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2016-12-23李金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汀组辅酶阿托

史 荣 李金蝶 冯 飞 董 健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贵州 遵义 563000)



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史 荣 李金蝶 冯 飞 董 健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他汀组和联合组。连续治疗12 w后,检测干预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治疗后两组的总辅酶Q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TC、TG、LDL-C、CysC、β2-MG显著下降,HDL-C均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患者HbA1c、FPG显著下降(P<0.05),他汀组无显著差别。治疗前后比较,联合组HbA1c、FPG、TC、TG、LDL-C、β2-MG优于他汀组(P<0.05)。给药后与联合组比较,他汀组总辅酶Q10、SOD均显著下降,MDA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比阿托伐他汀单独使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加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辅酶Q10;糖尿病肾病;血脂;血糖;抗氧化

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血管病变有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及肾脏病变等〔1〕。糖尿病肾脏病变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常规肾功能检测由于灵敏度低,往往很难早期检出。若糖尿病肾脏病变发展到中晚期阶段,往往治疗效果不佳。辅酶Q10是线粒体内脂和糖代谢中的必要物质,是生物细胞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参与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及ATP生成〔2〕。他汀类药物能够高效降血脂和胆固醇,但会导致体内辅酶Q10减少。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单独及联合辅酶Q10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5例。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且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20~200 μg/min。男33例,女32例,年龄61~83岁,病程5~17年,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组(联合组),他汀组32例,联合组33例。他汀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61~83岁,平均(70.59±5.33)岁。联合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1~83岁,平均(68.94±4.77)岁。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标准:心、肝、肺、脑疾病;恶性肿瘤;慢性炎症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药物过敏者;受试前使用过他汀类药物及辅酶Q10者。同一人员测定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制定标准表格,记录性别、年龄、病程。

项目他汀组(n=32)联合组(n=33)P值年龄(岁)70.59±5.3368.94±4.770.192病程(年)9.53±3.139.91±3.590.653BMI(kg/m2)23.13±2.2124.21±1.190.053收缩压(mmHg)143.84±18.28144.82±19.070.834舒张压(mmHg)90.59±5.2591.67±4.880.397

1.2 方法 他汀组给予20 mg/d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联合组给予20 mg/d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同时加服辅酶Q10 30 mg/d,分3次口服,给药12 w。受试者在受试期间禁止食用动物内脏等富含辅酶Q10的食物。给药前及给药后12 w分别采血测定相关指标。

1.3 指标检测 受试对象均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8 ml,均在现场离心,分装,置于超低温冰箱保存。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3〕,化学发光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4〕。血糖(FPG)检测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用乳胶免疫抑制凝集法〔6〕,血脂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总辅酶Q10〔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试剂来源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与给药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显著下降,HDL-C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联合组TC、TG、LDL-C均优于他汀组(P<0.05),但HDL-C与他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与给药前比较,治疗后他汀组HbA1c、FPG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联合组HbA1c、FPG均显著下降(P<0.01);且联合组HbA1c、FPG均优于他汀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 与给药前比较,治疗后他汀组与联合组血清CysC、尿β2-MG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尿β2-MG优于他汀组(P<0.05),但血清CysC与他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项目他汀组(n=32)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n=33)治疗前治疗后HbA1c(%)8.58±1.678.62±1.738.64±1.217.12±1.201)3)FPG(mmol/L)8.75±1.118.47±2.148.38±1.507.34±0.961)3)TC(mmol/L)4.84±0.544.68±0.611)5.09±0.634.45±0.961)3)TG(mmol/L)2.94±0.822.44±0.931)2.57±0.761.97±0.781)3)LDL-C(mmol/L)3.51±0.832.40±0.681)3.77±0.932.29±0.631)3)HDL-C(mmol/L)1.17±0.241.34±0.221)1.26±0.281.40±0.272)CysC(mg/L)1.23±0.180.79±0.221)1.26±0.200.84±0.301)β2-MG(mg/L)1.87±0.711.02±0.471)1.90±0.770.78±0.381)3)

2.4 氧化损伤指标 给药后,与联合组比较,他汀组中总辅酶Q10、SOD均显著下降,MDA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3。

项目他汀组(n=32)联合组(n=33)P值总辅酶Q100.40±0.080.66±0.040.000SOD58.15±6.0980.01±8.130.000MDA4.58±0.953.01±0.750.000

3 讨 论

多数学者认为高血糖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糖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脂肪代谢异常等。高血糖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通过减低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最终恢复肾功能〔8〕。他汀类药物通过抗炎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机体对葡萄糖耐受。他汀类药物还能够减少体内的某些代谢产物,如辅酶Q10、类异戊二烯、焦磷酸法尼脂等〔9〕。本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辅酶Q10的水平。辅酶Q10是生物细胞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参与ATP的生成。辅酶Q10的减少会导致胰岛素β细胞中ATP产生的延迟,从而损伤胰岛素释放。阿托伐他汀导致类异戊二烯减少,从而减少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类,机制可能与上调膜转运蛋白葡萄糖受体(Glu)4有关。

他汀类药物能减低血中C反应蛋白(CRP),促进抗炎因子释放,降低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炎症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抗感染作用〔10〕。在动物模型中,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减轻高肾小球滤过导致的肾脏纤维化。辅酶Q10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促进抗炎作用。

最近研究发现,糖尿病肾脏病变与氧化应激有密切的关系。氧化应激导致生物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或者阻碍活性氧的清除,因此,充足的抗氧化酶对于清除自由基十分重要。高糖诱导细胞线粒体呼吸链产生过量活性氧,活性氧增多导致线粒体氧化损伤和诱导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往往互为因果。线粒体生物合成是维护和修复线粒体的重要生理活动,任何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的药物都有可能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帮助。辅酶Q10已经被证实具有强烈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1〕,能够导致MDA显著下降、SOD显著升高,故具有保护和恢复细胞膜的功能,使得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

1 Kahn SE,Cooper ME,Del Prato S.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perspectives on 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J〕.Lancet,2014;383(9922):1068-3.

2 卢朝晖,王 敏,王 宁,等.辅酶Q10治疗应用研究的热点分析〔J〕.食品与药品,2015;17(6):451-4.

3 白福艳,王译晨,高 影,等.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19-22.

4 周 达.尿MA、β2-MG、TRF、α1-MG测定对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193-4.

5 李 翀,张冬青,李秀峰,等.Vit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323-4.

6 温冬梅,张秀明,索明环,等.血红蛋白变异体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干扰及处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2):123-6.

7 许海燕.辅酶Q10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41(5):64-5,121.

8 LaRosa JC,Grundy SM,Waters DD,etal.Intensive lipid lowering with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5;352(14):1425-35.

9 刘 英,刘惠亮.阿托伐他汀多效性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601-4.

10 刘树娇,唐 灵,陈春莲,等.内脂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8):1254-5.

11 Nikbakht H,Shokouhyar S,Ghazalian F.The effects of coenzyme Q10 supplementation on footsal competition-induced changes in immune system in male players〔J〕.Eur J Exp Biol,2013;3(3):370-5.

〔2016-01-1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董 健(1959-),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相关疾病治疗研究。

史 荣(1960-),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相关疾病治疗研究。

R587

A

1005-9202(2016)23-587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45

猜你喜欢

汀组辅酶阿托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吃辅酶Q10有禁忌
吃辅酶Q10有禁忌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