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彩乡土中挥洒新闻激情

2016-12-20杨晓凤赵杨

中国记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报业湘西党报

杨晓凤 赵杨

2015年9月7日,在甘肃天水,湘西《团结报》获得“中国地市报‘走转改先进集体奖”。此前不久,在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2015年年会上。团结报社社长刘世树再次当选报业分会会长。《团结报》再次和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报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刘世树出生在湖南龙山县一个山村,20世纪80年代初,他大学毕业后作为选调生来到湘西,2006年7月就任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开始了作为民唳地区报人的新闻人生。

一、科学管理,让大家的才华得到最大发挥

一棵树要快速生长,关键在于把根深深地扎进大地,然后,把周围的土壤聚集拢来,方可“放肆”生长。同样的道理,报社要发展壮大,必须将整个团队聚集拢来,依靠团队的力量不断谋求发展。

刘世树认为,基层的工作很辛苦。基层党报的工作尤其不易。要让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将才华充分发挥出来。在报社管理上。实现岗位聘任制,民主打分,竞争上岗,每三年轮换一次。“铁打的岗位。流水的员工”,机制科学灵活。人才能上能下,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简政放权,扁平化管理。报社严格实行社委会集体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在社委会内部,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调动每一位社委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报社采编业务,由每周一次的报社编务会研究决定。每周一下午,报社全体领导及业务科室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上畅所欲言,提出本周宣传策划方案及主要问题,然后集体研究。各部室还有专业的业务研究会议,集体研究、解决部室内的业务问题。

其次,凭作品发言、塑造报纸品牌。评判员工业绩的标准,是采编人员凭作品发言。管理人员用服务说话。报社每个季度评一次优稿。评一次优质服务能手、业务能于及校对零差错奖;每一年评一次年度优稿及年度先进工作者,全部通过打分评选。打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由分管领导提出调整意见,报社社委会领导班子坚持集体讨论通过,不搞一言堂。在团结报社,只有通过评选出的年度优秀作品,才有向上推荐参加评奖的资格。在报社,最高分和最高绩效始终是一线采编人员拿。每年年终兑奖,作品获奖的层次和等级是基础,管理人员则以相关工作获得的奖励等级定档次。每次年底兑现。获得奖励最多的也是一线采编人员和优秀的管理人员。

科学的管理机制,成为凝神聚力的力量。也成为团结报社这棵“大树”不断成长的支撑。2014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报业协会第四届五次理事大会上,刘世树代表团结报社荣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

二、转变思路,沉着应对经营风浪

抗击风浪要靠“沉稳”,作为民妖地区报纸,面对经营上底子薄、压力大的困境,只有整合资源、携手合作、稳扎稳打,

来到团结报社初期,通过在报社一年多的工作积累,经过反复论证与调研。刘世树对报社发展和改革有了蓝图和设想。然而,风浪总是在意外中出现。2008年,一场由房地产领域非法融资引发的金融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横扫湘西大地。作为报社收入三驾马车(财政拨款、发行收入、广告收入)之一的广告收入出现断崖式下坠,此前一枝独秀的房地产广告变成“一骑绝尘”。风暴面前,广告承包商违约“跳伞”,报社事前制订的发展规划变成一纸空谈。

报社领导班子果断决策,立即转变报社广告经营思路,从三个方面积极构建全新的广告经营体系。报社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寻找了新的广告经营承包商;加大报社官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广告的开拓力度;整合报社资源,与相关部门、县市携手合作开辟协办专栏,不仅遏制了广告收入下坠的态势。还实现逐步提升的目标。在极力扭转广告经营下滑颓势的同时,刘世树组建专门的报刊发行队伍,全力挖潜补漏,实现了《团结报》发行的稳步提升。

励精图治之下,报社经营收入的三驾马车整饬一新,显示出强劲“动力”。近年来。报社年收入保持在1500万元以上,积累总资产近6000万元。在收入增加的同时,2012年,报社通过积极筹资,一次性投入450万元购买了新型全彩印刷设备和数字化印前设备。《团结报》由此迈入全彩时代。

三、滚动新媒体的“雪球”

当前。媒体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地方党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顺势而动,走出困境,成为一个重大课题。这就需要敏锐捕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趋势,以“敢为人先”的胆识与谋略实行一系列变革。

面对挑战,刘世树提出将单一的团结报电子版转型为综合网站,创建湘西自治州最出色的门户网站——团结网。在团结网成功运营的基础上。报社实施“滚雪球”战略,积极开发下游产品。2011年6月8日,湘西第五媒体《团结手机报》上线。2013年12月25日,团结报微信《湘西头条》面世……

2008年8月至2013年,团结网连续5年荣膺“中国百强新闻网站”,新闻作品连续6年获得湖南省新闻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1年10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在湘西视察时,专门来到团结报社现场调研。他充分肯定《团结报》的办报经验和成绩,并寄予厚望——在全国地市级党报里面要带个头,把它办好,办出特色,成为地市级党报的典型。在视察原团结报社数字化转型部门团结网时,刘云山进一步指示:“党报等主流媒体一定要把网站办起来,一定要办好。新兴媒体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从它的发展趋势、影响、作用来看。可能超过传统媒体。”

随后,按照刘云山指示。州委负责同志主持湘西网络资源的大整合,将由州委宣传部直管的湘西新闻网与团结报社官网团结网进行融合,由团结报社主办。2013年12月,湘西网正式成立。它整合了团结网、湘西新闻网、湘西州政府网、湘西网络电视台以及湘西八县市新闻网资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湘西自治州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湘西网凭借地市级网络资源整合新模式被第七眉中国地市新闻联盟年会暨地方新媒体发展年度高峰论坛评委评选为“2014年最具创新力品牌”。2014年10月16日,湘西网还在首届中国报业新媒体发展大会上,荣获中国报业融合创新奖50强。

四、身为作家的报人

“报人”的底色是“文人”。对生活的理解、对乡土的热爱。这些都构成了民族地区报人独有的风景线。刘世树工作的同时,也躬耕于方格之中,播种真与诚,传递善与美。他先后撰写《土豆的味道》《母爱如书》等美文。他还是湘西州首位获得冰心散文奖的作家。读他的《土豆的味道》《母爱如书》,在风雪中感受母爱的温暖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他用一颗真诚的心教会读者自强不息,勇敢接受命运挑战,把生活的磨砺当成财富,教会读者辩证对待艰难困苦。他将在谷底穿越荆棘的历程转化为优美的文字,里面浸透了自己那诚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细读之,一如挚友、兄弟,感动之情发自肺腑,升华于内心。

刘世树也爱好书法、绘画艺术,一有空闲,他便在办公室里舞文弄墨,畅快挥毫。在他看来。书法艺术其实也可以运用到领导艺术中来,在一笔一划。一徐一急之间,考验的是人的耐心,锻炼的是办事的韧性。运笔缓急之间,更是关乎分寸的把握。刘世树还喜欢足球,恒大、英超、国足等等。他都关注,在他看来,足球是团队精神的最佳诠释。球队有世界上最棒最贵的球星不一定能踢赢比赛。足球有体现了奉献、配合的精神,更是攻防、收放的智慧。

底层的人生阅历,生活中的兼收并蓄。刘世树将人生理念融入事业中。让《团结报》这份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党报办得丰富多彩。刘世树与同事合作撰写的理论研究著作《走向辉煌——新时期中国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以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市州盟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触角伸入全国56个少数民族现实新闻业态的层面。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作者是湖南湘西州作家)

猜你喜欢

报业湘西党报
欢乐湘西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湘西 国画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