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时代的两会报道创新与亮点

2016-12-20万小广

中国记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华社客户端

万小广

2016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开幕时,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上会记者使用的采访设备令人眼花缭乱,除常见的录音笔、摄像机外,全景相机、自拍杆增能手机、头戴式便携摄像机等新潮“家什”也“闪亮登场”,一名记者往往多种装备。

两会报道采访设备的融媒体化,是新闻行业创新求变的一个缩影。那么,2016年两会报道有哪些亮点?《中国记者》在会议期间和会后分别采访了多家媒体。希望通过采访和梳理。呈现融媒体时代中央媒体,地方媒体、门户网站与聚合类客户端两会报道的创新亮点。

一、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烹饪”刷屏报道

2016年两会,《人民日报》不断有刷屏级报道出现。有业内同行评价称“人民日报新媒体创意惊艳了一条街”。新媒体创意成为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最大亮点,而它们的源头正是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

(一)“两会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刷屏级报道出现”

今年“中央厨房”不承担两会常规发稿任务。而将精力集中在“7+7”报道和解读上。即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的活动,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和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法和最高检工作报告、预算与决算报告以及慈善法(草案)等7个报告。

人民日报社两会“中央厨房”负责人、媒体技术公司总经理叶蓁蓁说:“‘中央厨房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各方面的协作已经磨合顺畅,因而在团队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今年‘中央厨房不仅发稿量是去年的3倍,而且质量也大幅度提升。”

紧盯两会议程,“中央厨房”先后推出新闻快讯、深度解读、信息图解、H5互动游戏、视频专访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媒体报道,将新闻事实、创意、互动与视觉融为一体,把时政活动和中央政策拉近到普通人身边。

(二)好的创意与技术同样重要

叶蓁蓁说。有一些产品创意是事先策划、两会期间推出;但更多创意是即时性的“热策划”。“新媒体是创意密集型的行业。先有创意,再根据报道本身的时度效要求来选择特定的技术呈现形式。”

跨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也有助于激发创意灵感。“中央厨房”的新媒体创意并不完全来自采编人员,程序员、视觉设计等技术人员也深度参与,“很多报道创意都是整个团队头脑风暴得来的,每个人都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互相激发补铳,经过多轮修改才完成。”

据介绍,人民日报两会“中央厨房”报道团队共有47人,组建了统筹推广、内容定制、可视化等工作团队。其中,有30人是从人民日报社12个部门抽调的采编人员,其他均为媒体技术公司的技术、设计人员。

丰富的报道经验、优秀的创意和给力的技术支撑产生化学反应,有助于拓宽报道视角。提升报道水准。比如,《两会新词构筑发展“新地平线”》《2014-2016<政府工作报告>词频分析》等稿件对政治词汇展开的定性、定量解读。将受众对两会的理解引向深入。

(三)中央厨房是媒体创新供给的一种探索

经过两年的发展,《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逐渐演变为集技术平台、业务平台与空间平台为一身的全媒体平台,技术平台10版本已于2月19日上线,其空间平台——位于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10层的人民日报全媒体大厅有望于2016年内投入使用。

“中央厨房”业务平台由指挥员、采集员、加工员、技术员、推销员、信息员等构成,力争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

据介绍,中央厨房是创新媒体供给的一种尝试,希望作为支撑平台为各类内容生产者服务。

二、新华社:“现场新闻”引领创新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今年两会报道对新华社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调研并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新华社迎来的第一场重大战役性报道。为此,新华社组成325人的报道团队,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报道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两会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截至3月16日,共播发两会文字、图片、音视频和新媒体等备类稿件2万余条,发挥了两会舆论引导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从传播效果来看,新华社两会报道在新闻传播理念与新闻表现形式上都有大幅度创新。

(一)“现场新闻”新理念,打造全息直播报道产品

2016年2月29日,新华社客户端3.0版上线发布,蔡名照社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致辞。(《中国记者》2016年第2期刊发了蔡名照社长《打造“现场新闻”创新产品,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新潮流》一文,介绍新华社有关“现场新闻”理念的最新探索。)“现场新闻”也是今年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

在“现场新闻”理念指导下,新华社视频报道创下首次直播“部长通道”、首次直播开放团组、首次直播部长到代表团听取审议意见、首次全程直播两会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等多个“第—次”。两会总直播时长超过2000分钟,是去年两会直播全部时长的10倍左右。视频直播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CNC、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等终端、渠道发布。

特别是,新华社客户端“现场新闻”栏目除接入视频直播画面外,还组织记者利用水滴摄像头和手机即时回传现场文图和短视频报道,形成全媒体直播形态,共完成现场直播56场,总浏览量超过4000万次。带给用户“零距离”“零时差”的两会现场体验。

在两会报道中“现场新闻”理念落地实践,也推动新华社采编发机制的创新与再造,更加契合媒体融合需要。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新华社今年两会报道时效大大提高。在同台竞技条件下新华社客户端关于“部长通道”多条稿件实现首发。如《卫计委主任李斌回应“女孩怒斥‘号贩子”》一稿就是前方记者在众多媒体面前采到的独家视频。

这种独家的“秘诀”就是采编发机制的创新:“前方给一句话,后方出一篇稿”,前方记者采集到“现场新闻”视频等内容。经编辑、审稿并在新华社客户端首发后,后方编辑继续加工、整合威形态多样的新媒体稿件,在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播发;同时,新媒体供稿技术也同步优化。目前能通过RSS方式向腾讯等网站供稿。初步实现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动态整合、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二)积极运用新媒介技术,引领新闻形式创新潮流

在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和主要议程做好报道的同时,今年两会报道新华社包瞪性地应用VR等最新的媒介技术,将新闻样式创新提升至一个新高度,也引领国内新闻形式创新潮流。

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今年首次在两会报道中推出VR产品,并在业界率先实现VR实时直播,将报道由二维拉向三维。《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基层履职记》《360度全景记录人大闭幕会》等VR报道作品,对两会进行立体化呈现,给用户带来沉浸式视觉体验,获得热烈反响。

在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如火如荼之时,新华社与百度“度秘”合作,率先在业肉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两会报道。在“度秘”显著位置增加“两会热点”入口,向用户推送新华社关于两会的最新稿件。同时,还有关键词人机互动,用户输入“供给侧”(支持语音和文字输入),系统就会自动回复新华社关于此关键词的稿件。具有较好的互动效果。

在“动新闻”方面。新华社今年进一步压缩制作周期。首次实现“动新闻”常态化生产。共推出《“十三五”闯关游戏》《“既有颜值,也有气质”——看中国经济的“范儿”》等15期动新闻,推出后广受欢迎。

在海外社交媒体两会报道上,新华社利用推特“潜望镜”视频直播功能,吸引大批网友在线观看两会实况;推出动漫短片《四分钟看懂中国两会》。观看量突破百万;还进行10余项“两会系列”在线调查,获得数万网友投票、近百万互动传播。

新华社两会报道的技术创新,也体现在采集设备轻便化创新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今年为前方记者配备单兵手持集成设备,可直接通过云端上传视频至新华社客户端后台,并直播新闻现场,为抢发新闻、文时呈现提供硬件保障。此外,可实现全景拍摄和360×360度带入式体验的VR摄像头。以及水滴直播云镜头等投入-两会报道,体现了前方轻便化采集,后台“云加端”的理念。

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矩阵,抢占舆论高地

今年两会报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由《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客户端”以及《南方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共同组成南方晶牌的融媒体矩阵。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日报》副总编辑王更辉介绍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由旗下10家媒体85名采编人员组成两会融合报道团队,打造适配报、网、端、屏、微博微信的多媒体形态报道。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一)立足新闻本位,重视评论报道

今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推进融合报道的同时,立足新闻本位进行内容创新,令人眼前一亮。

举措之一是重视高端政论。据了解,《南方日报》评论版两会期间共刊发48篇评论文章。其中,“南方时论”栏目主打本报评论员文章,每天保证至少一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团组上的重要讲话为主,代表性作品有《努力构建新时期“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不可动摇》等。

此外,南方网也开设“2016全国两会评论专栏”,两会期间滚动发稿共刊发《中国经济何来行稳致远的底气与自信》等200多篇文字评论;此外,还推出H5、漫画评论、有声评论等创新评论专题。

(二)以导向与创意引领两会报道形式创新。

南方日报社编委、时政部主任侮志清介绍说。这次两会报道打通不同部门、工种、前后方的界限,自由组成“阿米巴”式的虚拟团队来进行多媒体融合报道。

这种跨部门协作激发两会报道团队的创造力,出现一些走红网络的新媒体作品。比如,《南方都市报》围绕“三严三实”和反腐倡廉主题制作的动漫视频《当官不能任性》,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和贴近网民的语言迅速走红网络,两会期间推出后短短几天播放量达4800万次。

此外,还有H5作品《广东团开放日。精彩问答有哪些?》、基于改编歌曲的音乐短片(MV)《广东创新的样》、动漫视频+说唱音乐《Come on,十三五》等不同形式的融媒体作品,推出后都获得两三百万次点击量。

梅志清说,“技术比较简单,关键是导向和创意。像《广东创新的样》用广东式普通话演唱的方式介绍广东创业创新的进展和成就,效果很好。除作曲外,这首歌作词、编曲、创意、视频制作都是融媒体小组完成。所以,传统媒体人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做新媒体也是有自己优势的。”

四、大众日报社:立足议案提案。突出地方特色

在今年两会新闻大战中,《大众日报》紧紧围绕目标受众群的需求,实施报端联动,打出地方特色牌,收到良好效果。大众日报社政教新闻中心副主任、“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组长滕敦斋介绍,今年两会《大众日报》的报道重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议案提案报道;二是两会记者会报道;三是深化日报与客户端的联动报道。

(一)重视议案提案报道,放大”山东声音”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要向大会提交大量议案、提案。但由于缺少媒体报道,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滕敦斋称,《大众日报》为此专门开设“山东声音”栏目,刊发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的重点议案和提案。并让随团记者面对面采访这些重点议案和提案的主笔和参加调研的其他代表、委员解析其意义、价值。会议期间,以图文形式共刊发9个重点议案提案,基本做到了“每日一案”。

(二)从山东视角丰富和深化两会记者会报道

两会期间,一些涉及全局的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等信息通过记者会发布和透露出来。《大众日报》并没有停留在记者会表面,而是针对舆论关注点迅速采访山东代表、委员,或深入解读,或谈意见建议,或谈感受体会,或展望前景,独立成稿,挂“相关报道”栏头,与记者会报道组合刊发,形成“1+1”报道新格局。

例如,财政部长楼继伟在记者会上谈到了地方税体系建设问题。那么,山东的地方税体系建设得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经验?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记者“马上就采”。迅速采访了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清他介绍有关情况。

这样,记者会上的相关政策、举措就落了地,有回答、有解释、有反应,呈现出鲜明的山东视角和特色。

(三)开设“端问报答”栏目,实施报端联动,实现融合共生

2015年7月,《大众日报》“新锐大众”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已发展近30万用户。滕敦斋说。今年的两会报道,客户端成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与报端融合互动。

这种报端融合,首先体现在机制安排上。“前方报道组中吸纳了—个客户端编辑参加,这样记者采写的稿件第一时间就在客户端上线发出”。

《大众日报》还专门开设“端问报答”栏目,即通过客户端征集广大用户关注关心的改革发展和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问题,参会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请代表、委员解答、支招。

据了解,“端问报答”栏目共发稿6期,对延迟退休政策、发展农村教育等一系列网民关心的问题做了详尽分析解管。由于这些问题切口小、具体可感。回答管用解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受报纸读者和客户端用户欢迎。

五、门户网站与聚合类客户端:侧重网民互动与解释性报道

每年两会新闻大战,门户网站以及客户端也是重要参与者。尽管它们无法生产原创新闻内容,但凭借海量用户、技术优势、新闻资源整合与编辑策划能力。经常有令人拍案叫绝、值得学习借鉴的融媒体报道作品。

(一)新浪网:从网民视角看两会,创新视觉报道

2016年两会。新浪开设“升级中国”报道专题,分为“目击中国”“全景现场”“快慢之间”“两会直播间”“自媒体联盟”等板块多角度呈现两会盛况。

鲜明的网民视角,是新浪两会报道的突出特征之一。例如,为两会预热的报道《新浪锐见:我们为什么关心“两会”?》。在文中开门见山“在两会的宏大叙事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千门万户身后的千灯万盏”,回答了普通人为什么要关心两会的问题,具有一定说服力。

再如,“快慢之间”视频报道板块,推出《众生相·交通拥堵中的面孔》直播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的背景下普通上班族舟车劳顿的一天;《养老院里的微笑:儿女关心是最大幸福》则关注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院老人的状况。

新浪在本次两会视觉报道上的创新也有诸多亮点。在图片报道上,“目击中国”板块的《中国人家》报道探访6个城市60个家庭的生活场景,用60张合影拼出一幅写实的“中国人家”图景。新浪的H5产品《听,习近平说》也富于创意,网友不仅可以看到习近平过去一年的经典语录,更可以重现当天的场景画面,点击听取当时的“原质声音”。

新浪还通过VR全景照片+H5互动产品《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网友可以通过手机选择总理、省长、群众等六种不同身份,从不同角色的不同位置体验不同的大会堂场景。

此外,新浪的“自媒体联盟”板块,筛选、整合自媒体账号上的两会内容。也值得关注。

(二)搜狐网:侧重网民互动参与解释性报

今年搜狐网两会专题为“新理念新格局”,具体分为“动态消息”“独家策划”“两会知道”三大板块。虽然搜狐专题页面的风格相对传统、朴实,但在内容层面仍有鲜明特色。

第一个特色就是激发网民互动参与。搜狐关注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并制作提案议案榜单,每条提案议案都链接相关报道,网民不仅能够全面了解提议案情况。还可以参加投票点评,形成“每日最新排行”和“总排行榜”。

此外,搜狐还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来吸引网民互动参与。比如《年轻人,快来测—测你与两会的距离》,通过“你关注两会吗?”“你与两会相关度怎么样?”等问题来调动网民关注两会的积极性。两会期间还不断推出《两会来了,学区房会降温吗?》《你关注延迟退休方案吗?》等网络调查。

第二个特色是围绕丙会进行解释性报道。搜狐针对网民感兴趣但不太熟悉的两会知识进行报道,如《两会代表如何“排座次”?》《你知道提案和议案的区别吗?》《部委“一把手”怎么开两会记者会》等等。又如信息图报道《你不知道的中国民主党派》运用漫画和数据图介绍民主党派在两会中的角色。

(三)一点资讯:智能推荐,与央媒合作,吸引用户互动参与

跟门户网站一样,一点资讯也有专门的两会专题,包括“焦点新闻”“策划”“直播两会”“精彩图集”“视频”等板块。但作为资讯聚合类客户端。一点资讯的两会报道还有着鲜明的特色。

第一,围绕用户兴趣设置两会相关频道,并主动推荐。由于一点资讯的内容呈现是基于智能推荐技术。用户是通过信息搜索和订阅感兴趣的频道来主动获取信息。所以,一点资讯在客户端首页推荐两会卡片,积极向用户推荐两会相关频道板块。截至3月16日,两会相关内容总点击量3000万,专题展示量超77亿次。同时,一点资讯从3月1日起就专门设立“全国两会”频道,用户不用订阅就可浏览两会要闻,该频道两会期间的展示量超过9000万次。

第二,与人民网、中国网等央媒进行内容合作,并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资讯和人民网、中国网合作,通过一点资讯呈现两会直播页面。截至3月16日12时,一点资讯两会直摺共25次,观看直播总人数2000万人次,最高直播在线人数500万人。同时,一点资讯和人民网合作推出“我有问题同总理”“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等互动策划,收集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党政领导与民众的沟通渠道。

猜你喜欢

新华社客户端
再创新高
视界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客户端空间数据缓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