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嵊泗县贻贝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思索

2016-12-20罗海忠吴一挺虞丹君

中国水产 2016年12期
关键词:嵊泗贻贝苗种

文/罗海忠 陶 蕾 吴一挺 章 霞 虞丹君

浙江省嵊泗县贻贝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思索

文/罗海忠陶蕾吴一挺章霞虞丹君

近年来,贻贝产业依靠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嵊泗县的重要海洋支柱产业,但持续高速发展的贻贝产业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例如苗种质量问题、贻贝质量问题、养殖问题、销售问题以及养殖海域等,这对嵊泗以至舟山的海洋经济、社会、民生皆存在重大影响。

为促进贻贝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贻贝产业现状为突破口,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力争补好贻贝养殖产业短板。2016年3月~4月,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调研团队赴嵊泗县开展贻贝养殖专题调研。调研小组实地走访了枸杞乡4个社区6个村,嵊山镇3个社区6个村,听取了乡镇干部、村集体负责人以及贻贝养殖、加工主要从业人员就目前贻贝养殖、加工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思路等方面的汇报,发放贻贝养殖、加工调查问卷233份,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最终形成如下报告。

一、背景与意义

贻贝,属软体动物门(Mollosca),瓣鳃纲(Lan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贻贝科(Mytidea),是一种营足丝附着生活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俗称“海虹”、“壳菜”,“淡菜”。贻贝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素有“海中鸡蛋”的美称。

嵊泗县贻贝产业为代表经历了四个阶段:1958年~1975年“初始发展”阶段的自然海区采苗、北苗南运,1976年~1985年“突破发展”阶段的紫贻贝成功育苗、苗种基本实现自给自足,1986年~2005年“全面发展”阶段的养殖面积与产量高速提升、产品出口国外,2006年~现在“科学发展”阶段的厚壳贻贝工厂化人工育苗成功、贻贝产业进入全面科学化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有序发展,嵊泗县贻贝产业已形成集苗种生产、海区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和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03年嵊泗县被评为省级万亩贻贝产业化示范园区;2010年,嵊泗县荣获中国渔业协会评定的“中国贻贝之乡”称号。贻贝养殖已然成为了嵊泗县的重点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

二、贻贝养殖产业现状分析

2015年,嵊泗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为2.24万亩,其中贻贝养殖面积有2.03万亩,占养殖面积的90.6%,贻贝总产量为9.51万吨,占全县渔业总产量的26.8%。嵊泗贻贝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枸杞、嵊山、壁下,而作为嵊泗县贻贝养殖主产地的枸杞乡,2015年海水养殖面积达14370亩(其中紫贻贝养殖面积5850亩、厚壳贻贝养殖面积8520亩),总产量为5.625万吨,占全乡渔业总产量的50.7%;海洋捕捞总产量48430吨,占全乡渔业总产量的43.6%;涉养户数655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0.3%。嵊山镇贻贝养殖总面积为1527亩,总产量为21409吨,占全乡渔业总产量的34.7%;海洋捕捞总产量39984吨,占全乡渔业总产量的64.9%。

2015年,枸杞乡的养殖从业人数占渔业从业人数的21.33%,嵊山镇的养殖从业人数占渔业从业人数的8.95%。2008年以来,枸杞乡的养殖/渔业从业人数占比是嵊山镇的的2~3倍,枸杞乡、嵊山镇的捕捞从业人数占渔业从业人数的占比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有所下降,养殖占比维持稳定,说明在这十年期间贻贝养殖已成为枸杞和嵊山渔民稳定产业。

经本次调研统计,2015年嵊泗县枸杞乡和嵊山镇贻贝养殖总体以厚壳贻贝略多,紫贻贝养殖面积达44.85%,厚壳贻贝养殖面积占55.01%,两者相差不多,但养殖产值则以厚壳贻贝为主,占比81.00%。

经统计,2015年枸杞乡和嵊山镇的贻贝加工企业总计销售鲜贻贝为3.1737万吨,占贻贝总产量的33.37%,加工产品总计消耗贻贝鲜产品1.9535万吨,占贻贝总产量的20.5%,主要加工产品为冻干类、冻半壳类和贻贝干,剩余贻贝为养殖户批发销售,占贻贝总产量的46.13%。嵊泗的贻贝加工产品形式较为传统,产品比较单一,加工产业的发展存在优化拓展的广阔空间。

此次调研总共发放贻贝养殖业调查问卷23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15份,回收率达93.4%。经统计,嵊泗县的贻贝养殖从业人数年龄结构层主要集中在50~60岁,其次是60~70岁,40~50岁、30~40岁青壮年力量缺乏;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殖从业人员中,养殖经验5~10年者占比56.65%,11~20年者占比29.48% ,而养殖主力军—50~60岁的养殖人员养殖经验普遍达5~10年,可见嵊泗贻贝养殖业从业人员虽然养殖从业经验丰富,但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文化程度不高,养殖后续更新力量薄弱。

三、贻贝养殖产业的主要短板

(一)苗种供应问题

经调研发现,嵊泗贻贝养殖苗种基本依靠外购,存在供应量不稳定、成活率不高、出肉率低等问题。尤其是紫贻贝苗因北苗南运,受海域水质环境变化影响较大,苗种质量不可控。同时,个别中间商图谋暴利,以紫贻贝假冒厚壳贻贝坑害养殖户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养殖技术问题

嵊泗县的贻贝养殖技术来源主要是自主研究和当地政府技术指导,比例分别为68.3%,31.6%,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嵊泗县贻贝养殖村集体、合作社、当地政府等普遍存在资金相对匮乏、技术服务团队力量薄弱、养殖基础设施更新缓慢等问题,难于开发新的养殖模式和优化养殖技术。

(三)产品加工问题

本次调研重点走访了嵊泗县3家贻贝加工企业,分别是嵊泗融昌水产有限公司、嵊泗县华利水产有限公司、嵊泗顺达海鲜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产品是传统的贻贝冷冻品、贻贝干。加工产品品种单一,销售模式比较传统。且嵊泗的贻贝加工产业由于地理位置限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园区,深受资金、原料质量、加工技术、销售市场、交通条件等的限制。同时,贻贝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贻贝壳)处理手段较为初级,缺乏行之有效且经济环保的处理工艺。

(四)养殖品质问题

受地理位置所限,枸杞、嵊山避风防浪的可养区间较少,目前养殖容量已接近饱和。而养殖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增加养殖密度,缩短养殖间距,不断向外扩展养殖空间,由此造成养殖内圈生物饵料欠丰、养殖周期延长、养殖贻贝品质下降、养殖风险加大等后果。此外,常年养殖作业废弃在海底的桩、绠、绳浮筏和废弃海岸边的贻贝壳等都在不断增加,养殖海域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养殖贻贝品质也受到了间接的影响。

(五)产品销售问题

目前,国内贻贝市场供求关系波动,养殖户对形势预判失准,一哄而上跟风养殖,导致贻贝(尤其是厚壳贻贝)存货积压。从调研结果来看,嵊泗贻贝销售途径主要通过合作社集中销售、批发给加工厂或者中间商两种方式,占比分别为51.7%、40.9%,自主营销只占7.3%,而网上营销方式几乎为零。嵊泗贻贝营销理念落后,竞争意识缺乏,陷入发展瓶颈。传统销售模式受市场饱和度、冷链技术、运输等因素影响面临极大挑战,往往造成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利润下降等后果。

(六)养殖保险问题

养殖户大多存在小农意识,认为参保成本高,对养殖保险的保障机制以及理赔效果存在质疑等,对养殖保险关心不足。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枸杞乡水产养殖保险参与户数只有2户,占全乡养殖户的比例为0.1%,在经历了2015年台风“灿鸿”的重创之后,养殖保险对参保养殖户进行了灾后理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户的损失,使得养殖户养殖保险意识有所提升,另外相较于淡水渔业以及其他农业保险,渔民的养殖保险成本较高,财政补助资金略低,加之贻贝养殖设施更新换代后较之前的更为牢固,养殖户投保积极性依旧低迷。

(七)养殖海域问题

经调研,2014年嵊泗县枸杞乡海域养殖使用确权项目面积为14147亩,实际贻贝养殖面积为14370亩,超出了枸杞乡的养殖确权海域面积;嵊山镇贻贝养殖确权面积内的1527亩养殖海域都已开展贻贝养殖,目前无闲置的养殖海域可供渔民养殖。可见养殖海域紧缺的矛盾在保障渔民转产转业以及海洋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日益严重。

四、贻贝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贻贝养殖之于舟山,是关乎民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重点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引导嵊泗贻贝养殖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清发展思路,强化“三产”融合

“嵊泗贻贝”作为舟山贻贝产业的排头兵,是舟山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典型,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贻贝产业发展,理清发展思路,强化“三产”融合。

一要保障第一产业链—贻贝养殖产业的绿色发展。贻贝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现有的基础上,推进贻贝苗种繁育推一体化进程,加强贻贝产地以及产品的无公害认证工作,推进文化贻贝养殖、休闲贻贝、生态贻贝等新型贻贝养殖模式的发展,切实保证贻贝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三产融合”奠定基石。

二要强化第二产业—贻贝加工产业的创新发展。贻贝加工产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良贻贝加工产品品种和销售模式,解决贻贝加工产业限制条件—平台建设、物流限制、保鲜技术、产品质量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实现贻贝产业的升级转型,提升贻贝产品的出厂竞争力,构建贻贝品牌效应。

三要加快贻贝第三产业的开放发展。“嵊泗贻贝”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结合嵊泗“美丽海岛”建设的实施,把握先手优势,深入挖掘贻贝生产区域特质、工艺特点和文化底蕴,带动舟山的特色渔业物资营销,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和销售模式创新,构建贻贝产业多维式发展的新气象,铺平贻贝开放式发展的道路。

四要推进贻贝“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贻贝产业应当结合舟山的旅游资源,带动嵊泗贻贝休闲渔业的发展,发挥“轻文化”的力量,科技推动贻贝第一二三产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贻贝养殖、加工、出售“一盘棋”,产品、信息、物流、旅游、文化“一张网”的新格局。

(二)丰富产品市场,打响“供给侧”改革

贻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贻贝产品的市场,落实贻贝产业“优质、优产、零库存”的目标,实现贻贝产业的绿色和谐发展。

第一,提高贻贝产品质量,打造绿色健康产业。在贻贝市场运作中,应以初级水产品安全保障为重点,建立健全水产品“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的工作机制,深化贻贝现有产品的质量溯源管理,严抓养殖、生产、出售等各环节,加强产地认证、产品认定、质量检测等良好行为规范,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逐渐实现贻贝溯源体制的由点到面,由表及里。

第二,优化贻贝产业结构,拓展贻贝产品市场。在现有产品—干品、冻品、调味品的产业基础上,积极开展贻贝高经济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努力改良贻贝加工产品包装,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实现贻贝产品的多样化,市场化,打造品牌化的贻贝产业。

第三,激活贻贝产业微经济,激发“双创”新活力。舟山应当借助新区发展的东风,充分应用长三角有利的经济和地理优势,发展“互联网+现代渔业”的新型业态,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当下时兴的经济营销手段来打造贻贝的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新商机,使互联网成为助推贻贝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实现贻贝市场的绿色、便捷开拓,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第四,革新贻贝产业销售模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动贻贝产业与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中小学生教育与贻贝产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实现农耕文明的传承;积极革新渔家乐的组织形式,结合旅游业,融合生产、消费和体验的立体式营销模式;积极在周边城市社区设立贻贝鲜销点,积极引导国内水产品市场消费,推动优质水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营房、进养老院等,不遗余力的带动舟山贻贝产业的品牌建设和经济发展。

(三)加快科技创新,解决关键技术

第一,提升苗种繁育能力,保障贻贝产业发展。首先,应当助力推进贻贝苗种繁育推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现有的省级贻贝良种场的繁育能力,并进一步兴建国家级良种场,持续强化贻贝苗种繁育能力,扩大贻贝良种覆盖率。其次,依托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加强贻贝苗种改良、繁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研究,同时,政府应当构建贻贝苗种监管动态长效机制,增强对本地苗种和外来贻贝苗种的质量监管,要追本溯源,并跟踪养殖过程,逐步实现苗种链、监管链、信息链“三链合一”的监管体系。

第二,优化养殖技术,助推现代化渔业进程。首先应立足当前,依托原有产业基础,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联合力量对嵊泗县贻贝养殖技术、养殖设备、养殖品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优化。其次,应当积极向国内外先进贝类设施养殖技术靠拢,围绕工厂化苗种培育、新能源应用、高效养殖工程等方面探索贻贝养殖技术的新发展,

第三,减少产业污染,构建海洋生态文明。贻贝产业的污染重点贻贝加工产业废弃物——贻贝壳的污染。据调研,2015年嵊泗全县贻贝总产量为9.51万吨,将近产生5万多吨左右的贻贝壳被,部分废弃的贻贝壳堆积或倾倒至附近的海域或海滩,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贻贝加工废弃物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维护嵊泗“绿水青山”的重要举措。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渔民利益

第一,健全养殖生产组织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首先政府应当做好贻贝产业链发展的“基石”,丰富工商、渔业、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手和资源,加强贻贝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其次,应当切实加强村集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中应积极提供各类服务,此外,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发挥主体功能,在生产和销售中答疑解惑,指导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开展生产等,提升各行业经济收入。

第二,完善养殖海域使用权承包流转机制,助推渔民增产增收。首先,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法》以及配套法规制度,明确海域产权主体,增设挂牌出让作为海域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放大村集体管理使用权限,同时,效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行海域股份合作制,加强渔民海域使用权收回补偿制度,保障渔民经济收益,缓解渔民“失海,失业”的严重局势;此外,条件允许范围内,建立贻贝养殖最低保障线,设立“贻贝养殖保护区”,建立有效的海域评估机制,确保该贻贝养殖海域区域长时间不会随着海洋产业功能区划的改变而改变。

第三,强化政策和金融保险支持,减少渔民经济风险。针对舟山台风、寒潮等气候特性,舟山贻贝产业的发展应当尽量施与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以及加强渔业灾害保险的实施。政府应当积极联合保险养殖公司,共同参与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保险流程设计、风险分散安排、基层体系建设、创新险种开发等,增加渔业保险保费补贴,形成“两只手”强力合作推动水产养殖保险在贻贝产业发展中的运用。同时应当积极完善渔民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等制度,探索应用信贷担保、贴息、抵押等方式作为经济杠杆,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支持渔业发展,减轻渔民生产的经济风险,提高渔民生产积极性。

(五)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加强基层养殖团队建设,培育新型职业渔民。首先,应当立足于当前贻贝养殖的主体情况,加强当地养殖户的产业教育,提升渔民创业能力和就业技能,从而实现贻贝“经验养殖”到“科技养殖”的发展。其次,鼓励、扶持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返乡人员的养殖从业,各类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实现养殖人员的“质与量”的拓展,同时,加强涉海专业大专院校的青年骨干培养,提供政策扶持,资金鼓励,增强年轻人从事贻贝养殖的信心和动力,也可实行定向培养,定向就业,降低教育资本,缓解就业压力,为贻贝养殖产业更新年轻血液,注入蓬勃活力,推动贻贝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构建专业人才服务团队,强化科技支撑。首先从政府、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高校等各个层面选拔以水产引种选育、高效健康养殖、设施养殖、疫病诊断防控、环境生态保护、质量安全检测、市场营销等重点领域的优秀人才组建人才服务团队,在贻贝产业各个重要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其次,借助舟山市海洋新区建设的东风,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海洋人才基地”,加强贻贝养殖高新技术、贻贝产品的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海洋生物医药等众多方面的能力建设和技术研发,引领贻贝产业发展新气象,促进渔业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此外,继续加强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等院校涉海专业的教育,继续发挥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大海洋研究中心、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科研示范作用,持续保障贻贝产业人才资源供应,释放人才红利,协调贻贝产业的高新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猜你喜欢

嵊泗贻贝苗种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贻贝、海虹、青口、淡菜……到底有何区别
噪音太吵,贻贝受不了
NOWHERE LAND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农田餐桌——探秘嵊泗列岛》
全球贻贝产量减少导致贸易受挫
基于Ⅲumina平台的厚壳贻贝外套膜转录组从头测序
舟山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