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为主 标本兼治

2016-12-23韩颖秦运巧毕文婷

劳动保护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事故培训生产

韩颖++秦运巧++毕文婷

2016年9月27—28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为主题,对安全生产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来自国内外的50名嘉宾应邀发言。

开幕式 共享安全经验

2016年9月27日上午,第八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国际劳工组织副总干事黛博拉·格林菲尔德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杨焕宁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安全生产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和民生大事,摆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历次中央全会都对安全生产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鲜明地提出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重要思想,并就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改革创新、推进依法治理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坚持依法治安、源头防范、系统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13年“双下降”。虽然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要求,中国政府坚持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基本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杨焕宁强调,“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是中国多年来安全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必须树立生产安全事故可防可控的观念。如果认为“事故不可避免”“事故随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而必然增多”,必然导致预防为主的方针难以成立、难以实行,使安全生产工作失去方向、失去信心、失去着力点。

杨焕宁强调,预防事故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价值所在。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命至上理念的共同认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及价值所在。为什么政府、企业、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履行相关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答案也在于此。树立这样的价值取向及工作导向,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动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体系建设。

杨焕宁还强调,标本兼治首先要求安全生产工作要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和推动;标本兼治是治理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方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提升全社会整体本质安全水平。

黛博拉·格林菲尔德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业人数占全世界1/4,在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国际劳工组织将继续支持中国政府,鼓励相关方制定工作场所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为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实现体面劳动做出重要贡献。

分论坛 对话安全热点

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防控的安防工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监管四司司长马锐谈道,只有从危险源的管控和风险的管控入手,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管控水平才能增强。2014年江苏昆山“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是一起在非高危的行业里发生的惊天动地的事故,教训深刻。

2016年3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布了《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在具体落实和实践中,他提出,这项工作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及目前开展的专项治理相结合。

国际劳工组织劳动行政管理、劳动监察与职业安全和健康部主任南希·蕾平介绍,保护劳动者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是国际劳工组织使命的重中之重。在众多的标准中,有70项公约全部或部分涉及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其中有针对特定行业及其风险因素公约,比如《1988年建筑业安全与卫生公约(第167号)》《1990年化学品公约(第170号)》。

《1993年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第174号公约)核心是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目前中国尚未批准该公约。这项公约要求开展广泛的磋商和对话,建立系统的安全健康体系应对主要的工业隐患风险;要求有相应的预案和流程,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及时应对和处理;要求不断对安全健康体系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强分享了航天科技集团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实践。他总结道,安全生产要靠体系来保证,风险控制应当包含在安全体系建设、运行以及改进各个方面。

“如果将安全体系比作一张鱼网,风险或问题好比是鱼,为防止可能存在的风险或问题,就必须把鱼兜得住。”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层面,有20余项管理制度;具体承担产品生产设计的企业层面,有2 000余项管理制度;具体的安全操作的标准规范、流程、措施层面,有5 000余项制度规定,“这些具体措施的规定尤其重要”。

他认为安全事故大多数都是由于领导不重视或是员工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导致。评估安全体系的有效性第一要义就是确保领导和员工懂得安全操作规程。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车间,危险源、危险点的控制风险方法和流程,包括工具的使用,都要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员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规模的扩大,新产品的加入,新工具的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新的安全方面的风险因素,安全的操作规程方面经常需要修订。2015年集团公司范围内修订或增加440余项的管理制度、2 000余项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动态地更新和管理,使安全生产体系保持有效状态,保证工具和对象结合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与安全监管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司长唐琮沅谈道,人员密集场所致灾因素很多,火灾防控非常重要。从国家层面,将从5方面来抓,一是抓源头防范。重点关注防火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都要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严格进行开业前检查。二是抓日常管理,重点提升4种能力,即检查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和逃生的能力,以及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三是重点抓监管创新。实行部际化联合管理,信息共享;网格化管理,城区、社区全覆盖,实现动态监控与管理的常态化机制。四是抓集中整治。针对关键点、关键场所、薄弱环节集中力量,专项整治。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专项整治,城市燃气的专项整治等。五是抓大教育大培训。提升消防队伍业务能力水平、向社会公众普及消防知识。

地方层面,要关口前移,严把审核许可关,同住建、消防部门形成合力,严把监督检查关,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提高检查频次,限制人员密集的场所人数等。

国际风险控制协会主席特洛伊·杜安·康纳分享了关于城市安全风险的有关数据。他讲道,当今世界有40亿人生活在城市, 预计2025年亚洲会有更多的人口迁往城市。1999—2008年亚洲灾害数量占世界总量的40%,每年会有200万人生活受到影响。由于随着城市密度增加,城市风险加大,而亚洲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比较缺失,比如卫生、教育等方面,政府也往往将精力重点放在事故应急和处置工作上,而不是事前预防。

面对日益拥挤的城市,在城市底层生活的群体更易发生事故,他建议,政府应当保证公平性的准入,比如确保建筑质量达标,定期开展城市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估,提升社区风险应对能力等。

科技创新支撑安全发展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弯效杰谈道,目前在煤矿等重点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专项行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政策引导退出资源枯竭的煤矿,力争所有煤矿实现采掘机械化,安全保障监测监控系统全部实现正常运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副巡视员李扬介绍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中对于科技创新的规划布局。他介绍,在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编制中,突出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实现方式转变,由过去的人盯死守、行政管制促使事故下降向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来继续保持事故下降稳态。

霍尼韦尔工业安全部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童更生介绍,目前已开始研发安全防护装备设备互联互通技术,将个体防护、空间防护、园区防护和设备防护等装置设备,真正地互通互联,随时随地掌握工人、设备、仓储、园区等信息和变化。

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安全监管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杜红岩,介绍了中石化在员工安全培训方面的先进做法。他提出,安全培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中石化在培训方面坚持的理念是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培训不合格不能上岗。员工如果没有接受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岗,他们就是“移动的危险源”。

中石化要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并持证上岗。企业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除参加政府部门的培训外,必须每两年至少参加一次集团公司的安全培训。企业的各级安全监管人员,在任职一年内,除参加地方政府的培训以外,必须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系统的专业培训。

杜红岩指出,目前中石化暴露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由于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技能不高导致的。因此,中石化要求企业一线人员必须每年接受培训;员工在单位的内部调动、转岗、脱离岗位12个月以上的,必须接受再培训。

承包商事故是很多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中石化要求承包商单位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及所有入场作业的承包商员工必须接受入场培训。2015年,培训承包商员工总数共计13.2万人。

中石化要求培训手段坚持多样化,仿真培训与实操培训相结合。仿真培训通过3D模拟仿真系统,模仿真实的工艺设备或流程,严格按照真实的情境来学习和训练如何处理作业现场的实际问题。这种培训十分适合生产装置的操作人员,特别是对于装置出现异常情况下的培训。

除仿真培训外,要求每家企业都要建立实操培训基地。以扬子石化为例,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精馏实操的培训。用模拟的装置,内部加入水和酒精。新员工可以在这个装置上学习如何调节精馏装置,传质传热、蒸发操作、过滤层操作等。实操培训基地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中。

此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如君还介绍了重大危险源的产生背景,并分析了欧盟、美国、国际劳工组织等国外地区和国际性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发展状况及特点的研究,提出对于新建和在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管控,一定要把土地的选址和安全规划,纳入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中。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高级工程师任佃忠表示,我国目前危化品安全生产事故中,有半数以上都发生在特殊作业环节,企业需按照GB 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要求进行特殊作业操作。

提升矿山领域职业安全健康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3.4亿起工伤事故发生。其中约36万起事故造成了人员死亡。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于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很多行业都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尤其是采矿业。虽然采矿工人人数仅占世界工人总人数的1%,但其职业性死亡人数却占到了全球的8%。

根据国际社会保障协会采矿委员会的理论,采矿业的可持续安全性安全等级有可能提升一个档次,但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需要“零伤亡愿景”的策略。这个愿景是一个预防性策略,是为了让未来的工作环境更为安全,不再有致命的或者严重的工作疾病、工作事故、交通事故的出现而制定的。通过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严重的和致命性的事故方面,从而提出一系列措施,能够整体提升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水平。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许多外国专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采矿委员会高级咨询师马西亚斯·施坦泽,介绍了通过事故调查和统计结果优化进行定向预防的经验。BG RCI是德国的原材料及化工行业意外事故保险协会,已经开始实施了“零伤亡愿景——无损健康前提下的零事故”政策;实施期限是从2015年到2024年之间的这10年。BG董事会确定了7个目标:将事故风险降低约30%,将可补救性事故的数量降低50%,死亡率降低50%,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无事故公司的数量,根据公司需要提升防范措施和工具的吻合程度,以增加使用防范工具的公司数量。

针对这些目标,BG RCL实施了10项措施,包括风险导向性更强的公司监管方式,对客户需求的调查,对工作重点的进一步挖掘,对资质验证和培训力度的加强,员工(如劳动监察员等)技能的提升,与雇主团体、工会、商会的合作关系发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鲁尔集团安环部总经理汤姆斯·罗塔特介绍了采用TOP原则(技术—组织—个人)进行矿井火灾和爆炸的风险管理经验。在德国煤矿极易发生自燃的施工煤层中,鲁尔集团对深层强烈天然气体的高强度作业进行了火灾预防。在采矿活动之前、期间和之后,计划并执行了预脱气和防火工作,包括利用火灾气体试验对矿井空气和采空区漏风进行的持续测量监控,对预防矿井的火灾和爆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马海涛介绍了露天滑坡监测与防治技术。他从中国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滑坡灾害现状入手分析,分析了露天矿山边坡垮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他还介绍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边坡雷达。这是基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零基线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对露天矿边坡、排土场边坡、尾矿库坝坡、水电库岸和坝体边坡、山体滑坡、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等进行安全监测预警。

安徽理工大学刘泽功博士介绍了深厚表土层高地应力条件,地面钻井抽采煤层群卸压瓦斯技术。这是针对中国深厚表土层高地应力条件含煤地层处在以流沙层为主的厚松散层(300?500 m厚)履岩下,地应力高、原始煤层透气性低、地面钻井成井困难且易断裂、煤层气抽采效率低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数值模拟机现场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首采关键层开采后应力场、裂隙场和卸压煤层气场分布规律,提出采动区钻井防断机理与控制技术、地面抽采煤层气钻井结构设计与理论计算,以及采动区地面钻井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成功厚松散层高地应力条件下卸压煤层气地面高效开采技术体系。

北京三维吉斯工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林崇德博士介绍了煤矿水灾事故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具有导入数据自动三维建模、三维仿真分析矿井任何地点发生透水淹井过程的功能。采用的分析方法考虑了矿井地理环境和气压环境对水流运动的影响作用,实现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物理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该系统的应用,可直观展现矿井透水流动过程、淹没区域、积水量,尤其是将无水区域与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结合显示,即可判断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情况,预测生存时间以及分析打救援钻孔带来的风险,从而为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关键信息。

编辑 韩 颖

猜你喜欢

事故培训生产
学中文
用旧的生产新的!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小恍惚 大事故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