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危机下“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的宣传与应用
2016-12-22叶道艳邱楷雷家彬
叶道艳,邱楷,雷家彬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合法性危机下“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的宣传与应用
叶道艳,邱楷,雷家彬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透明性是“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U-Map)设计的核心思想,虽然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都可从中受益,但由于分类法的先天缺陷和潜在用户的误解,他们对于这种基于用户导向的多维分类法的接纳度不一致。为增进透明工具的合法性,U-Map项目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使得分类法的应用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参与度不断深入。U-Map第四期项目的经验表明,宣传应用是分类法取得社会认同的关键,这对我国高校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透明性 大学分类 U-Map 高等教育机构
历时6年,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即U-Map)终于面世,经过前三期的项目研发,已形成一种与卡内基分类法类似的用户导向型的多维分类法,且配套在线分类工具也已出台①。在坚持价值多元的欧洲高等教育区,运用统一的工具对机构类型进行划分显得十分必要。为应对来自利益相关者对多维度分类法的非难,U-Map于2010年10月初,启动了第四期项目,主动加强对外界的宣传,试图逐步扩大试点院校,以便最终让标志性的太阳辐射图(sunburst chart)布满整个欧洲高等教育区。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在于,设计精良的大学分类法时,尽管在程序和研究方法上或许无懈可击,但要真正成为认识和评价大学的共同价值标准,宣传策略的运用是否较之分类法本身更为重要?如果确实如此,我国该如何借鉴欧洲经验形成适合我们自身的统一分类法?
一、U-Map的政策目标及其社会回应
透明性(transparence)是U-Map分类体系设计的一个核心概念,尽管U-Map致力于将院校信息向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全方位公开,但潜在用户对此并不完全认同。
(一)U-Map的政策目标
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工具,U-Map的核心政策使命是增加透明性。这一方面与日益突显的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相关。作为“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信息理应向全社会公开,在民主意识日渐增强的现代社会,接受高等教育作为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透明的工具应用水平可以准确反映社会民主和受教育权的实质内容。另一方面,从产品交易的角度观之,对透明工具的呼唤也是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失衡的必然选择。在经济领域,高等教育是“经验品”(experience good)或“信用品”(credence good),即其质量只有当其被消费(应用、支付后)才能被评判,甚至被消费后其质量都不甚明晰[1]。透明工具的价值在于调整这些不对称的信息,将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和表现能够向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传递,弥补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政策失当,使高等教育的社会受益最大化。
U-Map项目一开始自称为一种多功能的透明工具,这种工具甚至比赋分表更为客观、精确和实用。其政策使命在于提升高等教育系统的透明度,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能更好地使用欧洲引以为荣的高等教育分类系统,提升欧洲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理论层面,U-Map试图成为揭示欧洲高等教育系统复杂图景的认识工具,“致力于展现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的其它重要使命,以便按照这些路径改进现有的评价工具”[2]。其次,欧盟和欧洲国家及院校管理者可以借此避免院校同质化的倾向。“同质化也会限制学校的创新力,导致院校表现变差”[3]。院校多样性被认为是构成欧洲高等教育实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官方会借用U-Map建立潜在的拨款依据和治理平台,拓展院校发展方向。再次,对于院校而言,更需要U-Map识别多样化的实力,方便内部战略发展和外部标杆管理,进而实现跨院校间的合作。最后,包括学生、家庭、商业界和工业界等院校其它利益相关者也能根据自己的特定目标选择使用工具。运用U-Map,选择那些与他们兴趣充分契合的分类维度。U-Map的使用将方便高等教育消费者进行科学决策,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益率,保障高等教育供求信息的畅快流通。
(二)U-Map的社会回应
理论归理论,实践运用才是U-Map项目的最终目的,在整个研究设计阶段,甚至直到U-Map项目的应用阶段,各界对这一工具所持意见都难以统一。
首先,学界对U-Map的评价较为中立、客观。学界丝毫未否认分类法对潜在用户的应有前景,但全球性可比数据的缺乏会令院校不具有可比性,分类法可能为排名打开大门,会将院校使命、质量、表现简单描绘出来,但也会对院校行为产生意想不到的误导,何况U-Map并不重视知识创造和学生学习方面的学术得分,且一些指标仍难以摒除主观因素影响。
其次,欧盟对于推进U-Map的决定异常坚定[4]。除2004年发起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研究外,欧盟还独立组织或参与了其他多个透明工具研究项目,这些都与U-Map的分类框架紧密相联[5]。欧洲46国高等教育部长于2009年4月28-29日在比利时鲁汶举行峰会,展望博洛尼亚进程(2010-2020年),评估了该项目过去10年的成果,着重讨论并通过了未来10年该项目的优先发展领域,其中一项就是开发“多维度透明工具[6]。
再次,国家和院校层面对U-Map的态度忧喜参半。虽然拥有一个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是所有国家的政治目标[7],但参与分类项目的国家以边缘小国居多,缺少像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大国。院校层面与国家的态度类似。实力相对雄厚的院校如挪威科技大学(The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TNU),会视U-Map为方便院校比较的实用工具[8]。然而,对于那些处境不太好的院校而言,U-Map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导或消极作用[9]。
最后,学生群体对这类透明工具的态度相当激进。欧洲学生联合会(European Students’ Union,ESU)是一个由38个国家的48个全国性学生联合会组成的伞形组织(umbrella organisation)。该组织强烈反对欧洲高等教育区研制使用排名和透明工具。主要理由是:(1)分类会为高等教育机构预先设定一些特征,这抑制了其灵活性和多样性,限制了其使命和理想,增加了其一致性而不是透明度和公平性;(2)分类并不能直接得出排名,但却是研制排名的基础。排名是一种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表现,这是对博洛尼亚进程的本质和精髓的挑衅[10]。
二、应用危机下U-Map的宣传策略
“人们广泛认识到,尽管这些透明工具有时是有争议的,但它们都被人们所接受且对院校和国家决策者具有重要影响,这也反映出大学间为了争夺人才和资源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11]。由上可见,不同利益相关者对U-Map接受度不一,主要来自对该工具技术科学性的质疑,特别是对分类法应用后可能令院校分层加剧的担忧。为消除利益相关者的这些顾虑,U-Map项目组主动面向目标群体展开了持久而全面的宣传战,借助项目研讨会、官方网站、电子邮箱、视频会议、电子或纸质的宣传物、电台、论文等,项目组一方面主动进行“自我辩护”,另一方面深入国家和院校着手推进分类法的使用。
(一)透明工具的自身表述
U-Map项目组利用各种机会向外界宣称分类方法的合理性,特别是坚持要与排名划出明确的界线,因为该工具只呈现院校做了什么,而不考虑做得如何。他们一再强调,“分类是一种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将事物进行归类的体系。分类显示的是水平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次序维度上的‘更多’、‘更大’或‘更好’。排名显示的是按照使用指标得到的多样性特征”[12]。
项目组对分类法方法论的表述相当积极。他们坚决主张,分类有助于描绘院校水平的多样性。它们展现的是这些院校在不同活动领域做出努力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是描述性的。它们通过描述院校实际活动来展现院校组织特征[13]。
针对外界对于分类数据来源和可比性的质疑,项目组在解释定义和数据搜索程序方面已经作了大量工作。组织技术研讨会,发布术语和定义的词汇表。U-Map团队认为,定义和比较问题应该通过国家大学协会,最好是通过国际倡议来解决。无论如何,U-Map对于其定义和搜集数据的过程都是完全公开的、透明的,包括院校自身对数据问题的协商等都是如此。
就U-Map的功用而言,项目组并未一味强调其功能,而是更多地从政府的立场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政府确实能使用U-Map去监控多样性和不同的特征,U-Map有助于促进问责,因为它要求院校回应大量分类指标中所规定的数据。如果政府后来觉得系统中同质化的趋势更加突出了,该工具的运用就能够使系统的表征更具有多样性。
U-Map难免会为人所误用,专家组对此并未回避,他们并不能阻止人们出于其它目的使用U-Map。事实上,一个拥有许多“长条”的太阳辐射图(U-Map的图形化)的院校,并不见得就比那些拥有短条太阳辐射图的院校表现好。更何况,U-Map并未通过调查来形成观点和质量评价体系。这些足以说明U-Map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分类体系。
(二)面向国家和院校的应用策划
自我辩护仅仅是U-Map消除外界困惑的外围手段,真正要令分类法付诸运行,就要针对参与者展开具体攻势,吸收相当数量的院校参与U-Map。国家层面,应集中精力于预调查、程序与协议的研制,以方便U-Map数据库的“分批”填报;院校层面,应集中精力于那些在国家层面未参与本项目的个体院校的招募。
在国家层面,项目宣传应用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5个步骤。首先是院校招募,一般由项目技术小组与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部)紧密合作完成。其次是面向院校和数据供应者的预调查。两个过程中,院校代表和潜在的其它数据供应者能够联合起来,讨论预调查和院校提供数据的程序等问题。预调查后,技术小组与参与院校可以组织起来,讨论指标定义和数据组成以及问卷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再次,利用在线问卷搜集数据,由技术小组与院校和数据供应者共同完成,持续数个月。在此期间,U-Map团队通过项目网站、帮助台(helpdesk)、电子邮件通信等与参与院校保持紧密联系。在验证过程中,院校上报的数据由U-Map团队验证、相互反馈和再确认。一旦(重新)上报的数据得到通过,U-Map团队就会设计一个院校概况表。最后,把结果公布给参与院校。
图1 U-Map宣传应用的国家路线图
院校层面的宣传应用形势相对比较单一,规模不大。U-Map接受院校的条件是,这些院校至少能提供一个经相关国家机构认证的学位项目。如果院校有兴趣参与该项目,需要向项目组说明术语表的使用情况。然后,院校官方合同签署人将收到用户名(这也是合同邮箱地址)和密码,根据合同入口信息发布给那些对完成问卷有所贡献的院校的其它工作人员。公关活动(PR activities)在招募参与院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流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和在(跨)国家层面的项目会议。互联网的入口是U-Map网站,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基于交流(如社会关系网)的互联网渠道。通过(跨)国家层面的项目会议,U-Map分类会被公开发布,借此吸收个体院校参与其中。总之,招募院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U-Map分类和其结果向高等教育共同体(甚至其它群体)公开,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文件和文章将在那些主流的、覆盖面广的期刊杂志发布的原因[14]。
三、主动宣传的成效
分类法的自我宣传与试用,是U-Map各阶段的常规工作。这反映了该分类法对2005年以来卡内基分类法遵循用户导向型分类设计原则的有效贯彻。通过U-Map团队的主动宣传,应用策略本身的成效可以完好地显现出来。同时分类法的应用范围和程度也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基本达到了项目预期成果。这为今后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制度化积累了经验,外围社会对分类法的认同感显著增强。
(一)国家路径得到充分检验
U-Map的宣传应用有国家和院校两种路径,包括欧洲委员会终身学习项目在内的国家案例已经表明,国家路径是最有前途的路径。国家数据和框架的可得性允许对那些现有的数据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也可更好地将国家和国际性的定义和数据结合起来,这也为验证数据奠定了基础。U-Map作为欧洲工具并不能完全适应所有国家院校的需要。但U-Map在国家层面高等教育系统的应用中已经具备了标识国别院校特征的作用。大量的院校将应用U-Map视作一个机会,注重院校特征的内部讨论,也重视将本校与其它院校的特征进行比较。
(二)参与试点院校的范围大幅扩大
U-Map的原型于2009年开始试点,该工具已在爱沙尼亚、荷兰、葡萄牙和佛兰德斯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5个北欧国家(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的项目实施日程业已确定。中欧大学组织、以及东欧的格鲁吉亚、匈牙利、立陶宛、哈萨克斯坦、波兰和俄罗斯联邦等国大学也与项目组取得了联系。U-Map与欧洲委员会所资助的U-Multirank一道致力于研制一个全球性的多维度大学排名。这涉及到50个国家的150所院校,其中1/3院校不在欧洲[15]。2011年10月中旬,U-Map数据库中已包括了230余所院校的数据,其中,爱沙尼亚28所,荷兰45所,葡萄牙52所,其他欧盟国家和地区66所,非欧盟的欧洲国家和地区16所,其他国家和地区26所。
(三)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参与的程度不断深入
分类法的宣传和应用,促进试验国和院校在认同分类法功用的同时,开始考虑一些与之相关的深层次的问题。挪威认为U-Map非常重要,分类项目令人激动、相当有意义。该国结合U-Map设计了适于本国院校的分类工具,该国发起了一个名为“花”的项目,采用与U-Map类似的指标体系设计分类表,粗略地反映了挪威高等教育系统中院校的特征,可以测量其院校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其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挪威的高等教育“花”项目分类指标体系
挪威其他部门的反映也相当积极。该国教育研究部将院校特征表视为一个测量高等教育部门多样性的实用工具。来自院校的管理者和学术人员则认为,该分类法是一个让本校和其它院校特征可视化的实用工具,可被用于院校战略规划事务,是单维度大学排行榜的制衡物(counterweight),该国教育质量保证处则将其视为与院校认证问题相配套的工具[16]。爱沙尼亚院校已经开始比较、分析院校得分差异。这些问题将在下一阶段得到使用,以提高定义的解释力和爱沙尼亚院校数据供应的一致性。
通过试点,一些表现较弱的小型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某些方面的检查。在院校特征展现出来以后,它们所表达的疑虑主要集中在生存能力上。这触及了应用U-Map的关键,说明分类法可能暗示了可行性问题,但这个问题需要被明确地置于院校和国家背景下进行考虑。U-Map可能给出了这样一种信号,但肯定不是唯一的信号。
部分国家的案例表明,U-Map更适用于相对特别的或较小规模的院校。U-Map能够增强欧洲高等教育分类的关联性。虽然,现在就在欧洲高等教育区内作出这样的论断还为时尚早,但清楚的是,U-Map能为高等教育诸多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四、结论与启示
在喧嚣的欧盟内部,提升本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各群体的共同心愿。分类、排名这些曾为传统欧洲高等教育强国不屑的透明工具现已被广泛接纳。与以分类工具研制为主要目标的前三期U-Map项目相比,推进项目第四期的分类应用这个目标更为艰巨。
(一)结论
过去10年内透明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普遍,分类、排序和排名(这是最为人所知3种透明工具)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一道风景。各种透明工具对提升欧洲院校排名科学性、进而区域高等教育乃至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作用还不甚明晰,相对于欧洲4000余所院校而言,在线工具特征查阅器(ProfileFinder)和特征浏览器(ProfileViewer)能检阅到的机构数量仍显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项目组面对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终于研制成功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和平台,并促成了分类法大规模的试验应用,这其中面向目标群体交互式的持续宣传活动作用显得非常关键。
如果院校分类只是一种学术研究,分类法仅仅作为一种院校区分标准的话,这对推进实践层面院校多样化发展的意义将会十分有限。与我国一样,U-Map代表着一种官方的院校发展政策,其施行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全方位地支持与参与。同时,它也是高等教育中政府干预力量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这是“一个肯定的结果和有争论的必须”。“理性解释分类结果是高校分类体系获得认同的必要程序”。要令分类结果为他人所接受,仅凭设计精当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自我宣传”,即比照高等教育现实和其它分类体系,向分类体系的可能使用者详尽地诠释其高校类型概念和结构关系。在这种分类观下,分类法要想为社会各界所接纳,适度宣传是分类法取得合法化的重要手段[17]。U-Map团队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如果能够始终坚持一种行动研究的路径,宣传活动贯穿于始终,不断吸收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征求他们的意见,创设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能够解决在U-Map推行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
(二)启示
相比U-Map,国内分类法很少注重自身的宣传,学界和民间的分类法“学术性过浓”,实用性不佳,以至于一些研究仍坚持认为我国仍未建立“公认的”院校分类法。官方已有的分类法,包括统计用的按学科门类加以区分的分类法,很难反映高等教育结构功能快速变化的现实。因为刚性过强,院校和社会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反馈,所以院校主动参与应用分类法的愿意不强。U-Map的宣传应用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应高度重视分类法的宣传应用。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分类发展一直是我国宏观高等教育政策的内在逻辑。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制订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学校“分类管理”问题的再强调,高等学校分类似乎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层悬而未解的难题。我国学界大多将高等学校定位盲目的原因归为宏观分类体系的缺失[18]。而机构分类法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分类与定位、排名的关系,透明工具与官方拨款导向,管理政策等问题却被学界所忽视。连同U-Map项目第四阶段分类法的宣传、应用活动,以及这些分类法取得科学性与合法化的过程都值得我们反思。
其二,面向潜在用户展开重点宣传。多元分类活动不能闭门造车,分类法的研制与应用就是与政府、院校、社会、学生、工商业界、基金会及慈善家、媒体等直接交互活动的过程。在保持与所有这些群体的广泛接触的前提下,应明确政策制定者、高校或研究者是这些活动的主攻目标,不仅由于他们是导致院校趋同的主体,更是因为“他们对如何描述不同院校和院校如何描述自身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是正面或也可能是负面的,前者有利于更好的展现和理解不同类型院校的区别,而后者则将院校的变革与‘斗争’混为一谈”[19]。
其三,以形成共同的分类观为目标,拓宽宣传应用的渠道和策略。面对主要目标群体,宣传的重点在于让院校多样化成为官方和院校的一种共同价值观,使政策制定者能够将分类法应用于院校设置、教育项目标准、拨款政策等具体工作之中。通过宣传,吸收更多院校自愿参与分类法的应用,要令院校意识到,如果不参加(透明工具)应用将对院校的合法性、拨款或名望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要注意宣传策略的选择。分类法相比倍受争议的排名系统而言,描述和促进院校的多样化是其主要优势之一,而不是误导院校进入“红海战略”的死胡同,在一个层次展开竞争。应综合运用网络、期刊、报纸、会议等媒介进行宣传,让主要受众特别是院校明确机构表现与状态的差异,客观展示分类法在指标选择、数据获取、后期应用等方面的具体事务。
综上,在我们不断寻求公认的、科学的分类法的同时,欧洲经验似乎表明,后期的应用与合法化更为重要,宣传、试用已经超越了分类法本身。尽管透明工具如此重要,但面对重要性日增、与社会联系紧密的高等教育,费尽心力地研制的分类法是院校多样化的前设物、必需品,抑或仅仅是一种备选项呢?一旦旨在促进多样化的、“公认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建立起来了,后续如何避免分层加剧或成为排名工具这样的“宿命”呢?社会、高等学校、家长和学生态度又会有何种变化呢?应对这些疑虑,分类者们应不断面向利益相关者扩大宣传,主动吸收院校参与分类工具的试点应用,通过务实的宣传试用活动,主动地拉拢与目标群体的距离,如此才会令院校多样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注释:
①U-Map是由欧盟委员会发起并作为名为“苏格拉底”的终身学习项目的组成部分。经过项目预研究、试点、分类体系研制3阶段,通过理论研究、预调查、个案研究、集中讨论等方式最终确立了教学、学生、科研、知识交换、地区参与、国际化导向等6个分类维度共23个指标的分类法。U-Map实际上并未设计出院校类型的称谓,一般根据某项指标上所有被分类院校得分的4分位数来划分,从而得到在该项指标上的4个相对类别,通常用“较多/较重要”(predominant/major)、“一般”(substantial)、“较少/不太重要”(some)和“极少/不重要”(none)4个等级来表示。
[1]Frans A.van Vught and Don F.Westerheijden. Multidimensional ranking: a new transparency tool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J].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11(3): 31-56.
[2]Frans van Vught, Jon File, Frans Kaiser, Ben Jongbloed and Marike Faber.U-Map:A University Profiling Tool 2011 Update Report[R].Enschede:CHEPS, 2011.
[3]Adrian Miroiu, Liviu Andreescu.Goals and Instruments of Diversif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 Quality Assurance Review, 2010(2):89- 101.
[4]Frans van Vught, Jon File, Frans Kaiser, Ben Jongbloed and Marike Faber.U-Map:A University Profiling Tool 2011 Update Report[R].Enschede:CHEPS, 2011.
[5]EUROPEAN COMMISSION.Transparency in higher education-actions[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higher-education/doc1651_en.htm.2012-12-18.
[6]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BOLOGNA PROCESS.The Bologna Process 2020-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in the new decade [EB/OL].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conference/documents/Leuven_Louvain-la-Neuve_Communiqué_April_2009.pdf.2013-1-19.
[7]Ole-Jacob Skodvin.How to Measure Institutional Profiles in the Norwegian HE Landscape[A].Adrian Curaj, Peter Scott, Lazăr Vlasceanu, Lesley Wilson.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the Bologna Process and National Reforms[C].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12:905-934.
[8]SINGSAAS T.Classification and ranking of universities:The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TNU)as an example[EB/OL].http://www.nordichepromotion.dk/upload/nordichepromotion/classification%20and%20ranking%20of%20universities.pdf.2012-5-22.
[9]Phil Baty.U-Map if you want to, but critics aren't convinced[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 uk/story.asp?storycode=407620.2012-8-6.
[10]ESU.State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ankings and classification in the EHEA[EB/OL].http://www.esib.org/documents/statements/ESU%20rankings%20statement.pdf. 2012-5-22.
[11][12][13]Frans A.van Vught and Don F.Westerheijden.Multidimensional ranking: a new transparency tool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J].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2010(3): 31-56.
[14]U-Map.U-Map 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EB/OL].http://www.U-Map.eu/U-Map%20LLL/.2012-07-10.
[15]Frans van Vught, Jon File, Frans Kaiser, Ben Jongbloed and Marike Faber.U-Map:A University Profiling Tool 2011 Update Report[R].Enschede:CHEPS, 2011.
[16]Ole-Jacob Skodvin.How to Measure Institutional Profiles in the Norwegian HE Landscape[A].Adrian Curaj, Peter Scott, Lazăr Vlasceanu, Lesley Wilson.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the Bologna Process and National Reforms[C].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12:905-934.
[17]雷家彬.分类学与类型学:国外高校分类研究的两种范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110-118,124.
[18]刘少雪,刘念才.我国普通高校的分类标准与分类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0-44.
[19]O’Meara, K.Striving for what? Exploring the pursuit of prestige[J].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2007,(XXII), 123-124.
(责任编辑:刘爽)
The Disse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assifying European Institu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Path under Legitimacy Crisis
Ye Daoyan, Qiu Kai, Lei Jiabin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China)
Transparency is a core concept of Classifying European Institu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U-Map).Although higher education stakeholders can benefit it, U-Map couldn’t be accepted by them because of its birth defects and potential users’ misunderstanding.To enhance legitimacy of the transparent tools, U-Map project team adopts variety of disseminate ways to expand its implication coverage.Experience of U-Map 4 shows that activities of disse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is important for social identity of HEIs classification, which in domestic research of HEIs 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the object of this type of activity should be targeted,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should be adopted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be absorb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Is classification.
disseminate; transparence; classification of HEIs; U-Map; CEIHE
2015-04-16
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14JZD046);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大工程观’的省属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6122301);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CX2014095)。
叶道艳(1981-),女,湖北洪湖人,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邱楷(1972-),男,四川富顺人,博士,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高等教育。雷家彬(1979-),男,湖北洪湖人,博士,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
G64
A
1005-5843(2016)01-0132-07
10.13980/j.cnki.xdjykx.2016.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