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思想生活状况的调研
2016-12-22范玉华
文/范玉华
劳务派遣工思想生活状况的调研
文/范玉华
劳务派遣式的工作安排,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织形式,是企业的一种全新的用人行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种新现象。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随着生产建设的迅猛发展,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底,公司员工总数16663人,其中合同制员工8732人,被劳务派遣劳动者7931人,劳务派遣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6%,分布在公司的各二级单位的各个岗位。
一、劳务派遣职工的思想生活状况
1.社会因素对劳务派遣工思想状况的影响
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期内,尤其是国企改制以来,煤炭企业职工“铁饭碗”被打破,退休、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的保障也不复存在,这些都导致许多准能员工原有的职业荣誉感、安全感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物价上涨、房价上升、教育医疗负担沉重等经济和社会问题又增加了员工的生存压力。此外,客观上存在的官僚腐败、诚信缺失、社会不公等制度弊端也增加了员工的心理焦虑。作为世界500强的大型央企的神华准能公司,有职工总数近一半的劳务派遣工,大部分派遣工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准能公司工作。准能公司所在的薛家湾当地特有的户籍政策、产业结构、公共设施乃至地域文化、地理气候现状,高房价和消费水平、子女就业或升学压力,对劳务派遣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2.企业提供的薪酬待遇与员工的期望存在较大落差
与神华集团内部的其他公司比较。2011年,准能公司员工工资的平均增幅为15%,虽然工资增幅比例提高,但是仍比神华集团内部其他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准能公司员工的原工资基数比较低,即使工资增长幅度大,仍赶不上其他兄弟公司。致使员工认为,工资增幅与企业产量与效益增幅不成比例。
与外部其他同行业公司比较。受准能公司的带动,准格尔周边出现了一批民营煤炭企业,如伊泰、伊东等,为加快发展速度,吸引优秀人才,这些企业都制定了比较高的薪酬待遇。
3.对改善自身现有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迫切的愿望
从2007年开始,准能公司不再实施住房分配政策,员工不再享受住房福利,导致员工只能住在公司提供的单身公寓中。劳务派遣人员已经成为准能公司一线生产的主力军,但他们普遍工作年限短,收入较低(与长期合同工比较),同时在住房方面的待遇也差。调查显示,超过75%的工人在社会租房或与父母同住,或者居住在单位的临时住房,仅有23.2%的人有自有房屋,很多人租房负担沉重,缺乏归属及安全感。
当地房价过高增加了劳务派遣工的购房压力。《2011年11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称:2011年11月百城价格指数中,鄂尔多斯市的样本平均价格为6225元,而在比较好的地段,配套设施较好的房价还要高出一大截,这对准能公司劳务派遣员工而言,只能“望房兴叹”。
4.转正条件严格,劳务派遣工感到转正希望渺茫
准能公司劳务派遣转制的岗位范围是,连续为公司提供满三年以上劳动,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当年绩效考核为优秀,在生产单位和辅助生产单位的生产性一、二类岗位以及专业型一类部分岗位上的被派遣劳动者,三类或者非生产性岗位的劳务派遣工没有转正的希望。转制比例以每年底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被派遣劳动者人数为基数,生产单位5%,辅助生产单位3%。在调查中的劳务派遣人员中,有47.1%的人员认为转正的条件太严格,庞大的劳务派遣工基数与较低的转正比例,使劳务派遣工感到转正的希望渺茫。
5.提升个人技能素质愿望强烈,与公司现有条件有差距
劳务派遣工大都工作在生产一线,是各个岗位的顶梁柱,近年来准能公司生产在高位运行,生产任务重,职工学习培训机会少。不少受调查者认为,公司各单位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指导,具体内容比较模糊,致使很大一部分员工职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动力和激情。有92.8%的人员希望公司能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还有不少员工表达出由于工作任务紧,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往往提前确定好的培训计划也只能搁浅,影响到提升自身素质的惋惜之情。
二、改善劳务派遣工思想生活工作状况的举措
1.对员工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定位,缔造员工阳光心态
作为企业,很难或者说不可能改变社会因素对员工思想的影响。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为员工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内部“小环境”,以此来减轻甚至抵消外部大环境对员工思想造成的不利影响。多年来,准能公司在改善内部小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努力。通过提高待遇减轻员工生活压力,推行人本管理使员工心情舒畅,对于员工的合理要求和基本要求,企业都尽量满足,对于一些明显超出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司能力范围内的要求,公司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宣传平台、工会等组织向员工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避免情绪上的对立。
准能公司引导员工将个人幸福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通过为企业、为社会奉献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一种“我努力、我奉献、我幸福”的积极价值导向。通过聘请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学教授讲课及咨询等缔造阳光心态工程,帮助员工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奠定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心态,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用乐观健康的心态看待工作和生活,进而引导员工学会感恩亲人、感恩企业、感恩社会,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以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面对人生。
2.通过有效手段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
当前准能公司员工对公司的福利待遇普遍存在感知偏差,并且由于习惯性攀比,导致心理预期过高。例如,在对准能员工工资收入调查中,一线劳务派遣人员反映的个人平均年收入比从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到的数据少2万多元,究其原因,大部分员工把公司为员工缴纳的公积金、税金以及社保等相关费用撇出自己的收入之外,许多员工反映自己的收入与当地的一些民营煤炭企业相比明显偏低。
所谓民营企业的高薪待遇其实只是针对一些企业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至于一线普通工作人员,无论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是工资福利水平,都远不能同公司一线工人相比。许多员工认为,企业产量和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也应相应比例增长。对此,公司一方面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另一方面,随着生产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一些单位、工种的分类、定级也要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使得劳动者的报酬与其劳动强度、环境更加适应。
近几年,准能公司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但集团公司实行工资总额与工效联动机制,想要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一定难度。面对集团和国家的限制,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进一步研究政策,合理筹划,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增加职工实际享受的收入和福利。
3.多效联动,缓解职工住房压力
目前为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准能公司正在准备尝试进行大规模的单身公寓和保障房建设,公司已制定开发规划,待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政府批准后实施。这是一件顺民情得民心的重大举措。但也应当看到,由于员工普遍对此关注度高,期望值高,未来房屋的分配和管理是一个高度敏感和复杂的任务,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新的纷争和矛盾。在房屋竣工之前,制度要先行,应提前制定一套科学、完善、公平、透明的住房分配、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是保障房屋能分到最需要的人群手中,二是要保障未来房屋的维护、周转性在良性、可持续轨道上;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尝试在周边地区以团购的方式,协商与开发商的购房价格,以缓解职工的购房压力。
4.劳务派遣工身份的转换
劳务派遣制度对于企业保持职工队伍活力、降低管理难度、控制人力成本有积极作用,目前每年5%的劳务派遣工转正比例过低,相当多的劳务派遣人群看不到希望。准能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沟通协商,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后,适当提高劳务人员身份转换比例。
同时准能公司对在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前三名、在神华集团或内蒙古自治区的技术比武中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获得中华技能大赛、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公司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获得神华集团及以上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准能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神华集团及以上青年岗位能手、有为青年、“优秀技术人才”、专利之星、专利优秀工作者、科技进步三等及以上奖项主要完成人、“三小”技术成果主要完成人等技能特别优秀,受到特别奖励以及其他特殊贡献情况下的被劳务派遣劳动者,可破格转制为合同制员工。这些特殊的转正条件将使劳务派遣工的转正比例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员工学习技能、专研业务的积极性。
5.提升个人自我素质
准能公司把员工的培训、提升作为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宁肯牺牲一些眼前的产量,也要尽可能给一些重要岗位和关键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和时间。建立常规化培训机制和组织构架,每年有充足的培训经费和详细的培训计划,以公司所属的培训中心为依托,形成了厂、车间和班组三级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延伸继续教育学习系统。积极利用企业外部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聘请讲解、委托高校办班,对口单招等方式,为职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建立职工技能竞赛长效机制,每年举行一次各工种技术比武活动,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练兵,对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重奖,通过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为职工打造一个显露技能、展示水平的平台。建立“师带徒”师徒合同机制,培训可随时随地进行,利用老师傅的传帮带,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有效的培训,
三、小结
目前在我国,劳务派遣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务派遣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在现实管理中,许多与之配套的政策、制度和法规都还不完善,对于劳务派遣企业而言,虽然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该制度的推广与应用。要想持久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关注求职者和劳务派遣职工的利益和真实想法,提高管理水平。只有通过用工单位、派遣员工、派遣机构三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才能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职工提供一份安全、舒心的工作,构建和谐的用工关系,为企业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神华准能矸电公司)
(责任编辑: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