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2016-12-20阳静杨林炜
阳静,杨林炜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
创新型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阳静,杨林炜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使得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型企业的主流发展模式也从最原始注重效率和质量型企业、到之后的灵巧型,再到当代创新型企业的转变。建设创新型企业能为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创新型企业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共存的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将要面对更多风险因素。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资金运转环境,如果创新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这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与控制。本论文使用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创新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研究设计,这对于推动我国创新型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创新型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预警系统
一、创新型企业的界定
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委在《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将创新型企业定义为:创新型企业是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型企业必须符合满足以下4个以上基本特征的企业即为本文界定的创新型企业,基本特征为:(1)有自主品牌,不是代工企业;(2)研发实力较强,研发人数在30人以上,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以上;(3)过去年内必须获得与主营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4)成长性较好,年收入增长率超过20%;(5)有创新性,过去3年内推出过新产品(工艺、服务);(6)商业模式创新;(7)主要通过内生方式而不是依赖并购方式实现增长。
二、创新型企业财务特点
(一)无形资产比重大
创新型企业最大的投资对象为科技研发等无形资产,创新型企业的资产中专利权、非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各种设计研发专有权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占主导地位并呈现上升的趋势。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将会成为企业的优质资源,其拥有量的多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和转让能力等,成为衡量创新型企业发展能力的一个有力杠杆。
(二)融资相对困难
创新型企业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广泛性等特点,要求其技术创新需要有稳定、大量和长期的资金投入,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方式的融资选择中,权益性融资将会成为技术创新型企业选择的主要融资方式,特别是风险投资。受我国政策环境、企业法律法规以及退出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投资在当前市场中没有建立一系列的机制,因此融资相对困难。
(三)较高的现金流
由于技术创新型企业具有较小的财务杠杆,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无形资产在融资方面往往存在的挑战是较大的,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大量的“净现金”流量,对无形资产进行连续不断投入,以此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保持。一旦企业缺乏政府的扶持或者投资人的再投资,并且不能用初期的日常经营利润来支持管理费用和研发投资,初始的投入就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企业将会面临困境。因此,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拥有足够的现金头寸,重视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四)不确定性高
创新型企业目前属于迅速成长的阶段,随着企业投资项目的开展和业务的开发,其业绩存在很大波动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和时间段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五)破产成本较大
如果资金不足短缺时,财务风险所面临的状况最坏就是公司破产清算。拥有大量无形资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其经营公司主要依靠的是知识产权,专利资本,科技创新等,一旦破产其前期投资无法收回就会耗费更大的成本,而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公司可以变卖其有形资产来减少损失。如果把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所承受的价值损失程度称为财务困境成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以无形资产为主的一些高科技公司,一旦陷入财务危机将承受的价值损失会高达80%,而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公司例如铁路、烟草、石油等承受的损失只有10%。因此以无形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创新型企业面临破产清算的成本更高。
三、创新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选取及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本文结合创新型企业的特点,构建基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风险组合预警模型,构建模型被解释变量为F,解释变量为X1、X2、X3、X4、X5、Y1、Y2。
F表示被解释变量,F=-1表示财务困境公司,F=1表示财务健康公司。
X1表示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值=(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该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资产流动性大小的指标,该数值越大,也就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
X2表示现金流量负债比率=(税后净利+折旧)/平均总负债;该指标表示企业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能力,该项指标越大,表示公司的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折旧也是企业现金流入的组成部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清偿债务。
X3表示留存收益总资产比率=留存收益/总资产;该指标用来检测公司筹资及再投资的能力,该项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能力越强。
X4表示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的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该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的指标,该项数值越大,表明该公司的投资价值越大。
X5表示现金流量资产比率=(税后净利+折旧+利息)/平均总资产;该指标用来检测公司总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公司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越强。
Y1、Y2是非财务指标。Y1表示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Y2表示审计意见,为0-1变量,如果审计意见为无保留意见则Y2=1,否则为0。
(二)数据来源和多元回归模型
根据本文对创新型企业的界定,筛选来自于沪深交易所的创新型企业。
样本1:选取2010—2012年ST创新上市公司以及相配对的盈利创新型上市公司;
样本2:选取2013—2015年陷入财务危机以及相配对的盈利创新型上市公司。
其中,样本1用来构建模型,样本2用来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
建立回归方程:F=a+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Y1+ β7Y2+ε
(三)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整体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表2: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自变量都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假设上通过了检验。于是得出回归模型:F=-0.78+0.569X1+ 0.105X2+0.397X3+0.085X4+0.057X5+0.583Y1+0.812Y2
1.表1显示上述模型回归的整体情况。模型的F值高度显著,回归方程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假设上通过了检验,并且Adjusted R Square为0.425,说明回归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力为42.5%。
2.通过对X1、X2、X3、X4、X5、Y1、Y2回归(见表2),所产生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而容忍度(Tolerance)水平均接近于1,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
3.从表2可知,X1、X2、X3、X4、X5、Y1、Y2的系数均为正,说明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值、现金流量与负债比值、留存收益与总资产比值、股东权益增长率、现金流量与总资产比值、独立董事人数比例、审计意见与公司财务健康的概率正相关,即与公司财务风险的概率呈负相关。
四、创新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运用的相关建议
创新型企业内、外部条件及环境发生着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风险和现金流量等。因此,企业在使用此类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与自身特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互相补充,避免企业财务报表的美化等问题。
(一)注重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创新型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首先,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特性,因此它们存在的财务状况也是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对企业经营范围、规模大小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次,创新型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等,对信息的收集、财务危机预警的侧重点以及警报的临界点都不同;最后,一个企业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产时期,对财务危机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总而言之,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要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才能更准确的做出防范措施。
(二)定量与定性相互补充
想要让财务预警模型反映出更加准确、全面的财务状况,一定要将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如产品市场份额、新产品开发、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等,这些都是反映一家企业财务报表表现出来的经营状况以外的关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信息。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由于知识资本等一些创新型企业特有的资产不断增加,使单一的财务比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预警能力会降低,然而越来越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却未被引用;其次,我国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新法律《破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使企业财务风险比率的预警能力更加精准;再次,我国法律的变换,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都会对财务风险预警的临界值产生影响;最后,世界上各行各业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加,整个企业结构也不尽相同,这样会降低预警系统的敏感度,因此,一个时代的发展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
(三)避免企业财务报表美化情况
本文在选取企业财务数据时均已忽略了经营者美化财务报表的情况,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经营人员刻意美化财务报表数据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这会使得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存在误差。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类科研项目“创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1]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经济研究,2009,(1).
[2]李敏.基于F分数模型的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3.
[3]日本中小企业厅.日本中小企业白皮书[R].2009—2013.
[4]鈴木健.六大企业集团的崩溃[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2008.
[5]Pak Tee Ng.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J].Human Systems Management,2010,(23):93-100.
[6]Daniel P.Forbes.Are some entrepreneurs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oth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