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居与非独居老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6-12-23毛晨峰王育娟王晓培周伟洁翁小瑜黄仙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亲朋邻里子女

毛晨峰 陈 静 杨 涛 王育娟 王晓培 周伟洁 翁小瑜 黄仙红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独居与非独居老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毛晨峰 陈 静 杨 涛1王育娟 王晓培 周伟洁 翁小瑜 黄仙红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目的 调查分析独居与非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老年人模块(WHOQOL OLD)对杭州市34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低于非独居老人(t=2.132,P=0.034);独居老人在感觉能力领域(SA)、过去/现在和将来行为经历领域(PPFA)、死亡观领域(DD)等领域得分低于非独居老人(P<0.05);由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独居老人生存质量受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是否常与邻里/亲朋交往、和子女的关系等因素影响(P<0.05)。结论 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不高,加大对独居老人的经济支持,呼吁子女多关爱年迈的父母,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从而改善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现状。

独居老人;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是个人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机体能力及主观感觉,是机体能力、患者感觉、疾病症状的体现〔1〕。空巢老人中的特殊群体——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现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调查杭州市城乡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杭州市6个行政区的社区统一编号,随机整群抽取6个社区(街道)和6个行政村的345名常住老年人。纳入标准:①无明显视听力丧失者;②无明显的精神丧失,能够理解问卷内容或提问的老年人;③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愿意参与。男161人,女184人;年龄60~91〔平均(72.40±7.97)〕岁,60~69岁占49.0%,70~79岁占34.5%,80岁及以上占16.5%;文化程度为文盲者205人,小学文化程度者106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4人;独居老人118人(城镇67人,农村51人),非独居老人227人(城镇148人,农村79人),其中与配偶同住108人,与子女同住50人,与配偶、子女同住69人;独居老人中丧偶的比例80.3%,而这一比例在非独居老人中仅占21.3%。

1.2 调查方法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杭州市老人生存质量调查表》,调查员由杭州师范大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高年级同学、余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和“爱发芽”志愿者协会成员组成,调查前接受统一培训,熟悉调查内容和统一指导语。由调查员通过入户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45份(86.25%)。本调查于2013年4~5月份完成。

1.3 调查工具 ①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居住状况等;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社会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及子女关系等;②生存质量:针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老年人模块(WHOQOL OLD)是在WHOQOL-BREF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常见问题而发展的生存质量测评量表〔2〕,与WHOQOL-BREF测量结果比较,WHOQOL OLD对老年人群特异性较好〔3〕,含33个条目(问题)。分属6个领域:感觉能力领域(SA)、自主领域(A)、过去/现在和将来行为经历领域(PPFA)、社会参与领域(SP)、死亡观领域(DD)、亲密关系领域(I)。以上6项指标总分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损害越轻,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F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独居与非独居生存质量各维度比较 两组生存质量在SA、PPFA、DD及总分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1。

维度独居(n=118)非独居(n=227)t值P值SA10.06±2.2911.03±2.462.9890.003A11.92±2.2712.39±2.741.3220.187PPFA18.88±3.6020.28±3.433.5470.0005SP20.39±3.3120.51±3.500.2690.788DD11.04±2.4612.25±2.83.3050.001I21.74±3.6421.02±3.421.5780.115总分94.60±12.8797.43±11.042.1320.034

2.2 3种非独居类型的生存质量比较 老年的生存质量在非独居三组中〔仅与配偶同住(96.20±11.11)分、仅与子女同住(95.74±10.83)分、与配偶子女同住(96.89±9.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2,P=0.351)。

2.3 影响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以独居老人生存质量总分、各领域得分作为因变量,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等因素作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总分在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支付能力、与子女关系、与邻里亲朋交往方面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变量n总分得分t或F值SA得分t或F值A得分t或F值PPFA得分t或F值SP得分t或F值DD得分t或F值I得分t或F值年龄(岁) 60~696397.40±12.644.1141)11.55±2.2414.2122)13.0±2.8410.4972)20.42±2.5510.0491)21.04±3.745.3361)12.30±3.211.16721.19±3.860.684 70~793493.44±11.0210.48±2.2111.69±2.5418.51±3.6320.55±2.0211.9±2.5421.59±2.83 80~912191.62±8.949.43±2.2110.83±1.9919.18±3.8718.87±3.6311.48±2.2320.91±3.33居住地 农村5191.01±13.483.9462)9.36±2.393.1262)10.76±2.624.9562)18.10±3.763.2712)18.82±4.273.8652)13.21±2.733.5952)20.02±3.782.6391) 城镇6798.84±7.9210.69±2.2113.03±2.3420.16±3.0821.29±2.6411.42±2.6421.71±3.17文化程度 文盲7892.12±10.894.5371)10.44±2.350.88411.63±2.494.6231)17.87±3.814.4941)19.06±3.714.5371)11.95±2.650.01220.84±3.650.980 小学3097.49±8.8010.07±2.3813.23±2.4519.32±3.3920.94±2.8912.08±2.9721.50±3.17 初中及以上1099.87±10.319.70±2.1813.47±2.9820.50±2.5921.67±3.0412.05±3.1522.02±3.04家庭月收入 <10002092.05±13.939.4861)10.62±2.660.72311.55±2.5633.4082)18.12±4.046.9692)19.06±3.6415.5242)12.10±3.280.82819.58±3.947.0761)(元) 1000~20004393.30±10.1010.33±2.3611.23±2.2318.71±3.7119.78±3.3312.21±2.2820.92±3.33 >200055100.09±8.229.95±2.1013.92±2.3320.32±2.8422.15±2.7511.72±2.9721.96±3.23医疗支付能力 可以承担10296.90±9.752.2041)10.14±2.302.1851)12.41±2.721.78919.49±3.522.6481)20.70±3.462.1191)11.79±2.652.1121)21.49±3.353.1752) 有点困难1691.14±9.5011.42±2.1611.44±1.8917.26±3.0718.92±3.0713.63±3.3218.60±3.39与子女关系 融洽8598.29±10.413.3722)10.37±2.420.68312.72±2.562.8911)19.98±3.404.2892)21.04±3.302.9422)11.60±2.732.6561)21.79±3.473.6582) 一般3390.56±9.2310.04±2.1911.21±2.5117.08±3.0119.02±3.4713.03±2.3319.32±2.77与邻里亲朋交往 经常6699.81±10.124.3252)10.33±2.270.32413.10±2.513.8682)20.76±2.966.0172)21.55±2.963.9412)11.29±2.873.1932)22.21±3.473.8432) 一般5291.81±9.7910.19±2.4111.30±2.5117.27±3.3319.17±3.6012.88±2.4319.87±3.03

1)P<0.05,2)P<0.001

2.4 影响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以独居老人生存质量总分作为因变量Y,以居住地、年龄(以60~69岁为参照组)、文化程度(以文盲为参照组)、家庭月收入〔以<1 000(元)为参照组〕、医疗费用支付能力、与子女关系、与邻里亲朋交往频率等7个因素作为自变量X,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镇比农村生存质量得分更高(P<0.001);家庭月收入为>2 000(元)比<1 000(元)生存质量得分更高(P<0.001);邻里、亲朋交往频率为一般比经常生存质量得分更低(P=0.001);与子女关系融洽与一般的相比,生存质量得分更低(P<0.001)。见表3。

表3 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变量偏归系数b标准误差标准回归系数b't值P值常量97.6343.335-29.272<0.001居住地4.9901.1890.2174.195<0.001家庭月收入(元)3.9381.1010.1783.576<0.001是否常与邻里、亲朋交往-4.0561.156-0.189-3.5090.001和子女的关系-4.3461.233-0.182-3.526<0.001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差,是老年人群中的最弱势群体。在生活和精神上缺少配偶的支持和关心,容易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和情绪低落,这与吴敏等〔4〕研究的结果一致。当老人与子女关系越融洽,生存质量往往越高,因而需要子女和社会给予独居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子女们要多与其交谈、悉心照料,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和热情。搞好邻里交往,既能增加友谊,有利于家庭生活,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同时多鼓励老年人外出活动,比如听音乐、跳舞、下棋、养鱼、养鸟等,鼓励他们积极社交,多结交朋友,抛弃孤独感。

本调查发现,城镇独居老人比农村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更高,这可能与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差异、医疗服务资源等有关。大多数的城市老人有固定收入(如退休金等),他们在经济上往往能够独立,这也使得他们更愿意与子女分居,然后在农村,许多农村独居老人多来源自身劳动、子女供给,尤其随着年龄越大,劳动力减弱或丧失的情况下,其对子女的依赖程度越大,经济困难问题也愈加突出,这与许多研究结果都相符〔5~7〕。

综上,建议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日常生活的帮扶介入、身心疾患的心理干预、紧急情况的应急援助等三大板块〔8〕,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生活困难老年人的补助;②鼓励子女多陪伴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精神上给予关爱;③政府和社会要积极创造良好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和活动的场所,社区/村委应多组织活动,鼓励独居老人能积极参加,丰富其日常生活,同时多鼓励其与邻里、亲朋交流,互帮互助〔6〕;④鼓励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帮助独居老人带来更多帮助和抚慰。

1 孙唐水,郭 安.城市独居老人需要社区的精神关爱-南京市独居老人调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8):13-7.

2 Fleck MP,Chachamovic H,Trentini Clarissa M.WHOQOL-OLD Project:method and focus group resulsts in Brazil〔J〕.Rev Suade Publica,2003;37(6):793-9.

3 王 蓓.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4 吴 敏,李士雪.独居老年人生活及精神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49-51.

5 高菱宜,王 蒙.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抑郁和总体幸福感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56-8.

6 姜邦忠.农村和城镇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6):574-5.

7 胡 晶,喻 莉.武汉离退休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75-7.

8 唐世明.城市空巢老人服务保障机制的创建和示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0):2046-71.

〔2015-11-17修回〕

(编辑 杜 娟)

杭州师范大学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立项资助(1283XXM111)

1 余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仙红(1978-),女,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毛晨峰(1992-),男,本科在读,主要从事人群健康研究。

R195.4

A

1005-9202(2016)23-600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102

猜你喜欢

亲朋邻里子女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一份疫苗一份心 亲朋团聚更安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简单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