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夸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6-12-23刘茜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夸张给力

刘茜

摘 要 夸张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夸张的方法来形容、表达或说明数学知识,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夸张让感知更“给力”,让理解更深透,让兴趣更浓厚。

关键词 夸张 给力 深透 浓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06-02

一、夸张让感知更“给力”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是人们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特别需要先从感知窗户里得到一定的感性知识,作为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诱因和基础。实践证明,数学中巧妙运用夸张的方法,可以使感知活动变得更加充分、更加鲜明、更加生动,从而增强感知的效果。

小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学时可以给感知对象来些“夸张”,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如教学《认识分数》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一个整体”的概念,我先让学生说一说“1”能表示什么。刚开始,学生所说的是“1”表示1只小鸟,1支笔,一本书之类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此时的认识还停留在“1”表示单个物体上。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说出“1”还能表示1个小组、1个班的同学、1所学校的同学……在此基础上,我用夸张的语气说:“1”能表示全中国、全世界的人吗?这样,学生对“一个整体”感知得就非常充分。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夸张的言行或演示,让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比如教学射线时,我在黑板上将线段一端延长的时候,故意用夸张的方法,一边不停地做画的动作,一边说“如果让我继续画一直画到放学画到回家画到明年也画不完。”学生在老师的滑稽可笑的夸张言行中,开启了想象之门真切地体会了射线的无限长,这比仅用“无限”这一空洞词语来叙述,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大胆运用夸张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以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和圆形为轮子的四种车进行行驶比赛的情境。非圆形车轮的车子行走时颠簸起伏,逗得学生直乐;圆形车轮的车子走得又稳又快,令学生惊叹不已。学生从夸张的演示中,具体而真切地感悟到圆与众不同的特点,为认识圆的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夸张让理解更深刻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以为夸张不失为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好方法。

运用夸张法可以帮助学生舍弃非本质特征而抽象出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快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做判断题“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对于每个圆,圆周率都是一样的,不是随圆的大小而变化。我是这样明确的:无论是乒乓球还是地球,它们的圆周率都是一样的。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让学生在装有1个红球和5个白球的袋子中摸球,当前6位同学摸到的都是白球时,我说: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口袋里不可能摸到红球?学生凭生活经验一致认为只要坚持摸下去,总会摸到红球的。此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摸多少次会摸到红球呢?摸100次?1000次……就一定会摸到红球吗?那要是口袋里装的是10个白球1个红球,或者100个白球1个红球,甚至1000个白球1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这样运用夸张手法,让学生深刻感悟了随机现象。

三、夸张让兴趣更浓厚

夸张教学方法的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在新课导入前出了一组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口算题(不读算式,直接抢答得数)。我出示卡片+,再分别出示3个、4个、5个相加的算式,学生依次作答,最后我拿出一张长纸条,上面写着一长串算式,即+++......+,一时没人能答得出是多少,但教室一片沸腾。我顺势提问:这么多加起来,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那有没有不太麻烦的办法呢?我运用夸张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夸张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夸张的神态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教师了发现学生有独特见解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对其表扬时也可用夸张的方法。教师热情地跑过去跟他握手,高兴地说:“你好,未来的数学家!”“能有像你这样的学生,将是老师永远的骄傲!”这些夸张的表扬,既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又能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这样,学生会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单纯的为学好数学而学习,这样就会学得轻松。这样最受益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会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我相信将会不再有那么多讨厌学数学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学会他们原本就能够学会的数学知识。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夸张给力
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