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发展是突破口
2016-12-21黄芳芳
黄芳芳
近些年,中心城市的无限膨胀和中小城市的不断衰落所形成的冰火两重天,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佟绍伟表示,由于中小城市的就业越来越难,发达经济体正在发生着二次城市化,人口不断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集中。日本三四线城市的房屋空置率达到30%-40%,而东京等中心城市的房价反而上涨30%-40%。在法国和英国,人口同样在向着巴黎和伦敦集聚,导致其房价也都在节节攀升。伦敦的房租已经占据生活支出的60%以上。
尽管中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也出现了二次城市化的苗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小城市的经济越来越萧条。近些年,东北地区的人口净流出每年高达100万人,几乎都流入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人口只能涌入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因而不断推动着这些中心城市的房价一路攀升。佟绍伟认为,中小城市的不断衰落必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不未雨绸缪,建好小城镇,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特色小镇的3种模式
在全世界人口都在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浪潮中,德国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德国力求让每个城市都有产业,尽量让人们在本地就业,而且城市有郊区,有菜地,有生态用地,不但有效地控制了房价的不合理上涨,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德国推行的地区发展规划,一直力图使地区、城乡平衡发展,使城镇建设同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在此理念的主导下,小城镇星罗棋布而功能齐全,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得以缓解。此外,德国的房地产市场有“重租轻购、两端控制”的调控机制。稳定的住房保障为去中心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良性发展的住房市场。
在美国、法国等城市化成熟的国家,大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特色小镇在中国也不乏佼佼者。浙江省正全力建设78个特色小镇,诸如科技成果孵化的梦想小镇、基金小镇、网店小镇、丝绸小镇、风情小镇等,这将进一步提升浙江经济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也为其他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告诉《经济》记者,从全国范围看,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有3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如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是由中青旅根据密云县的城镇发展规划要求,投资4.2亿元建设的旅游特色小镇。自2014年古北水镇营业以来,已成为京郊旅游度假的新亮点,不仅有效带动周边地区民俗旅游、生态农业、餐饮娱乐、民俗节庆、旅馆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的城镇化进程。
第二种模式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如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就是由杭州市西湖区政府与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两大平台共同打造一个的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小镇内已经集聚了阿里云、华通云等80多家涉云企业,成为一个具有“云产业”特色的小镇。
第三种模式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比如北京基金小镇,由北京市文资办、北京市房山区政府与文资泰玺资本联手打造的特色小镇。目前,北京基金小镇已吸引文资光大、国开城市发展基金等95家基金及相关机构,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659亿元。
上述3种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成功的关键在于较好地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各自明确角色定位,各司其职。赵弘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主要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供给方面给予引导和指导,这样可以使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杠杆”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发展红利,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实现企业发展壮大。
以产业链思维培育特色小镇
前些年,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城市化指标,本来没有就业机会,却硬是将农民拉入城市。导致这些被城市化了的农民,只好扛着锄头乘电梯,骑着摩托去种地,反而增加了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佟绍伟告诉记者,小城镇要有产业支撑和就业机会,否则这样的小城镇就没有活力和前途。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于新东认为,新型城镇化中的产城融合尤为重要。如果将项目比喻成当地城镇化建设发展布局中的一个个点,那么,产业则是总体布局中的一根根线。串点成线、点线结合,才能最终构成为就地城镇化建设发展全部的面。
以产城融合推动产镇融合,要着眼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一批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从源头上对产业发展作出统领性的顶层设计。
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发展思维。当下强调互联网思维,但同时也得返璞归真,提升产业链思维。产业培育发展中要极大地拓展思路,提升把产业做成完整链条的意识与智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把看似纯工业、纯制造业的产业,通过纵横联系,或建新链条、或做强链条、或补足链条、或拉长链条、或延伸链条,从而把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各个行业,提高产业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
中共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喜安表示,四川省资阳市正在积极打造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提质发展雁江蜜柑、安岳柠檬、乐至蚕桑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挖掘整合乡村自然风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布局,有效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避免一哄而上、一蹴而就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基层到群众,都在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一种快速城镇化的趋势激荡人心。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景华认为,农村城镇化决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阶段性地推进。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内容。农村城镇化应该是一个社会进步目标,不能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农村城镇化虽然可以强力快速地推进,但更应该注意它的阶段性和成长过程。
佟绍伟建议,扎扎实实做好小城镇规划,减少小城镇发展的盲目性。首先应制定并落实好全国的城市布局规划,确保小城镇的应有地位。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人口、土地资源、交通等综合因素,科学确定全国各类小城镇的数量及人口、占地规模。
小镇的布局要保证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从当前全国各类小城镇的分布来看,确定2000多个县城和东部地区的一些特色小镇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应该比较合适,不应再去增加新的小城镇。
其次,要做好每个小城镇的长远规划,防止一哄而起、大干快上。根据每个小城镇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安排好城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否则,待城镇建成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再去弥补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随着汽车的普及,堵车已成家常便饭,而过去小城镇的规划没有规划足够的道路、停车位,导致有的小城镇的堵车现象比大城市还严重。
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每隔50米到100米就是一条道路,纵横交错形成棋盘状的道路网。在最繁华的国会山还有近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停车场旁还建有7层的停车楼。渥太华市政府的办公楼有两层,而停车场却建有三层。因此,在渥太华很少发生堵车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借鉴。
资本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要完善并落实好有关产业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小城镇也格外重要。佟绍伟建议,小城镇布局规划一旦确定,国家各项产业政策就应该相应地予以调整,以引导各类资本流入小城镇。一是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投资要有计划地向小城镇倾斜,以不断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加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以资本的流入带动人才和人口的流入。二是要严格限制资本流入中心城市。从当前的情况看,资本仍在汹涌地涌入中心城市。但这些中心城市一方面放任着资本涌入,一方面却采取各种行政手段限制人口流入,甚至采取各种行政手段驱赶外地人口。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资本会毫不犹豫地依然选择流入中心城市,那么中心城市膨胀的势头还将继续,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则会成为一句空话。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在11月2日举办的政策科学论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第四次研讨会上指出,要运用PPP模式,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小城镇建设。鼓励政策性金融、商业贷款和各种基金、债券等,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要允许以农村土地的法人财产权为抵押,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特色小镇建设。
据了解,当前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正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行千企千镇计划,即鼓励1000家企业自愿到1000个小镇落户,建立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基地。郑新立建议,通过这种办法,鼓励城市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大学、医院、银行、科研机构等迁出地价昂贵、拥挤不堪的市区,到特色小镇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享受清洁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并带动小镇及其周边的发展。(本刊记者陈晶、于芳妮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