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童谣“活”起来
2016-12-21王翠萍
王翠萍
[背景分析]
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如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书包,一心只读“圣贤书”,空闲时就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体质也普遍下降。童谣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它是天籁之音,文化之根。一起哼唱童谣,蹦蹦跳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孩子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加深童年记忆;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灵。我们应让孩子加强对民间文化的学习,让孩子们做永远的中国人,传承根的文化。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快乐地说唱童谣,根据童谣内容进行游戏,并体验游戏时的快乐。
2.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搜集各种形式的童谣,各地方的童谣。
3.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寻找童谣创作的题材,学习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创作童谣。
4.主动邀请父母来校教授幼时童谣游戏,并回家和父母一起游戏,亲子共乐,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5.积极参与童谣游戏,发展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关心同伴,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有较强的集体观念;能体验合作、竞争的愉悦。增强体质,活跃身心,丰富课余生活。
[内容与实施]
第一阶段:唱童谣玩游戏
1.教师搜集民间的童谣游戏,删选整合,选择易于取材、适合学生的游戏,编印成教材。跳皮筋、踢毽子、木头人、造房子、搓铃……这些曾经流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间传统游戏,在今天的城市里已很难寻觅。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放学后或双休日里背着大书包在各种补习班、特色班之间奔走的孩子。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机械而孤独地摆弄手中的变形金刚、游戏机的时候,老师们经过收集、整理,使这些从前风靡弄堂小巷的游戏重又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在游戏的浸润下,孩子们体味着童年的乐趣。
2.指导学生唱童谣。童谣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好玩,要指导学生唱出音律美。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到童谣的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学习诵读童谣的方法,感受诵读童谣的乐趣。从诵读中认识到童谣的贴近生活,花鸟虫鱼、山川河岳都可成为童谣描摹的对象。教师应为链接部分指导学生搜集童谣指明方向,使阅读板块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导火索”和“奠基石”。
3.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组织学生游戏,讲解游戏规则,教授游戏动作。
第二阶段:亲子共享游戏之乐
1.家长资源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利用校信通倡议家长回忆幼时游戏,并邀请热心家长来校为孩子们做指导。童谣游戏绝大部分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故应回到大众中去寻找。让家长也融入搜集资料的工作中来,这样不仅扩大了搜集范围,也提高了效率。同时向家长宣传童谣游戏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对童谣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2.邀请爷爷奶奶进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唱童谣。在农村流传的民间游戏中通常配有儿歌,并在游戏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更能激发儿童游戏的欲望和兴趣,现在能说上几句的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长者。因为他们在没有音像的世界里,玩着游戏伴着童谣长大,他们的童谣知识更多。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来学校,请他们来说说那些他们曾经玩过的游戏、念过的童谣,再现他们当年的童年生活。
3.小手拉大手,提议孩子回家和父母唱童谣玩游戏,丰富家庭生活。可以一起拍手唱童谣,也可以一起唱着童谣玩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游戏本身带来的欢乐,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第三阶段:创编童谣游戏
1.学生通过有趣的课堂学习培养了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地在课下查找童谣资料,并且把通过查找总结出的童谣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是为了创造,我们要继承,我们也要创新。教师引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的现代游戏童谣,并评比“童谣小作家”。
2.由教师教授到从旁指导再到学生自己表演,整堂课体现了教师“教”“扶”“放”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根据编写的童谣,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定好小组长,由组长组织开展组员想动作,定规则,自己编游戏,比一比哪一组的游戏最好玩。
3.鼓励学生在课间对自己创编的游戏进行实践,并进行修改,整合后编进教材。童谣游戏自身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创编,不仅可以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提高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童谣游戏的创编过程中,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童年受到压抑的人,他长大后会有心理疾病;童年得不到快乐的人,长大后也会郁郁寡欢。是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儿歌和童话故事滋养的童年,总是缺少了点什么。童谣用最质朴的语言记录着人生的美好,是有生命的东西。唱着童谣玩游戏,快乐童年乐悠悠,不知不觉就传承了祖辈留下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