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藏”妙“补”冬季养生两法宝

2016-12-23张坤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助阳养生学阳气

张坤

进入冬天,自然界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这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应顺应自然规律,这时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那么冬季养生我们应“藏”什么呢?

一是收藏阳气,要做到生活规律、御寒保暖。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在冬季,要通过人体保暖,特别是背、足部的保暖,达到保护人的阳气。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而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脏腑、气血相联系。因此中老年人特别要注意这两个部位的保暖。

二是贮藏热量,饮食多温少寒,补肾助阳。一般而言,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因此饮食养生的原则是:多食温热,少食寒凉生冷食物,补肾助阳以“藏热量”为主。温热性质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鳝鱼、鲢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

三是多藏神气,平衡心理,宁静为本。除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还要学会及时调控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节情绪的天然疗法。

四是多藏肾精,养肾护精,节制房事。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肾。肾藏精,即肾是贮藏营养精华的脏器,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衰老和衰老进程。因此,养生学家一直把养肾护精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从人自身的需求看,由于阳气已衰,性欲相对减少,性冲动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做到闭精不泄。此外,受到秋燥的影响,女性自身的欲望也会降低,私处变得干涩。鉴于此,冬季行房时千万要量力而行。

民间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秋冬进补,开春打鼓”,我们在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的同时, 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立冬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冬季天气严寒,易感受寒邪,应少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要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但也不宜燥热,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虽然冬天强调要进补,但也不是乱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冬季食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身体质的“寒热”属性,“热性”体质的人一般是不适合“冬补”的,而胃肠功能不好的人,也要先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再进补,否则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立冬进补,以食补为上。《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常有大风天气,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以及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

猜你喜欢

助阳养生学阳气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机理研究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药效学实验研究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古诗中的养生学
Analysis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oughts in Treating Eyelids Diseases in Essential Subtleties on the Silver Sea (《银海精微》)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论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必要性
助阳通痹颗粒治疗间质肺疾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