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分析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

2016-12-20王爱春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均等化农村居民安徽省

王爱春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基础部,安徽合肥,230601



安徽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分析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

王爱春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基础部,安徽合肥,230601

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好地实现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现状进行调查,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差异;城乡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以及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一要大力推行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策,二要创新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三要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四要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1]。安徽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指出:“到2017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由此可见,公共服务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的重要地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新时期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民生与民权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公共体育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享有机会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尽可能地制约新时期的体育利益的分化,保护弱势群体与弱势地区的基本体育权利与需求,促进社会体育的和谐健康发展。然而,对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姚彬彬等认为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障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及体育管理部门偏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2]。目前,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对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下,安徽省作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当下基于此角度对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进行研究,剖析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如何实现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相关概念辨析

2.1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我国走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战略, 主要是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尔后,在党的十八大上又正式提出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确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新型城镇化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 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内涵,以全面推进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稳步实现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大力坚持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努力尝试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是在“城镇化”的概念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更为先进、全面的概念说法。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要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以人为本,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感和幸福感;要更加鼓励地方突出特色,遵循城镇化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道路。

2.2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在不同阶段按照不同标准,为各种社会阶层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推行的相关政策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其内涵在于政府作为主体,全面履行保障不同社会阶层公民的基本体育权利的职能,以深化改革为手段,建立与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3]。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尽可能地保障公民享有机会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尽可能地制约新时期体育利益的分化,保护了弱势群体与弱势地区的基本体育权利与需求,促进社会体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要让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而不是强迫所有公众都接受均等的结果[4]。不同阶层的公民可以选择广场、社区提供的运动休闲场所,也可以放弃使用这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选择有消费要求的专业健身场馆进行健身。另外,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以自由流动为基础的,而不是限定固定的区域与人群。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公共体育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专家访谈法

事先列好访谈提纲,对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省体育局的专家、各市的体育局领导和部分乡镇文体站负责人进行当面或电话访谈,了解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

3.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调查问卷”,采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邀请专家进行效度检验,经过信效度检验后,采用多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随机抽取省会合肥市、江淮之间的六安市、淮河以南的芜湖山市和淮河以北的阜阳市,并以这四个市为样本框,根据研究内容制定问卷,分别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各发放500份,共1000份,回收978份,有效问卷为896份,其中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有效问卷分别为为475份和421份。有效回收率为92%。

3.2.3 数理统计与分析

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4 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4.1 体育公共服务经费

根据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经费情况调查,2011-2015年城市全民健身投资经费分别为23043.2万元、30007.5万元、43219.42万元、50318.23万元和57519.12万元;农村的全民健身投资分别为996万元、1584.7万元、1962.7万元、2864.5万元和3052.3万元。总体来看,城市和农村的全民健身投资经费都呈上升趋势,但城市投资经费明显高于农村,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体育设施的建设。

表1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情况

4.2 体育设施建设

良好的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居民选择“非常满意”的为16.4%,农村居民为4.8%;选择“满意”的城市居民比例高达70.2%,农村居民只有14.6%;选择“不满意”的城市居民只有6.2%,而农村居民则高达64.3%。城市居民的满意度比较高,表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农村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较低,表示当前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比较缺乏,满足不了农村居民的健身需求。近年来,合肥市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环巢湖自行车赛、国际铁人三项赛等初具规模的体育品牌赛事;马鞍山市举办了体育舞蹈公开赛、全国拔河比赛;六安、阜阳等地将相继承办第六届省残运会、第15届亚洲赛艇锦标赛等重大赛事。为满足比赛的需求,这几个城市依靠政府主体投资,建设了一批高规格的体育场馆,赛事结束,场馆用于全民健身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城市社区还依靠市场主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比如小区内部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和室外健身场所等,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健身需求。而农村地区主要依靠政府主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资金有限,因此依然极度缺乏场地和基础设施,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健身要求。

表2 对体育设施建设满意度调查表N=89

特征城市居民所占%农村居民所占%非常满意16.44.8满意70.214.6一般7.216.3不满意6.264.3

4.3 体育组织建设

通过访谈了解到,截至2015年9月底,安徽省共有法人体育社团1438个,其中,市级体育总会18个、县(市、区)级体育总会125个、省级体育社团80个、其他各类体育社团1167个,会员总数达168.35万人。就调查情况看,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城市居民参加社团的比例较高,约59.6%,其中,参加一个的比例为45.7%,参加2个的占11.4%,3个及以上的占2.6%,没有参加社团的有40.4%。进一步调研发现,这些社团定期开展活动,说明城市体育组织建设比较健全,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居民的健身需求。而农村居民参加社团的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9.8%的居民参加社团;进一步调研发现,这些体育社团组织基本都在县城,乡镇基本没有正规的体育社团,少数乡镇的体育社团挂在政府的文化站名下,仅仅登记了少量居民的资料,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很少组织举办体育活动,基本形同虚设。这些社团组织主要是地方文化局或体育局主管,经费也靠地方财政拨款。

表3 居民参加社团情况 N=896

4.4 健身活动指导情况

专业的健身指导是衡量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给广大居民提供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才能保障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因此,要想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必须满足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指导的需求。调查显示,安徽省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体育健身指导方面的差距较大,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较为完善,居民获得健身指导的途径也比较多,很多体育协会和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能够为市民带来健身指导,健身搭档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了解体育健身知识。农村地区体育组织尚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农村居民获取健身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和电视,所占比例达到52.4%,而网络和电视提供的体育信息量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有效地提供健身指导;其次是健身搭档,所占比例为38.7%,搭档之间的交流也十分有限,满足不了农村居民的健身需求。

表4 健身活动指导情况 N=896

注:此题是多项选择题。

4.5 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由表5中可以看出,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城市居民把打乒乓球作为主要健身方式,说明我国乒乓球项目群众基础较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城市女性居民把跳广场舞作为主要的健身方式;跑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很多城市居民把它作为主要健身方式,通常在早晨起或者晚上到公园等城市休闲空间跑步健身。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较少,因他们忙于农活,只有在农闲时才能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在农村居民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中,广场舞集舞蹈、音乐于一体,锻炼效果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排在第1位。在节假日或者是农闲时期,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聚集起来,载歌载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农民之间的情感。棋牌是一项以脑力运动为主的活动,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老少皆宜,可提高人的记忆力和大脑的思维能力,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排在第2位。很多农村居民以干农活为主,农闲时把棋牌作为一种消遣放松的方式;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游泳,农村基本没有专业的泳池,少数游泳爱好者是在露天的池塘或者河里游泳,缺乏救生员和救生设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表5 开展体育活动情况 N=896

注:此题是多项选择题。

5 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

5.1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

财政投入是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的主要来源,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决定了城乡体育财政支付能力的差别。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呈不断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快于全国,居全国位次靠前,中部领先。安徽省统计局提供的2015年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6938.8元,增速为8.4%;农村居民为10821元,增速为9.1%。城镇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区域经济也存在较大差异,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地明显优于其他地市。当前,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进程中的障碍主要是城镇与乡村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以及各种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上。城市体育发展资金由省市财政提供,财政状况较好,资金相对比较充足。但县级财政收入基数小,发展农村体育的资金难以保证。经济水平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上,影响着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只有大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才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2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差异

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将城市和乡村分割为“二元体制”,居民户籍也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类。这种城乡二元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居民在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力,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体现在城乡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向城市社区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设施)比较充足,覆盖范围广泛,相反,政府向农村地区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设施)十分有限,依靠农民自给自足,导致本来收入水平就低下的农民负担加重。这种不合理、不均衡的城乡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方式阻碍了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5.3 城乡体育健身意识不强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地位、功能、价值、现状和发展态势的主观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等。体育意识是产生具体体育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增加体育人口,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等作用。

调查显示,安徽省城乡居民的体育意识不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到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接受教育程度高、经济发展强,城市居民体育意识相对高于农村居民。目前,安徽省农村居民体育意识非常淡薄,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农村居民甚至认为“没病就是健康,劳动就是体育”,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还不如去劳动,宁可闲时打牌、看电视,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种对体育运动认识浅薄的思想在农村居民心中根深蒂固,导致他们不关心体育,更不关心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导致农民体育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村经济落后、体育文化教育落后、农村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不够、传统文化观点的束缚等都是农民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而农村居民恰恰又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服务主体不了解公共体育服务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5.4 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领与保障。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各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事业也不例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升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安徽省“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开展,增加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并根据此目标制定相关计划,到2010年全省要在4000个行政村建设农民体育场地设施,并培养一批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发展一定规模的农村体育组织[5]。《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提出:“要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活动体系、指导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组织体系等五大体系,基本建立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6]这些政策的提出与施行,保障了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但对贫困落后地区,还缺乏专门性政策来引导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2014年,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占到全国的5.7%,居全国第8位。目前,安徽省是全国重点扶贫区域,贫困人口达到400万人,扶贫范围广泛,开发区域涉及15个省辖市(铜陵除外)和70个县(市、区),其中31个县是国家和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贫困村数量多达3000个。这些落后地区人口密度大、环境恶劣、地域偏僻、资源匮乏、交通闭塞、或负荷超标等问题,是整个安徽省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难点。

6 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6.1 大力推行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策

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都可以享受到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全体居民生活品质得到保障。因此,政府要大力推行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策,积极完善体育产业经济政策,建立贫困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专项资金;合理制定公共体育服务优惠政策;创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政策等。

6.2 创新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

单单依靠政府供给已经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必须开拓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新市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市场。政府要重视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培育壮大社会组织,以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打破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体育环境。在农村地区,要积极创新多元化公共体育供给模式,要根据地方特色,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与农民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农村学校体育相结合;与农村招商企业相结合;与地方旅游业相结合等。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最终形成依托政府力量,由市场运作、积极发动社会和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方式。

6.3 完善公共财政指出结构,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制度能够促使体育财政资源公平优化配置,是保障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主要包括国家专项拨款、各级政府直接投入、公众集资修建、体育彩票公益金、各种社会捐款等。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优先发展“竞技体育”,中央以及地方体育财政拨款更多用于发展竞技体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对公共体育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投入,但所占比例依然很低,用于竞技体育的经费比重仍然较大,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积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财政制度,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安排中央、省市、县、乡镇财政的合理分配,并适当地向贫困落后地区和群众倾斜,不断缩小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差距。

6.4 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

统筹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消除城乡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不公平,既要大力创造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又要创造软环境。因此,必须要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与健身意识,一方面要激发城乡居民参与公共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与健身意识。政府加大对全民体育与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公共体育组织机构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化的手段,对体育法规、政策、制度和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应聘请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体育健身讲座,传授体育锻炼知识,提高农村体育人口比例;各地方发挥地方特色,举办符合地方特色的趣味性体育比赛,营造一种良好的健身氛围,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大军里来,营造农村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7 结 语

综上所述,应在新时期国家提出的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和公共体育服务财政制度,以创新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为抓手,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逐步实现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挥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中的战略桥头堡作用。

[1]师罗华.新型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之一[EB/OL].[2016-08-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f5e57b0102vs4l.html

[2]姚彬彬.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42-43

[3]薛元.“十二五”期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20):17-19

[4]巩东超.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建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8):66-68

[5]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N].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09-05(05)

[6]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6-06-15].http://ah.people.com.cn/n/2012/0620/c338606-17166 518.html

[7]安徽省统计局.2014年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安徽日报,2015-02-26(07)

(责任编辑:胡永近)

2016-08-26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研究”(sk2015A579)。

王爱春(1983-),安徽怀宁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1.022

G80

A

1673-2006(2016)11-0081-05

猜你喜欢

均等化农村居民安徽省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成长相册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