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虫胺等烟碱类农药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探讨
2016-12-23吴常君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农业服务中心44江苏省宜兴市植保植检站406
吴 辉 石 磊 吴常君(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农业服务中心 44;江苏省宜兴市植保植检站 406)
呋虫胺等烟碱类农药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探讨
吴 辉1石 磊2吴常君1(1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农业服务中心 214241;2江苏省宜兴市植保植检站 214206)
为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于2016年进行了4种新农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新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呋虫胺的防效为最好,且持效期长;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防效相对次之;氯噻啉的防效较一般。
呋虫胺;噻虫嗪;烯啶虫胺;氯噻啉;稻飞虱;防治效果
稻飞虱(M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生产上一种危害程度大、发生面积广的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株基部吸汁、分泌蜜露、诱发纹枯病和小球菌核病等进行为害,为害严重时不仅可造成水稻烂秆倒伏,还会传播水稻病毒病。目前,采用药剂开展化学防治是防控稻飞虱最直接有效的措施[1]。现对4种烟碱类新农药进行了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明确这4种新农药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且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WP,江苏东台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WG,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SP,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30%噻虫嗪悬浮剂(SC,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每667 m2用药量):(1)25%呋虫胺WP 20 g;(2)25%呋虫胺WP 30 g;(3)40%氯噻啉WG 5 g;(4)40%氯噻啉WG 10 g;(5)50%烯啶虫胺 SP 8 g;(6)50%烯啶虫胺 SP 12 g;(7)30%噻虫嗪SC 10 g;(8)30%噻虫嗪SC 20 g;(9)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6.7 m2。
1.3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6年设在宜兴市徐舍镇东岳村水稻丰产方一水稻田内实施,土质为黄泥土,有机质含量中等,地力中等偏上,前作为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号”,于5月22日播种,6月14日机插移栽。
试验于8月2日田间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1次,用新加坡利农16升HD400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每667 m2对水40 kg进行均匀喷雾。
1.4 调查方法
各处理用药前调查百穴虫量药前基数,施药后3 d、7 d、14 d分别再调查1次。具体方法:每小区采用跳跃线法调查5点,每点2丛,调查时把白瓷盆放在稻丛基部,然后向瓷盘方向拍打稻丛3次,使稻飞虱跌入盘内,统计活虫数量,折算成百穴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供试公式为:虫口减退率(%)=[1-处理区药后虫量/处理区药前虫量]×100;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试验期间,调查记录各药剂处理区水稻植株是否有因用药引起的药害症状(如叶枯、矮化、失绿、畸形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前稻飞虱种群动态
8月2日药前调查,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因前期未用药,虫龄全,以成虫和初孵一龄、二龄若虫为主,平均百穴虫量为590头,其中白背飞虱占75.0%、灰飞虱占15.0%、褐飞虱占10.0%。
2.2 防 效
药后3 d调查结果显示,8个药剂处理中,每667 m2用50%烯啶虫胺SP 12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为95.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30 g、50%烯啶虫胺SP 8 g和30%噻虫嗪SC 20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次之,分别为91.1%、91.1%、92.9%,这3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20 g、40%氯噻啉WG 10 g和30%噻虫嗪SC 10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再次之,分别为83.1%、82.2%和84.9%,这3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40%氯噻啉WP 5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差,为78.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见表1)。
药后7 d调查结果显示,8个药剂处理中,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30 g和50%烯啶虫胺SP 12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分别为95.8%、94.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每667 m2用50%烯啶虫胺SP 8 g和30%噻虫嗪SC 20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次之,分别为90.6%、91.6%,这2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20 g和30%噻虫嗪SC 10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再次之,这2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40%氯噻啉WG 5、10 g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差,分别为73.0%、77.2%(见表1)。
药后14 d调查结果显示,8个药剂处理中,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30 g处理的防效最好,达95.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每667 m2用50%烯啶虫胺SP 12 g处理的防效次之,达93.5%;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20 g和50%烯啶虫胺SP 8 g处理的防效再次之,分别为89.2%、 88.1%,这2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40%氯噻啉WG 5 g和30%噻虫嗪SC 10 g处理的防效较差,分别为64.8%、65.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见表1)。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3 安全性
据试验期间观察,药后各药剂处理区水稻长势正常,水稻无叶枯、矮化、失绿、畸形等症状出现,未见明显药害。说明用这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在本试验药剂设计用量下,对水稻生长是安全的。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药剂设计用量下,4种烟碱类新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25%呋虫胺WP防效最好,且持效期较长,达14 d以上,药后14 d,高剂量处理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30 g的防效达95%左右,中剂量处理每667 m2用20 g的防效达90%左右;50%烯啶虫胺SP和30%噻虫嗪SC的防效次之;40%氯噻啉WG的防效最差。同时,4种新药剂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成本、生态效益、防效等,推荐使用25%呋虫胺WP、50%烯啶虫胺SP和30%噻虫嗪SC这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均在稻飞虱1~2龄若虫高峰期施用,一般发生年份使用中剂量,虫口数量偏大时使用高剂量,均每667 m2对水40 kg左右喷施防治。
[1] 付佑胜,赵桂东,熊战之,等.几种药剂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7.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