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

2016-12-23朱杰彬古志林徐振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艾灸针灸针刺

朱杰彬 古志林 徐振华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120)



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

朱杰彬 古志林 徐振华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 对比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与常规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卒中后出现平衡障碍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疏经调脏(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每组18例者。疏经调脏治疗穴位:焦氏头皮针的平衡区、足运感区、运动区,双侧风池、天柱、完骨,针刺后留针行平衡协调训练30 min;艾灸取穴:五脏俞及膈俞。常规针刺穴位:以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为主,辨证加减。两组于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的平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疏经调脏法;运动针法;五脏俞加膈俞;脑卒中;平衡障碍;背俞穴灸法

脑卒中后可遗留多种残障症状,其致残率可高达80%~90%〔1〕,平衡功能障碍就是残障症状之一,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既往针灸治疗本病的疗程长,疗效不显著。在既往疏经调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基础上〔2〕,结合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特点和前人的诊治经验,我院针灸科徐振华主任创立了运动针配合背俞穴艾灸的疏经调脏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疏经调脏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1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全数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脑卒中类型、治疗前评价量表的分值都相对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组别性别〔n(%)〕男女年龄(岁)脑卒中类型〔n(%)〕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评价量表分值(分)FM-B平衡量表BBS平衡量表对照组13(72.2)5(27.8)69.83±10.0953(16.7)15(83.3)5.94±2.50822.56±15.163治疗组13(72.2)5(27.8)68.94±11.0484(22.2)14(77.8)5.39±2.09023.17±13.174

FM-B为Fugl-Meyer平衡量表,BBS为Berg平衡量表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及辨证分型。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平衡评定量表的要求;②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③年龄30~85岁;④知情同意者。

1.1.3 排除标准 ①与纳入标准者不相符;②非脑卒中疾患所导致的平衡障碍患者;③患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④拒绝针灸治疗,有针灸相关禁忌证者;⑤神志不清、痴呆、患有其他精神疾患者。

1.1.4 脱落标准 ①未按照要求进行治疗,改做其他影响结果的治疗,或者自行终止治疗的患者;②自行退出研究的患者;③治疗中发生严重的合并疾病;④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1.1.5 剔除标准 ①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②因其他原因而拒绝参加治疗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疏经调脏组) (1)针刺穴位:焦氏头皮针的平衡区、足运感区、运动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2)艾灸穴位:双侧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膈俞(五脏俞加膈俞)。(3)操作:取1~2寸毫针,在焦氏头皮针对应的区域平刺进针,直达帽状腱膜下,进针1.5寸左右,进行快速捻转以激发针感,持续1 min左右;风池、完骨、天柱取1寸毫针,针尖向鼻尖方向进针,针刺后进行快速、小幅度捻转刺激,留针期间进行平衡协调方面的训练,留针30 min,接着在相应穴位上行直接灸(非化脓灸),每穴位各灸5壮。(4)疗程:每周治疗6次,治疗2 w,共12次治疗。

1.2.2 对照组(常规针刺组) 参照《针灸学》中治疗脑卒中病的针灸处方〔3〕:(1)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辨证配穴:风痰阻络配合谷、丰隆;肝阳暴亢配太溪、太冲;气虚血瘀配气海、足三里;痰热腑实配丰隆、曲池、内庭;阴虚风动配风池、太溪。(2)操作:根据不同穴位选用1~1.5寸毫针,直刺进针或斜刺进针,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刺激,后保持卧位留针30 min。(3)疗程:每周6次治疗,治疗2 w,共12次治疗。

1.3 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①量表评价:Fugl-Meyer平衡量表(FM-B)、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②评价时点:于治疗前、治疗2 w后。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或者方差齐性,则用秩和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B及BBS平衡量表分值比较 见表2。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P<0.05),疏经调脏针法改善患者平衡障碍方面较常规针刺更明显(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未发现如晕针、晕灸、烫伤、针刺及艾灸部位感染、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

组别FM-B平衡量表治疗前治疗后BBS平衡量表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94±2.5087.56±2.5721)22.56±15.16326.94±14.9881)治疗组5.39±2.09010.33±1.2831)2)23.17±13.174 40.39±12.1231)2)

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平衡功能即人体维持身体稳定平衡的功能,是日常运动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的静态平衡和人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动态平衡。目前对于人体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主要包括3个环节,分别是感觉的输入、中枢系统的整合、运动控制〔3,4〕,脑卒中患者出现平衡功能障碍也与以上3个环节相关。第一是对感觉输入系统的影响,人体在活动过程中维持平衡是一个动态反馈过程,是基于正确的感觉信息的传入〔5〕。脑卒中患者出现感觉系统障碍时,就可能出现平衡功能问题。第二是则是中枢整合及运动控制的问题,人体所感受到的感觉信息,经过低级中枢的初步整合及高级中枢的进一步整合后产生正确、有效、协调的运动信息,进而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当中风患者损伤的部位导致感觉信息不能有效在中枢系统中进行整合时,则会影响到人体的平衡功能〔6〕。除去上述情况外,认知系统出现问题时也可导致平衡障碍,当脑卒中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则无法将自身所处的情况与感觉到的信息相整合,最终也会出现平衡方面的问题〔7〕。

康复治疗是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最主要治疗手段〔8〕。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疗程长、见效慢,运动量较大,部分患者无法承受,治疗过程繁琐,需要使用专业仪器。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为针灸治疗,结合中药治疗。但是既往研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平衡障碍病人选择、疗效评估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疗效不确切。

《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景岳全书》中提出:“凡此非风等证,其病为强直掉眩之类,皆肝邪风木之化也”。故可见人体的正常活动、动作灵活、保持平衡这些都与肝、肾两脏相关,如若肝、肾两脏异变,则可见肢摇震颤、站立行走不稳、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所以,笔者认为脑卒中后平衡障碍其定位主要在于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并结合历代医家对脑卒中的认识,我院针灸科徐振华主任认为在脑卒中的病因中,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主要是内因为主,以心、肝、肾三脏的阴阳失调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灸治疗脑卒中“疏经调脏”的治疗原则,并应用于临床〔2〕。经临床研究证实针灸“疏经调脏”法在改善生活质量、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本次研究中 “疏经调脏”的针灸治疗方案根据脑卒中平衡障碍的病机认识及症状特点进行了调整:疏通经脉所应用的头皮针穴位组(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风池、天柱、完骨的运动针灸以缓解患者平衡功能,调整脏腑应用艾灸五脏俞加膈俞穴位组调整脏腑功能失调。

疏通经脉针灸方案根据脑卒中病位在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采用焦氏头皮针运动区、平衡区、足运感区穴位分布于“脑盖”,配合分布于“风府”周围的风池、完骨、天柱组穴调整脑腑功能,针刺时结合运动功能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整脏腑功能针灸方案主要从脑卒中是人体脏腑失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致的病因学认识。结合《素问·风论》认为:“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藏腑之风”,其邪犯于经络,则为“偏风”,亦可直中脏腑,危害五脏六腑之功能〔9〕。而在《千金要方·诸风》中则提出:“风多从背五脏俞入诸藏受病”的论述,结合近代针灸名家司徒铃〔8〕、金针王乐亭〔10〕教授倡导的采用艾灸五脏俞加膈俞治疗中风诸症的经验,采用艾灸五脏俞加膈俞的治疗方案起到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扶正固本的作用,与疏通经脉针灸方案配合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针灸疏经调脏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障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针灸疏经调脏法是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中药治疗原则,值得进一步研究。

1 郭庆军,李佩芳.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69-71.

2 徐振华,钟 平,符文彬,等.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00-2.

3 梁繁荣,赖新生,方剑乔,等.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98-301.

4 刘 崇,任立峰,史建伟,等.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3-7.

5 高瑜晨.脑卒中后平衡功能训练和评估的进展〔J〕.交通医学,2013;27(3):227-30.

6 陈少贞,张保锋,赵江莉,等.脑卒中患者平衡调节过程中的高级脑功能成分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139-44.

7 陈秀恩.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影响因素〔M〕.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8:52-4.

8 符文彬.司徒铃针灸医论医案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3.

9 韩 涛,滕佳林.《内经》五脏风证理论与状态医学〔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5):1-3.

10 北京中医医院.金针王乐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52-7.

〔2016-08-16修回〕

(编辑 曲 莉)

徐振华(1970-),男,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朱杰彬(1989-),男,住院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23-596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82

猜你喜欢

艾灸针灸针刺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夏天怎么做艾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