资源中,这种情形下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类似于牙牙学语的儿童,对于各种事物充满着新奇,对于教育理念提出新的要求。

3.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期望。由于国家加快城市化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下,反映到学校中尤其是初中学校中,表现为两极分化式的家庭期望值和家庭承受力。部分家庭由于受惠于城市化发展,使得经济能力急剧加强,家庭对于学生的要求明显高于学生本身的素质,而另一部分则由于家庭承受能力的问题,忙于维持生活水平,家庭缺少对于学生的关注,于是形成了唯读书和读书无用两种鲜明的对比。这种情形下,明显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学生期望结构。

二、适合于初中学生的教育理念的特征

1.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前社会大环境,尊重个性又成为了主流。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在关注全体学生基础上,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注意共性的教育措施下施行个性化操作,注重因材施教,实现兼顾共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2.知识获取方法比知识的获取本身更重要的理念。处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可以预见到未来的出路相比城市更特殊。大部分知识本身对于多数学生未来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用途,但是,对于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处于某一特定时期的成年人来说是无与伦比的财富。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获取方法,潜移默化式感染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创造性的进行的社会活动是大有益处的。

3.教育双方的平等性理念。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处于发育期的社会人初中生更期望平等的与人交往,尤其是各种负面新闻博取眼球的情况下,更是要求教师要把初中生当做一个趋于健全人来平等的处理相互关系。

4.包容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双方是处于社会当中的人,而人的社会性特征要求教育当中体现出包容性。无论从学生还是教师的角度来说都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社会规范容忍的限度内,我们都应该包容,正是因为包容比尔盖茨的退学,计算机软件才有了大的发展。无论教育双方的哪一种积极的尝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是从无数次的积累和总结当中获得进步的经验。互联网的时代使得教育双方观念上会产生节奏或者广度上的差异,教育的双方相互包容,将会促进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理念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学校推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