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萃新报》的进步思想

2016-12-21朱啸宇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报女权金华

朱啸宇

【摘要】《萃新报》主要针对西学新知,地方发展之策,爱国主义等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深刻的探讨,对于推动进步思想在浙中、西部地区的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萃新报》;进步思想

作为近代金华地区民间办报的源头,《萃新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播进步思想的重任,在其中又以介绍西学新知、探讨地方进步之策、宣扬爱国主义为中心。

一、西学新知

19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西方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许多新式思潮也逐渐兴起。报纸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成为了新旧文化交锋的主阵地。《萃新报》作为一份致力于开通民智的进步报刊,介绍了诸多西方制度,同时倡导新式思想。

《萃新报》对于西方制度的介绍,选材十分全面,涉及科学、哲学、经济、政法、人物等各个领域。比如,在“哲理”栏目中刊登了《无神无灵魂说之是非如何》一文介绍当时西方的哲学思想;在“政法”一栏中的《公法上之人格》中论述西方的法治观念,表明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均需以法律为准绳的观点;在“科学”的《新物理学》介绍最新的物理学概念,阐述物理、运动、力、物质形态的概念,将科学的理念引入当地;在“计学”中连续三期转载《新民丛报》的《托辣斯》一文具体介绍垄断组织形式,深度分析托辣斯独盛于美国的原因,美国对其的保护政策,托拉斯所带来的好处;在“史传”《汽机发明大王瓦特》一文中介绍瓦特对于科学的推崇与不懈的努力。

与此同时,《萃新报》提倡兴办教育、实业,宣传女权,促使新式思想、理念在金华地区传播开来。《萃新报》的发行恰逢中国近代学制改革不久,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确立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因而,《萃新报》对于学制改革实施的动态颇为关注,每期的本国抑或省内纪事栏目中总会跟进相关地区学制的发展状况,倡导新式教育。另外,《萃新报》每期均设“实业”一栏,提倡发展实业。前三期连续刊登《植物与人生之关系》一文,该篇文章是关于各地物产的调查报告,作者在其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实际物产的见解,而在后三期中,《萃新报》则将目光锁定于银行业、矿产业以及出洋考察农务等内容。更值得一提的是《萃新报》对于女权思想的讴歌,该报明确主张废除缠足,给予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力,呼吁男女平等。在第二和第六期中专门设“女界”一栏转录了来自《女子世界》的女权文章,倡导女权的解放。在当时,能够设专栏宣传女权思想的,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报刊中都不多见,何况金华这一浙中小城,《萃新报》的思想进步程度可见一斑。

二、地方进步之策

作为创办于金华的地方报刊,《萃新报》对于地方之发展有一番独特的见解与看法。《萃新报》的第一期虽然没有刊登本社自撰的评说文章,但在“社说”一栏中选录了《政艺通报》的《中国地方自治制论》一文代表该报的看法。金冲及先生谈及此文,称其“在鼓吹救亡上是激烈的……但是,它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温和的”。本文提出通过介于立宪和革命之间的中间道路——地方自治使民众掌握立法、行政的权力,人人捍卫自己的权力,承担自己的义务,因而更加勇敢,以此达到消除内乱、抵御外敌的目的。内容大胆之余,却也引人深思。

而在《萃新报》的第二至六期则连续刊登了本报自撰的五篇论说——《论处金衢严四府之关系及其处置之方法》、《劝游学书(敬告处金衢严之少年)》、《日俄战争之影响于处金衢严严若何》、《论内地风气不开之原因》、《论处金衢严四府之关系及其改进之方法》,结合时事,针砭时弊,基于处金衢严四府之现状,提出促进地方发展的方法,紧密与当地发展相结合。

第二期起,《萃新报》又增加“调查”以及“浙东上游文明小史”两种附录,具体考察当地的实际,揭示社会的现状。《萃新报》在“调查”栏目的《缘起》中提到发起调查的目的,其一是“恻然忧桑梓风气之闭锢,社会之腐败,故揭表其真相,以从事于救正也”;其二“调查自治之母也,自治者调查之产物也……故欲图处金衢严四府自治之方针,必自调查始。”基于此,《萃新报》将调查项目分为地理、历史、社会、实业、学界、政治、时局若干项,全面了解当地发展状况,而在浙东上游文明小史中则是介绍当地学堂、学会的章程、广告,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三、爱国主义

《萃新报》对于爱国主义的宣扬是激烈的,它从揭示当时的社会危机、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转录其它报刊有关救亡图存的对策几个方面来唤醒民众心中的爱国之情。

在《萃新报》的发刊词中便直接地指出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天演物竞,优胜劣败之世界”中,在列强侵略面前,中华民族已是“气息奄奄,与鬼为邻”。在其它地区已有诸多爱国人士为祖国奔走呼号的情况下,金华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风气未开,社会腐朽。为使当地民众认识现实,《萃新报》除了在每期的纪事中刊登国内外时事之外,还通过文学的手段宣扬救亡的迫切性。比如,在第三期“文苑”中便刊登《醒世歌》一首:“黑奴红种相继尽,惟我黄人鼾未醒。亚东大陆将沉没,一曲歌成君且听。”相关语句形象生动地点明了社会的局势。除此之外,“文苑”一栏还曾刊登《美哉中国歌》、《黄河》、《扬子江》等文章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得不说,通过文学的形式传递祖国之美的确能够很好地在情感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萃新报》尽管以转录其它刊物的文章为主,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绝不空谈爱国主义,它曾转载《论中国无国权》强调政体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倾向从政体改革方面救国。也曾刊登《新民丛报》的《论政治能力》,指出生计为一切之根本,社会环境是决定当前国民素质的一大原因,砥砺国民品性以及提升国民素质之势在必行。在《军国民主义》一文中,《萃新报》对“军国民主义”做了十分详尽的介绍,认为其“能使弱国用之而强,亡国用之而存也”。该报倡导的军国民定义为“以国民而兼为军人,有尚武之精神,而有国家之思想者也”,希望通过国民的改造增强其爱国意识,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以上几种观点都是当时较为广泛传播的一些救亡之论,《萃新报》对其进行二次宣传,其实也从侧面表示了该报的主张,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之心,救亡之意。

四、小结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出《萃新报》是一份集宣传新知、结合时事探讨地方发展之策、弘扬爱国主义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进步报刊。据资料记载,《萃新报》颇受“桑梓同胞之欢迎”,第一期出版后,迅速销售一空,不久又再版。从发行渠道看,在该报第二期中对于发行点做了简要罗列,共29处,同时在别处资料中显示,《萃新报》第6期的发行点已经增至43处。这一系列记载说明《萃新报》在短短三个月中在当地引起的反响颇大,其发行范围以金华为主辐射至周边衢、严、处三府,而在严州府中学堂的学生因“该报大都采用《江苏》杂志、《浙江潮》杂志及各种提倡民族主义诸报纸而成,学生以为此种报章,实乃吾汉族必读”纷纷阅读该报,最后“有兖州学生某偶携一册至严州府学堂,为知府锡纶所闻,进禀浙抚,谓该报出言狂悖,请封禁正世习”,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萃新报》的影响日渐深入,引起当地政府的惊恐或是其遭查封的原因之一。

《萃新报》是近代金华地区首份民办报纸,为当地吹来一缕新鲜的空气,尽管其发行时间不长且范围囿于浙中、西部一带,然而它新颖的编撰形式吸引了众多读者,所宣传的西方新知、爱国救亡等先进思想更是大大启迪了当地民智。可以说,《萃新报》开金华地区风气之先,对于特定时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桑  兵. 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第九册[M].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2] 周葱秀. 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史[M]. 山西: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3] 浙江省新闻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省新闻志[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4] 章开沅. 章开沅文集[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8(07).

[5] 金冲及. 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1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6] 郭汉民. 关于《萃新报》[J]. 浙江学刊, 1987(06).

[7] 祝  一. 《萃新报》研究[D].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2013.

[8] 祝  一. 《萃新报》:晚清变局中的地方报刊与社会[J].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8).

猜你喜欢

新报女权金华
06、07、08合刊
05、06、07、08合刊
这样的“女权”
金华特色小吃
从上官婉儿看唐朝女性地位
当女性觉醒遇上“田园女权”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晚清著名官书局广雅书局出版事业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