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足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分析
2016-12-20宁雪峰孙丹凤
杨 瑞,宁雪峰,王 晶,李 蔚,孙丹凤
(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中药浴足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分析
杨 瑞,宁雪峰,王 晶,李 蔚,孙丹凤
(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目的:观察中药浴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并发下肢DPN患者80例,根据采取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凝等常规治疗 .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川芎、红花、黄芪、当归等)水煎浴足.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期间每周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结果:三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NCV)较治疗前整体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俗的总有效率中中药组87.5%,对照组7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效平均时间中药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水煎浴足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DPN疗效显著.
中药浴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以后者为常见.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其患病率有10%~96%的较大差异.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风险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等相关[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多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为主,临床表现为肢端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后期甚至导致下肢血管腔变窄、血流变慢,出现肌萎缩及瘫痪.许多糖尿病中医临床证据显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始终存在气阴两虚兼血瘀的病理[2].兰州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于2008年在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凝、对症等治疗基础上,增加自拟中药固定组方水煎浴足,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兰州市中医院糖尿病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史5~10年,并发下肢DPN患者80例,根据所采取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1(60±7.2)岁,糖尿病并发下肢DPN3个月~8年,平均4.2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6(61±8.3)岁,糖尿病并发下肢DPN5个月~7年,平均4.4年.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采纳《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④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DPN[1].在此基础上肌电图显示腓总神经或正中神经传导障碍;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3 中医诊断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型.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80岁者.②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③合并感染者.④伴肢体坏疽者.⑤伴严重心、脑、肝、肾等原发性疾病.⑥不能配合治疗方案,未坚持完成治疗周期.⑦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1.5 治疗方法
中药组与对照组均予以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措施调控血糖,且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于7.0%以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1次/日,肌注;依帕司他,50mg,3次/日,口服;前列地尔,5μg,1次/日,入壶;拜阿司匹林,100mg,1次/晚,口服.中药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改善局部循环的自拟中药组方(黄芪30g、当归30g、红花30g、川芎20g、透骨草30g、炒苍术20g、羌活20g、独活20g、玄参25g、知母15g、甘草6g)水煎浴足,并保持水温反复擦洗30分钟,然后足底按摩20分钟,1次/日.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期间每周检测一次临床症状及震动觉、温度觉、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肌电图测定NCV较治疗前提高5 m/s以上;有效:临床症状较前改善,肌电图测定NCV比治疗前提高3~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各指标未达到以上标准.期间每周对两组显效和有效总数进行统计,对比两组间见效平均时间.
2.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对主要症状及体征(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进行治疗前后询问检查,并数字化处理评分;②治疗前后检测踝肱指数;③治疗前后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3 结果
3.1 疗效比较
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2 见效平均时间比较
见效平均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见效平均时间比较
3.3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检测时间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药 组 40治疗前 35.3±4.3 42.8±5.2治疗后 46.5±3.8①② 55.6±4.3①②对照组 40治疗前 34.7±4.5 43.2±4.6治疗后 39.6±3.9① 47.4±5.1①
3.4 踝肱指数比较
踝肱指数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踝肱指数比较(±s)
表4 两组踝肱指数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例数 检测时间 左侧 右侧药 组 40 治疗前 0.77±0.15 0.79±0.11治疗后 0.97±0.13①② 1.02±0.17①②对照组 40 治疗前 0.78±0.12 0.80±0.16治疗后 0.90±0.11① 0.92±0.13①
4 讨论
DPN由多因素引起,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糖代谢紊乱状态,糖基化产物沉积、多元醇旁路激活、局部微血管受损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有关,造成周围神经水肿、坏死,末梢神经轴索变性及节段性髓鞘脱失,影响神经传导速度.本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消渴病患者迁延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不行血,脉络痹阻、筋脉失养,辩证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中药浴足熏洗属于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之一,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能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因药物不经胃肠,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皮肤吸收,经脉传导,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快速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神经病变的目的,较之内服舒适,安全.本科室针对气阴两虚脉络瘀阻DPN患者,足浴方中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红花、川芎等祛瘀通经;玄参、知母等养阴荣筋;透骨草、羌活等舒筋活络;甘草益气健脾,调和各药.全方具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红花、伸筋草等药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黄芪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可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4];红花还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作用[5].玄参、知母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纤溶等作用,诸药合用,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运进一步通畅,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加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对照组均缓解DPN患者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踝肱指数.但中药组在研究比较的相关疗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提高了总有效率,且中药浴足配合常规治疗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临床应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DPN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06(07):447-498.
[2]范冠杰.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糖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3-33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9-380.
[4]谭小瑶,唐兆春.黄芪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J].齐鲁医学杂志,200l,16(1):11.
[5]郭长秀,王艳苹.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07,2(17):7l-72.
R587.2
A
1009-2102(2016)04-0067-04
2016-07-20
杨瑞(1978—),男,河南开封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