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2016-12-22张维红
张维红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张维红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2008-2012年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总就业率的增长幅度高于吉首大学整体水平;传统就业方式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升学、自主创业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女生以传统方式就业和出国、出境的比例高于男生;本科生就业比例普遍高于专科生;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等学科毕业生就业所占比例较高,变化最大的学科是工学和文学;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湘西自治州;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项目类单位,就业比例变化较大的也是这三类单位。这些特点的形成是国家教育政策、民族政策、社会发展现状、大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特点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加强研究、推进改革,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 就业方式 就业比例 综合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状况是国家政治文明与经济景气、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判大学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社会稳定,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吉首大学是武陵山区办学层次最高、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社会声誉最好、办学特色最为鲜明的民族地方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多。笔者以吉首大学为例,对该校2008-2012年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总人数
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总人数分别为962、1004、1275、 1407和1421人,分别占吉首大学毕业生总数的21.1%、25.6%、29.5%、29.7%和27.3%。
(二)民族构成
从民族构成上来看,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主要由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壮族、回族、白族、布依族、藏族、朝鲜族、侗族、鄂温克族、哈尼族、拉祜族、黎族、满族、门巴族、蒙古族、佤族、维吾尔族、瑶族、彝族、仫佬族、畲族、傣族、仡佬族、毛南族、东乡族和俄罗斯族等28个民族构成,其中土家族最多,苗族次之。如2012年土家族、苗族、侗族毕业生占少数民族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7.1%、31.1%和8.9%。
(三)性别构成
从性别构成上来看,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72与590、380与624、428与847、484与923和507与914人,女生人数总是多于男生人数,2008—2011年分别比总毕业生男女比例高出1.5%、4.2%、4.3%、2.1%,仅在2012年少了1.4%。
(四)学历构成
从学历构成来看,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本、专科人数分别为734与228、610与394、768与507、878与529和946与475人,2009 -2012年少数民族专科生占比分别比毕业生中总的专科生占比高出37.5%、9.8%、6.9%和3.4%。
(五)生源地分布
从生源地来看,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生源地为湖南、广西、贵州、北京、福建、海南、河北、河南、湖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天津、西藏、新疆、云南、浙江、重庆、安徽、江西、青海、宁夏、山西等24个省(市、自治区),以湖南省生源为主。2008-2012年吉首大学湖南省少数民族学生分别为899、951、1 213、1 348和1 376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来自湘西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学生分别为470、415、681、834和708人,分别占各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48.9%、41.3%、53.4%、59.3%和49.8%。
二、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总就业率
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9.9%、94.8%、92.8%、96.1%和94.9%,与吉首大学的总就业率相比,2008、2011、2012年分别高出0.2%、1.6%和3.1%,2009年持平,2010年低0.2%。
(二)就业形式
从就业形式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传统就业”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升学”、“自主创业”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传统就业”占比分别为36%、29.7%、30.1%、25.5%和25.9%,2008-2012年“升学”占比分别为5.9%、6.6%、7.8%、8.2%和7.2%,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2012年“自主创业”占比分别为0.2%、0、1.5%、0.6%和0.4%,这凸现了市场人才选拔机制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折射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与吉首大学整体就业形式相比,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传统就业”的占比相对较高,2009、2010、2011、2012年则分别高于吉首大学整体比例4.1%、7.1%、2.9%和4.0%,而“升学”和“自由职业”的占比一直低于吉首大学整体水平,“自主创业”占比逐年提高(见表1、表2)。
表1 2008-2012年吉首大学与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形式对照表
注:A表示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不同就业形式的人数;B表示吉首大学所有毕业生不同就业形式的人数。
表2 2008-2012年吉首大学与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形式所占比例对照表
注:A表示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不同就业形式人数所占比例;B表示吉首大学所有毕业生不同就业形式人数所占比例。
(三)就业性别分布
从就业性别分布来看,吉首大学2009-2012年少数民族毕业生中“传统就业”女生所占的比例高于男生,仅在2008年低于男生;2008-2012年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女生出国比例高于男生;男女生“升学”、“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待就业”者所占比例各年不一致,其中2009和2010年男生“升学”所占比例高于女生,2008、2011、2012年女生“升学”所占比例高于男生(见表3)。
表3 2008-2012年吉首大学与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性别人数与所占比例对照表
(四)就业学历层次分布
从就业学历层次分布来看,吉首大学2009-2012年少数民族毕业生在“传统就业”、“灵活就业”方面,本科生所占比例高于专科生,仅2008年本科生低于专科生;“出国”、“升学”的本科生所占比例均高于专科生;2010-2012年从事“自由职业”本科生占比高于专科生;2008、2010、2012年“自主创业”的本科生占比高于专科生,而2009、2011年“自主创业”的本科生占比低于专科生;2008-2011年“待就业”的本科生占比高于专科生,而2012年“待就业”的专科生占比高出本科生4.6个百分点(见表4),这折射出当前社会中较高学历拥有者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
表4 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本专科生就业形式所占比例对照表
(五)就业学科分布
从表5可以看出,吉首大学2008-2012年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等学科毕业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7.7%、16.1%和11.9%,农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毕业生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0.4%、1.0%和1.5%。从2008年到2012年,少数民族毕业生所属学科的占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学科是工学和文学,工学占比从2008年的6.3%增至2012年的9.5%,文学占比从2008年的27.7% 减至2012年的13.4%;其他依次增加的学科为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分别增加了1.9%、1.7%和0.9%;依次减少的学科为理学、法学和艺术学,分别平均减少了1.8%、1.6%和1.0%。这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应用学科或社会亟需的学科毕业生比较看好,而对文学和理学等传统学科毕业生,如法学等社会需求人才过剩学科毕业生的兴趣逐渐减弱。
(六)就业区域分布
从就业区域来看,吉首大学2008-2012年70%以上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大湘西地区就业,其中的大多数又主要集中在湘西自治州,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在湘西自治州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3.3 %、44.3%、50.9 %、56.1%和50.3%(见表6)。
(七)就业单位性质
从表7可以看出,吉首大学2008-2012年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项目类单位,近5年所占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9.5%、24.2%和19.1%。近5年就业单位变化最大的是企业单位,占比从2008年的56.1%降至2012年的30%,减少了26.1%;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从2008年的19.4%增加到2012年的31.5%,增加了12.1%;再次是项目类单位,占比从2008年的10.4%增加到2012年的20.8%,增加了10.4%。这反映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变化趋势,对事业单位和项目类单位的偏好逐年加强,而对企业单位的兴趣逐渐减弱。
表5 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生所在学科及比例对照表
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颁布的目录归纳整理,为保持数据的总体一致性,故在本研究中把相关专科也一一归类整合。
表6 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人数与比例对照表
表7 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对照表
注:根据单位性质,笔者把就业单位分为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艰苦事业单位、其他教学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等)、企业单位(主要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等)、项目类单位(主要包括国家基层项目、医疗卫生单位、地方基层项目、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和预征入伍等)、继续深造与出国出境、部队、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
三、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1)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增长幅度高于吉首大学的整体水平。(2)“传统就业”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升学”、“自主创业”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女生“传统就业”和“出国”、“出境”的比例高于男生;本科生就业比例普遍高于专科生;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等学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比例变化最大的学科是工学和文学,工学从2008年的6.3%增至2012年的9.5%,文学从2008年的27.7%减至2012年的13.4%。(3)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湘西自治州。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项目类单位,这三类单位的就业比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单位变化最大的是企业单位,占比从2008年的56.1%减少至2012年的30%,减少了26.1%;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从2008年的19.4%增加到2012年的31.5%,增加了12.1%;再次是项目类单位,占比从2008年的10.4%增加到2012年的20.8%,增加了10.4%。
2008—2012年吉首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呈现出的上述特点,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共性,如不同就业形式、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性质就业单位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变化,这是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综合结果。另一方面,也出现不少“奇异点”,如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普遍高于整体水平、不同性质就业单位的变化等。这些“奇异点”的产生是国家教育政策、民族政策、社会发展现状、高校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发展的特点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表明国家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扶持政策已对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倾注了更多的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对其认同、接纳程度越来越高,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获得一份较好工作(职业)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教育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及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及其相关深层次问题将不断凸显,如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如何增强与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产业、社会文化发展转型的适切性,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如何处理好民族传统与全球化、国际化的关系,如何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中国特色体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将可能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重要性的认识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是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的大事,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因此,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在中华民族振兴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加大扶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不断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服务少数民族区域基层的理念,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与能力。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协作机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制订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需求的预测和发布制度,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反馈机制;积极搭建各种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台与机制。大学,不仅仅是民族大学或民族地区的大学,而是全国各级各类高校都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和民族地区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超前部署重点少数民族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社会各界要积极主动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和就业机会,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关注。
(三)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目前的就业区域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因此,如何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就业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适切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建议组织力量根据未来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需的人才进行预测研究,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的特点,提前做好人才培养规划,不断优化、调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强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利益相关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满意度。
(四)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的综合改革
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及全民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综合改革已成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综合改革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要以高质量、高就业率和高满意度为目标,妥善处理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质量、结构、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适切性与国际竞争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发展与满足社会需求及知识、专业、学科间的关系,不断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新体系。
(责任编辑:刘新才)
Research Report on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Taking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Weihong
(ResearchCenterfor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ofWulingMountainAreas,JishouUniversity,Jishou,Hunan,China416000)
From 2008 to 2012 Jishou University employment of minority students showe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total employment growth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overall employment rate of Jishou university; the propotion of traditional forms of employment is declining year by year. The proportion of entrance and independent business is rising year by year; girls traditional employment and visa, exit propor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propor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The employment proportion of Education, literatur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students is much higher, the greatest change is in engineering and literature; Employment areas are mainly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Employment uni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project units, The employment ratio changed greatly in the three units. The formation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is due to the national policy, society, University and minority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perfect mechanism, strengthen research, promote the reform is to achiev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2015-05-06
湖南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2A11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YBX025)、国家民委课题(项目编号:14JSZ001)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JK014BGD063、XJK014BJD006、XJK014AJC003)。
张维红(1971— ),男,汉族,湖南省常德人,吉首大学高教所副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比较教育研究。
G640
A
1005-5843(2016)01-0012-08
10.13980/j.cnki.xdjykx.2016.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