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地经营权入股绩效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2016-12-23李晓彤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地相关者经营权

李 灿,李晓彤

(湖南商学院会计学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中国 长沙 410205)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地经营权入股绩效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李 灿,李晓彤*

(湖南商学院会计学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中国 长沙 410205)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地经营权入股是其中特别值得探索的一种流转模式,因此对农地经营权入股的绩效评价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主要依据,分别从参与入股经营的经营方、投资方、权利所有方以及监管方4个利益相关者维度构建具有动态平衡效应的绩效评价模式,以测度农地经营权入股流转中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实现,为农业领域的绩效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及理论依据.

农地经营权;入股;绩效评价;利益相关者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三农”问题都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得以体现,其中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问题更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多种农地流转形式中,农地经营权入股的优势逐渐凸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表示,允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部在部署2015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试点工作,建立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将成为一种常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地等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在此背景下,农地经营权入股绩效评价研究将为相应“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但当前学术界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农地经营权入股的意义、方式等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上专门研究农地经营权入股绩效评价的文献极少.基于此,本文就构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地经营权入股绩效评价模式展开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应用研究.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学术界对农地流转的关注已从制度模式研究扩展到流转效果研究,有学者对农地流转绩效的定义或构成进行了分析,岳意定等[1]将农地流转绩效定义为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农地流转”因素的变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结果的影响;程飞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结果产生的效应,具体体现为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带来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张式恩[2]指出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土地流转因素的变化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影响程度.

针对农地流转如何进行绩效评价,有学者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提出了不同模式或具体方法,基本上都涉及到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关键维度的考虑.其中,刘莉君[3]通过分析农地流转绩效的影响因素,设计构建了基于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程飞等[4]将土地流转的绩效分为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环境绩效3个方面,并从中筛选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等10项指标构建农地流转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规制的角度,农地入股流转是指农户可以以自己的承包地为资本入股,把原本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给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行统一生产管理,农民可凭借其所持有的股份分享最终利润.吴义茂[5]认为,农地入股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用益物权出资于公司企业,从而取得其股权的行为.农户以土地作价入股,不仅保证了土地的收益性,还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由于制度环境的差异,国外针对农地流转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非常少,国内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绩效等方面对农地流转绩效进行评价研究,提出了基本的模式框架和评价内容体系,构建了相应的研究基础.但现有评价方法单一、重复性较高,虽然不少学者对于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提出了合理的导向,但多数为定性的考量标准描述,缺乏一种同时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和充分实践检验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对不同地区的农地流转做出统一衡量从而比较其流转绩效.再者,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农地流转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同流转模式的差异分析等,而极少有学者专门针对农地入股这种新兴流转模式,来研究其效果和效率,并建立入股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和框架模型,以致于农地入股流转绩效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这将不利于入股流转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发展.

2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至今已近50年,最早由美国学者Ansoff引入管理和经济学界,代表性研究学者有Freeman,Blair,Flammer等; Freeman[6]定义利益相关者为“任何能够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团体或个人”;Blair[7]进一步指出,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股东,而且来自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这些主体提供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 Flammer[8]研究也表明利益相关者治理会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也颇具成果,如张兆国等[9]认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合作,而不仅仅是依赖于股东.此外,随着近些年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宋献中[10]指出,企业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主动承担责任;马国勇[11]进一步指出,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进来看,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合理协调和管理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或投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在摒弃了“股东至上”观念的今天,企业更注重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分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企业在做出经营决策时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日益成熟,其与绩效评价的结合运用衍生出许多积极有效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美国学者Sonnen-feld(1982)提出了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加拿大学者Clarkson(1995)提出了RDAP模式,他们都认为企业绩效应包含社会绩效[12];2000年,Andy联合安达信咨询公司开发研究的绩效棱柱,是一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完整的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分别从满意、贡献、战略、流程、能力5个利益相关者层面出发,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不断探索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分别从内外部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进行框架构思与指标设计,并进行一定的应用与发展,如刘亚莉、陆庆平、杜慧慧等[13-14]学者都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保护所有者权益、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模式;李婷等[15]的研究结合了平衡积分卡的思想,认为在评价组织业绩时,要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外部利益、长短期利益之间的均衡,同时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迅速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思维,企业绩效不只是经济绩效,还应充分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需在科学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进而从多角度剖析影响企业绩效的各层面,构建更完善更适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农地入股流转绩效评价的意义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主要依据,分别从经营方、投资方、权利所有方、监管方4个利益相关者维度构建具有动态平衡效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以测度农地入股流转中的短期绩效与发展能力,以及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实现,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农业企业或合作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农民股东或社员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有效运用股份制的制度优势,使农地、技术、资本、管理得到最佳结合,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股东的收益分配;同时在利益相关者绩效导向下,加大有机农产品的产销量,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增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参与入股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多数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核心”大户带领弱小的兼业农户,导致“核心成员”几乎完全控制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忽视了农民股东或普通社员的权益,以致他们缺乏经营管理热情.因此,施行“利益相关者”分层评价,有针对性地考核农业企业或合作社的绩效,有利于维护农民股东或普通社员的权益,传播“互助、民主、平等、公平”的价值观,促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实现其促进社会公平、共同富裕的社会功能,推动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3) 有利于增进股份制农业经营组织的环保责任感,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近些年农地经营权入股作为一种规模经营方式的地位不断提升,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基于对入股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股份制经营组织实施“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价,必然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强化股东和当地农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观念,有利于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形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地入股绩效评价模式构建

3.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绩效评价框架构建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需要兼顾效率、公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农地入股流转的绩效评价必须动态考察农业经营短期绩效与发展能力、以及农地入股流转中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平衡性.笔者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主要依据,从经营方、投资方、权利所有方、监管方4个维度构建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的农地入股绩效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图1).

图1 农地入股流转绩效评价框架Fig.1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farmland shares transfer

3.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经营方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 经营方是指吸收农地入股的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合作社.经营方视角下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应包含:单位农地净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经营者对入股流入模式的满意度.我国农地经营权入股正处于起步阶段,流转效益是否良好直接关乎农地入股的后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需通过实施绩效评价来解答,单位农地净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主要从财务角度反映农地入股产生的短期经营绩效,对这几项指标的合理考察可直接促使经营方提高入股流转的资产回报率;经营者对入股流转模式的满意度将进一步考察对股份制农业经营组织管理模式的改进.

3.2.2 投资方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 投资方是指以承包地入股的农民股东及以其他资产入股的非农民股东,农地入股流转制度改革旨在盘活农村土地市场并保证农民分享流转收益.基于农民股东的弱势地位,农地入股流转绩效评价应侧重考察其有形的股利回报以及无形的利益增长,从农民股东家庭收入变化、农民股东的综合满意度等进行定量定性评价,主要的绩效评价指标包含:农民股东单位农地所获股利、农民股东劳动力转移务工收入、农民股东的综合满意度、其他股东的投资回报率等.其中农民股东单位农地所获股利及其他股东的投资回报率是指投入资本所获得息税前利润与投资额的比率,是极为重要的财务分析指标;农民股东劳动力转移务工收入指的是参与入股流转后,脱离承包地束缚的农民通过务工所获得的其他收入.

3.2.3 权力所有方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 权利所有方指的是有参与入股流转规模经营的村集体组织,农地经营权入股流转不仅要追求经营方、投资方等的短期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考虑权力所有方等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总体利益.这个视角主要的绩效评价指标包含:农地保值增值率、当地村民的综合满意度.农地保值增值率主要考察经营方的规模经营对农地数量与品质的影响;当地村民的满意度是指农业经营组织对当地农村建设的公益性支出,对当地农民就业的促进、以及对乡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社会问题的改善.

3.2.4 监管方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 监管方主要是指入股流转当地的各级政府部门,依据农地入股中农业生态环境改进、农业安全保证、农业科技创新等要素的变化来评价农业经营的发展能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监管方视角下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方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经营方对农业安全的贡献;经营方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其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是指经营方为处理、减少各种污染物,防止生产消费过程中各类环境退化所产生的费用支出;对农业安全的贡献可以通过考察经营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进行评价;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是指经营方自发进行科技研发及培训所产生的费用支出额.

上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经营方资产经营效率的财务维度、投资方资本投资报酬率、权力所有方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利益相关者维度以及监管方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予以考察分析,用于评价入股流转主体的盈利能力是否达到或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农民股东参与入股的满意度以及入股流转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图2).针对我国农地入股流转的现状,构建这种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合理、科学有效.

图2 农地入股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Fig.2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armland shares transfer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基本情况

位于长沙县金井镇的湖南康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型大型农业企业,注册资金5 000万元,净资产8 000万元,公司依托茶叶、优质稻、蔬菜三大产业,是省、市授牌的种粮、种植大户,长沙市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以优质有机水稻为主打,主营大米蔬菜产业、承租谷酒产业、饮用水产业和休闲产业.截至2016年初,公司共吸收入股稻田2 510亩,已将石井村90%土地流转至公司名下,参与入股流转的农户达600余户,产生农民股东约2 000人.

4.2 案例分析

在对石井村农民股东以承包地入股康乾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公司的财务报告,将石井村入股流转案例按照上文构建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进行农地经营权入股绩效评价(表1):

表1 石井村入股绩效评价指标测算值

注:指标中的满意度通过走访调查、打分统计进行定性测算,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基本满意;4表示非常满意.

(1) 经营方.康乾公司作为参与入股流转的规模经营主体,吸收石井村农地入股后,以优质有机水稻为主打,每亩稻田经济效益提高5倍,增长至3 610元,发展态势良好.公司农地资产利润率53.33%,总资产利润率9.12%,农地资产的利润率相较其他资产高出四十四个百分点,可见,吸收耕地入股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股东对公司吸收农地入股后的效益增长基本满意,并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2) 投资方.石井村有600余户农户入股康乾公司,产生农民股东2 000余人.公司仅2015年一年就发放农地入股流转股利133.54万元,农民股东单位农地所获股利532.03元/亩.石井村全村人均年增收2 498元,已经参与入股流转的农民股东每年增加收入7 000至10 000元不等.由于入股流转后进行规模经营并种植优质有机水稻,公司效益大幅度提升,其他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也高达21.53%,显著高于行业内平均水平.此外,相比其他流转模式,入股流转带来的收入增长增幅更大,甚至超过农民股东的预期.

(3) 权利所有方.截止2015年,康乾公司已累计还耕石井村抛荒土地152亩,修建机耕道23.8公里,道路绿化亮化7.6公里,发生对当地农村建设的公益性支出达78.45万元.由于规模种植优质有机水稻,相较于入股流转前,石井村耕地的保值增值率高达500%.此外,公司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康乾公司仅2015年就支付农民员工工资共计366.17万元,提高了村里农民的平均收入,使更多青壮年可以在当地就业,相比其他村庄,大大促进了农民家庭的和谐、对老人的照料以及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

(4) 监管方.康乾公司致力于生产培育化学农药零污染、负增长、绿色健康的优质水稻,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以保护环境,并且研究开发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2015年共计发生环保投入支出312.74万元.由于生态农业的开发,康乾土地流转区域内的蔬菜、水稻、茶叶等经济作物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已达到100%,项目区生产的绿色农产品2015年销售额达1 869.13万元.康乾公司2013年与双江职中(双江农校)签订了为期10年的联合办学协议,2年多来共培训农民工5 000余人次,发生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支出达257.59万元.

石井村农户入股康乾公司进行农地规模经营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了农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当地的村容村貌以及生态环境.此外,依据走访调查结果,少部分未参与入股流转的农户也体会到了这种经营模式的益处,对农地入股流转的发展前景纷纷表示看好.

5 结论与建议

我国农地经营权入股流转是一个新命题,正处于快速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效果评价都迫切需要更深入、系统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四维度”的评价模型,分别从经营方视角、投资方视角、权利所有方视角以及监管方视角开展入股流转绩效评价,直接有效地对各利益相关者绩效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展望,考量了入股流转中农地价值是否增值、农民收益分配是否能得到保障、农地资本投资报酬率是否有所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农业与农村是否得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有益于推进政府科学决策,引导农地经营权入股流转健康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农地入股相关政策措施时,应综合考虑经营方、投资方、权利所有方以及监管方各方的利益诉求,从“四维度”来科学评价农地入股流转中各方利益主体的绩效实现程度,并从时间角度和地域角度分别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以不断进行农地入股流转模式的优化;同时,主管部门通过“四维度”评价模式来考察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实现的平衡性,以测度其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政策完善.

[1] 岳意定,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10,26(8):36-47.

[2] 张式恩.三化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基于河南新乡的实证调查[J]. 农业经济, 2015,35(6):34-36.

[3] 刘莉君,岳意定,谭舒允.基于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3(6):104-107.

[4] 程 飞,信桂新,魏朝富,等.农地流转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7(1):110-117.

[5] 吴义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6] 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M]. Boston: Pitman, 1984.

[7] BLAIR M M, LYNN A S. Team production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 introduction[J]. J Corpor Law, 1999,32(4):743-750.

[8] FLAMMER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holder reaction: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investors[J].Acad Manag J, 2013,56(3):758-781.

[9] 张兆国,刘晓霞,张 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 会计研究, 2009,30(3):54-59,95.

[10] 宋献中.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J].财会学习, 2009,4(3):12-13.

[11] 马国勇,陈 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 2014,30(4):33-36+49.

[12] CLARKSON M.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 Manag Rev, 1995,20(1):92-117.

[13] 刘亚莉.自然垄断企业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管理评论, 2003,12(6):31-36,64.

[14] 陆庆平.企业绩效评价新论[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15] 李 婷,王巧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16,37(2):82-87.

(编辑 CXM)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 Construct of Farmland Management Right Shar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

LICan,LIXiao-tong*

(School of Accounting/Center for Finance and Accounting, Hunan Business College, Changsha 410205, China)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e transfer of farmland management rights and th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farmland scale. Farmland management rights shares is a turnover mode which is particularly worth exploring. So it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armland management right shares transfer. In this paper, it is mainly based on stakeholder theory and come from business side, investor, the right to own side and regulators to construc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which has dynamic equilibrium effects. I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benefits derived by stakeholders in farmland management right shares transfer, and provide new ideas,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basis to proces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farmland management right; shares transf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keholders

10.7612/j.issn.1000-2537.2016.06.004

2016-1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4YJAZH041)

F301.O

A

1000-2537(2016)06-0020-06

*通讯作者,E-mail:1322558028@qq.com

猜你喜欢

农地相关者经营权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问题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农地入市须征收20%-50%增值收益调节金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兼论农地分类所有制的建构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浅议公路经营权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