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探究 发展多元智力

2016-12-23倪安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探究性密度探究

倪安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30-02

初中科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以实验和观察为载体,以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为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主动探究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时间,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策略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课前引导,引导探究,主动探究,终结探究。

1.课前引导,制定探究导案。课前引导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制定好探究导案,引导学生制定探究目标,指导学生课前做好复习,引导学生进行预习。①制定探究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制定探究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可以学到什么深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例如“密度”一节的学习目标为知道什么是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和密度的单位,会求物质的密度,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等等。②课前复习指导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复习题,引导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时,先在课前布置复习和重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面积及其单位换算。③引导预习是引导学生编写新课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预习时,能获得一个系统的认识。久而久之,促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系统化。④点拨导学。教师的导学主要有导思、导议和导练。导思即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不宜过于简单,也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议即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发现学习水平中下学生的问题。导练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动手做实验,学会实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导练还包括教师创造条件使学生完成必要的问题作业。

2.引导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应重视新课的引入,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时根据课型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或简单的学生实验或新奇有趣的自然现象、自然事实等,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可用小孔成像的小实验作为楔子而引入新课。当学生惊奇地发现倒立的蜡烛像时,就会提问:“蜡烛的光通过小孔为什么会成倒立的像?”再配合相应的板图,这样自然地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

《摩擦力》一课我用游戏比赛引入教学。老师准备了一根截去“U”型头的金属晾衣杆,并且在金属杆上涂上了润滑油。

师:上课前让我们来玩一个“争夺晾衣杆”的游戏,缓解下紧张的学习好吗?生:好!怎么比?

师:让张€讇缀屯鮻讇滓园魏拥男问秸崂鲜κ种辛酪赂耍强梢韵炔孪胍幌卤热慕峁趺囱?

生1:不用比,一定是张€讇谆袷ぃ悄猩质侨喙系拇罅κ?

生2:老师不公平,王€讇卓墒桥。?

师:同学们不应该急着下结论,物理的学习可是应该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哦!我们是不是应该先进行实际的比赛啊?

生:对!

(准备比赛:女生抓住晾衣杆的塑料手柄,男生抓住涂了润滑油的金属杆,都尽全力做好了准备。)

师:预备!开始!

生:加油!加油!怎么会这样?

(比赛的结果是男同学张€讇资淞耍歉械骄妫家槁鄯追住#?

师:同学们不要太惊讶了。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摩擦力帮了王€讇椎拿ΑH梦颐且黄鸾虢裉煨轮兜难啊?

感悟:在具体的游戏教学导入活动中,让同学认识到了新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照学习导案中的学习目标,结合新课的内容,仔细梳理内容,发现探究中的问题,并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3.主动探究。①问题探究。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所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再和周围的同学合作,进一步讨论、研究。②实验探究。科学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演示实验、尽可能多的分组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以及课外小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如在讨论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教师先进行书中的演示,然后引导学生用铅笔进行实验探究。将铅笔尖压在拇指上,分别以大小不同的力压铅笔,观察思考拇指前后两次凹陷形变强弱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把铅笔倒过来,让铅笔尾(未削端)对准拇指,用前面一样大的力压铅笔,比较前后两次拇指凹陷形变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

4.终结探究。①反馈纠正。通过信息的反馈,及时发现教学中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②巩固发展。教学中要注意归纳总结,理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结构,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要寓科学方法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科学知识,还学会了科学方法,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开发创造性的思维。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原理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阳光透过树荫产生的现象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见到许多圆形光斑,光斑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光斑会是圆形的?

2.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明的方式是多样的。某些问题和证据可以来自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有关“噪声污染的问题”调查与讨论中,教师先拖动一下课桌,让学生感受噪声。再让学生听音叉发生的声音,比较它们的不同。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城市、农村、学校等受到噪声污染的有关资料,进一步展开探究。

3.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探究成果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中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讲座,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全方位地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探究性密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