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研究
2016-12-23郭莲仙周雅娴麦展华唐焕文
郭莲仙,周雅娴,赵 行,麦展华,唐焕文*
(1.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研究
郭莲仙1,周雅娴2,赵 行1,麦展华1,唐焕文1*
(1.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为顺利推进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建设,对广东医科大学学生进行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及相关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期望度、教学感受、授课效果和期末考试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是值得推广的;同时应当注意教师质量、授课模式、学生英语听说水平、专业词汇及教学趣味性这些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关键词: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专业英语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步入迅猛增长期,公共卫生事业也随之不断向前发展[1],相应的公共卫生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来不断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促使全球各国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极为重视[2]。卫生检验作为预防医学的一项基本职能,通过日常监测检验,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报告,从而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3]。高素质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4]。
各项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国际前沿检测手段的建立、新型检测仪器的问世、待测卫生项目的完善、新病原菌的出现等一系列挑战促使卫生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学习国际前沿知识的能力[5],而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是培养新一代卫生检验人才的首要任务。卫生微生物学作为卫生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一门前沿学科[6]。为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广东医科大学卫生检验教研室自2014年开始对卫生微生物学进行双语课程建设,并设计调查问卷获取学生反馈。在本文中,笔者对学生双语教学认同度、期望度、教学感受、授课效果、期末考试情况这5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调查与考核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级卫生检验专业70名学生及2012级预防医学国境卫生检疫方向30名学生;其均已学习医学相关基础知识两年时间,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87%;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14%)。
1.2 调查方法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基础上,加工设计了调查问卷1~4。调查问卷1(结果对应表1)和问卷2(结果对应表2)于开课前发出,调查问卷3(结果对应表3)和调查问卷4(结果对应表4)于课程结束后发出。问卷调查遵循自愿原则,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当场填写并收回,收回率100%。
1.3 双语授课方式
卫生微生物学共40节理论课,使用教材为《卫生微生物学》(张朝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5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6章内容(18学时)进行双语授课:其中课时分配为水中微生物4学时、食品微生物6学时、特殊环境微生物2学时、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2学时、公共场所微生物2学时、医院环境微生物2学时。授课采用英文PPT+中英文讲课模式。
1.4 双语授课考核方式
在卫生微生物学期末试卷中设有一定比例的双语考题,以考核英文专业术语为主。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认同度
问卷1主要调查学生英语总体水平及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其结果见表1。由表1得知,绝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期末都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尽管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但多数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并未留意英语专业术语,说明大多数学生尚未重视专业英语学习。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仅接触少量双语教学内容,部分学生甚至未接触过双语教学,且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一方面,可能由于语言环境限制,他们普遍对目前条件下的双语教学不是很自信,担心语言障碍会影响专业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他们之前从未体验过双语教学,因而暂时还没有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表1 学生英语水平及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认同度
2.2 学生对双语教学开展模式的期望度
问卷2主要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授课及考试方式的期望,根据表2所得数据分析,绝大部分学生都离不开母语的渗透,要求全英文讲授的学生仅占8%,而92%的学生都需要中文辅助加以理解。在教材选择上,仅有21%的学生要求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英文PPT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都需要中英文辅助教学。在具体授课模式选择上,每一种授课模式都有学生选择,然而中英文多媒体课件+中英文讲授选择比例最大。据调查,英语听说能力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7],听力障碍也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程度的主要因素,多数学生担心影响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值得欣喜的是,选择中英文多媒体课件+全中文讲授的学生比例最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期望教师能用中英文授课,以提高自身英语听说水平。在考试方式上,71%的学生选择中英混合命题,自由作答,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身英语读写水平不自信。
表2 学生对双语教学开展模式的期望
从表2可知,由于学生个体之间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对双语教学模式期望不同,大多数学生要求教师采用中英文授课及中英文考核的方式。据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教材、讲授及考核内容的中英文比例进行调整,力求在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不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
2.3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感受
问卷3旨在了解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后的感受。从表3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接受了双语教学课程后,认为其综合英语及专业英语能力并未明显提高;且绝大部分学生也认为双语教学并未对其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本轮双语课程学时少(10学时),未能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的系统训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逐渐加大双语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比例,最终才有可能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表3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感受
另外,学生以前并未接触过专业英语,且在前期学习中也缺乏专业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普遍对双语教学中的专业术语较为陌生,从而导致71%的学生认为在双语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为专业术语,这一难点可能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压力。因此,需要从入学开始就加强对学生专业英语特别是专业术语的强化训练,以突破双语学习的瓶颈。
2.4 学生对双语授课效果的评价
问卷4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轮双语授课效果的评价,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适合双语教学,而在课程章节中,最适合双语教学的内容为各类微生物生境特征和各类环境中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相对而言,各类环境中微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各类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前景这两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只有较少学生认为其适合双语教学。
表4 学生对双语授课效果的评价
根据前期调查,我们最终选择中文教材+英文PPT的方式进行双语授课,教材为人卫版《卫生微生物学》,教材内除一些重要专业术语用英文标注之外,其他内容全为中文。多数学生表示对该教材满意,对教师教学方法较为满意。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能跟上课堂教学进度,说明对于第一次接触双语教学的学生来说,选择中文教材作为学生用书、教师配合英文PPT授课,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易于在课堂上掌握专业知识。
从本轮双语教学情况看,多数学生认可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及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水平,教师在课间播放了相关英文教学视频(时长5分钟,中等难度,无中英文字幕),但仅有个别学生能完全理解视频内容。这表明虽然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高,但听说水平总体欠缺。关于双语课程改进的建议,学生大多建议增加英语视频及强调英语听说,说明学生自身也渴望能加强听说训练,增加实用英语学习。笔者建议,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料时适当地进行辅助解释,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留意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理解英文教学材料。
2.5 双语授课期末考试结果评价
本轮卫生微生物学考试结果的平均难度和区分度分析见表5。难度分为五级:P<0.50为难,0.50≤P<0.70为较难,0.70≤P<0.80为适中,0.80≤P<0.90为较易,P≥0.90为易。区分度应在0.20以上,区分度越高,越说明该试题能较好地将学生水平区分开。考虑到学生首次接触双语教学,因此本套试卷中仅有6题(4道单选题,2道名词解释题,共计14分)涉及双语教学考核。从学生考试结果来看,试卷中的双语题不仅在难度上略大于整套考题,而且能有效区分学生水平。笔者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建议在以后的考试中适当加大双语考核比例,以便于更深层了解学生双语教学接受情况。
表5 期末考试试卷的平均难度和区分度
3 讨论
要使双语教学卓有成效地开展,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先决条件。我校对双语教学授课教师设有严格的考核及培训制度,专业教师需通过学校特设的口语、听力及授课这3项考试并合格,方可获得双语授课资格。我校每学期还安排多次双语教学观摩课,以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来,学生认可授课教师的水平。
要使双语教学被多数学生所接受,选择合适的授课模式是基本原则。授课教师需要从学生英语水平和课程难度两方面构思教学模式。如开设一门新的双语课程前需要进行调研,选择合适的教材及多媒体材料,最好循序渐进地增加英语授课比例,最终力求在不影响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虽然被测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高,但参加口语考试或平时进行口语听力强化练习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高校以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来考核英语教学质量,因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通过考试,并未有意识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这种现象导致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中等难度的英语教学视频,并且认为双语教学增加了专业课学习压力。笔者认为基础英语教育应适当转移重心,逐渐强化学生听说能力培养。
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最难的部分是专业术语,如微生物的拉丁名、不同疾病的名称、微生物细胞器的名称,以及一些生理生化专业术语等。若他们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课时,能接触并有意识地去学习相关英文专业术语,那么在大三开展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时,便能突破此瓶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科之间以专业术语为突破口、由浅入深地渗透也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从本轮双语教学中发现,在用视频资料教学时,学生会更加集中精神听课,调查结果也表明大多数学生建议增加英语视频。因此教师可运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料,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卫生微生物学是一门对生物病原学习、研究、应用和疾病预防、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程[8]。对学生而言,该课程既需要掌握并记忆大量生物病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培养特征,还需要对不同检测对象的前处理及检测技术有透彻理解。某些难点内容用中文讲授可能对学生理解都存在困难,而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学习难度,因此,探索切实有效的卫生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十分重要。从学生对本轮双语教学的评价来看,卫生微生物学推行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更能开阔其视野,也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杨赟,陈丽丽,邓仲良,等.卫生检验专业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1003-1004.
[2]王重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3]陈昭斌.中国卫生检验的现状与未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318-3323.
[4]谢惠波,雷章恒,刘杰.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5-18.
[5]张朝武,邱景富.卫生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6]张璐,赵静静.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障碍分析[J].科技信息,2010(28):174.
[7]曾惠,舒为群,邱志群,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643-644.
[8]李恋,包丽丽,孙鹏,等.卫生微生物学教学探索与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3):104-105.
(*通讯作者:唐焕文)
G420
B
1671-1246(2016)11-0112-03
注: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项目(BKYB2011048,GDJG20141109);广东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SY1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