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的探究

2016-12-23詹超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物态电学摩擦力

詹超超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29-02

初中学生已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各自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的未知的知识。但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希望凸显自我,抗拒灌输式教育,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样他们更有成就感,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要有一个有规划,有目的,合理、高效的教学思路。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愿意学且内容丰富的高效课堂。

一、要有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课堂导入

导入的方式根据课堂内容是多样的,有直接引入、故事引入、实验观察、提问式等等。好的课堂导入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诱使学生对本节课堂内容产生好奇,能让学生明确本堂课要学的目标,甚至是重难点。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例如:在物理教学电荷这一节,这是电学的第一节内容,学生本身对电学知识是充满渴望、充满神秘感的。这一节的引入决定了学生对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导入设计思路是将电学知识中非常有趣的一个小实验“自制电动机”模型,在上课前演示给学生看,再辅以其它电荷知识的现象,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学生看到后就提出了,线圈为什么能转起来?这样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欲望瞬间被激发起来了。虽然“自制电动机”是属于电动机教学中的内容,但是放在这里让学生对整个电学这一块的知识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本节课的教学及后期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二、简明扼要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目了然

教学目标应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应做到从学科的整体性出发,与课程标准一致,让多数学生能达到,在教学中易操作易检测,表达简单具体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物态变化这一章,熔化和凝固这一节是学生首次接触物态变化,内容比较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对教学目标做了适当压缩,目标一:认识自然界的三种物质状态;目标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目标三:掌握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熔化探究实验,该做什么。教材内容还包含晶体、非晶体、凝固的学习,但作为学生初次接触物态变化,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多介绍物态变化的现象,使学生知道原来物理这么贴近生活。对后面的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学习更有求知欲。

三、通俗易懂的新课教学使学生易于接受

学生的思维不能以我们老师的角度来观察,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是完全陌生,从未接触过的,而教师对教学内容已是了然于胸。有时教师认为简单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可能是难于理解的一个问题。所以,教学思路在教师心中应是清晰的,连贯的,应是由简单容易的到难度较大的,由趣味性的到抽象性的。要做到这些我们教师必须对教材、课标非常熟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思路,在其中要兼顾到你的教学内容要以什么形式呈现给大家,需要学生做什么,学生可能对所授知识有什么样的反应,你需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但是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变。

以八年级下册《摩擦力》教学为例,这一节的内容教学中,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力之一。是整个力学学习中的基础。对这一节的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感知它、认识它、测量它、应用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学习摩擦力,首先要知道摩擦力是什么,这里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从生活入手,从小实验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只要在学生对摩擦力有了朦胧的感觉,知道确实有这样一个力的存在,我们就达到了目的。然后通过学习力的三要素,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去深入的学习。而方向和作用点在体验中就能让学生感知,相对较简单。完成后自然的引出摩擦力大小的测量及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方案,这部分内容对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设计实验部分的环节作用不大,可以将设计好的方案利用投影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根据之前已经掌握的二力平衡知识。理解测量摩擦力的原理为二力平衡。实验评价环节可用开放式的,让学生畅所欲言,实验中遇到什么困难?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可以怎样改进实验?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只要是有道理的,教师应加以肯定,适当点拨,对学生思维能力,实验方法的掌握都会有大的提升。

研究适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思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学生是一群鲜活可爱的个体,了解了他们的思维,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教授知识,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物态电学摩擦力
Lesson Seventy-four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a typical arrhythmia
神奇的摩擦力
巧用电学知识 妙解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