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川,北川

2016-12-20张翔

雪莲 2016年21期
关键词:黄家北川彩陶

北川者,西宁以北长约100余公里的河谷川地也。

对于河湟地区每一片紧紧相连或相对独立的谷地,我是情有独钟的,因为在这里就产生了中国西部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谷地,应该是我们高原上世居民族的摇篮。而北川,则是哺育我长大的最为亲切最为温暖的家园。

八月的北川,麦香扑鼻,大豆摇铃,田野里又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我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里,走向北川河畔的上孙家寨的,透过水磨田埂,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就静静地在太阳底下展现出来。

谁也不敢相信,就是在这片黄土地上,出土了代表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考古学家将此彩陶盆称之为中国舞蹈起源最早的见证;中国美术史上,也有它神采飞扬的一页。如此神物,竟出自中国西宁的北川,我时时深感脚下这片黄土地文化底蕴的深厚。

站在上孙家寨这片宁静而深厚的黄土高坡上,面对飘着麦香的麦场,我的面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那只1973年出土的彩陶盆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旋转,彩陶盆的内壁上绘就的五人一组共分三组的原始人类开始了她们尽情的舞蹈,她们的舞姿轻盈而别致,她们的歌声粗犷而富有节奏。月亮升起,篝火熊熊,一时间,祖先们群起而歌之舞之,好一幅酣畅淋漓的以场圃为大舞台的狂欢场面呵。

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生动地反映先民们欢乐舞蹈的彩陶盆,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她以夺目的光辉。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西北地区古代先民们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非凡的聪明才智。出自距今约5000年之前的能工巧匠之手。

集体舞蹈彩陶,就是如此真实地传达了古代先民们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的符号信息。

北川,流淌古代文明的北川呵!

走进村落,我发现了在远离喧嚣之外的一种真真切切的宁静。秋风吹过,杨柳沙沙,河沟里溪水的声响使我更加感到岁月流逝的整个过程;鸡鸣犬吠之声远远传来,我知道,人间烟火在这里还延续得如此坦然。

北川,我们是最后的麦田守望者,回忆远古,眺望未来,我们在流水的潺潺之声里,记录着又一个秋天的故事……

北川之河流过的地方,有个村庄叫鲍家寨。

朔风已起。我知道,这里的农家小院已是冬闲时节。而通常的想象是,初雪一来,农人们就开始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猫冬现象,而且,一过就要六七个月。

寂静,寒冷,万物料峭,这就是北川之冬的原色么?

于是,那只舞蹈的彩陶盆又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些舞蹈的人们跳啊唱啊,还是五人一群,向我居住的村庄兴冲冲涌来……

怎么?还有锣鼓的铿锵?怎么?还有唢呐的呜咽?

透过柏桑烟火缭绕的清晨,我看见彩陶上舞蹈的人们变成了村头大戏台上高吼秦腔的演员,而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还是我最为熟悉的父老乡亲。

只是,那些村姑们精心梳拢的发辨,依然有彩陶上舞女的影子,后生们睁得硕大的眼睛,我好象在哪里的石刻和壁画上见过。

寒风吹拂着迎送我们走进了21世纪的门槛。而鲍家寨业余秦腔剧团的旗子依然在朔风中飘扬……这是北川地区的最后一个戏班子了。

我想到“最后一个”心里头总觉得不是滋味。我记得,就是在农村生活还极为困难的日子里,业余秦腔剧团的演出始终没有中断过。几十年来,剧团的经费是自筹的。一升粮食,几斤清油,甚至自出劳力,也算是对于剧团的大力支持。

剧团不但在本村农闲时间演出,而且还接受互助、湟中等地农民的邀请,在其他村庄的戏台上展示着剧团的风采,声名远播。

如今,业余剧团演出的盛况和整箱整箱的服装道具告诉我,他们仍然是一群热爱艺术的子民,和5000年前彩陶中描绘的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一脉相承!

舞台上的秦腔演员们一招一势、一板一眼,颇具戏剧艺术功底,这与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农夫的姿态完成不同。忘情,痴迷,全神贯注这些词如果用在农民演员们身上再贴切不过。一阵雪花飘过,我看到台下入迷了的观众在冬日的雪地上凝固成了艺术的雕塑。

这是去年腊月的一天,笔者在北川鲍家寨村看到的一幕,我是循着这个业余剧团长达百年远近闻名的声誉来的,而四周紧紧包围他们的,是家家户户拥有几十个频道的电视机,是街上咚叮作响的歌舞厅,是一辆辆飞驰而过的轿车、卡车、摩托车……

而与鲍家寨一河之隔的黄家寨镇,流传在民间的皮影戏和鲍家寨的秦腔一样的古老,又是一样的耐人寻味。

在信息时代,如果细细地端详神奇的皮影戏,笔者深感,这大概是老祖先们最早运用光与影的原理,发明的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民间影视艺术。

我是在腊月的寒风中,极为认真地欣赏皮影戏的。黄家寨皮影戏之所以远近闻名,一是靠一代又一代艺人完美的影人雕刻造型,二是靠表演艺人优美的唱腔和熟练的演技,给村里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可以这样想象,在物质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的西北地区,皮影戏的代代流传,不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追求吗?

时光荏苒。而我却在省城年年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民族民间展览会上,经常见到黄家寨的皮影戏堂而皇之地在都市的会场上演出,吸引着不少的观众,有的外国人对于这种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位瑞士的艺术家曾经对笔者说,青海的皮影戏是一幅幅由光影造型的“装饰画”。

一位日本的民间艺术研究者深有感慨地说,青海皮影戏的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民间艺人们在融合其他地区皮影戏装饰特色的同时,根据青海各民族群众的审美习惯,从民间刺绣、剪纸、油漆装饰画以及宗教装饰画中吸收了丰富的养料。

笔者也同样感受到,青海大通的皮影戏在造型、纹样装饰、色彩装饰方面,都带有质朴、纯正、粗犷的高原乡土色彩,也凝聚着高原民族的感情气质……

在大工业时代的夹缝里,黄家寨的皮影戏和鲍家寨的秦腔依然回荡在城乡的上空,这,难道不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吗?

北川的古老与现代,就是如此清晰地共存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

北川,就是这样无比生动地成长在我们的记忆里。

关于北川,笔者还要描述离我最近的事物,最新的话题和最为矛盾的心情。

笔者的亲戚家住黄家寨。和上孙家寨鲍家寨一样,农民们以前的劳作和生活几乎没有两样。

然而,宁静淡泊的生活过到20世纪80年代初,北川的宁静被再次打破。中国最大的电解铝厂要在北川黄家寨地区开工建设。

真是平地一声惊雷。亲戚们以及黄家寨乡的几万农民都睡不着觉了。国家要占地修建庞大的工厂,农民要失去土地去当工人。几千年了,黄家寨的农民要在一夜之间改换扮演了几千年的农民的角色,能让人不思绪万千么?

角色说变就变。

两年工夫,一座现代化的冶炼企业就矗立在了麦田环绕的北川,农民们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繁忙生活。青年男女一半多到厂里上班去了。有头脑的在铝厂生活区摆起了货摊,卖起了蔬菜,开起了饭馆……日子逐渐红火起来。

工业文明就这样突如其来。

而北川里,标志着青海工业大发展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个又一个落户在这片辽阔的川地。北川,就这样变成了大通县的工矿区,变成了青海省的“工业走廊”。

岁月荏苒,不变的还是乡亲们质朴的心。他们在工厂生活区有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又把村里的小院拾掇得清清爽爽。松木大房飞檐齐檩,亭阁楼舍一应俱全,院内丁香怒放,牡丹含苞,好一派北川新农家的新气象。

北川,彩陶的故乡,现在拥有如此独特的人居环境又是谁人能料到的呢?

有人把参观北川现代化企业的过程称之为“工业旅游”,我是极为赞同的。北川的工业门类较为特别,企业规模十分巨大,到这里开开眼界毕竟也不是妄走一趟啊。

旅游观光累了乏了,请你别着急。尽管这里不是都市,但走进附近的村寨小院小憩一番,又要享受“农家乐”的惬意了,何乐而不为呢?

农家院里的主人们都是烹饪农家美食的好手,那些清香扑鼻的农家佳肴诸如“狗浇尿”饼子、农家酿皮、甜醅、青稞面搅团、羊肉盖被、地软包子、家常拉面、指甲面片……真叫不出农家菜的名字了,还是让远方的朋友美美地饕餮一顿吧。

而在村外的山冈上,我也在袅袅的炊烟之中,细细地品咂着美味的北川……

【作者简介】张翔,现供职于青海日报社。

猜你喜欢

黄家北川彩陶
惆怅伤春人倚栏——黄家泽的艺术人生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A uniqueness theorem for holomorphic mappings in the disk sharing totally geodesic hypersurfaces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chalinus from Huangshan,Anhui,China (Squamata:Xenodermidae)
北川的味道(四题)
瑞雪兆丰年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