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秦巴山区的绿色未来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国外经验借鉴

2016-12-22杨丹妮郭家秀陈艳秋尹华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绿色食品四川

杨丹妮, 郭家秀,2, 陈艳秋, 尹华强,2,

(1.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5;3.四川大学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四川秦巴山区的绿色未来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国外经验借鉴

杨丹妮1, 郭家秀1,2, 陈艳秋3, 尹华强1,2,3

(1.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5;3.四川大学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5)

绿色食品产业是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从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电子商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绿色金融支撑等方面分析国外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前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困难和挑战,探讨如何在四川秦巴山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职业农民培育;绿色金融支撑;四川秦巴山区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遵循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准则,是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符合中央“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发展绿色食品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和经济双重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新思想,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秦巴山区地处秦岭与大巴山地带,属于生态条件极好的欠发达地区。四川秦巴山区覆盖川东北25县区,幅员面积6.18×104km2,聚集了四川省20%以上的人口,而经济发展远远低于本省的平均水平[2]。长期以来,为发挥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保护作用,在区域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项目,促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自然条件[3]。南北气候和种植传统差异很大,四川秦巴山区的多数农产品为北方地区和东部同纬度地区所不具有,农产品市场与广大的北方市场乃至东部市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绿色食品产业是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效益融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1],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解决四川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3]。

1 国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经验

日本和欧美等国家是较早开发绿色食品产业的地区,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属于世界领先水平。虽然各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已建立了健全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组织执行机构,使食品的安全生产得到监控和保障;在营销发展方面,随着互联网的社会化和商务化,电子商务取得快速发展,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呈多元化发展;国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促使绿色食品产业相关知识、技术和管理不断创新发展,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了产业技术难题;英、法等国在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不仅构建了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还获得特定机构和专门法规提供的保障;此外,良好的金融环境也是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1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

农产品具有普遍的效用滞后性、质量隐匿性等特征[4]。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市场、价格、声誉等常规解决办法失灵[5]。以营养和食品安全为核心的质量特征信号必须要依靠中介组织或政府机构来传递[6]。日本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监管、国民食品安全消费观念培养、农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

日本已建立全面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确保食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化学制剂使用等方面有法可依,如《食品安全基本法》《农业取缔法》《食品卫生法》《种苗修改法》《健康增进法》等[7]。

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包括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CCP)、可追溯体系、良好农业规范(GPA)和“肯列表制度”。HCCP体系是指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科学地分析设置多个重要临界点,预防危害的发生和缩短发生危害的应急响应时间。可追溯体系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可迅速调整流通渠道和掌握问题产品去向。日本建立的食品流通身份证制度规定所有食品进入市场前都必须清楚标明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以及化肥、农药、食品原料、添加剂等详细使用情况,还包括储存和运输过程等信息,相关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上[8]。GPA是针对农产品生产制定的操作标准,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避免农产品生产过程受到化学品污染。“肯列表制度”的制定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并参照欧美标准。不仅与国际标准接轨,还最大限度保障了日本国内的食品安全,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8]。

日本食品安全相关教育始于二次世界大战后,食品安全教育、监管体系和安全立法三者相辅相成。1946年开始,先后在全国推广学校营养午餐计划,制定《成人病对策》指导国民预防和治疗癌症和慢性疾病,发布《老人饮食习惯指导》,颁布《食育基本法》全面推进食育计划,增进民众健康运动[9]。通过食品营养和安全教育提高了全民对食品质量的认知,致使劣质产品失去市场,提高了进入市场食品的合格率。

中国的消费习惯与日本类似,日本食品产业发展经验和措施对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美国是较早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国家之一,拥有大型网站数量有400个以上[11],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设有独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农产品贸易交易所,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最权威的价格和市场行情等信息,规避价格风险,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日本政府制定了生鲜食品电子交易标准,还改造了各地批发市场电子化交易,使交易双方全面便于了解农产品信息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数量和价格预测系统、农业技术情报网络系统等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农户查询天气状况、病虫害防治等数据。此外,日本还积极开展培训帮助农户使用计算机,设计适宜老年人使用的简易界面。

国际上绿色食品销售形式主要包括直销、第三方物流宅配化、与专卖店和大型商超签订销售订单、设立连锁专卖店销售、与国际农产品贸易企业签订订单直接销售五大类[10]。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社会化和商业化发展,电子商务对绿色食品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农户的品牌意识、订单意识,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还能引导农户依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1.3 科技创新培育

科技创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服务的过程[12]。科技创新是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如以色列,它虽然是一个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但其绿色农业的发展却处于领先水平。这是因为该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培育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以色列采用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体系,将生产基地和科研单位两者有机结合,建立示范农场开展沙漠农业和节水农业,这一举措促使其绿色农业持续增长[12]。

1.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农业发展领先的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构建了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政府和非政府共同支撑、联合供给的局面[13]。我国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还处于理论探索和试点实践阶段,国外有关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成熟做法和有益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颁布专门法规,设置特定机构,并随着社会发展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手段确保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顺利进行。表1列出了1862年以来美国政府颁布的系列法规。

法国的农民职业培训将初级职业教育、新技术培训推广二者有机结合,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培养各类职业农民,培训周期一般为3~24个月[15]。法国非常注重环境和生态教育,不仅教授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管理和服务相关知识,还开展优良品种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等方面的教育。法国农业教育中的证书制度还规定从事农业经营生产的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资格证书。

德国的农民培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教育局主管,统一指导和协调且十分注重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合作。农民培训经费参照培训机构制定的计划由财政拨款保障培训顺利进行。此外,德国政府还立法规定个人和企业以纳税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以此调动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

表1 美国颁布的保障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

注:表格内容参考文献[13]整理。

1.5 绿色金融支撑

绿色食品产业作为绿色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各国纷纷通过制定完善的金融配套政策、积极创新金融工具、实施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各类资助项目,促进农业的绿色转型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各国出台的金融配套政策可加深绿色金融和有机食品产业之间的联系,有效降低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风险。以美国为例,联邦农业信用银行融资公司可为种植有机作物的农场主提供一年期限的无息贷款。为支持美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2014年颁布新农业法规定在未来6年内,有机食品生产的直接补贴增加80%,还额外增加反周期补贴支持蜂蜜、大豆和有机小麦等生产[16]。

美国于1980年颁布了“超级基金法案”,确定了环境保护署可以向生产者、种植者、分销者及经营者任意一方追索需要的全部环境治理费用,还赋予了第三方自然人起诉权,要求责任者赔偿损失并清除污染;2011年实施的新判例规定贷款人也要承担严格的连带责任。通过实施“超级基金法案”和新判例,促进了美国金融的绿色转型,方便了有机食品产业融资,为绿色金融支持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除通过法律和政策保障有机食品产业顺利融资外,还非常重视为有机食品产业提供直接资助。2002年以来,美国实施的“新风险投资计划”为拉美地区引入1 880万美元风险投资工资助建设项目27个,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和有机农业发展[17]。截止2013年,荷兰推行的“绿色投资计划”为440多个绿色工程提供了低息贷款[17]。

社会责任型投资基金、生态银行等创新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1989年,德国建立了第一家政策性的绿色金融机构——“生态银行”,它以环保融资为主要业务,为相关的项目提供贷款。2001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与德国琥珀基金会联合推出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机农业发展项目,支持内蒙古磴口县建立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基地,促使磴口县的有机食品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2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生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人们追求绿色安全的消费趋势,导致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种类丰富,门类多元,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2015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多达9 500家,产品总数达到23 000多个。通过实施“从农田到餐桌”严格控制全程质量,落实标准化生产,严格管控产品质量检测、产地环境和投入品,提高现场检查和许可审核的规范性,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在品牌建设方面,经过多年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品牌具有一定影响力。发展绿色食品相关制度规范基本完善,已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全国已建立省市县三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体系队伍已覆盖到基层。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基础。

四川秦巴山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畜产品供给基地,加之工业企业少,土壤无污染,为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安全、充足的原料保障;四川秦巴山区的绿色食品发展以核桃、油橄榄、板栗、木耳、银耳、金银花等为主[19],重点发展绿色蔬果、生猪、茶叶、油橄榄等,已形成粮食、畜产品、果蔬等精深加工和乳品饮品相关配套产业。多数地方特色农产品已小有名气[3],如张飞牛肉、营山黑山羊、南江黄羊、青川木耳、通江银耳、苍溪雪梨、梓潼酥饼、阆中保宁醋、红心猕猴桃等,并基于当地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如汇源果汁、达县智强集团、天友集团、娃哈哈、雪花啤酒等,为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18]。

此外,四川秦巴山区处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四大核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叠加区域,能够接受中心城市直接、近距离的辐射与带动。信息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多数乡镇上的居民能连接互联网;随着近年快递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大多数乡镇都设有快递点,为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3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加剧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改善,对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政策环境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加速增长,致使广大企业和农户发展绿色食品的热情不断增加。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1)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均衡。当前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主要集中在资金技术条件较好、临近消费市场的城市郊区和经济落后生而态条件极好的边缘山区,而广大的农村腹地陷入了“买难卖难”的窘境,绿色食品的生产多为自给自足,所占市场份额狭小。

(2)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待规范和完善。我国引入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时间较晚,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落后。秦巴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生产者环保知识匮乏、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很少关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更少考虑运输、加工过程中是否符合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自颁布以来很少修缮且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变化。

(3)品种创新少、研发水平较低。四川秦巴山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绿色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科技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多数省级龙头企业未设置研发机构等因素导致研发水平低下。初级绿色食品所占市场比重过高,精深加工的绿色食品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食品加工技术缺少优势,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绿色食品。

(4)对新型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工作落实困难。

(5)资金缺乏,财政金融支撑乏力。绿色食品生产经营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生产成本较高。由于投资渠道单一、中央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专项资金较小,相关金融扶持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存在,用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资金十分有限。

4 促进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加快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须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电子商务发展、科技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业教育和绿色金融支持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1)强化绿色消费理念培育。宣传普及绿色食品相关知识,提高民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开展非绿色食品与绿色食品的比较宣传教育,了解生产和消费绿色食品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惩罚力度,及时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条款;明确监管部门职能分工,制定配套的标准监测技术,逐步提高食品监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并参照日本做法组建独立于执法部门的专家组负责监督管理机构和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引进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督促企业实施先进的监管制度,确保绿色食品“绿色品质”。

(3)强化绿色食品销售力度。明确销售地区定位、锁定消费人群、选择有效的营销渠道、将销售绿色食品与发展旅游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四川秦巴绿色食品“种强销弱”的问题。特别需要加强农村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互联网+”绿色食品行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营销和特快专递业发展,提高仓储运输水平。

(4)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研发和推广。加快培育适宜四川秦巴山区生长的优质绿色动植物新品种,开发配套的栽培新技术;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研发、生产和推广绿色生物肥、生物农药、生物调节剂、有机饲料、有机兽药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4大主要环节所需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绿色食品高级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差别化投资匹配政策,逐年增加政府预算;组织和动员民间绿色组织、环保组织、大企业和个人等成立绿色食品产业基金会,设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提高生产补贴标准鼓励农户生产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相关商业性科研院所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强化面向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

[1]杨丹妮,郭家秀,陈艳秋,等.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4):13-17.

[2]杨丹妮,郭家秀,陈艳秋,等.四川秦巴山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问题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4):7-12.

[3]周旗,江富建.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对策[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3):32-36.

[4]冯忠泽,李庆江,任爱胜.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品市场特点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99-104.

[5]李功奎,应瑞瑶.“柠檬市场” 制度安排——一个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分析框架[J].农业技术经济,2004,(3):15-20.

[6]王秀清,孙云峰.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2,(5):27-32.

[7]曾红颖.美国和日本营养立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5,(59):9-16.

[8]卢凌霄,徐昕.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2,(10):4-7.

[9]齐思媛,金剑,邵怡兰,等.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 对我国近 5 年向日食品出口贸易影响分析[J].食品科学,2011,32(23):342-347.

[10]焦彦东,王大庆,王江丽,等.基于产业成长理论分析国外绿色农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2013,(10):90-93.

[11]葛俊,严奉宪,杨承霖.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5):48-51.

[12]刘平,高秀艳.国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之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621-624.

[13]倪慧,万宝方,龚春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及中国实践研究[J].世界农业,2013,(3):134-137.

[14]胡紫玲,沈振锋.从《 莫里尔法案》 到《 史密斯—利弗法案》——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9):86-88.

[15]李雨.国外农科教结合的基本经验[J].农村工作通讯,2008,(4):62-63.

[16]朱琰洁.美国 “农业安全网计划” 2014 年新政研究[J].世界农业,2015,(1):77-81.

[17]梁琳.国外绿色金融支持有机食品产业的经验[J].世界农业,2016,(7):196-199.

[18]杨金燕,赵曦琳,刘本洪,等.四川秦巴山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4):90-95.

[19]韩华柏,罗成荣,慕长龙,等.秦巴山区森林绿色食品的产业化发展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2):28-30.

A Greener Future of Sichuan Qinba Mountain Areas:Overseas Experiences for Developing Green Food Industry

YANGDan-ni1,GUOJia-xiu1,2,CHENYan-qiu3,YINHua-qiang1,2,3

(1.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Chengdu 610065,China;3.Institute of New Energy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Green food industry,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economy,has been renowned as “sunrise industry” with a wide marketing prospect.In this study,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for supporting green foo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uch as product quality and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system,e-commerce development,novel farmer’s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green financial support were analyzed.This paper has also explored the complex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in Sichuan Qinba mountain areas.Besides,suggestions are raised for promoting green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green food industry;farmer’s vocational education;green financial support;Sichuan Qinba Mountain Areas

2016-10-21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5-ZD-05-09-05);四川省发改委重点课题项目(ZH2015038)

杨丹妮(1988—),女,博士研究生,从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E-mail:zyangdanni@sina.com

郭家秀(1972—),女,副教授,从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E-mail:guojiaxiu@scu.edu.cn

F301.1

A

1009-4210-(2016)06-036-07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绿色食品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秦巴山区枇杷丰产栽培及关键管理技术
什么是绿色食品
秦巴山区黑木耳黑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
秦巴山区1∶25万土地覆被遥感制图精度的野外验证
灾后两年新四川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