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越:年轻的另一个名字叫勇敢

2016-12-20七月

家庭生活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男孩儿老师

文/七月

于越:年轻的另一个名字叫勇敢

文/七月

在这个新媒体不断侵占人们视觉和感官的时代,你是否也有着同样的感受,竟然迷恋上一种因做减法而讨喜的传媒方式——电台。只是如约地去聆听一段来自主持人的说笑与互动,跟着他的节奏感受那一刻的轻松与曼妙,活跃在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于越,就是带着你“解放双眼”的那个人。

而近期,正在央视一套、九套以及全国各大卫视热播的大型文献录片《筑梦路上》,也由这个大男孩儿担纲解说。一面是电波里风格活泼的他,一面是配音时声音浑厚的他,于越用声音诠释着他的无限力量和无尽可能。

每一个微小的爱好,都有隐形的力量

有传言说,这样两种人容易生出一副好嗓子,一种是天生自带艺术气息的金牛座;另一种是根生土长于哈尔滨,很幸运,于越两样都中了。这个来自冰城的85后大男孩儿,嗓音好听得让人叫绝。

翻看于越的成长履历,现今他能在播音界稳稳地安营,除了天赋异禀,家庭环境的熏染也有不小的功劳。于越从小在省委党校大院长大,父母都是教授,他自然就多了些参加文艺演出的机会,不知不觉间也练就了一身胆量。

在于越四岁的时候,一次妈妈带着他去公园玩儿,恰巧赶上了一场儿童比赛,小于越见到热闹的场面很兴奋,急得主动把麦克要过来,连唱两首他在大院里学来的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次“亮嗓”,他不仅赢得了掌声,还拿了奖,“奖品好像是一只小狐狸布偶,哈哈。”讲起幼年趣事,于越依然很开心。

这些“小打小闹”,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勇敢的小家伙儿身上。而最初发现于越嗓音别致的伯乐,是他的初中语文老师。那是一次课堂上,老师照例让几名同学逐句朗读经典散文《海燕》,让全班同学惊讶的是,轮到于越那里,老师并没有示意他停下,而是由他通篇读完。洪亮的声音,丰盈的情感,他的朗诵征服了老师和同学,也让默默无闻的于越瞬间有了光芒。

老师告诉于越,将来可以报考播音主持专业。这样的肯定让于越动容,但一心想着打球的他,并未把老师的建议认真地去规划。直到同样的一幕在他读高中期间情景再现时,于越才真正地重视起来。他的父母也觉得,是时候给孩子一次尝试,看看儿子是不是“做播音主持这块料儿”了。

父母之于孩子最暖心的关爱,就是成全他每一个微小的喜好。抱着审慎的态度,于越在母亲的陪伴下,参加了一场全国主播选拔赛,结果于越很争气,他不骄不躁,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黑龙江省第一名的好成绩。“果然是块值得雕琢的美玉。”于越的父母和老师感叹道。确立目标后,于越有了努力的方向,成绩呈爆发式地增长,最终,他以一个学霸的姿态,考入理想的学府——中国传媒大学。

比天赋更珍贵的是热爱。进入大学后,对配音的兴趣在于越的心中铺陈、蔓延,他开始着迷似的沉浸在学习与模仿当中。如果有镜头记录下那段时光,戴着一副耳机,边走边听,边听边说,一定是于越被捕捉到的最多的常态。

回望当年,于越很感谢老师细心地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也很感激父母愿意将这个细小放大,并给予鼓舞和力量。他说:“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做任何一件毫不起眼儿的小事情,都有可能让他从中汲取营养。比如看一场球赛,家长也许会心疼孩子‘荒废’了本该学习的时间,但孩子却在其中读懂了队员坚韧的品质、领会了他们的职业精神,被赛程中上演的奇迹所感动……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精神上的培养,都是无比生动的一课,绝不输于书本上的说教。”

把天赋和兴趣结合在一个点上,是一种幸运

如果在毕业季,只有一家让人艳羡的单位向于越敞开大门,他也就不必纠结了,有意思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电台同时录用了他,这下就尴尬了。一面是正式编制、北京户籍的现实诱惑,一面是给你自由,却充斥着冒险的未来,在周遭大多数人眼中,有保障的那一个才是首选。可于越偏偏不,和安全感相比,他更向往充满挑战的未来。

年轻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勇敢。徘徊在十字路口上,于越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听从内心的声音。最终,他选择了比较难走却满是风景的那一边,成为北京广播电台的一名主持人。

有挑战就会有荆棘。于越清晰地记得,“刚开始到台里时,我的工作是播报音乐资讯,早七晚五,一天下来只有300块钱的薪水,绩效打完7折后,拿到手里还不到两百块。”每个刚入职场的新人都知道,扣除杂七杂八的费用,于越悲催到“负收入”,一不小心就要往单位交钱。

“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这句爆红网络的话,虽然鸡汤味儿过浓,却很好地映射了当年于越的心情。自己愿意舍弃安逸,在一个性价比低的岗位坚持,不就是因为有一个工资之外的理由吗?“你看重的是发展,朝着更像你自己的方向发展。”于越这样给自己打气。

为了摆脱负面情绪,于越尝试转移注意力,他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喜欢的配音上。付出了精力,便有了经验。转眼间,经历五年的磨炼,于越已经是北京交通广播FM103.9《有我陪着你》、北京体育广播《1025动生活》和北京音乐广播FM97.4《越娱越乐》三档节目的主持人了。朝夕的陪伴中,他有了不少忠实的听友,业余时间配音的作品也多得可以拉出几张清单。

近日,正在央视每晚两集连播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是于越刚刚录制完成的“战果”。《筑梦路上》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共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中,体量规模最大、历史跨度最长、涉及事件最多的一部作品。能参与如此力作,于越的动力和压力交织着。

相比在直播间的恣意和抖机灵,这次的解说,于越则严谨得多,碰到拿不准的地方,他一定要挽起袖子查阅一番资料。录制中,他甚至对自己有些“用力过猛”,为了保持良好稳定的播音状态,他馋了不敢吃,“顿顿都是清汤挂面。”困了也不能睡,“睡醒之后肯定会变声。”于越坦言。每晚收工后,他几乎累到失语,和身边人聊天,无论对方问什么,他都回答“嗯”、“啊”。

今年6月,于越终于完美收官,完成了全篇32集、计时800多分钟,共19万余字解说词文本的录制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是从业以来的一次精彩晋级,连央视媒体也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以平实、浑厚、沉稳、内敛的解说,赢得了观众的喜欢和认可,人们很难相信于越今年只有29岁。”面对赞誉,于越不言苦累,他笑言:“每一个人都很辛苦,我能有机会,把天赋和兴趣结合在一个点上,已经很幸运了。”

感谢这个让人脑洞大开的时代

生活中的于越,和许多同龄的大男孩儿一样,率真、阳光,喜欢开玩笑,甚至是耍宝。《该死的录音师》是于越走红网络的一段音频,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严肃的作品。果然,点开音频的网友,都会被其中的一抹“诙谐风”戳中笑点,忍不住“度娘”一下“于越”这个名字。音频中,于越用调侃的方式,将一个配音员的“辛酸史”展露无遗。圈内的同行听后满满的共鸣,外行人听了也对始终在幕后默默付出的配音员多了几分关注。于越说:“有的时候面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是要反复地去迎合,音频浓缩了我们的部分日常,但也不要过度解读,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玩儿的东西,就图一乐。”

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有后悔过吗?面对疑问,于越坚定地说:“直到今天,我也没觉得选择自由发展的路有什么错,反而觉得自己还是太保守了。”于越回忆,读大学时,他觉得自己的长项是配音,将来围绕着这个内核发展,应该不会有错。但现在再回头去看,也不一定非要给自己画一个能力上限的框框,把未来圈在里面啊,适度地挑战一下新的领域,也未尝不可。

“眼界会决定你的视野。”于越认真地说。这样的感触,是近期闲暇时,他和朋友聊天时刚刚体悟到的。和他年纪相仿的朋友之中,不乏一些自由职业者,他们目前已经在创业的路上发展得越来越顺畅,涉猎的领域也愈发宽泛。看到好友大展拳脚,于越不免有些跃跃欲试。他说:“只要你有靠谱的想法,加上及时有效的执行力,就有可能创造价值。”比如现在,于越会生出一些踏足专业之外的念头,把业余爱好——体育,也当成一个新的起点向外延伸,“做一些关于运动健身方面的事情,也会很有趣吧。”于越猜想。

而关于传统电台的未来,于越一点儿也不担心,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热度与钟爱。面对网络主播等新媒体的侵袭,他笃信地说:“每一个物种都有它自己的生存领域,不是有了影像设备,留声机就要‘诚惶诚恐’,各有千秋吧。你看,听众听广播电台,就不需要花费流量啊。”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做你所爱的事,在逆境中依然有力量。”这样的信念,和于越的心态不谋而合。在很多年轻人忙着抱怨“这是一个拼家境、拼颜值的时代”之时,于越却在庆幸自己赶上最好的时代了。他说:“这是一个拼思维的世界,只要你有好点子,就有机会在最大的空间去发挥。最重要的是,零成本,就像听广播一样,不需要耗费流量,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果。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这个让人脑洞大开的时代。”

有些人的脑洞只是脑洞,而于越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总是想尽办法将脑洞化成生产力。一个热爱自由,乐观、勤快又认真的大男孩儿,从脑洞到执行,我们相信他的未来,一定会“海阔凭于越”。而如果你刚刚认识于越,不要紧,今后他将始终在配音与电台节目中伴你前行,于越的名字,终将是你成为一位忠实听友的理由。

编辑/张德博

猜你喜欢

男孩儿老师
看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嗜夸如命的男孩儿
六·一放假么
害怕自己是同性恋的男孩儿
我是五个男孩儿的妈
我要坐着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