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扑尔敏预防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6-12-21戴辉乐静宋燕萍舒文秀

浙江医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成份溶血性免疫性

戴辉 乐静 宋燕萍 舒文秀

扑尔敏预防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

戴辉 乐静 宋燕萍 舒文秀

输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措施,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血液科、外科。但是,输血也有许多不良反应,包括溶血性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1]。为预防输血反应,目前国内许多临床医师习惯在输血前给予药物进行预处理,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等。扑尔敏(化学名:马来酸氯苯那敏)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对抗过敏反应。为评估输血前用药对预防输血反应的疗效,笔者对行成份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行成份输血的住院患者680例,共2 155例次输血;其中男320例,女360例;年龄15~85岁,中位年龄43岁。成份输血品种包括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病种以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为主,另外还包括少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根据患者行成份输血前是否应用扑尔敏药物分成观察组(352例,1 160例次输血)和对照组(328例,995例次输血),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成份输血前不使用任何预处理药物,观察组患者成份输血前予扑尔敏片(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规格4mg/片)4mg口服进行预处理。成份血输注期间及输注后由专职护士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血压、皮疹等情况并进行专项登记,若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 输血反应 判定标准参照《临床输血学》[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共发生输血反应38例次(1.8%),观察组及对照组中各有1例患者2次输注悬浮红细胞均发生过敏反应。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总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不同成份输血,两组患者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3 讨论

输血反应是指输注血制品期间或输注后出现的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新症状和体征,主要分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随着输血技术的进步,目前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十分罕见,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相对常见,其中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及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大多表现为皮肤瘙痒、风团,少数严重的可表现为喉头水肿,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受血者本身对献血者血液中的蛋白成分过敏,或由于多次输血使患者产生多种抗体,多见于过敏性体质患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38℃或者升高1℃以上的输血反应。发生机制包括非免疫性反应和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主要由细菌、细菌代谢产物等热原反应引起,随着输血检测技术的进步及一次性器具的普及,非免疫性反应引起的发热已极其少见。免疫性反应主要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的抗白细胞抗体引起,多见于反复输血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应用扑尔敏片进行成份输血预处理并不能预防输血反应。国内不少文献报道成份输血前使用地塞米松、尼可刹米、异丙嗪等药物均无预防输血反应的作用[3-5],而胡闵鸿等[6]却有相反的报道,认为扑尔敏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但该研究样本量偏小,仅有292例次输血,所得结论值得商榷。

其实,随着成份输血及输血技术的进步,成份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已经很低,但临床上仍有不少医生习惯于成分输血前预防用药,车嘉琳等[7]对东莞市各级医院调查发现,在2 038份被调查的输血病历中,输血前用药比例高达43.92%。笔者分析输血前用药较为普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因素:(1)因循守旧,过去主要是全血输注,过敏反应、发热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发生输血反应后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处理有效,从而易误以为治疗输血反应有效的药物用作预防也会有效;(2)对输血反应的分类及机制了解甚少,输血反应除了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还包括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不良反应,很多不良反应早期表现相似,输血前一味使用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作预处理,极可能掩盖病情,漏诊严重的输血反应;(3)举证倒置自我保护,临床不少医生有思想顾虑,担心输血前不使用预防药物,一旦发生输血反应被患者投诉,医生将陷于被动,究其实质还是输血知识匮乏所致;目前国内外的输血指南并没有输血前必须预防用药的规定。本研究发现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2次输注悬浮红细胞均发生过敏反应,提示过敏反应可能与患者过敏性体质有关;对这类有过敏体质、易反复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除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外,缓慢输注、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可能是较好的应对方法,而不是输注前使用预防药物。

[1] Osterman Jessica L,Arora Sanjay.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s and reactions[J].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4, 32(3):727-738.

[2] 刘景汗.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3.

[3] 唐庆华,展昭明,梁红,等.成份输血不良反应药物预防必要性的对照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1,35(11):858-860.

[4] 崔建设,郭媛媛.两种药物预防发热和过敏性输血反应的Meta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07-1309.

[5] 薛雷.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过敏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174-175.

[6] 胡闵鸿,王白迤,王珏.扑尔敏注射液预防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2):268-269.

[7] 车嘉琳,刘景春,刘仁强,等.东莞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前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8):672-673.

2016-01-15)

(本文编辑:李媚)

315040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血液科

戴辉,E-mail:daihui006@sina.cn

猜你喜欢

成份溶血性免疫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绩优指数成份变更与一周表现
两市主要成份指数中期成份股调整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for Rotating Machinery Condition Monitoring Using Vibration Signals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