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刷的新时代——记A1 手工印刷工作室
2016-12-21张舒言
张舒言
传统印刷的新时代——记A1 手工印刷工作室
张舒言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A1手工印刷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作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由手工印刷工作室、丝网实训工作室及综合印刷实训工作室组合而成。工作室主要开展以印刷设计物为载体的图形和绘画教学,以及以平版印刷(丝网)、凹凸版印刷(烫金、letterpress)、现代纸艺、拓印等为技术基础的手工印刷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室运行实训机制,由工作室老师主持、兼课教师团队带动共同完成印刷前期的图形图案教学;由行业人员辅助指导,完成印刷技法的学习及研究。
手工印刷 工作室理念 教学思考
一、场地及基础设施
手工印刷工作室为适应多种印刷制作的需求,实训区域分割成两个部分:一为丝网印刷为主的工作室,二为综合印刷种类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分为洁净区域与易脏区域,洁净区域以上课、制图、制版、裁纸等为工作目的;易脏区域开展调墨、印刷、冲洗等工作。另设有仓库、材料柜、气动绷网、通风设施、冲洗水池、晒版暗房等区域,能有效按照印刷的工作流程实施操作。
二、印刷设备
双滚筒铜版机:由印版及传动滚筒与压印滚筒组成。纸张与印版可放置于印床版面,盖上毛毯后,通过摇动曲柄滚动中间印床产生压力压印,完成油墨从印版到纸张的转印。适用于——铜版、木版凹凸印及一次性版画与激凸效果印刷。
晒版机:由泛光灯管、玻璃台面、橡胶布吸气台面组成。通过泛光灯光线透过玻璃台面,照射菲林片与涂有感光液的版面实施晒版。橡胶布吸气台面可吸紧菲林与版面从而达到无漏光的效果。适用于——丝网、铜版照相法的晒版。
张舒言 纸浆拓印
平版(石版)印刷机:平版印机由传动滚筒、印床及拉力压杆组成。通过印床上方的拉杆调节压力通过曲柄滚动印床,由刮条施压使放置在印床的印版与纸张实现油墨转印。适用于——石版、锌板、PS版的印刷。
丝网自动吸气平台:由吸气平台、可调摇臂装置组成。通过摇臂对网版的高度举力调节,由网版手动刮至吸气平台上的纸张上实施转印。适用于——丝网版的印刷。
气动绷网设备:由空压机、气导管、拉力绷网头、气压控制器组成。通过气压控制器调节气压使绷网头产生前后拉力绷紧网布。适用于——丝网绷网。
烫金机:由加热温控组件、上下压印台组成。通过硅胶粘贴烫金版调节温度后,手动上下压印电化铝及承印物实施烫金转印。适用于——烫金、皮革及木板烙印。
手动圆盘机:由滚墨圆盘、转墨胶条、上下夹压印版组成。通过纸张与印版在上下夹压印台的位置、压力的调置,拉动传动拉杆同时由滚磨盘及胶条对印版进行油墨的补充,进行凸版油墨转印。适用于——凸版印刷。
单色菲林打印机、11色数字打样机:由数字前端的图像制作,经过分版、调整线数、四色挂网等技术手段,通过打印机制作菲林片及完成部分作品的数字打样。适用于——菲林片制作及打样。
《蛇》13 手印 候剑威
三、工作室理念
手工印刷工作室存在于国内外各个院校及社会服务行业内。课程分为印刷前期处理技术与印刷制作技术操作两大部分。作为实训工作室,它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终端。其实际功能服务于印刷媒体的设计与制作。在印媒设计部分,手工印刷几乎包含所有印刷技术的原理,设计者可通过版前技术对印媒的最终效果影响入手,作为设计点、设计理念或者与设计图形图案相结合进行设计。在制作部分,精良的、特殊的手工印刷技法,可产生机械产量化的、数字产量化的印刷成品达不到的效果。因此,A1手工印刷工作室是为特殊的印媒设计图形图案、为精良的印刷工艺需求提供服务的。
四、行业发展
手工印刷工作室,从数码的后印刷时代中逐步回暖。不论从教学角度还是工作室的发展方向看,都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教学角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专业角度看,手工印刷的媒介承印载体在变换;从受众角度看,手工印刷品的使用范围及功能在变换。
手工印刷工作室,是带有社会服务性质的非常传统的概念。从古至今如国内的“桃花坞”“杨柳青”及各类印社到现代的“禧喜”“时光印记”……国外的老字号“Idem Paris”“Pon”到现代的如“K.Caraccio Printmaking Studio, New York” ……
这些工作室规模和印刷品种及服务对象各自不一,但唯一相同是都是手工作坊形式,它们随社会需求不断演变,却依照需求从未消失过。这些工作室有着它们的独特形式语言并具备特殊服务能力。
从印刷史来看,在二十世纪初,生产力较为先进的轮转印刷与胶版印刷已经发明,但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整个印刷行业才渐渐由凸版印刷技术转为平板的胶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以传统凸版印刷工艺为代表的手工印刷几乎是产量化视觉信息传播的唯一途径,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也都以凸版印刷为主。在西方,1439年,德国古腾堡制造的“木质垂直螺旋手扳印刷机”被使用了300年之久。而在东方,凸版印刷从公元四世纪中国晋朝大量印章的使用开始,到唐朝凸版开始全面成为书籍宣传物的印刷手段直至民国时期。凸版印刷机使用期间的其它如凹版的铜版印刷、平板的石版印刷等技术手段都是作为生产力低下、技术要求复杂但印刷效果出众的小众印刷技术辅助弥补着批量印刷。
《链》13 手工印刷 徐冬冬 光油套印
《链》13 手工印刷 徐冬冬 荧光色套色
《链》13 手工印刷 徐冬冬
14 手印玻璃立面印刷
手工印刷在印刷史上占据着报其长的时间,也作为印刷原理的根源促进着印刷行业发展。发展至今,它的矛盾点在于生产力、生产成本与印刷的特殊色彩、层次、质感的取舍。但由于手工印刷的小批量生产灵活性、制作特殊工艺的快捷性、手工制作感的无可取代性,弥补了机械产量印刷的开版制作成本较高;数字印刷特殊印刷效果缺失的盲区。也就意味着,手工印刷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版前、印前技术的介入;相对产业化印刷的低成本运营(更多依靠人力技术);手工制作感特色的进一步展现。
五、教学思考
手工印刷专业方向的教学从狭义上讲是印刷技术结合实训的教学;从广义上说是印媒设计的前后期工艺教学。结合行业发展看,印前技术的数字化趋势与印刷技术的个性化是教学的重点。
1、加强印前技术与设计的结合
传统的印刷行业概念里,印刷设计更多的是由印刷技术人员完成的。而今,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设计也逐步与印刷分离。设计者对印刷技术了解的匮乏,会导致作品的设计与印刷在成品后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而职业技术教育的手工印刷专业正好弥补了这一过程中的缺陷,通过印前技术的学习让印刷与设计更好的接轨,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印刷的前期技术更多的是根据设计开展与设计后期印刷效果匹配的绘制、扫描、计算机软件分版及参数调整等的过程,是与设计的衔接结合点。通过了解图形图案不同的概念及设计理念,工作室需要加强图形数字制作、图像摄像分版挂网制作与手绘扫描印前处理制作的练习课程,并适应现今的一些插画、手绘、原始设计风格,结合手绘制作进行数字处理。如:图像的阶调层次、连续调、网目调的计算机图像加工,增加图像效果的多元性。因此,印前的教学重点会从一些设计主题入手。通过主题导入,利用印前技术的教学去引导学生在印前注重对设计的理解并做好与印刷效果的衔接运用。
2、紧随趋势的印刷技术教学
印刷技术教学的难点在于印刷工艺、印刷材料的不断更新,通过教学侧重点的安排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技术原理的学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印刷技术不断变化的问题。设立各个印刷技术原理与印刷材料运用的基础课程,通过对不同的印刷设备原理的学习,掌握各种印刷工艺。
12手工印刷 孙正超 册页《叹观牖矣》
12手工印刷 孙正超 册页《叹观牖矣》雁皮纸裱贴再印刷
13手工 陈心有《救赎》有机板面印刷
13手工 陈心有《救赎》有机板面印刷
另一方面,强化学习特殊印刷材料与工艺,其中包含印刷效果的特殊性与印刷的准确性。随着印媒的拓展,除了各类纸媒外,建筑材料、织物、各类新型包装材料、陶瓷等各类印媒也随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对印刷的色次、色序、后期处理(上亮油、固色、覆膜)要求越来越多,而印刷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印媒性质、套印误差、过墨率、压力、油墨厚度的统一性需要大量的练习,在有限的实践中,通过提升对不同材质、性状的印媒印刷,失误、误差的比对提升方法,是印刷技术教学的主要手段。
3、印刷技术的跨界延展
印刷,普遍是设计后道工艺的存在,是一个看似“被动”的专业方向。但是以技术去创新往往是创新的捷径。结合特殊印刷材料与工艺的学习,由此去创意延展画面、产品是本专业的自主生存之道。在印刷技法基础、材料试验课程后,主题印刷创意是毕业设计的核心也是教学上的最后终结。以印刷者的身份,反向去研究插画、包装、品牌、装置、服装、工业产品、软装等,并结合自身特殊性,延展发挥亦是对专业的最好提升。
由此三个侧重点,工作室课程初期以各类印刷技法基础为单元模块,按工艺流程循序结合印刷设计理论、运用软件、印刷操作为课程组解决印前与印刷操作技术;后期以设计主题结合实训项目为模块,由印刷设计项目带动印刷技术的灵活运用,以拓展学生的印刷设计能力为教学目的,培养具有综合印刷技能、善于印刷特殊技术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六、展望
作为一种工艺,手工印刷与众多专业都有结合之处,极具个性与特色。提高自身专业的亮点、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度与参与度是工作室的主要目标。
作为技术工种,手工印刷一方面需要踏实地“磨炼”好本身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在技术设计上承载着市场需求、流行趋势的技术拓展任务。
在教学方面,手工印刷工作室以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的印刷基础课程模块为教学基础,以教学实践和社会项目接轨作为印刷设计、印刷操作的训练;及时参与调研社会行业动态,与时俱进地开展创作研究和技法革新,并对主题项目课程及时根据行业发展设置调整。通过反向研究社会印刷项目,为课程提供适用的课程模块教学方案,实现为行业输送有操作技能的人才并引领行业潮流的理想状态。
(张舒言,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