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梦
2016-12-20薛媛
序幕
清澈如碧的潇水静静地流淌着,一条乌篷小舟泊在岸边的浓荫下,不见渔人。远处的青山沐浴在清晨的雾霭里,若隐若现。
河岸边,一座座飞檐翘角、黑顶红墙的青砖房傍水而立。青砖房周围,一丛丛水吊竹随着清风摇曳,嗦嗦作响。密布的枣树舒展着茂盛的枝条,将这排青砖房掩映在一片绿色葱茏中。
字幕:湖南省江永县。
1.一座青砖房的二楼日
一位瑶族女子端坐在木桌前,她约40岁左右的年纪,身着青色无领大襟,头戴一方紫色的花帕,她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着一本蓝布封皮的线装书。这女子拔下头上的银簪,蘸了蘸桌上的墨碗,在书册上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女悄悄走近妇人的身旁,伸过头去好奇地端详着那书页,只见上面写着十几个形状奇特的文字,像竹叶,又像兰花,右高左低,细细长长。
妇人并没有觉察到少女的到来,她停下手中的笔,叹了口气,哼唱起一支小曲:三树红花挂屋头,两边两树归新屋,中央一树泪双流……
少女忍不住开口:姑奶奶,您写的是什么啊?
妇人吃了一惊:哦……没什么!姑奶奶随便写的。(慌忙把书页合上)
少女好奇心并未褪去:那,您唱的是支什么曲子?教教我好吗?
妇人:这曲子不适合你们小孩子家唱。
少女不解地:可……
2.盘玉的卧房夜
盘玉从梦中惊醒过来:姑奶奶!
盘玉的母亲从隔壁屋里跑来,揽住女儿:怎么,又做梦了?
盘玉点点头:我梦见那年在姑奶奶家,看到她正在写一些古怪的文字,还唱着一首很动听的歌……
盘母:那些文字是不是斜斜长长的,有些像竹叶?
盘玉兴奋地:是啊,您认得那种文字?
盘母摇摇头:我从前也见她写过,可那些字一个也不认得,问她,她也不肯说。你姑奶奶那个人,一向都不爱与人来往。
盘玉托着下巴,坐在被子里出神,自言自语:总有一天,我要解开这个谜。
盘母疼爱地嗔怪着: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做新嫁娘了,还在胡思乱想,赶紧睡吧。
盘玉听话地点点头,重新睡下。
3.盘家晨
盘家分外热闹。
堂屋的正中摆着四张红漆木桌,上面堆满了糯米糍粑、花糖、炒米花等糖果点心,屋子的四角燃着吉祥红烛,把屋子映得暖意融融。宾客们或站或坐,向盘玉的父母道着喜。
4.盘家的二楼晨
卧房里,盘玉正在对镜梳妆。
她身着一件红色大襟的无领上衣和一条青色长裤,腰间系着宽大的银链,大襟上面挂着的四条银色丝绦在烛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
盘玉用木梳把额前的秀发小心地理成刘海状,伴娘阿秀把盘玉的长发绾在头顶,束成一个“凤穿阳”型的发髻,用蜂蜡固定住,再把一支七翅银凤钗小心地别在上面。盘玉对着镜子观瞧,镜中的自己细眉弯弯,杏眼朱唇,乌发美髻,俨然是一位俊美的新娘。
莺歌:阿玉,把这双“乘海鞋”换上。(递过来一双红色的尖头绣花鞋)
盘玉接过来。只见这鞋子的鞋尖上翻,形如一只龙船,鞋子的正面用彩线绣着波涛滚滚的图案。
盘玉抚着鞋子:这图案好特别……
莺歌:当年,我们瑶族先民漂洋过海时,遇上了风暴,只有一艘龙船化险为夷,于是就有了这龙船形状的“乘海鞋”。穿上它,婚后的日子顺顺利利、和和美美!
盘母提着一个红漆抬盒走上楼来。
盘玉忙站起身。
盘母:阿玉,这是亲戚们送的嫁妆礼。
盘母把四层抬盒一一打开。第一层里面叠放着绣工精美的八宝巾、八宝被面和花带等女红绣品。八宝巾的正面用五色丝线绣着鸳鸯戏水图案,边花是回环往复的云锦,针脚细密而紧凑。八宝巾的背面绣着菱形、圆形和长方形的各样团花,十分的小巧精致。
莺歌啧啧赞叹着:这是用“十字挑”的针法绣的,看,女工多好!
盘玉目光投向抬盒的第二层:这是什么?
盘玉从抬盒的第二层取出一本蓝布封皮的线装书。这本书红布包角,没有书名和作者名,书脊的装订线呈回字纹图案,十分的古朴考究。盘玉轻轻翻开它,只见书的内蕊是用16页毛边纸做成,每页的四角都贴着红纸剪成的八角花图案,其中只有5页写有文字,其他的蕊页都是空白。蕊页上的文字呈菱形,斜长娟细,像竹叶,又像兰花。
盘玉几乎叫出声来,这正是那天姑奶奶写的文字。
盘母:你姑奶奶把这本书放下就走了,说是送给你的嫁妆。
迎灯姐跑上楼来:新娘子准备好没有,新郎的花轿已到门首了!
阿秀忙帮着盘玉把凤冠戴上。
盘母细心地叮嘱着:阿玉,千万别忘了,进门的时候,头一脚要踩在门口的米筛子上,米筛下的瓦片要被踩碎,今后的日子才能过得和和顺顺!
四个瑶族姑娘走上楼来,她们手里端着木盆,木盆里盛满清水和竹叶。
姑娘们齐声道:我们可准备好啦!
5.盘家大门口晨
盘家的大门口挤满了前来送亲的宾客。
阵阵鞭炮声中,由新郎引领的迎亲乐队敲着铜锣、凸鼓吹吹打打地进了盘家的大门。还没等他们停下,二楼的姑娘们就将一盆盆竹叶水从窗口泼下,乐手们顿时成了落汤鸡,旁观的宾客们哄堂大笑。
在伴娘的搀扶下,盘玉走出堂屋,面对已等在庭院里的父母,盘玉行“告别爷娘礼”。
盘玉唱起“惜别歌”:今天上厅慢上厅,屋服金鸡啼九声。金鸡慢行慢拍翅,是女慢行慢上厅……
歌声哀婉凄楚,盘玉的父母拭着泪水,亲友们在一旁劝慰着,眼眶也不由得湿润了。
盘玉边唱边哭,在伴娘的再三劝慰下,她边走边回首,依依不舍地离了家门,上了轿。
在亲友和伴娘的陪伴下,花轿被颤悠颤悠地抬着前行,沿着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渐行渐远。
这就是瑶族的独特婚俗——哭嫁。
6.盘家日
盘玉提着一串腊肉和一兜香菇走进娘家的大门,大声地:阿妈,我回来了!
盘母惊喜地迎出来:阿玉,你回娘家来,俊涛他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盘玉眉毛一扬:他当然要尊重我的意见喽。阿妈,我来做午饭——香菇红烧肉!(扬扬手里的袋子)
母女俩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不多时,盘父从外而来,身旁跟着一位高大儒雅的中年男子。
盘玉和母亲从屋里迎出来。
盘父:太好了,阿玉,你也在家,帮我一起招待客人。(扭过头对那男子)来来,坐这儿,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千万别客气!阿玉,快准备油茶待客。
盘玉应了一声,转身跑进厨房。她在茶锅里放上一把焦米,炒着,又把茶叶、蒜头和生姜捣碎放进锅里,再添了些油盐进去……
一大碗黄澄澄香喷喷的油茶摆在客人面前,旁边是一小碟炒米花。
盘父乐呵呵地:我们江永有一首民谣,“进了门楼是一家,花生炒米打油茶,过路客人喝三碗,十万大山也能爬。”这油茶消乏解暑的功效可神奇了,你一定要多喝几碗。
客人点点头。
7.盘家堂屋日
堂屋里摆好木桌椅,盘父与客人在木桌旁落座。
盘玉将饭菜依次端上桌。一个托盘里盛着四支香气四溢的竹筒饭,另一个托盘里是一盘香菇红烧肉和一大碗山精野菜,托盘旁边是一碟花糖和板栗。
盘母将一个瓷罐搬到桌上,盘玉用一只瓜瓢从瓷罐里舀出酒来倒给客人。
盘父:这叫“瓜箪酒”,用糯米掺上清泉水酿成的,喝不醉人。
客人接过海碗,饮了一口,赞叹着:真的是香糯可口!
盘父:阿玉,这位是中南民族大学的楚教授,对民俗学很有研究。这次来我们江永采风,你有什么专业上的问题赶紧请教。
盘玉高兴地点点头。
盘父对楚教授:我女儿是学美术的,业余时间特别爱好民俗研究,这次可遇到高人指点了。
楚教授忙摆摆手:哪里,这是我第一次来江永,对这里的民风民俗还很陌生。在女书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还得请你们多费心指点。
盘玉好奇地:女书?
楚教授点点头:对,女书。我来江永就是为了它。(从随身的提包里掏出一本资料,递给盘玉)
盘玉翻开一页,只见上面印着十几个形状奇特的文字,细细长长,像菱形,又像竹子叶。她惊诧地:这……就是女书?
楚教授:不错。女书,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女性文字,据考证,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展开女书的专题研究。我这次来江永,就是为“首届女书国际研讨会”搜集资料。
盘玉疑惑地:江永?
楚教授:女书流传下来的数量很少,主要集中在湖南江永这一带。只有阳月华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女书老人会使用女书。如果再没有人搜集和整理,这么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将面临灭绝的危险。目前,国家正展开对女书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盘玉听入了神。
盘父看看表:时间不早了,老楚,咱们得抓紧时间了。
楚教授站起身。
盘玉有些激动:楚教授,我……
盘父打断她:阿玉,你对女书感兴趣,阿爸多拍几张照片给你带回来就是了。
楚教授:老盘,那就请你带路吧。
盘父:咱们先去上江圩镇,那儿老年人比较多。
两个人走出屋门。
盘玉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重又拿起那份资料,凝视着那些菱形的文字,若有所思。
8.盘玉新婚的家晨
盘玉低头忙碌着。她把一个军用水壶灌满水,然后把水壶和几块糯米糍粑放进背包里。
俊涛在一旁不满地:好不容易放两天假,又要搞什么调研!那么远的山路,你一个女人家……
盘玉弯腰系好了绑腿,站起身,笑着:你就放心吧!这附近的山路是我从小走惯的。
9.普美村日
盘玉沿着狭长的青石板路来到一户民居前。
这是一座青砖平房,墙坯由于年深日久已经斑驳点点。
盘玉擦擦额头的汗水,掏出随身带的水壶喝了几口,走上前去叩门。不多时,门开了,一位中年女子站在门口。
盘玉:对不起,打扰了。请问阳月华女士住在这里吗?我是专程来拜望她的。
中年女子迟疑了一下:进来坐吧。(将盘玉让到屋里)
10.阳月华家日
中年女子一脸忧色:只不过,我奶奶这几天不方便会客。
盘玉困惑地:怎么?
中年女子领着盘玉走进里屋,轻轻推开一扇木门。
盘玉从门缝里望去,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老妇人紧闭着双眼,面容憔悴,屋子里飘出一股中药特有的味道。
中年女子掩上门,回过头对盘玉:我奶奶前些天受了风寒,已经躺了好几天了……你这次来是……
盘玉:是这样的,我从相关资料了解到,阳月华女士是女书的最后一位自然传人,我想向她求教关于女书的一些问题。
中年女子微微一笑:又是女书……
盘玉惊讶地:怎么?
中年女子:这几年,我们家已经接待过好几位访客,有国内的,也有的来自国外,都是为女书而来。奶奶每次都会为他们介绍一些女书的情况。这次,要不是她生病,你一定不会空跑一趟的。
盘玉忙摆摆手:不打搅了,愿阳月华前辈早日康复。
中年女子:喝碗油茶再走吧?
盘玉婉言谢绝而去。
11.山路日
盘玉走在曲曲折折的羊肠山路上。
山上的岩石嶙峋突兀又盘根错节,有的似倚天的利剑,有的又像各种神态的犬,山路夹在这些怪石中间,显得格外狭长陡峭。盘玉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偶尔,会有一只竹鼠从她面前窜过。
12.山脚下日
一团清凉的雾气扑面而来,盘玉顿感神清气爽。举目望去,不远处,一条瀑布从山崖倾泻而下,好似一条白链自天而降。瀑水溅在山脚的砾石堆上,汇成了一个清可见底的水潭,潭边生长着一围翠绿的水吊竹,在山风中轻轻摇曳,嗦嗦作响。
盘玉一路小跑,来到潭边,她掬了满满一捧潭水,撩在脸上,顿感爽冽,疲劳与暑气瞬时飞到了九霄云外。
盘玉坐在潭边的一块礁石上,从背包里取出一块已有些干硬的糯米糍粑,大口地吃起来。
13.竹溪边日
“潭边稚竹绿茵茵……”
一支婉转动人的曲子在耳畔响起。盘玉寻声望去,只见一位头戴娥冠、身穿紫衣的少女在潭边浣洗着衣裳,一只背篓放在她的身旁。少女边洗边唱,怡然自得,她腰间系的那条绿色花带垂落到草里。
盘玉的目光停留在那条花带上面。花带上绣着几个形状奇特的纹样,像竹叶儿,又像兰花。
盘玉把糯米糍粑放在一旁,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那少女身旁:这位阿妹,可以给我看看你这条花带吗?
少女诧异地望望盘玉,不解其故地摇摇头。
盘玉有些急切地:那,能不能带我去见见绣这条花带的人?
少女摇了摇头,站起身。
盘玉还想再问点什么,少女已将衣物统统放进背篓,快步走开。显然,她对盘玉起了戒心。
盘玉着了急:哎,阿妹,等一下!
那少女反而走得更快了。
盘玉返回礁石旁,匆忙收拾了一下背包,边喊边追赶着那少女。
14.盘玉家夜
盘玉进来,丈夫俊涛正急得在屋子里不停地踱来踱去。
盘玉满脸的歉意:我这就去做饭。(放下背包,匆忙向厨房走去)
俊涛一挥手:太晚了,泡点面吧。不过,阿玉……你搞调研我不反对,可大周末的,你一去就是一整天,哪个家庭主妇像你这样?
盘玉脱着脚上的布凉鞋:今天碰到些意外状况……哎呦!(抚着脚底,疼得叫出声)可能磨出泡了。
俊涛:看,吃苦头了吧!快把拖鞋换上。(把拖鞋找出来,递过去)
盘玉:阳月华前辈生病了,我没敢打扰,早早告辞出来。可是,在路上……(兴致突然高涨起来)俊涛,今天真的是有奇遇!我在竹溪边歇脚时,遇到一位阿妹,她的花带上绣着好几个女书字。我问她这女书字的来历,她却跑开了。我一直追到她家门口……
俊涛哼了一声:结果,被人家撵出来了?
盘玉得意地笑着:你猜错了!她的奶奶五婆问明了我的来意,不但接待了我,还为我绣了好几个女书字呢。(盘玉从背包里取出手帕,上面用彩线绣着四个菱形的文字)
俊涛接过来端详着:绣工倒还不错,可绣的是什么啊?
盘玉略有些神秘地:这四个女书字的意思就是“三多九如”,祝颂人生幸福相聚的意思。
俊涛点了点头:嗯,这寓意倒还不错。
盘玉叹口气:只可惜,五婆认得的女书字也不多……哎,要是有朝一日能拜阳月华为师就好了!下周六我……
俊涛惊愕地抬起头:阿玉,别忘了,下周六是我们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我连礼物都准备好了!
盘玉恍然醒觉地:哎呀,我竟然给忘了!俊涛,我答应你,周六那天我哪儿也不去,好好跟你庆祝一下。
俊涛由嗔转喜:嗯,这还差不多!
15.普美村桔林晨
盘玉走在桔林里。
雨后的桔树林散溢着淡淡的清香,鸟儿们快乐地歌唱着,给林子增添了许多生气。
16.阳月华家日
盘玉坐在木桌旁,她的面前放着一大碗油茶。
中年女子端着一只竹托盘走进来,托盘里盛着六个黄澄澄圆滚滚的果子:自家种的香柚,来,尝个鲜。
一位老妇人出现在门口,背有些微驼,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
中年女子忙走过去扶住老妇人:奶奶,不是说好我搀您出来吗?
老妇人嘀咕着:我自己能走。
盘玉跑上前去,握住了老人的手:月华前辈,我叫盘玉,是特地来拜望您的。
老妇人满是皱纹的脸绽露出笑容:妹娃子,跑了好远的山路吧,辛苦你啦!
盘玉的眼圈有些湿润,她和中年女子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扶到一个有靠背的板凳上坐好。
盘玉:月华前辈,我叫您“奶奶”可以吗,见到您真的好亲切。
阳月华点点头。她坐在板凳上,神态安详。她身穿土蓝色布褂,胸前系着一个褪了色的围裙,三寸金莲的小脚套在布拖鞋里。满脸的沟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眼神虽然有些黯淡,但精神头还不错。
中年女子把老人已稀少的白发挽成一个小小的发髻,又取来一条黑色的额箍戴在老人的额前。
阳月华:我听孙媳说,你是为女书而来?
盘玉虔敬地点点头:是的,为了女书,这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
阳月华目光变得悠远深邃,似乎沉浸在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里:我这一生啊,跟女书有扯不开的缘。
盘玉好奇地:您是在学堂里学的女书吗?
老人笑了:我们那时候,女娃娃是没有资格进学堂的。你看……(伸出右手,食指上有一道深深的印痕)
盘玉惊诧地:这……
阳月华:这是我十几岁时给人家打零工留下的伤。那时,我白天打谷子,捡花生,晚上纺棉花,终于攒够了100文钱,拜了兴福村一位“君子女”做师傅,学会了全部女书……
17.阳月华家日(回忆)
15岁的阳月华头戴花帽,身穿绿色土布褂子,蹲在屋子的一角,捡着草药。
阳月华的父亲走进门来,手里握着一卷纸:月华,快来看,喜欢不?
阳月华跑过去,阳父把那卷纸展开,是一副红纸黑字的对联,两张纸上各写着四个菱形的文字。
阳月华:阿爸,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啊?
阳父:写的是“人寿年丰,瑞气盈门”。月华,对门何家的几个女娃娃都会写这种文字,你也应该学着写。
阳月华:我可以学吗?
阳父:当然可以,兴福村的阿七婆一直在收徒弟,只不过……(叹口气)学费太贵了,要100文钱呢!
阳月华低头不语。
18.打谷场日
谷场里堆满了割好的稻谷,几个人正忙着打谷子。
阳月华背着一个木筐走到谷田中间,不时地弯腰从割好的稻禾里拾起几绺禾排子放进木筐。很快,木筐装满了。阳月华来到谷桶的边沿,从木筐里取出一绺禾排子,用力地挥打起来,一把把稻谷齐刷刷地洒落在谷桶里。
19.打谷场傍晚
阳月华抬头看看天,自言自语:不早了,到捡花生的时候了。
阳月华将木筐内最后一绺禾排子打完,从领班人的手里接过工钱,仔细地数了数,放入随身带的荷包里,匆匆离开。
20.阿七婆家日
几个女孩依次将作为学费的铜钱放入一个笸箩里。
阳月华打开自带的荷包,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一串铜钱,也放入笸箩。
阳月华和几个女孩围坐在一条木桌旁,阿七婆发给每人一张写有女书文字的纸,然后,用颤巍巍的声音教她们读写……(回忆完)
21.阳月华家日
阳月华眼神悠远,沉浸在往事中:就这样,整整三年,我学会了全部女书。能读,能写,也能唱。
盘玉:奶奶,什么是“君子女”?
阳月华:就是精通女书的人。
阳月华唱起一支小曲儿,声音有些低哑颤抖:一岁女,手上珠。二岁女,裙角婴。三岁学行亦学走,四岁提篮入菜园。五岁搭婆炒茶叶……(一曲唱毕,她喘起气来,神情有些倦怠)
孙媳忙为老人端来油茶。
阳月华:这是当年,师傅教给我的第一首女歌。
盘玉已听得入了迷。
阳月华声音有些哽咽:结婚不久,丈夫病故,我一人拉扯三个儿女,种田,打猪菜,从早忙到晚,苦和累没人说。晚上忙完所有的活计,就写写女书,没事时唱上几句,心里觉得宽松多了。
孙媳:奶奶,这些都过去了……对了,您还记得那次去北京的经历吗?
阳月华目光变得清澈起来:记得,那是我86岁那年。我第一次坐上了火车,那火车真舒服啊,又快又稳。我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好福气!(声音有些激动)
孙媳对盘玉:那是1995年,北京举办世界妇女大会。
阳月华幸福地回忆着:当时我和一位姓季的先生坐在主席台上……
孙媳小声地提醒她:是季羡林先生……
阳月华:对对,我和季羡林先生,还有其他代表坐在主席台上,散了会,好多人围着我给他们写女书。
孙媳自豪地:我奶奶是那届世界妇女大会年龄最高的代表。
阳月华感慨地: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关心女书……
盘玉:奶奶,为什么现在会写女书的人这么少?
阳月华叹口气:女书一向传女不传男,会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只传一两代,女书就随主人陪葬或烧掉了。现如今的女娃娃对女书感兴趣的就更少了。
盘玉诚恳地:奶奶,自从我11岁那年第一次见到女书,就盼望着能学写这种花一样美丽的文字。您能收下我这个弟子吗?
阳月华凝视着盘玉:阿玉啊,我收徒弟只讲一个“缘”字。这几年,不少访客千里迢迢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想拜我为师,我都没答应,因为她们都解不开这个谜题。采荷,把我的笔墨拿来。
孙媳应了一声,不一会儿,取来一管毛笔、一沓黄草纸和一只墨碗。
阳月华执笔蘸墨,略微有些颤抖地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递给盘玉。
盘玉接过来,只见上面用女书写着四行诗,字迹纤细婉丽,可上面的女书字她一个也不认得。
阳月华凝望着盘玉:这个谜语打一种作物。阿玉啊,我们有没有师徒缘分,就在这个谜语里面了。
22.盘玉家日
盘玉坐在客厅里,一脸的怅惘。
俊涛走进家门,他把公文包撂在沙发上:阿玉,快给我倒杯水,渴坏了。
盘玉没有吱声,她起身走到暖水瓶边倒水,一不小心,水溅了出来。
俊涛疑惑地:你怎么了,心不在焉的?
盘玉把水杯递过去:今天下午,我去了姑奶奶家,可她……
俊涛:她不肯见你?
盘玉摇摇头:她搬走快一个月了,邻居们不知道她去了哪里。连我父母也不知道。
俊涛一边喝水一边说:听说你那个姑奶奶性情一直都很古怪的。
盘玉叹口气:唉,本来还盼着她帮我解开那个谜题呢。
俊涛:阿玉,那个谜题就放弃吧,人家阳月华是用这个办法拒绝你,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盘玉望着他:俊涛,你听说过“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句话吗?
俊涛有些不耐烦了:你净想那些没用的!
盘玉喃喃地:我会成功的。
23.千家峒瑶族乡日
盘玉小心翼翼地走过那座古老的石拱桥。
刚下过一场暴雨,石桥上长满苔藓的地方又湿又滑。
正是秋收的时节,家家户户的劳力们下地劳作还未回来,村子里难得遇见几个人,偶尔会见到几只小鸡在地上啄着米。
一位老大爷正坐在门边的石墩上小憩。
盘玉走过去,从背包里取出写有女书谜题的那页纸,递给老人:老人家,我想请问一下,村子里有认得这种文字的人吗?
老人接过那页纸,端详了好一会儿,有些犹豫地:那年“盘王节”,我见张桂嫂拿过一把扇子,上面好像有这种文字。
盘玉激动地:知道了,谢谢您!
24.张桂嫂家门口日
门开了一道缝,一位青年男子探出头疑惑地望着盘玉:你是……
盘玉:你好,请问张桂嫂在家吗?我是为了这个来请教她的。(把那页纸递给男青年)不知她是否认得这女书字。
青年男子扫了一眼这页纸:你等一下,我去问问姥姥。(关上了门)
盘玉守候在门外,一只白鹭从半空中掠过。
不一会儿的功夫,青年男子又出现在门口,门仍没有大开。
青年男子把那页纸还给盘玉:姥姥说,这种文字是村里姊妹用来聊天的,对外人一点用处都没有。对不起……
盘玉刚想解释什么,门已经关上了。
盘玉心有不甘地在门口徘徊。正当她要转身离去,一个回收旧货的商贩推车经过这里。
商贩:收旧货喽!
张桂嫂家的门开了,青年男子拿着一把折扇走出来。
收旧货的人接过扇子。只见那扇面已有些泛黄,上面写着几行斜体的文字。
盘玉的目光不由得被这扇子吸引了过去。
商贩嘀咕着:这扇面的字好怪……扇子又是旧的,就两元吧。
青年男子点点头:拿去吧,反正我们留着也没有用。(接过钱,转身进了门)
收旧货的人刚要走,盘玉忙叫住他:请等一等!
25.山道上日
天色灰蒙蒙的,一阵阵山风袭来,山道两旁的草木剧烈地摇摆着,雨点逐渐由疏变密,砸在盘玉身上。
盘玉双手紧紧地护着背包,在泥泞的山道上一路小跑。
26.盘玉家夜
俊涛把毛巾递给盘玉:劝了你多少次都不管用,这回吃苦头了吧!
盘玉顾不上接过毛巾,她把背包放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掏出那把折扇。扇子已经被雨水浸透了,扇面上的女书字迹有的已模糊难辨。
盘玉痛心地:你看啊,俊涛,你看!(捧着扇子啜泣起来,泪水混着雨水从她的脸颊滚落)
俊涛又气又急:你……唉!
27.盘玉家日
盘玉回家,发现父亲坐在客厅里。
盘玉惊喜地:阿爸,您什么时候到的?我这就去准备午饭。
俊涛站起来:阿玉,你先陪爸好好聊聊,我去打油茶。(瞅了盘父一眼,往厨房走去)
盘父:阿玉,你先坐下来,阿爸有话对你讲。
盘玉在椅子上坐下。
盘父神情凝重:听俊涛说,你最近为了破解什么女书谜题,连节假日都不在家,走街串巷的,还花钱买下没用的旧物。
盘玉辩解道:阿爸,我那样做是为了女书调研的需要。不去寻访女书传人,怎么能搜集到第一手资料?
盘父语重心长地:女书调研是那些专家学者的事情,跟咱们普通人没有关系。阿玉啊……好好经营你这个小家。答应阿爸,以后别再去搜集什么女书了,啊!
盘玉低头不语。
盘父懊恼地:唉,这都怪我,自从把楚教授带到家里,让你接触了女书……
盘玉猛地抬起头,像是想起了什么。
28.江永县文化局门口日
盘玉经过传达室。
李师傅:小盘,你的信。(从传达室窗口递给盘玉一封信)
29.盘玉家夜
俊涛手里提着一兜果菜进门,他立刻呆住了,满满一桌子的菜,米酒的香气飘得满屋子都是。
俊涛愕然:阿玉,今天这是……
盘玉笑吟吟地迎出来:有好消息告诉你!
俊涛恍然大悟,他抓住盘玉的手,惊喜地:你有了?
盘玉嗔怪着:不是……(略带神秘地)阳月华前辈的那个谜题已经翻译出来了!
俊涛瞪着她,一言不发。
盘玉自顾自欣喜地:前几天,我给楚教授寄了一封求教信。今天下午,收到了回信。据楚教授的考证,那个谜题翻译成汉文的意思是:二月社前往,八月社后回。受把青凉伞,子子孙孙引起回。
俊涛:你,你……
盘玉仍然沉浸在兴奋中:这几个月的辛苦真的没有白费,我拜阳月华为师的梦想就快实现了!只可惜,这谜底我还没有解出来……
俊涛忍无可忍地:你啊,已经不可救药了!(一甩手,把那兜果菜往地上一撂,头也不回地进了里屋,带上了门)
盘玉望着丈夫的背影:俊涛!(蹲下去,捡拾那些滚得满地都是的果菜。突然,她盯着手里的香芋,若有所思。
30.阳月华家日
阳月华的面前摆着一碗油豆腐,老人吃得很满足,头上浸出些微汗珠。
孙媳热情地招呼盘玉:这是奶奶的点心,一起吃点吧。
盘玉摆摆手,从背包里取出两个椭圆形的果子,每个都有半尺那么长。她把果子递给孙媳:这是“桃川香芋”,个大味美,给奶奶拌菜吃。
孙媳接过来:我来做香芋扣肉。(走进厨房)
阳月华颤巍巍地站起来:阿玉啊,你跟我来。
31.阳家里屋日
盘玉扶着阳月华走进来。
阳月华坐在床边,平日里黯淡的眼神突然有了光彩:阿玉,你解开了它!
盘玉兴奋地点点头:奶奶,那个谜语的答案就是香芋!江永这一带,是在农历二三月份开始种香芋,到八月份收成,所以是“二月社前往,八月社后回”;收获时节,满田里覆盖着绿色的茎叶,地下是密布的香芋果实,所以是“受把清凉伞,子子孙孙引起回”。奶奶,我说的对吗?
阳月华欣慰地笑了:阿玉,知道我为什么要出这个谜语么?当年,我拜阿七婆学习女书时,阿七婆就是煮香芋给我们做见面礼。(站起身,走到墙角的木柜旁,打开柜子,里面露出一只红木箱子,箱子的木质已有些斑驳,上面封着一把老式的锁)阿玉啊,你来帮我个忙,把这箱子搬到桌上去。
盘玉小心翼翼地抱起箱子,把它放在桌子上。
阳月华从床头的荷包里取出一把钥匙。
两人坐在桌旁。
阳月华神情凝重:阿玉,能读,能写,能唱,能绣这四样皆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女书传人。从今天起,我把这些技艺全都传给你,到时候,吃苦受累可别打退堂鼓啊!
盘玉郑重地点了点头。
阳月华打开木箱,箱子的最上层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一叠书。
老人把这叠书一本一本地取出来:女书包括女诗、女歌、女红三部分,我这“女书百宝箱”都收集全了。这些女书作品大部分是我自己写的,记录生活琐事。也有的是同乡姐妹送的。以后,我会把它们用汉文解释给你听。
盘玉小心地翻看着这些“宝贝”。只见这些女书作品都是布质封面,书皮有蓝色、黑色、红色好几种,内蕊是白色或红色的毛边纸,上面写着斜长的女书字。装订非常的考究,只是书角已泛起毛边,书页有些泛黄,显然已经年代久远了。
阳月华从这叠书里取出一本,递给盘玉:这是《三朝书》,我出嫁第三天回门的时候,同乡姐妹们送的。
盘玉接过来细心观瞧,只见这本女书蓝布包皮,红布包角,里面是竖写的女书诗句,七字为一列。
老人用抑扬顿挫的调子吟唱起来:手提书本写笔坐,闹热遥遥到三朝……
窗外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像是在为老人伴奏。
唱完了,老人的脸上增添了一份神采,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
32.阳家里屋傍晚
盘玉:奶奶,有一次我去千家峒寻访女书传人,可不知为什么,他们不肯接待我。
阳月华:女书作品记录的都是女人生活里的苦辣酸甜,一般情况下,是不肯给外人看的。
盘玉点了点头。
阳月华:每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打开这“女书百宝箱”看看,翻着这些女书作品,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从箱子里取出一方头巾和一双绣花鞋。那头巾用天蓝色的缎子做成,柔滑的缎面上用五色的丝线绣着纤长的女书字。绣花鞋的正面用彩线绣着喜鹊登枝图案和四个女书字,鞋底用麻绳纳成一个美丽的莲花图案)这叫作“步步生莲鞋”,穿着它,脚底会踩出一路莲花。上面的四个女书意思就是“一路平安”。
盘玉捧着头巾和绣鞋爱不释手:湘绣和这女书结合起来,真是美不胜收!
阳月华感慨地:据说,女书就是从这女红起源的。相传,王母娘娘的瑶池仙境里住着一位叫做“瑶姬”的仙女。有一天,瑶姬望见人间有一个山明水净、鸟语花香的去处,那就是普美村。她下凡来到这里,发现这儿的姑娘们织就的头巾和绣鞋比天上的云彩还要绚丽,瑶姬十分佩服,就拜她们为师。但瑶姬觉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姑娘们没有文化。于是瑶姬回到天庭,把一套天书搬了下来,她把这天书与女红刺绣结合起来,用土语读唱。从此,这个改造后的天书只在女人间传递,男人从来不识,所以叫做“女书”。
盘玉听得入了迷。
阳月华:只可惜,这些女红都已经旧了,我也再织不动啦。
盘玉:奶奶,以后,我替您织。
阳月华欣慰地点点头。她从箱子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绸布袋,打开这布袋,里面是一把团扇和一叠剪纸。团扇是用江永扎染的家织布作扇面,扇面的中心绣着一幅花鸟图,旁边用银线绣着一首女书七言诗,字体潇洒清丽,扇柄上缀着一粒银球。盘玉轻轻摇动扇子,一股异香扑面而来。
盘玉赞叹不已:奶奶,这扇子上的女诗是什么意思?
阳月华:这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她拿起那叠剪纸给盘玉细瞧。这些剪纸颜色多样,款式各异,有的是单独的女书字,也有的是女书字与图案的组合。
阳月华:前些年我身子骨还硬朗时,常给村子里的人剪纸花。谁家娶亲嫁女或是生孩子,亲友就送四个花蛋,一个蛋上贴一个字花。这几张是我剪的女书字花。(把四张小型剪纸拼在一起,拿给盘玉看)这四张是一幅,意思是“福寿宁馨”。(从箱子里取出一个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花带)阿玉,帮我把这条花带打开。
盘玉帮着她展开花带,上面用各色丝线绣着八个女书字和各种吉祥图案。盘玉数了数,一共用了七种颜色,她惊叹着:这花带有十几米长吧?
阳月华:可不是。当年啊,为了绣这条背带,我花了整整四天的时间,一边绣一边唱……(唱起来)一绣童子哈哈笑,二绣鲤鱼鲤双双……
孙媳走进来:香芋扣肉做好了。
阳月华对盘玉:这条花带你拿着,做个纪念。盼着我们的女书啊,能长长久久地传下去。阿玉,以后有时间常来师傅这里。从今起,你就是我的关门弟子了,这女歌、女红和女诗都是你要学习的功课。
盘玉激动地点点头。
阳月华对孙媳:采荷啊,把这香芋扣肉装好,给阿玉带上。
盘玉忙摆手:奶奶,这是特地做给您的。
阳月华:带上它,算是师傅给你的见面礼。
盘玉不安地:可……我拿什么回报师傅呢?
阳月华慈祥地笑了:下功夫学女书,把这门技艺传下去,给后人留个念想,就是给师傅的回报。
盘玉望着阳月华,眼里涌上一层泪光,她郑重地点了点头。
33.盘玉的书房夜
晚秋的风拂着窗棂。
盘玉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女书,嘴里不停地用江永当地土语轻声诵读着。
她身旁放着的那杯水已经许久没有动过。
34.书房门口夜
俊涛经过书房门口。
一阵啜泣声从屋里传来。
俊涛忙打开门。
35.盘玉的书房夜
盘玉正对着那本女书落泪。
俊涛焦急地:阿玉,你没事吧?
盘玉抹着眼泪:这本女书自传太感人了……
俊涛舒了口气:阿玉,你觉不觉得自己越来越不正常了?下了班不干别的,拿着本稀奇古怪的书,在书房里一呆就是一整晚!
盘玉辩解道:我是阳月华的关门弟子,有义务把女书传承下去。这几个月,我从阳老师那里学会了不少女字,已经能读懂一些女书作品。这些作品文辞优美,真是越读越有味。俊涛,你来听这一段,写的可有趣了!“一拜天上娥眉月,二拜狮子滚绣球……”
俊涛一语不发,扭头走出书房。
关门的刹那,盘玉咯咯的笑声从身后传来。
俊涛自言自语:疯了,真的是疯了!
36.上江圩山中日
天色突然变得昏暗,风吹得山上的草木剧烈地摇摆着,一片风雨欲来的景象。
37.盘玉家院子日
盘玉麻利地收着屋外晒的衣服。
一条头巾被风吹落在地上,盘玉忙上前拾起。
回到屋子里,盘玉放下手中的衣物,来到窗前,向外望去。
风刮得越来越猛了,雨点密密匝匝地打在窗玻璃上。
盘玉有些担忧地:普美村那边的天气不知道怎么样,奶奶不会着凉吧?
38.盘玉的书房夜
风雨停歇了。
盘玉在书架上焦急地翻找着什么,书一堆堆地摆放在地上。
盘玉大声地对书房外:俊涛,我那两本女书你见到没有,怎么找不到了?
俊涛走进屋,一脸严肃:阿玉,我们谈谈好吗?
盘玉头也没抬:我正找书呢!哎,你到底看见没有?(瞥了俊涛一眼,手里不由得慢了下来)
俊涛的脸色与往常不大一样。
39.盘玉家客厅夜
两人来到客厅坐下。
盘玉:俊涛,是很急的事吗?
俊涛:阿玉,我们该要个孩子了。
盘玉略有些犹豫地:再过一两年吧,我学习女书才刚刚上路……
俊涛提高了音量:就是因为这个,有了孩子,你的心思才能放在这个家上面!
盘玉:可是,俊涛,你应当体谅我,寻访女书……
俊涛站起来,一声不吭地走开。
40.报刊亭日
盘玉经过报刊亭,买了一份《潇湘文化报》,边走边大致浏览了一下,突然,她停下了脚步。
报纸头版的左下角,一个醒目的标题“保护女书文化遗产——江永县政府拟兴建女书园”。
盘玉急切地读完这条新闻,她合上报纸,快步朝家走去。
41.小巷日
盘玉边走边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那首女歌“种棉花”:棉花挂开满地白,路路姊妹多去摘。大大小小摘回家,拿好棉花就纺纱……
巷角有几个孩童正在玩耍。
一个孩子指着盘玉的背影:看哪,有个女疯子,又唱又笑的。
这声音隐隐地传到盘玉的耳里,她转过头,那几个孩童一哄而散。
42.盘玉家夜
盘玉一肚子委屈地回到家。
俊涛没在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
盘玉走进书房。
那两本寻找多日不见的女书放在桌子上,旁边有一封信。
盘玉把信打开。
俊涛画外音:阿玉,我努力尝试过,但我改变不了你。你按自己的选择走下去吧,我祝福你。
信封里夹着一页离婚协议书。
信笺从盘玉的手中滑落。
43.盘玉娘家夜
盘玉坐在沙发上,眼圈红红的,母亲依偎着她,盘父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盘母柔声地:阿玉,这次一定要听阿妈的话,别再研究什么女书了。这样,你和俊涛的婚姻还有救。
盘父停下来:阿玉,你就听一回劝吧!
盘玉轻轻地点点头。
44.盘玉的书房日
桌子一角,几本女书被捆扎得整整齐齐。
盘玉凝视着手中那条长长的花带,她轻抚着上面一个个如兰花般纤细秀美的女字,那首女歌似乎就飘响在耳边,“二月时来百树发,百树绿来正是香……”
盘玉的眼睛湿润了,她把花带帖在脸颊上。
盘母走进书房:阿玉,用不用我帮你收拾?
盘玉摇摇头,她把花带小心地叠好,放进背包里。
45.普美村的桔林日
脚下依然是那条再熟悉不过的林间小路。苍翠的树,清冽的潇水,馥郁的花香,桔林间的鸟语。
盘玉的心境却大不相同了,每走几步,她都不由得放慢步伐,环顾周边熟悉的一草一木。
盘玉内心独白:原谅我吧,阳老师……再见了,女书!
46.普美村小巷里日
一支送葬队伍从盘玉身边经过。
盘玉惊异的表情。
47.阳月华家门口日
阳月华的孙媳出现在门首,身着白衣。
盘玉怔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
孙媳低哑的声音:奶奶她,已经去了……前天,我扶她到门口晒太阳,谁想就着了凉。她病的时候,还念叨过你……
48.盘玉的书房夜
盘玉坐在书桌前,桌子上放着阳月华的那只“女书百宝箱”。她轻轻地展开阳月华留给她的那幅女书长卷,长卷只开了个头。眼泪在盘玉的眼眶里打着转。
盘玉打开“女书百宝箱”。那把团扇依旧散着异香,阳月华老人慈祥的面庞浮现在眼前。眼泪顺着盘玉的面颊扑簌簌地滚落。
49.盘玉娘家晨
有人敲门。
盘父走出去开门,盘玉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门口。
盘母从屋里走出来:是谁呀?这么大清早的……阿玉?
盘玉淡定地:阿妈,我和俊涛的手续办完了,我以后搬回来住。您和阿爸不会不欢迎吧?
50.盘玉娘家堂屋日
盘母在堂屋里收拾着鞋子,盘玉穿过的几双布鞋和棉鞋,底部和后跟都已磨损不堪。
盘玉走过来:阿妈,你歇着吧,我来收拾。
盘母:我来吧,反正也是闲着。
盘玉回到书桌前,继续练习女书书法。
盘母叹着气:阿玉,看你穿坏了多少双鞋!就为了那个女书,一有空就往外面跑,从不想想自己的事。你啊,真是痴!
盘玉停下笔,冲母亲一笑:阿妈,为了女书,这辈子啊,我做定了这个痴人!
51.江永县文化局人事科日
盘玉:郑科长,我想请一年的事假,去中南民族大学进修,您看……
郑科长面露难色:小盘啊,咱们局有规定,离岗人员要么办理停薪留职,要么就辞退。
盘玉低头沉吟了片刻,抬起头:郑科长,我去办停薪留职。
郑科长惋惜地看着她:小盘,你在咱们局三年,一直表现不错。我也听说了,你业余时间研究什么女书。小盘啊,你可要三思而后行,别因小失大啊。
盘玉淡定地笑了笑:谢谢您,郑科长。我已经决定了。
52.盘玉娘家夜
盘玉的母亲一脸愁容地坐在沙发上。
盘父语气严厉地:你这是在自毁前程!为了这个女书,你的婚姻已经……现在又停薪留职,以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盘玉声音虽小却语气坚定地:我准备编写一本《女书中英字典》,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关注女书。可我的英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
盘父摇着头: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了!
53.校园晨
盛夏,花草掩映的长亭。
大学生小杨热切地:盘姐,唱一首女歌吧,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其他几个学生热烈地响应。
盘玉微笑着点点头,清唱起“四时歌”: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边唱边跳起瑶族的“蝴蝶舞”)
歌声婉转悠扬,舞姿灵动优美。
三三两两的大学生循着这歌声围拢过来,他们或站或坐,长亭很快挤满了人,像在开一个沙龙。
一曲既终,盘玉向观众鞠躬致谢,周围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子们把盘玉团团围住。
一位女生:请问,这支歌叫什么名字?好有特色啊!
盘玉:这是一首女歌,名字叫作“四时歌”,内容是咏叹四时节令的美好。女歌是女书文化的一部分。每年农历六月的时候,在我们湖南江永地区,各家的姐妹们拿着凳子,聚在荫凉的树下或通风凉爽的房屋里,边做女红,边唱歌,这就是女歌的由来。
一位男生好奇地:女书?是女人写的一本书吗?
盘玉微笑着向他解释:女书,是专供女人书写和唱读的一种特殊文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性别文字。
一位戴眼镜的女生认真地:我觉得,这首女歌可以参加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原生态唱法比赛。
盘玉:希望有那么一天。
一名女生把手里的折扇递过来,又从随身的书包里掏出钢笔:请问,可不可以用女书为我题一首诗?
盘玉:你叫什么名字?
女生:宋静怡。
盘玉娴熟地在纸扇一角用女书题写了一首古诗《鹿柴》,诗的末尾签上“赠宋静怡”。
刚才那位男生:请问,这女书我们男生可以学吗?
盘玉笑答:一直以来,女书都是传女不传男,不过……
小李在一旁催促:盘姐,上课的时间快到了。
小艾:盘姐,我去学校注册一个“女书社”,以后每周三咱们学校的女书爱好者都可以在这个长亭聚会,我们办一个“女书沙龙”,你来做主持人,好不好?
盘玉爽快地点点头。
54.课堂日
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板书,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做着笔记。
下课铃响起。
教师:这节课就到这里。
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
盘玉仍伏案做着笔记。
有人走到她身旁。盘玉一抬头,是孟老师。
孟老师递过来一本书:盘玉,这是你上次问我借的《莎士比亚诗歌选译》。你拿去好好读读,对提高翻译水平很有帮助。
盘玉欣喜地接过来:谢谢你,孟老师!
55.校园林荫道日
盘玉与孟老师并肩走着。
孟老师:我听说,你来学校进修是为了研究女书?
盘玉点点头:是的。女书,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有人来继承和弘扬。我是女书传人,对此责无旁贷。
孟老师:能让我见识一下女书吗?
盘玉停下脚步,把身上的挎包取下,指着上面绣的几个菱形纹样:您看,这就是女书字。它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画,但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一种独特的体式美。像花,像竹叶,又像少女侧身。
孟老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几个女书字。忽然,她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异的神情:盘玉,这女书字我见过!
盘玉诧异地望着她。
孟老师点点头:没错,就是这种菱形文字。去年夏天,我带着几个学生去南京的一个郊县采风,住在当地一位老乡家里。闲暇的时候,我教他家的娃娃学说简单的英语。临走时他家阿婆塞给我一封信,说是表示感谢,那封信就是用这种斜体文字写成的。我看不懂,一直保存着。现在可好了,有你帮我翻译!
盘玉脸上掠过一丝不解:南京?可目前女书只在江永一带出现过啊……难道?
56.女生宿舍日
盘玉坐在桌旁翻阅着《汉英词典》,她面前放着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女书字,每个女书字的旁边都标注有中文和英文的释义。
下铺的小李:盘姐,“Happy Birthday”这句英文用女书怎么说?
盘玉用女书把这句英文翻译了一遍。
小李跟着复述了一遍。
小艾在一旁笑着:盘姐,在你的影响下,李萌都快成半个女书通了!
敲门声传来。
小李高声应道:请进!
宋静怡走进来,神情有些激动:盘姐,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把一张报纸复印件递给盘玉)这是上个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我在图书馆发现的。上面专题介绍了女书,你看。
盘玉接过报纸,只见上面印着醒目的英文标题——A Language by Women, for women; Scholars Try to Save Unique Chinese Script。
盘玉喃喃地译道:因女性而生,为女性所用的文字,专家学者正在努力抢救独特的中国文字。
宋静怡:盘姐,你译得真好!
盘玉握住宋静怡的手:小宋,谢谢你,提供给我这个信息。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楚教授他们,这是“女书抢救工程”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宋静怡恳切地:盘姐,今年暑假,你去调研女书的时候,也带上我好吗?
小李:我也要去!
小艾:也算我一个。
57.南京市郊县日
夏日炎炎,路旁的草木都泛着暑气。
不远处,几个小孩子正在玩抛铜板的游戏。
盘玉和宋静怡、小李、小艾一行已是口干舌燥。
小艾用凉帽扇着风:我们还是先在附近找个招待所歇歇脚,再去访志明家吧。这村子像迷宫一样,再往前走,怕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了!
宋静怡的脸也已晒得绯红,她拿起随身带的矿泉水咕嘟嘟地灌了下去。
小李顺脚就在一家屋檐下的石阶上坐下来,顾不得擦去石阶上的尘土。
盘玉擦去额头的汗水:就快到了,大家再坚持一下。按照孟老师提供的地址,志明家就在这条巷子附近。我找个人家问问。
就在这时,一个小孩子抛起的铜钱滴溜溜地滚过来,刚好停在小李面前。
小李随手拾起那枚铜钱,准备还给那个孩子。突然,她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叫起来:盘姐,你们快来看,这铜钱上刻着女书字!
盘玉和宋静怡、小艾跑上前去,围住小李。
可不是!只见那枚圆形铜币的背面正中印着两个隶书汉字“炎壹”,左右两边各印有四个菱形的文字,与女书的形制一模一样。
58.校园林荫道日
盘玉与楚教授边走边聊。
楚教授神情激动地:小盘,这枚女书铜币的发现非同小可。据考证,这是一枚太平天国雕母钱,上面的八个菱形符号正是女书文字,意为“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假如这不是一枚伪币的话,女书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价值都将被重新评估。
盘玉:而且,它是在南京被发现的,这说明,女书的流传区不仅限于湖南江永,而是以江永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
楚教授点点头:对,这是女书研究的又一突破。(侧过头望着盘玉)小盘,你为女书的搜集和整理立下了汗马功劳啊。听说,你为了进修办了停薪留职?
盘玉淡定地:这是我的选择,我不后悔。我师从阳月华前辈,传承女书文化是我的责任。这条路,再苦再累,我也会一直走下去。
楚教授感动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59.盘玉娘家夜
盘玉打开门:阿爸,阿妈,我回来啦!
盘母迎出来:可回来了!这一去进修,连假期都不着家。看看,又黑又瘦,都快认不出来了!
盘父倒了满满一杯油茶放在女儿面前。
盘玉从挎包里取出一叠厚厚的手稿,放在桌子上,自豪地:阿爸,阿妈,这是我进修的成果——《女书中英字典》。
盘父与盘母对视了一眼,惊异写在他们的脸上。
盘父拿起那本手稿翻看着:阿玉,这些都是你自己完成的?
盘玉摇摇头:中南民族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中英翻译方面帮了我不少忙,没有她们,这本书不可能这么快完成。
盘母声音有些哽咽:阿玉,你这些年来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盘父点了点头,微笑不语。
盘玉伸了伸懒腰: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了。阿妈,我那把独弦琴放在哪儿了?(边说边站了起来,步履轻快地走出堂屋)
60.盘玉娘家日
盘玉拖着疲惫的脚步进来,一语不发地走进书房,关上门。
61.盘玉娘家傍晚
盘母敲着书房门:阿玉,吃饭了。
没人应声。
盘母推开房门走进去。
盘玉正坐在书桌前,望着那本手稿愣神儿。
盘母试探着:阿玉,怎么了,一直把自己闷在屋里头?
盘玉声音有些喑哑:这本书稿……不能出版了
盘母:为什么?
盘玉叹了口气:出版费太高了,要5万元呢!
62.盘玉的书房夜
盘玉托着腮,在灯下出神,她面前放着那本手稿。
门开了,盘玉抬起头。
盘父站在她面前:阿玉,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坚持做下去吧,阿爸、阿妈不再拦你了。这张存折你拿去用,把字典出版了,那是你多年的心血啊!
盘玉忙推拒:不行,阿爸,我不能用你和阿妈的积蓄。别担心,我会想出办法的!
63.盘玉娘家夜
字幕:半个月后。
盘父正在灯下备课,盘玉把一叠设计图纸放在他面前。
图纸上绘有各种款式和色彩的挎包、围巾和手帕图案,每件工艺品的正面都点缀着女书文字。
盘父不解地:阿玉,这是……
盘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阿爸,我想出好办法了!我打算开一家“女书馆”,展出女书作品的同时,也销售女书工艺品。这样,既传播了女书文化,又有了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盘父迟疑地:可是,阿玉,你想过没有,办“女书馆”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铺垫,以我们家的经济能力……
盘玉嗫嚅地:阿爸……我想把文化局分给我的那套一室一厅作抵押,向银行贷款……
盘父吃惊地:那哪成!你总得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指着桌子上的设计图纸)而且,这些女书工艺品由谁来做?也靠你一个人完成?
盘玉成竹在胸地:这个,我自有办法。
盘父无可奈何地:无论如何,跟你阿妈再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唉……
64.都市街头日
繁华喧闹,人潮涌动,路边各式各样的商家鳞次栉比。
顶着“秋老虎”的烈日,盘玉提着行李箱,背着那个已经洗得发白的布包走在大街上。
路边的商贩走过来招揽生意:这位大姐,走远路的吧,来瓶矿泉水吧,才两元一瓶。
盘玉摇摇头,刚要走开,忽然又想起什么,回过头问道:请问,这附近哪里有自来水管?
路边商贩有点莫名其妙:往前走50米,向右拐,有一片居民区,那里可能有。
盘玉拿出随身带的水壶,朝那片居民区走去。
65.邮政大厅日
盘玉翻查当地的电话簿,她一边看,一边把几个工艺品加工厂的地址记录下来。
66.某工艺品加工厂业务洽谈室日
业务负责人面露难色:对不起,盘女士,你要求的加工量太小了,我们不能接这笔单。
盘玉失望的表情。
67.另一家加工厂办公室日
盘玉焦虑地:加工费这么高?能不能再低一点……
厂家负责人摇摇头:不能再降了,这是最低价。
叠印:盘玉出入不同的加工厂洽谈业务,都以失败告终。
68.都市街头夜
盘玉拖着沉重的步伐穿行在人流里,眼神茫然。
69.长途汽车客运站售票窗口夜
盘玉从背包里取钱,发现钱夹不见了,她把背包翻了个遍,钱夹无影无踪。她在背包的底部发现了一道被小刀割开的裂缝。
盘玉翻遍了全身的衣袋,总共找出六角零钱。她用手掠了一下零乱的头发,竭力让自己保持镇定,无意中,她瞥见了右手腕上的那只玉镯。
盘玉低声告诫自己:不行,这是祖传的玉镯啊!
70.街边日用品商铺前夜
束手无策的盘玉走来,她犹豫了片刻,咬了咬牙,把玉镯褪下来,递给店主:这只翡翠镯,您给个价吧。
店主有些犹豫地接过镯子:我这儿又不是当铺,而且这是旧物。
盘玉:帮帮忙吧,我现在急等钱用。
店主伸出两根手指:20元。
盘玉惊愕地:这可是冰种翡翠镯啊!
店主有些不耐烦:这只镯子我买不买无所谓,你要同意咱们就成交,不同意就算了。
盘玉咬了咬嘴唇:那就20元。
71.开往永州的长途汽车旁夜
盘玉恳求着司机。
司机:没有票,我们不能载。
盘玉焦急地:请您帮帮忙,我带的钱真的不够。您看这样行吗?等车到了江永,我家里人来接我的时候,再把车费补上。
司机挥了挥手:上车吧。
72.盘玉娘家夜
沙发上,盘玉依偎在母亲身旁,一脸的落寞。
盘母抚慰着女儿:阿玉,以后可别再一个人去外面闯了,让阿妈怎么放心得下!
盘父:以后出远门,让你阿妈陪着你,遇事也好有个照应。
盘玉振作了一下精神:我还要再找找看,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厂家。
盘父:以后,咱不去那么远的地方了,就在省会试试看。
盘玉点点头。突然,她像想起了什么,眼里闪过一丝神采:我知道该怎么说服厂家了。
73.长沙市某绣花厂厂长办公室日
厂长一脸的难色:业务处已经把你的情况跟我讲了。你的这笔订单加工量太小,我们厂向来不接这样的业务,抱歉。
盘玉诚恳地:赵厂长,我自费订制这批工艺品,绝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这些工艺品上印制的女书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现在已濒临绝迹。如果贵厂能接下这单业务,就是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做出了一份贡献。(从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递给赵厂长)您看,这是《潇湘文化报》关于女书的报道。
赵厂长接过报纸,惊讶地:原来那些花形的图案是我们国家的稀缺文字!
盘玉点点头:对,而且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现在国内外都已经开展对它的研究和抢救工作。(将一件件精美别致的女书手帕、围巾、折扇和花带取出,一一摆放在桌上。
赵厂长细细观瞧着这些女书工艺品,一脸的惊异与慨叹。
盘玉:女书的传承凝聚着几代传人的心血,也是我的恩师阳月华的遗愿。这些是她传下来的女书工艺品。
赵厂长沉吟了片刻,终于,他与盘玉握了握手:这笔订单我们接了,就算是……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吧。
盘玉:关于加工环节,我能提个小小要求吗?
赵厂长:没问题,尽管提。
盘玉:为了体现女书的民族工艺特色,请多调配些颜色可以吗?比如数十种?
赵厂长慨然地笑道:我们厂的工艺可调配出近200种颜色呢!放心吧,肯定能令你满意。
74.绣花厂业务部日
业务员接待盘玉母女坐下。
业务员:盘女士,你的订单样品已经出来了。一共用了将近200种颜色,在我们厂加工过的产品里算是破纪录了!
盘玉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谢谢啊!
业务员:这400多件样品你们打算怎么带回去?
盘玉一笑:有我们母女两个人足够了。
75.长沙火车站日
盘玉肩上背,手里提,腰里缠着上百件女书工艺包和花带,盘母用竹竿挑着手帕和围巾,肩上背着折扇,随着拥挤的人流,艰难地挤上了返乡的列车。
76.冷水滩日
盘玉的女书馆坐落在冷水滩一条僻静的街道上,20多平米的营业厅里,错落有致地陈设着各种女书工艺品。玻璃柜的左侧摆放着布质封皮、宣纸内页的线装女书作品,右侧陈列着题有女书诗句的折扇和团扇。营业厅的左侧墙上挂着各种款式和色彩的挎包、手绢和围巾,上面都绣有精美的女书文字。右侧的墙上悬着盘玉创作的多幅女书书法作品。
走进馆里,俨然进入了一个缤纷秀雅、古韵盎然的女书世界。
女书馆里,顾客寥寥,偶尔有稀稀落落的几个行人走进来,浏览一番。
一位身穿米黄色套装、手提休闲包的女士踱进店里。
盘玉走上前:您好,请……小洪,是你?
洪女士惊讶不已:盘玉!你在这里上班啊?
盘玉:这是我新开的女书馆,开张快一个月了。
洪女士惋惜的神情:盘玉,你怎么回事啊,干得好好的,突然就办了停薪留职?
盘玉:我需要时间研究女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嘛。
洪女士:阿玉,别怪我说你,你这样做值得吗?为了业余爱好,把工作都丢了。你知道吗?和你同时进局的小朴都已经副处级了。
盘玉淡然一笑:女书是我一生的痴迷。虽然我为它付出了很多,但我得到了更多,我觉得值。
洪女士像看一个外星人似地望着她。
77.女书馆夜
打烊的时间到了。
营业员走到盘玉身边,把账目清单递给她,神情沮丧地:盘姐,这是今天的营业额……
账目显示,这一天总共只卖出去两条手帕。
盘玉认真地看了看清单,冷静地:知道了,我会想办法的。
78.小巷夜
盘玉走在回家的路上。
月光下,她的身影是那样孤单落寞。
突然,她的手机响了起来。她拿起手机,上面有一条短信——“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参会细则已发至你的邮箱,楚剑民。
盘玉喃喃自语:邮箱……
突然,她像是被点醒了,满怀喜悦地朝家跑去。
79.女书馆日
一台电脑被安装在营业厅的一侧。
盘玉送走了IT公司的技术人员,回到电脑前,手握鼠标,在网址栏里输入“盘玉女书网”的域名,立刻,一个设计精巧的网页弹了出来。
网页的最上面是一行醒目的标题:“深闺里的奇迹——盘玉女书网”,标题下是一个展开的折扇扇面,上面题写着纤细婉丽的女书诗句。页面的左侧是女书作品展示和信息发布,右侧是女书产品订购。点击这些链接进入后,页面上出现各种女书工艺品的展示图片,有女书挎包、围巾、手帕等,图片下面标有价格。
盘玉吐了一口长气,她兴奋地站起来。突然,腰间一阵剧烈的抽痛,她瘫倒在了地上。
80.病房日
画面朦胧,盘玉惊痛地站在阳家的堂屋里。
阳月华的孙媳把那幅女书长卷递给她:奶奶说,这个留给你……
盘玉喊出声来:我一定会完成它!一定!
盘母轻唤着她:阿玉,你又做梦了。
盘玉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右臂插着输液管。阳家堂屋的那一幕,竟是个梦境。
盘玉吃力地欠起身:阿妈,我这是在哪里?
盘母忙扶住她:快躺下,你正在输液呢。
盘玉焦虑地:阿妈,快告诉我,我到底怎么了?
盘母强作镇定:没事,你只是劳累过度,身体虚弱,输几天液就会好。
盘玉:阿妈,你还记得我出嫁前做的那个梦吗?
盘母点点头:记得,你梦到了女书。
盘玉喃喃地:我这女书梦……一梦就是七年……
盘母:阿玉,好好休息,什么也不要想。看看你,才多大年纪啊,都有白头发了。(爱怜地捋着盘玉的长发)
盘玉:阿妈,我没事……(一阵晕眩袭来,盘玉闭上眼睛)
81.诊疗室日
主治医生面色严峻:病人患的是早期肾衰竭。还好,送治及时,通过服药可以将病情控制住,否则一旦转成尿毒症,就必须透析或者换肾了。
盘母忧心地:这个病多长时间可以痊愈?
主治医生:肾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同时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需要格外小心。
盘母点点头,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着转。
82.病房夜
病床上,盘玉仍昏睡不醒。
盘母抚着女儿憔悴的面颊,内心独白:阿玉,你一定要挺过来。那么多的坎儿你都走过来了,这次,你也一定能挺过来。
83.颁奖典礼的会场日
字幕:五年后。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揭晓“湖南省十大智者”的第五位获奖者,请看大屏幕。
伴随着悠扬的乐声,背景屏幕上出现一位年轻的瑶族姑娘,背着布包行走在潇水河边。
主持人:请获奖者盘玉上台领奖!
台下掌声如潮。
盘玉走上舞台。
主持人:下面我来宣读评委会的授奖词——“女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盘玉创办的女书网是中国第一家宣传女书的个人网站,向世界展示了女书文化的风采,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授予‘湖南省十大智者称号。”
盘玉接过奖杯:女书是濒临灭绝的文化瑰宝,无论多苦多难,我都会把女书事业继续下去,这是我的老师阳月华对我的期望与嘱托,也是我一生的梦想。
台下响起更为热烈的掌声,镁光灯闪成一片。
84.颁奖典礼的会场日
颁奖典礼结束了。
盘玉正欲走出会场,好几位记者追了上来。
跑在前面的记者递过话筒:盘玉女士,我是永州电视台的记者,请留给我几分钟的时间好吗?
盘玉停下脚步,微笑着面对他。
永州记者:请简要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女书?
盘玉:女书是专供女性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江永县和广西道县等地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女书目前濒临绝迹,抢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与汉字不同,女书是一种标音文字,每个字代表的都是一个音,用湖南江永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
永州记者:每天与这些抽象的文字符号打交道,不觉得枯燥吗?
盘玉笑了:如果你读过女书作品,就会了解我的感受。女书的字体像竹叶,又像兰花,有一种婀娜飘逸、古韵盎然的体式美。女书作品写的是女性曲折的人生经历,感情细腻,文辞优美,读着这些女书作品,就像在倾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时常会沉醉其中。
旁边的几位记者等得有些着急了。
永州记者:盘玉女士,最后再占用您一点时间,请用女书为我签个名好吗?
永州记者递过来一本书,正是盘玉编写的那本《女书中英字典》,上面还飘着淡淡的墨香。
85.盘玉的书房夜
灯下,盘玉握着毛笔聚精会神地在一幅宣纸长卷上挥毫。不多时,一个个洒脱灵动的女书字从她的笔下迤逦而出。《猺文歌》已经完成大部分,这幅女书长卷很快就可以完工了。盘玉停下笔,揉了揉又酸又涨的眼睛。
盘母端着一碗罗汉汤走进来:阿玉,该歇歇了!你不能多熬夜,上次医生怎么说的,那个“青睫综合征”要是再加重,有失明的危险!来,把这碗罗汉汤喝了。
盘玉接过汤,小口啜着。
盘母端详着那幅女书长卷:我家阿玉真是心灵手巧!这女书字写得这么漂亮,每个字都像一幅画!
盘玉:这是我自创的“游鱼体”女书字体,以往的女书字体比较单一,我就琢磨出游鱼体、辣椒体等变式。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创新嘛!
盘母赞叹着:写得真好,可就是别太累了。
盘玉把汤碗放在一边:阿妈,这幅女书长卷是阳月华老师最先起笔的,她把这幅长卷留给了我,我一定要把它完成。这既是一份女书资料,更是对阳月华老师的告慰与缅怀。
盘母感叹道:你这份心情阿妈能理解,可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今天就先写到这儿吧……
盘父出现在门口:阿玉,来客人了。
86.盘家的客厅夜
一位身着银灰色西装、戴着宽边眼镜的中年男子坐在盘玉的对面。
男子:盘女士,我是慕名而来啊。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免贵姓林,林正昆,金莎工艺品公司总经理。(递过来一张名片)我从《湖南日报》上了解到您的事迹,很受感动,从那时起对女书产生了兴趣。我听说,您收藏有“女书第一自然传人”阳月华的手稿?
盘玉点点头:是的。
林先生有些激动地欠了欠身:您可不可以把这些手稿割爱与我?我愿意出这个价……(伸出五个手指)
盘玉:林先生,您如果喜爱女书,可以在“女书馆”购买女书工艺品。
林先生:我目前已收藏了不少女书工艺品,但就缺女书原稿作品。
盘玉平和笃定地:对不起,林先生,阳月华前辈的这些手稿我是不会出售的。
林先生有些不甘地:盘女士,如果是因为价格方面,我们可以再协商……
盘玉:阳月华前辈的手稿是我多年的收藏,除了一部分我留做研究外,其他的都将捐给即将落成的女书博物馆。
林先生难掩失望之情,低头思忖了片刻:好吧,也许这样,这些女书作品正得其所。我尊重您的选择。
87.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会场日
展会还未开始,各展角的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布置着会场。
位于展会东南角的女书展示区,几位负责人正忙着搬放各种女书工艺品。
盘玉把一幅“女书”湘绣镜屏摆放好。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望着那精巧美观的镜屏,欣慰地笑了。突然,一阵晕眩袭了上来,盘玉闭了一下眼,再睁开来时,那种难受的感觉已过去了。
展会负责人用传声器提示着:各展角做好准备,展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蓝慧娟小声地提醒着盘玉:阿玉,别忘了我们那个约定!
盘玉郑重地朝她点点头。
88.会场女书展示角日
游客们纷纷涌入自己感兴趣的展台。
记者们进行着实地采访,一些外国记者也来到了现场。
不多时,女书展示角就被热情的游客围拢起来,人们有的欣赏女书雕刻作品,有的评点着女书湘绣工艺。
游客甲: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啊?好漂亮哇。
游客乙:可不可以给我娃娃写几个字啊?
盘玉与蓝慧娟、何丽琼几个女书传人坐在展桌前,不停地为游客们签写着女书。游客在展桌前排起了一条长龙。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刚拿到女书签名的游客。
游客面对摄像机镜头:这是我生平头一次接触女书,机会难得。感谢她们……(回头指了指盘玉和蓝慧娟等人,感慨地)是她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的民族遗产得以发扬光大,她们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英雄!
一位意大利记者用英语向几位女书传人提问:Could you write a few words in nushu for me?(能为我写几句女书吗?)
不谙英文的蓝慧娟和何丽琼茫然地对视了一眼。
盘玉用流利的英文回道:Definitely.Its my pleasure.(当然可以。)
盘玉挥墨用女书写下一首七言诗《客中行》。
盘玉:And let me show you how to sing it.(我来展示一下如何唱女书。)(以抑扬顿挫的音调吟唱起这首女书七言诗)
别具特色的土家语发音和清澈婉转的歌声令人耳目一新,人们静静地围在一旁倾听着,没有一点喧声杂语。
一曲既终,喝彩声四起。
意大利记者赞叹不已:Terrific!(太棒了!)
意大利记者对盘玉:I shall report to my country that China holds such a unique and beautiful culture which is called“Nushu”.(我会向我的国家报道,中国有这样独一无二、这样美丽的女书文化。)
89.普美村祠堂日
平日里冷冷清清的祠堂这一天分外热闹。
祠堂门口的旧匾额已经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新匾上题写着“女书学堂”几个大字。
祠堂里面焕然一新,原本安放龛位的地方如今摆放着一排排木质桌椅,正对大门的墙壁上嵌着一块长方形的黑板。秋日的阳光透过窗纱投射进来,教室里显得亮亮堂堂。
90.祠堂的门口日
祠堂的门口更是热闹非常。
盘玉和另两位女书传人蓝慧娟、何丽琼站在一条长桌旁,桌子上摆放着入学登记册、几本女书作品和一本字典。
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在桌子旁,小声议论着有关“女书学堂”的事情。
江永县委宣传部陈部长站在几位女书传人的身旁:感谢你们为“女书学堂”所做的贡献。县政府对“女书学堂”的建立非常重视,今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县里一定会尽可能给予帮助。
盘玉几个人激动地点着头。
盘玉走到长桌前,面对热情的村民:乡亲们,我们的“女书学堂”今天开始报名。学堂每个周六上午开课,只上半天。招生对象为女性,年龄不限,免收学费,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几个女性村民涌上前,何丽琼和蓝慧娟忙着为她们登记。
一位十五六岁的阿妹走上前:现在我们在学校里都学习普通话,学这女书有什么用啊?
盘玉微笑地向她解释:这位阿妹,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是国家正在抢救的珍贵文化遗产,已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女书已濒临灭绝,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把它传承下去,它才不会绝迹。
旁边一位阿婶有些不解地:传承女书是女书传人的事,跟我们普通村民有什么关系啊?
盘玉耐心地:女书主要流传于湖南江永和广西道县一带,我们江永更是被誉为“女书之乡”。今后如果有游客来我们这里旅游,到时候却没有几个能说、能唱、能写女书的人,您说,那时该多尴尬?
阿婶信服地点点头:说得有理。
阿妹:我们学习女书有没有教材?
蓝慧娟从桌子上拿起字典和女书作品:我们有女书传人的亲笔手稿和盘玉老师编写的《女书中英字典》作为教材,保证你学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女书。
一位阿叔从人群里挤过来,他指指身后一个六七岁的男孩:我想给我家娃娃报个名,行不?
何丽琼面露难色:这……(转身找盘玉商量):这位阿叔想为他的儿子报名……
盘玉略一沉吟,紧接着热情地:欢迎!
何丽琼拉了拉盘玉的衣角:阿玉,女书可是传女不传男啊!
盘玉: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既要有继承,也要有发展。新时代里,老规矩也可以有变通。(走到男孩面前,和蔼地)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我叫志华。
盘玉爽快地:欢迎你,志华!你是“女书学堂”的第一位男生。
91.盘玉的书房夜
盘玉在灯下为女书学堂的学生们修改着作业。
学生们抄写的女书字有的工整,有的潦草,但都十分认真。
蒙泉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她的字虽然稚拙,但写得整整齐齐,盘玉给了她一个不错的分数。
桐婶是班上年龄较大的学员,她写的女书字虽然不很美观,但还算有体,盘玉也给了她一个鼓励的分数。
盘玉刚要翻开下一个学生的作业本,突然,她眼前的字迹变得模糊起来。盘玉忙停下笔,揉了揉眼。再睁开来时,眼前竟是漆黑一片。
盘玉:阿妈!(站起身,试着要迈开步子,一不小心,却被凳子绊倒在地上)
92.病房日
一段清扬婉转的乐声响起。
前奏过后,是一个女声用江永当地土语的浅吟低唱:一绣天上圆月亮,二绣狮子抢绣球……
乐声回荡在房间里。
盘玉喃喃自语:“十绣歌”……(她双眼缠着纱布,挣扎着想要从病床上坐起来)
蓝慧娟:阿玉,快躺好!(扶住盘玉的手臂,帮她重新躺回到床上)
盘玉激动地比划着手:这歌……
蓝慧娟:阿玉,这是作曲家谭岳创作的“女书之歌”,准备在上海世博会上演出的。谭先生特地把作品小样带来,征求我们几个女书传人的意见。
谭先生点点头:到时候,通过世博会这个窗口,让全世界都来关注女书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盘玉喃喃自语:这不是梦吧?
谭先生肯定地:不是梦,是现实!
盘玉哽咽了:可惜,我看不到那一天了……
蓝慧娟眼眶也湿润了:阿玉,你是怎么了,你一向都很坚强的!你的眼疾一定能好起来,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上海世博会,为“女书之歌”喝彩!对了,有一份礼物送给你。(从挎包里取出一封信)我来念给你听。敬爱的盘老师,您好!好久没有见到您,没有听到您动听的歌声了。盼着您早日康复,回到我们中间来,教我们唱那首学了一半的“四时歌”……
盘玉啜泣着。
蓝慧娟轻声哼唱起“四时歌”: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盘玉也轻声和唱起来。
时而哀婉时而欢快的女歌回响在房间里。
谭岳在一旁认真地倾听。曲终,他兴奋不已。
谭岳:小蓝、盘玉,我有了新的灵感,你们等着听“女书之歌”的完成版吧!
93.潇水岸边日
粉红的杜鹃花开遍了山野,空气里飘着一缕松脂的清香,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时不时地在树林间响起。
盘玉行走在潇水岸边,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鲜润、明丽,盘玉沉醉在这山、这水、这花木之中。
蓝慧娟画外音:阿玉,祝贺你的女书长卷《深闺秘语》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女书已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只画眉从盘玉的眼前掠过,振翅飞向那无限广阔的天穹。
往事一幕幕从盘玉的心头闪过。
穿过桔林,“女书学堂”朗朗的读书声从普美村的祠堂里传出来:一岁女,手上珠。二岁女,裙角婴……十四梳个乌云结,十七高楼勤俭做。
清凉的山风掠过碧绿如玉的河面,潇水荡起层层涟漪。
面对着这片碧水,盘玉舒心地笑了,感慨万分,情不自禁地说:春天到了!
(剧终)
[作者简介]
薛媛,辽宁大连人,艺术学硕士,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期会员培训班学员,曾参加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高校骨干教师《戏剧艺术概论》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剧本作品曾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三等奖、首届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作品展二等奖,入编《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展获奖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