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民委主任下基层》之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2016-12-20
张红文,一个标准的哈尼汉子。他刚毅、朴实、勤奋、不服输的个性特征,深深印刻着哈尼人的勤劳与智慧。他历任过边疆民族地区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等待职,担任红河州民宗委主任9年来,他心系各族群众,千方百计地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水平,使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群众摆脱了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红河州民宗委先后被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张红文本人年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奔小康 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
红河哈民族彝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毗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辖4市9县133个乡镇,其中:河口、金平、绿春3个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848公里,境内世居着哈尼、彝、苗、傣、壮、回、瑶、布依、布朗、拉祜等10个少数民族,有9个世居民族跨境而居。
红河州地理条件特殊,一条红河穿境而过,把州境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其中:南部6县国土面积占全州的43.7%、人口占34.6%,而80%以上是少数民族,由于自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南部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援越抗法、60年代援越抗美、7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直到80、90年代初期为止,担负了长达40余年的支前战备任务,再加上南部边疆6个县90%属山区地貌、自然条件,自我发展能力弱,历史欠账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张红文同志常说:“在红河这个地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边疆。”为了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张红文带领委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长跑遍了金平、绿春、河口三个边境县沿线村寨,深入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科学设计项目方案,促进更多项目落户边境地区。
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河边寨村委会东风寨村组长陆正果说:“过去,我们东风寨人都怕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逢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人畜混居,吃粮靠救济,自2014年,我们东风寨村实施了兴边富民示范村建设项目,投入资金80万元,州县民宗部门与拉祜族群众共同规划村庄建设,共同实施村内卫生路、活动室、球场、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现在可好了,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自来水架到家门口,我们拉祜族群众的生活可方便了。”
东风寨村变化,是红河州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红河州共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建设资金16418万元,实施兴边富民示范村121个和“十百千万”示范点90个。
河口、金平、绿春三个县通过“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村寨呈现出“民富、村美、人和谐”的良好局面,“水、电、路”通了,腰包鼓起来了,人也精神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边境3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然而,新的困难和矛盾又摆在了面前。红河、元阳、屏边三个县虽然不接边,但其自然条件和曾担负的战备之前任务与3个边境县相同,而且有4个乡镇的10多万属民族直过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单一,社会发育程度低,使不接边的3个县逐步边缘化,与沿边3个县,特别是与北部地区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参照“兴边富民”工程,加大对红河、元阳、屏边3个不接边县的投入力度,缩小南部地区区域间发展差距,张红文向州委州政府提出在红河、元阳、屏边3个县先行先试“兴边富民”工程的建议。此建议被红河州委州政府采纳,红河州人民政府从2009年起,在州级财政中每年安排150万元,每年每个县分别给予50万元项目资金,截止2014年底,州级财政共安排不接边的三个边疆县先行先试“兴边富民行动”项目7个,资金900万元,三个县又整合各类资金682万元,重点对人民群众最急需的“水、电、路”和特色产业培育方面进行扶持。
“以前我们是增收无产业、致富无门路、发展项目无资金,多数年轻人在村子边晒太阳,无所事是;现在变化可大了,村子里建起了卫生路,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大家都忙着发展养殖业、栽菜、群众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元阳县牛角寨乡果期村委会大顺寨村杨建文说。
据了解,大顺寨村是元阳县牛角寨乡一个哈尼族村寨,属民族直过区,州委州政府在该乡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先行先试项目,有力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
“兴边富民”工程在不接边地区先行先试,红河州是云南省第一家,可见红河州委州政府推进精准扶贫、推动各民族协调发展的信心与勇气,也倾注了红河州民宗委的一片心血和汗水。村看村,户看户。如今,南部6县沿边村寨与不接边的3个边境县形成了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农村呈现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了红河州南北协调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五个认同。南部6县2015年GDP达2043850万元,占全州的 16.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931 元,人均粮食产量 409 公斤,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持续增长。
促和谐 从问题最多处给力
黑树林地区(红河片区)是指红河县的垤玛乡和三村乡,两乡位于红河县西部,由于该地区地处一州两市(红河州、玉溪市、普洱市)四县(墨江、元江、红河、绿春)的结合部,这里曾是云南省山林水土矛盾纠纷突出的“热点”、“难点”地区,辖12个村民委员会129个自然村144个村民小组6800余户3.2万人。
据史料记载,黑树林片区自光绪年间以来,经历240多年,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插花地较多,部份村寨林界不明、地界不清,经常出现争水、争林、争地等现象,上百人以上的打架斗殴就达30多次,导致该地区越闹越穷、越穷越闹,甚至出现农户之间毁庄家,破坏生产,上世纪90年代还出现集体外出乞讨的现象,影响了该地区对外形象,也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发展。
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既要通过洒胡椒面的方式,让党的惠民政策普惠人民大众,也要通过精准滴灌,捏紧拳头,形成推进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
红河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黑树林地区红河片区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红河县三村、垤玛两乡投入1.1亿元资金,下大力气,使这一片区“愚、乱、贫”的状况有了根本性转变。在规划上,黑树林片区综合扶贫涉及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产业扶持发展、扶贫开发、社会事业建设、民生保障、基层党建等七个方面,整体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抓手,通过以“团结促发展、以发展促团结”,全力把黑树林片区建设成为组织建设模范、脱贫致富奔小康模范、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模范、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模范。
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以点带面,连片滚动,建设着力建设一批民族团结示范村,让该地区人民群众沐浴党的民族政策,幸福生活, 安心生产,该地区目前已成建 19 个民族团结示范村。
在产业发展方面,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在两个乡每个乡筛选5个村小组,每个村小组给予10万元的产业发展互助金扶持,采取无息借支方式借给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期限一至二年,今年扶持李家,明年扶持张家,滚动使用,加大技术培训,全力推动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等“短、平、快”项目发展。垤玛乡垤玛村委会不迪村小组负责人说道。垤玛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十一五”时期的 4586万元增加到99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91元增加到5040元。
通过几年的建设,黑树林片区社会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我们村乡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进去便捷,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生产生活也方便了。” 三村乡坝木村党总支书记张伟剑说。
农村的发展,一是要解决“水、电、路”交通瓶颈问题,二是要发展产业,想办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对推动农村如何发展,张红文如数家珍。
黑树林片区由过去争水、争林、争地,变为现在发展致富的多、创文明示范户的多、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多,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现在是村村和谐,户户忙增收。“民宗部门,这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家。今天的幸福日子,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州县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垤玛乡腊哈村朱松沙用朴实的话,道出了该片区群众的心声。
惠民生 着力培养一代人
“现在,我还能在大学教室里上学,我要感谢州县民宗部门的叔叔阿姨们。”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唐娜嫣同学感激地说。
2014年7月,张红文到屏边县新现乡调研,了解民族团结进步村项目情况。在调研中,他了解到唐娜嫣高中时就读于屏边县一中,家住屏边县新现乡新现街,因为家住高寒山区,由于家庭贫困,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自己和弟弟与爷爷奶奶生活,无法筹齐上学所需的学费。张红文请随行屏边县民宗局的领导尽量帮助解决唐娜嫣上学的费用。唐娜嫣在村委会、村小组干部的帮助下,向县民宗局递交了申请书,经过层层审核,并进行公示,唐娜嫣同学得到1000元的学费救助。
红河州民宗委文教科长戴春明说,多年来,红河州民委抓好民族地区社会民生“拾遗补缺”的事,坚持“救助一名大学生,托起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希望”的理念,多方筹集资金,全力帮助民族地区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据了解,2011年以来,红河州民宗委连续4年共救助农村少数民族特困大学生700名。在资金筹措上,州民宗委每年从民族机动金中安排40万元作为特困少数民族学生救助金。在资金管理上,红河州特困少数民族学生救助金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由州民宗委员会管理。在救助对象及金额方面,救助金用于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农村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对布朗族、拉祜族考生考上大专即给予救助,确保少数民族特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蒙自三中初一班吴绍琪同学,家住金平县大寨乡白沙坡村,确能到蒙自一中上学高中,家里又不用掏学费,没想到高中也能免费上学。原来,为缩小南北教育差距,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红河州先后制定了多项扶持措施,对红河州内的苗族、瑶族、拉祜族、布依族、布朗族5个少数民族部份学生采取照顾和补助等优惠政策,进行专门招生培养,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到红河州农校、州卫校、州民族师范等6所州内中专学校就读,除享受国家给予的生活补助外,红河州政府每年每人再补助1000元。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边疆学校、村寨全面普查,使像吴绍琪这样的边远地区学子也得到救助。近4年来招生1500名民族班学生,瑶族民族班学生4年来共有1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