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行车,让城市更美好!

2016-12-20晓云

中国自行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代步

卷首语

自行车,让城市更美好!

More Bicycles, Better City

今天,是时候提出“自行车,让城市更美好的!”的口号了。

现在的一、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三线以下的县(市)镇,在做城市规划时,已经很少有人不把“自行车”这个元素放进去的了。自行车已不再是简单的个人代步工具,而是作为政府主导的公共产品,成为城市规划、市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大力发展自行车产业,永久、凤凰、飞鸽、五羊等一系列品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奠定了中国自行车民族产业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自行车独领风骚30年,成为民众生活、工作、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个时候的“自行车厂”对国家的贡献,那叫一个“巨大”!那个时候的“自行车人”对自己的工作,那叫一个“自豪”!那个时候的“骑行者”对自我的界定,那叫一个“时髦”!

那个时候:自行车,让生活真美好!

曾几何时,这一风景线消失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汽车占据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各城市汽车拥堵的今天,一种带点怀念,有点奢望的想法常常会在人们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自行车文化能否在城市悄然复苏?

进入21世纪,这种“复苏”开始了,而且越来越热烈、越来越红火。自行车的功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不再是代步的工具,而是健身、旅游、休闲、运动的方式之一。自行车的属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不再是个体的出行方式,而是城市交通规划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量用以“租赁”的自行车,不再是“私有”的,而是“公共”的。

互联网呼啸而来,就像一根魔法棒,在改变了传统出行模式的同时,也激发着自行车自身的变革。不仅外形变得时尚、轻便、小巧,自行车更是有了“智能芯”,成为百度、乐视、小米等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研发“新宠”,更有随取随停的“摩拜”自行车风行北京、上海两大城市。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亚洲自行车精品博览会中,全国自行车工业信息中心联手《消费日报》主办“骑行天下”论坛,推选出“2016年长三角十大公共自行车推广典范城市”和“2016年长三角十大最美骑行城市”;联手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策划“中国自行车文化名城”系列活动,并将昆山作为首站,演绎昆山自行车品牌的文化力量。

同济大学研究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诸大建教授认为,中国城市交通的理想模式首先是照顾步行,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巴士和地铁,而连接它们的应该是自行车。诸教授称其为“骑乘骑”模式。

今年愚人节谷歌发布视频,勾勒了无人驾驶自行车的设想:点开遥控,自行车仿佛有个隐形人在操控,自动行驶、判断方向、查看路况,一切自如;可随意在自行车上接打电话、电脑办公,或只管尽情感受风的速度。这是现实么?不,这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真让人不得不感叹:自行车,让城市更美好!

猜你喜欢

代步
基于盲人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开发盲人代步车项目
蝶恋花·喜今逍遥游天下
代步一体化新型产品的设计研究
超迷你折叠代步电动车
楼道智能代步器亮相高交会 解决老年人上下楼难题
电动助力代步拉杆箱的研究与设计
从代步到骑行——重构中的中国自行车文化
设计“奇葩”的代步工具
在快乐中行走
平衡车不得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