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的认知调查及分析
2016-12-21周坤丁蔚李惠玲吕淑娇刘璐陈诗
周坤 丁蔚 李惠玲 吕淑娇 刘璐 陈诗
(苏州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调查报告·
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的认知调查及分析
周坤 丁蔚 李惠玲 吕淑娇 刘璐 陈诗
(苏州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知态度,探讨加快安宁照护在医院推进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5年8月,以苏州市一、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10家一级医院选择160人、10家二级医院选择254人、4家三级医院选择586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0份,有效回收率99%。990名研究对象中,三级医院580人、二级医院252人、一级医院158人。其中,医生300名、护士690名;男性196名,女性794名。结果 对安宁照护知识问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和宗教信仰;对安宁照护态度问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学历、医院级别和家庭患病成员情况等。结论 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基本知识较为了解,然而深入到哲学层次以及深刻内涵时,还是缺乏一定的感知理念。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知以及态度与性别、年龄、学历、医院文化、民族、宗教、家庭型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安宁照护; 医护人员; 认知; 现状调查
Tranquility care; Health care workers; Cognition; Survey of current situation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当代人的理念不断进步,人们对死亡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对死亡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安宁照护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群的重视。安宁照护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姑息治疗与照护(Palliative treatment and care)服务项目[1],主要服务于患有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的疾病,估计在6个月内将要去世的人。包括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危及生命疾病的中风偏瘫患者、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衰老衰竭将死患者、严重心肺疾病危重患者等。安宁照护旨在舒缓临终患者身心的极度痛苦,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帮助他们安宁地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我国安宁照护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安宁照护的需求越来越大,安宁照护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目前,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办了安宁照护机构100多家,拥有从业人员1 000余人[2], 然而,安宁照护现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济较发达区域安宁照护的机构较多,大多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福建等地,并且这些地区安宁照护知识的发展及普及的进程也很快[3]。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专业培训的不足等原因,临终关怀服务的医务人员仍常常照搬临床治疗方法,拉大了工作与要求的距离,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有所阻碍。本研究旨在调查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知和态度,了解苏州地区的安宁照护现状,为安宁照护的发展提供依据,为促进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有更好的认知提供策略和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于2015年7-8月在苏州地区部分一级、二级、三级医院随机选取10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护士资格证书的在职医护人员;排除标准:实习生和进修生。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包括3个部分,即一般资料、安宁照护知识问卷、安宁照护态度问卷。一般资料由郑悦平[3]编制而成,问卷在借鉴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年限、医院级别、民族、学历、宗教信仰、年收入、医疗状况、家庭型态、目前家中是否有患重病的成员、自己是否患过重病、安宁照护知识来源等。安宁照护知识问卷是郑悦平根据孟宪武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安宁照护》一书中的相关知识编制而成[4],包括安宁照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服务对象、基本哲理与原则、疼痛药物的使用等知识共16道题,按对、错、不肯定三级记分,对记1分,错记0分,不肯定记0.5分,满分16分,得分越高说明安宁照护知识水平越高。安宁照护态度问卷是郑悦平[4]根据赵梅[6]、Amy M Sullivan[7]、Bradley Elizabeth H.PhD[8]等人使用的安宁照护态度问卷改编而成。包括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安宁照护的态度、对安宁照护知识的自我评估、对安宁照护的支持、对死亡教育和安宁照护教育的态度、对医院安宁照护现状的看法。共38个条目,其中正向题26个,负向题12个。本问卷采用Likert的五级记分法,对正向问题:“非常同意”计5分,“同意”记4分,“不确定”记3分,“不同意”记2分,“非常不同意”记1分;对负向问题:“非常同意”计1分,“同意”记2分,“不确定”记3分,“不同意”记4分,“非常不同意”记5分。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知识、安宁照护态度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 s Alpha)为:安宁照护知识0.74;安宁照护态度: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0.774,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0.918,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安宁照护的态度0.84,对安宁照护知识的自我评估0.729,对安宁照护的支持0.867,对死亡教育和安宁照护教育的态度0.95,对医院安宁照护现状的看法0.893。效度采用内容效度。
1.3 资料收集 本研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0份,有效回收率99%。990名研究对象中,三级医院580人,二级医院252人,一级医院158人。其中,医生300名,护士690名,男性196名,女性794名。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990)
注:小家庭型:家人包括父母、子女或更少;大家庭型:家人多于父母、子女。
2.2 不同特征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的比较 影响安宁照护知识问卷得分的因素中,学历和宗教信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宁照护态度问卷的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学历高者相对于学历低者安宁照护态度问卷得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的比较
注:*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3 医护人员的特征对安宁照护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的效应分析 影响安宁照护知识问卷得分的主要是学历、宗教信仰、年龄和家庭型态,影响安宁照护态度问卷得分的主要是性别、职业和学历。见表3。
表3 医护人员的特征对安宁照护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的效应分析
续表3 医护人员的特征对安宁照护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的效应分析
3 讨论
3.1 推进安宁照护的普及教育意义重大 本研究调查了苏州地区部分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990名医护人员关于安宁照护的知识及态度问题,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该地区的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认识却不是很深入,但可喜的是,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开展有很大的兴趣,这对安宁照护的推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调查结果可见,医护人员的安宁照护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选项高达81.31%,然而学校仍然没有设置专业的安宁照护课程,没有专业的安宁照护指导,缺乏专业的安宁照护培训,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识还比较浅陋。因此,安宁照护的普及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各大高校以及大中专院校应加强安宁照护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教育。
3.2 鼓励不同学历同伴支持,改善高学历者对安宁照护的认知 从调查结果可见,影响安宁照护知识问卷得分的主要是学历、宗教信仰、年龄,学历低者对安宁照护态度得分高于学历高者(P<0.05),学历对安宁照护的知识得分有显著影响(P<0.05)。但专科学历者得分却高于研究生学历者(22.2±5.2)、(21.2±5.4)。学历高的医护人员,其接受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接触较多,临床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学历高的医护人员相对来说更多愿意选择考研或从事教育工作,流动性更大,对临终关怀很少顾及。因此,对临终关怀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安宁照护相关知识涉及很少。因此,可以通过高学历医务工作者带动身边低学历的同事,通过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加强医护人员先对安宁照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分享安宁照护的专业理论知识,以促进各自的发展,推进安宁照护在医院的开展。同时,通过学历低的医务人员的言传身教,来改善高学历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态度。家庭型态中大家庭型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知识得分较高,这一部分调查对象均为刚毕业不久的医护人员,他们接受的是更全面、更科学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也更丰富,知识得分也就更高。
3.3 不同的宗教信仰可帮助加深人们对安宁照护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宗教信仰的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知识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管是佛家、道家、儒家,亦或是西方宗教,对生死都有一个很深刻的主流思想。孔子讲究重生安死,善始善终;道家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主张以平常心对待生死;佛教认为生死是一个循环、轮回的过程,基督教认为生命有限,死亡不可避免;天主教把死亡看做一种喜悦,认为死亡是人生完成了使命,是真正生的开始。不管任何的教派,对生死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当生死需要抉择时,能够更加从容、平静的面对。宗教信仰自由,但是我们更加推崇健康的、善良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宗教信仰。
3.4 应进一步加强女性在安宁照护中的作用 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态度问卷得分情况中,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家庭患病情况等均有统计学差异,女性的得分(90.5±12.9)较男性(84.6±17.6)高(P<0.05)。女性更加注重家庭,亲和力强、易于沟通,能“以柔克刚”的天然优势,使女性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润滑剂”。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现代女性作为妻子、母亲、媳妇,永远都是家庭的支柱,女性对安宁照护能够更加感性的对待。因此,在安宁照护中,女性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医护人员,亦或是家属,更应该让他们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安宁照护在家庭中的开展。
3.5 应促进医护人员安宁照护态度的转变 调查对象中,学历低者大多都是护士,学历高者大多都是医生,学历低者安宁照护态度得分较高,这跟学历低安宁照护知识得分低恰恰相反,但这与护士比医生对待安宁照护态度更积极相符。临床中护士与病人联系更加紧密,更能够体会到临终病人所面临的痛苦,当自己的家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就更加愿意让家人安静、优雅的离开。医生在病人的心目中是比较严肃的形象,很多病人甚至不敢将内心的感受向医生吐露,而愿意向护士倾诉。因此,医务人员应转变以往的行为模式,多跟病人沟通交流;医院应加强安宁照护的培训,开展安宁照护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不仅仅针对护士,也要把医生纳入进来。
安宁照护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目前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很局限。我们通过对苏州地区各级医院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学历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将安宁照护课程纳入教学中,在高等学校设置必修学分,加强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知,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安宁照护,培训更多的安宁照护指导人员来与病人沟通,引领他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生死。将医院、社区、家庭联系在一起,以病人为中心、社区为桥梁,加大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有能力来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生死,让家属能够接受安宁照护。以医院为保障,加大各等级的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力度,最终让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平静而优雅地离去。
[1] 孟宪武.中国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及其前景展望[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17-20.
[2] 黄海珊,张静平,邓小梅.刍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J].医学与社会,2006,19(1):36-38.
[3] 岳林,张雷.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 (2):117-119 .
[4] 孟宪武.临终关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5] 郑悦平.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知识、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
[6] 赵梅,高标.医护本科学生对待死亡及安宁照护态度的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3):237-239.
[7] Sullivan AM,Lakoma MD,Block SD.The status of medical educmion in end-of-life care: a nmional report[J].J Gen Intern Med,2003,18(9): 685-695.
[8] Bradley EH,Cramer D,Bogardus ST,et al.Physicians’ ratings of their knowledge,attitudes,and end-of-life-care rractices[J].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2002,77(4):305-311.
江苏省苏州市科协软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5A03)
周坤(1992-),男,江苏泗洪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临终关怀 通信作者:丁蔚 ,E-mail:dingwei71@163.com
R471,R48
A
10.16821/j.cnki.hsjx.2016.21.031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