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国家课程更接地气
——“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思考

2016-12-21钟维斌

湖北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国标校本美术

●钟维斌

让国家课程更接地气
——“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思考

●钟维斌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统一性等特点。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任何一种统一课程都不可能与每一个地方的教学实际完全相适应。因此,在遵循国家课程总体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题研究,搭建起了国家课程与地方文化之间的通道。这项研究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题研究。三年来,课题研究学校和教师结合区域实际和学生实情,持续改进国家美术课程,让其更接地气。

一、分析学校教育资源

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因此,分析学校教育资源是校本化实施的依据和前提。学校教育资源分析包括物与人的诊断与分析。物的资源分析主要包括学校已有的教育理念、办学传统和特色资源,学校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资源,社区资源(自然、文化等)和可利用的网上资源等。人的资源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师资(主是美术教师)、社区名人、艺术家等。

我们采取如下流程分析学校教育资源:

第一步,建立资源分析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是学校美术教师、学校领导和社区人士。第二步,填写学校课程资源分析表。我们把学校课程资源分为地理环境、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社区资源四个方面,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潜在危机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符合实际的应对策略。第三步,整理小组成员的分析结果,剔除重复和不符合实际的资源。第四步,形成资源分析报告。

课题学校通过田间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分析后,形成了共识:只有对学校教育资源有了准确的分析,对教育对象有了准确的判断,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反之,如果美术教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清楚,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愿望不了解,就难以构建出有效的教学设计,也难以组织有效的教学。

二、细化美术课程目标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分别表述,却没有按九个年级制订更详细的标准。这样做为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发课程留下了空间。因此,不同的学校可以在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的总体要求下,针对区域实际和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要求对阶段目标进行调整和细化。

在目标细化过程中,我们分三步走:

第一步,设计《目标细化表》,呈现四级目标。为了让教师对目标细化有一个清晰而具体的研究过程,我们设计了《美术课程目标细化表》,将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设定为一级目标,将课标中的“学习领域目标”设定为二级目标,将“学段目标”设定为三级目标,将“课时目标”设定为四级目标。

第二步,研读标准,填写一级、二级、三级目标。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的学习水平的下限,这些目标在《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与表述。要想准确把握目标,组织全体美术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填写《目标细化表》,从而准确地把握一级、二级、三级目标。

第三步,分析资源,设计课时目标。《目标细化表》中的四级目标是具体到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因此它需要更具体,更明确,且便于检测。科学拟订课时目标的基础是准确分析校情、学情、师情和教材。因此,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校本资源情况,让资源得到最充分的运用。同时,要灵活处理“三维目标”,需要单独呈现时就分别表述,能够合在一起表述时就大胆合并,千万不要为了格式的需要而写一些教条式的文字。另外,三维目标的达成除了要考虑学科目标外,还要努力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如:长阳庄溪小学的美术教师在设计《美丽家园》一课的教学目标时,除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长阳武落钟离山或庄溪集镇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印象最深的美景”的学科目标外,还设计了“在与同学交流和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文雅之人、爱美之人”的学校育人目标。

三、校本化处理国标美术教材

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指在充分理解和分析国标美术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重组、补充、取舍、替换、删除等策略对教材进行恰当处理,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

1.梳理全册教材

学期初,学校美术教师集中研讨时,课题组指导教师对所任教年级的国标美术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并填写《国标教材校本化处理表》。研究中,我们将教材的具体课目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无需处理,具体指国标美术教材的内容与本校的教育情境十分贴切与吻合,便于课堂实施,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第二类是二度创作,具体指国标美术教材的内容基本符合本校的教育情境,但教材中部分图文内容不太符合校情、学情与师情,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调整,如重组、补充、取舍、替换、删除等;第三类是重新建构,具体指由于地域差异,国标教材中的个别内容无法在本校实施,教师要根据校情与学情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下表是宜昌市五中的丁琳老师梳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后填写的《国标教材校本化处理表》。

湘教版国家美术教材校本化处理表

经过梳理,丁老师把全册教材分成三类。其中,第2至6课被确定为一类教材,无需处理;第1课被确定为二类教材,需要进行二度创作;第7课被确定为三类教材,需要重新建构。

2.解读二类、三类教材

二类与三类教材内容一般不符合或者不太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进行校本化处理。处理前,教师要准确地分析与解读这两类教材的内容。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引导教师从“教材介绍”“教材分析”“教材处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教材介绍”主要解读编者给我们呈现了什么样的图文内容。“教材分析”主要解读编者为什么要这样编写,编写的意图与目标是什么。“教材处理”指教材的实施者如何针对校情、学情和师情进行处理,如替换什么、删除什么、增加什么、调整什么等。

3.创编校本化教材

有了对国标美术教材的深入解读与分析,紧接着就要对其进行校本化的编写与呈现。在创编校本化教材时,我们要求创编者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创编的教材一定要符合国家美术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分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二是创编教材的体例与风格最好与国标教材保持相对统一;三是创编教材中选用的图文内容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边的资源。

四、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校本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我们将传统的静态预设的课堂教学设计观转变为动态生成的设计观,强调教师要考虑不断变化的情况,思考应对的策略,并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留下足够的空间。

1.教学过程模块化。模块化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教学过程而言的。教学行为的不可预知性、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决定着我们要随时调节模块之间的链接,灵活控制教学过程。因此,我们要求学校根据校情,以“非线性结构”的思路建构教学模块,并自主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枝江一中建构的“423学导型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分为六个模块:设计情境,激发冲突——新知预习,生成问题——展示交流,提炼方法——精讲点拨,拓展升华——当堂达标,迁移训练——课后反思,自我监控。这六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

2.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主张教师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让美术教学方式多样化。具体来讲,我们要求教师根据美术学科的学习特征,在教学中多采用自主表现、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多体验,多操作,多实践。

3.教学实施个性化。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不同个性的教师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我们自始至终地强调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努力让每名教师“成为独特的自己”。

(作者单位: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国标校本美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创意美术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山西老陈醋有了新国标 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