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钞村——记皇甫冀中边区银行印钞厂
2016-12-21李永奇
文/李永奇
红色印钞村——记皇甫冀中边区银行印钞厂
文/李永奇
皇甫是武强县第一大村,在当地无人不晓,但建国前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大后方——晋察冀边区银行冀中分行印钞厂所在地却鲜为人知。这里曾有共产党领导下较早的银行印钞厂,在新中国财政金融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裕民印刷所”的印钞厂
民国27年(1938年)2月,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在山西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正式诞生。是年6月,冀中分行在安平县城内北街路东成立开业。民国32年(1943年)夏初,冀中党委、冀中行署、晋察冀边区银行决定撤销冀中分行。民国34年(1945年)四月冀中分行在饶阳县大尹村恢复重建。据郑洪果主编的《衡水金融志》载,民国34年(1945年)七月成立冀中印刷分局,隶属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印刷总局领导,对外称“裕民印刷所”,专门印刷纸币。上级派来几个印刷技术人员和干部承担印钞业务工作。地址设在献县张庄天主教堂内。由于皇甫、堤南村一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之武强还有历史悠久的年画印刷技术和设备,因此,民国36年(1947年),“裕民印刷所”由献县天主教堂迁至堤南村、皇甫。所址设在堤南村完全小学内。印钞厂则设在皇甫村。印刷厂除印边币外,还印过地方流通券,以弥补边区早期货币流通的不足。
印刷厂主要印刷10元、5元边币,以后又印制了100元、200元边币。印刷厂内设制板队,负责绘制边币的图案;石印队负责版面印制;刻字队负责刻制钞票上的号码。票面上正面刻有经理、副经理的图章,背面有经理、副经理的英文签字;号码队负责在钞票上打印号码;检查组负责检查钞票的版面是否清晰,颜色是否一致等。
冀中分行第二次成立后,分别在饶阳大尹村、留楚,河间君子官和武强小范镇作为办公驻地。当时,印钞所用的油墨纸张等,都是从敌占区或外地购进,通过水路运至小范镇。为安全起见,印钞厂在小范镇设立一名义经销日用商品的杂货店,平时对外称经销商品,暗地主要负责存放和转运从外地购进的石墨、麻道纸等印刷原料。这些原材料经水路运至小范后,由经销店掌柜张敬之负责再转运至皇甫印钞厂。
边区票在堤南、皇甫两村之间暗运
皇甫籍程振国先生在所撰《琐记晋察冀边区银行在我村》一文中记述,皇甫印钞厂地址设在村中官坑东畔丁字路西北角——原一大户人家的宅院。旧址前些年尚存。大敞门冲东开,是生活区。“丁”字路口道南,也是一家大宅院,墙高院深,严实而又神秘。黑漆斑驳的大门冲北开,是印钞车间。门外能看见银行的人员从两个院子出出进进,也能听到“哗啦哗啦”印票子的机器声响。银行的人员多是战士模样。生产区大门在高高的台阶上。持枪战士站立门口两侧,颇有几分森严。人们常捡拾印票子机器裁下来的白纸边,纸较厚,用手一抖嘎嘎响。印钞厂工作人员具有超前意识,曾组织过阳历年,还在村南大场演出《白毛女》等新戏。
堤南村“裕民印刷所”——堤南完小也是一家地主的宅院,院子很大。分前院后院。据程振国老人记述,在皇甫印制的边区票要秘密拉到堤南村然后再转运各专区办事处、营业所。在此之前须在皇甫印钞厂进行严格分拣。质量不好的,在驻地前院销毁。烧时外围站着岗,人们能看到院里冒起来的烟尘。“文革”前,皇甫村有的人家还存有不少边区票。但均在破“四旧”中焚毁。
印钞厂成为新中国银行印钞的滥觞
晋察冀边区银行印钞厂旧址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曙光在望。一年多之后,印钞厂所有人员及设备整体撤离皇甫赴石门。印成的边币上交总行。
临行时乡亲们合伙加入大车队为银行人员送行。村里出的都是木轮车。因此,老百姓为此做了精心准备。从乡亲们帮送边区银行搬迁的故事,可以看出那时干群、军民的鱼水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热情支持。
解放战争后期的1948年7月,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奉命合并,改为华北银行。印钞厂印制了“华北银行币”,因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并入未能发行。开国时,华北银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钞环节以皇甫印钞厂工作人员为班底。如果晋察冀边区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共和国金融的摇篮,那么,皇甫印钞厂则是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银行制钞最早的印刷厂。新中国印钞事业从这里开始,同样会载入金融史册。
(作者单位:衡水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