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单车行:苏杭公共自行车体验之旅

2016-12-20陈家瑶

中国自行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使用率都市市民

文:陈家瑶

都市单车行:苏杭公共自行车体验之旅

文:陈家瑶

The Experience Tour of Public Bicycles in Suzhou and Hangzhou

杭州公共自行车点

暑假时和社团里的小伙伴们组队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名称为“都市单车行”。调研的目的是寻找城市公共自行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的地点定在杭州与苏州。为了使“都市单车行”的活动顺利进行,在实践活动前期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如阅读网上介绍公共自行车的资料,还进行了联系公司、查路线、订宾馆之类的“导游”工作,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带队出行的辛苦,并对“导游”行业充满了敬佩之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这里粗略谈一些自己在活动中的感触。

杭州公共自行车

实践队在杭州骑行中,令我们最为感慨的是杭州市民的高素质。我在幼年乃至上学期间曾多次去过杭州,但这次去是真切感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素养之高 (当然也有可能是G20的关系)。路边的老大爷会热心为你指路,如果你听不懂杭州话,他会用笔在纸条上写下来;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过马路,车辆在离你10 m开外的地方就会减速。虽然听说杭州的“车让人”闻名全国,但当真正亲眼目睹3个车道的车一起停下,不鸣喇叭,安静地等待行人通过的时候,还是会感到惊喜,让人不禁感慨:到底是什么样的城市才会有这样的市民。

众所周知,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为了解决公交最后1 km的问题而建,但是为什么杭州推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会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这和杭州市民的素质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者大部分是杭州市民,政府的举措要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有较高的使用率,这一项目才能发展。我们在每天出入宾馆的路上或调研的路段,都可以看见骑着公共自行车的市民,可以说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是活的,是有生气的,而不是路边的摆设。在采访负责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的金通科技有限公司时,行政管理人员就提到了关于杭州市民素质的话题,他表示市民的帮助和理解为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推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动力。

由此可见公共自行车关系到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只有解决好了使用者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行车的问题。这个问题无外乎两个方面,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和自行车的有效管理。前者决定了使用率,后者决定了包括车辆找回、维修、搬运在内的后期管理问题。可就是这两点,又有哪个城市是可以轻易做到的呢?建设文明城市这么多年了,虽然不可以说全然没有进步,但似乎还称不上卓有成效。

来到苏州,看到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苏州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不高,而且道路管理也差强人意。早上出行高峰期间,并未能见到骑公共自行车的市民,大部分人都在使用自己的小摩托车、小电瓶车,而且道路交通状况极其混乱。尤其是在去苏州博物馆的旅游景区路段,展现出来的市容远不如杭州。苏州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低,除了站点布置不合理外,我想这与苏州的交通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少国内城市已开始逐渐发展起了公共自行车交通,在一些小城市,比如我的家乡慈溪也有。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实践,也许我根本意识不到慈溪的街头巷尾也出现了“小绿”(当地的公共自行车)。然而看论坛里的帖子,大家对公共自行车的态度好像并不友好与认同,诸如“劳民伤财、政府的面子工程、为了与周边城市比较”等等的负面言论满天飞。尽管这个项目是好的,政府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细想一下之所以被网友吐槽却是有原因的:

1 慈溪作为隶属于宁波的县级市城市,城市的发展水平尚未达到要求,人车分行的道路很少见,并不具备发展公共自行车的基础条件。

2慈溪人的城市交通意识不够强。行人、车辆肆意闯红灯,交通混乱。“车让人”的现象几乎看不到,在目前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都市自行车是一个很复杂的民生问题,无论是从生活角度出发还是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关注它、了解它并研究它。

3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不高,仅10多条公交线路,每一站100 m左右的距离。城区面积小,大多数市民认为有这个精力取车、锁车还不如走路方便。

4作为宁波市的一部分,公共自行车的系统居然是独立的,很多在宁波市区工作的人回来还需重新办卡,使用范围过小。

为此,我以为城市在发展公共自行车之前不如先把其他事情做好。比如完善公交线路,完善城市道路基础建设,实现人车分行,增强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倡导文明出行。作为地方政府而言,不是所有的新鲜玩意都一定要尝试,而是要量体裁衣,找到适合不同城市发展的道路和方法,才能获得市民的拥护和支持。

2016年去过的城市还有重庆和成都。重庆是山城,对于重庆的自行车使用现状我并没有特别的印象,只是觉得假如在山城能自如地骑自行车,也许中国说不定能出几位环法冠军了。像笔者这样的腿力就无法胜任重庆的山路骑行,连卫津河进东门的那个小拱桥对我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在重庆如果想要发展公共自行车可能会很困难吧。

与重庆相比,成都的规划颇有意思,成都的出租车司机一定是中国最省心的出租车司机。成都就像是一个大环围起来的城市,平时司机可以绕开交通情况复杂的内城走外环,外环车少,开得快,节约时间,行驶里程又比走内城多,真是出租车界的一处奇葩存在。当然,这里也是一个可以提倡公共自行车的好地方呢。

虽然杭州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了,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尽管杭州的规划目标随着项目的推进慢慢从1 km变成了倡导绿色出行,但要真正实现绿色出行还有很多方面要进行考量。从这次实践情况来看,第1天在杭州通过亲身实践,熟悉了公共自行车的各种情况。因笔者是负责带队的人,自然也就负责了线路规划,本想通过手机里的地图来自动导航,但遗憾的是像高德百度之类使用率极高的软件也没有自行车的规划线路。目前此类软件大多以汽车、公交、地铁、步行出行为主,而作为政府倡导的环保自行车线路并没有被详细规划。从网上查阅资料时了解到,在去年高德和百度两家网站曾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地图详细化计划,并且都决定要开展制定自行车线路的工作,看来地图的主创们也都考虑到了这个方面的问题。另外公共自行车除了信息上的缺口,还有其他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公共自行车的维修、调配、后期管理以及宣传等。

总之,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自己感悟很多,收获不少。都市自行车是一个很复杂的民生问题,无论是从生活角度出发还是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关注它、了解它并研究它。

猜你喜欢

使用率都市市民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穿越水上都市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