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的网媒呈现模式研究
2016-12-19张瑞
张瑞
摘 要: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网络媒体在新闻的呈现样式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有关会议新闻的报道也日臻新颖和趋于成熟。本文拟从人民网有关2016年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切入,通过分析其栏目设置、内容范围、语言风格、界面形象等,辨证探究该网媒的会议新闻呈现模式,进而为会议新闻的网络报道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人民网;两会;会议新闻;网络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64-02
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与采编思维的革新,成熟的网络媒体开始在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中出彩出奇。作为政府决策与人民意见集散地的会议新闻,也得利于此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改进。
会议新闻,简单地讲,就是报道会议的新闻。它担负着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职能,能够为媒体提供丰富的新闻线索和消息来源,因而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领域。然而,会议新闻往往会受限于会议本身的特点如公文通报、议程固定等因素,而走向语言僵硬、形式刻板、语气强势等不招受众喜爱的境地。这是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手机媒体都要正视与克服的问题。
笔者认为,人民网进行的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是会议新闻报道的成功范例。对其报道特色进行研究,可以推进网络媒体有关会议新闻的报道改革工作,为其更好地履行新闻媒体提供信息的职能提供借鉴。
一、会议新闻在网络媒体上的呈现现状
在以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传播使命的中国传统媒介组织中,时政新闻尤其是会议新闻的地位是根基中的根基[1]。网络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还在改变着新闻表达的方式。
1.笔者认为,会议新闻在网络媒体上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纯文字表达,以超链接来拓展纵深度。文字类稿件是会议新闻严谨严肃特性的集中体现。网络媒体上的此类新闻篇章与报纸会议新闻的表达一样,但较之后者而言,多了随处可添加的超链接阅读体验。这种做法的有利之处在于拓展了单篇会议新闻稿件的幅射范围,受众只需用鼠标轻击附有超链接的地方,即可阅读到同类或与此相关的其他内容,阅读维度和深度皆可得到扩展。
(2)音视频表达,以同期声来再现现场感。音视频稿件可以以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段再现会议新闻的现场感,因此,在网络媒体上也得到颇多运用。音视频类的会议作品多由网站自己的编辑人员摄录、剪辑而成,但也存在网站将赋予其转载权的电视台、电台的会议新闻音视频作品放置于固定板块以构成其网站自有内容的情况。
(3)专题化表达,以集纳式来组合媒体观。专题形式呈现的会议新闻多是以重大事件的发布或重大会议的召开为契机的。网络媒体将会议新闻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全方位、追踪式的报道,可以形成具有强力冲击波的舆论态势,以此来营造出最有利于该会议内容的传播环境,同时,也彰显出一家网络媒体的综合实力和新闻创新成果,集纳式地组合、显现其媒体观念和媒介定位。
2.然而,网络媒体在进行会议新闻的传播时也呈现出以下缺陷。
(1)原创稿件少,公文式表达多,体现不了网媒记者的深度。会议新闻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政策变动的信息通道,也是体现群众民主参政议政的发表意见的平台[2]。然而,一些网络媒体的记者在进行会议新闻的报道时,会因不曾采访、未曾到场、懒于创作或惰于创新而出现一字不落使用相关部门发布通稿的情况,致使以公文口气表达的新闻稿件充盈于版面之上。原创稿件少的另一个表现是网媒记者编辑止于对会议本身的报道而缺少深度挖掘,例如缺乏对会议本身或涉及内容的评论稿件,例如不能追踪会议涉及的其他有价值信息、线索等。
(2)专题表达缺乏多维观察,伴有拼凑感与窥伺感。一个好的专题往往包含不同的语言表达元素,文字、声音、视频、漫画、图表等都是其有效生动性的组成手段。网络上的会议新闻专题存在一种为集纳而堆砌的现象,这致使专题本身的冗余信息多于有效信息本身,拼凑感明显。另外,图片记者编辑为追求细节而进行的人物形象特写,一方面可以丰富会议新闻专题的人文情怀,但另一方面也会给受众以本末倒置的印象,因为会议新闻的中心在会议,而非参会人物的着装、表情、交谈等。
二、人民网有关2016年全国两会的报道特色
1.专题的栏目设置:综合多样
人民网所做的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专题,分为人大专题和政协专题两部分。二者设计了同样的模板,差异性不大。包含的板块有图解、特刊、高清图、电视、互动、访谈、记者会、读报告等。特刊下设人民日报特刊、热点话题、代表委员说、省份扫描;互动下设问总理、献一策、微愿景、V问策、V评、书记省长捎句话;访谈里包含了高谈客论、两会E客厅、加油十三五、代表委员大家谈;视听下设动画解读十三五、超级专车、部长来了等。笔者认为,人民网此次的专题设置贴合了网民年轻化的特点,注重借助音视频文字营造现场感和直播感,强调满足受众建言献策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要求,分类清晰,内容涵盖全面,专题特色鲜明,体现了中央级重点新闻网站的强大策划实力。
2.文章的语言风格:亦庄亦谐
会议新闻免不了出现“指示”“布署”“强调”等套路字句,但通篇或篇篇如此的话就会造成传播效果的大打折扣了。人民网2016两会专题运用了文、图、声、画多元素,涵盖消息、评论、深度解读等,在语言使用上也体现出采编人员庄谐有度的驾驭能力,传播过程中不会造成压抑、宣教的压迫感,受众置身其中会有种自主选择、创作其中的享受感。如栏目中“已有2413478人的愿望在许愿树上发芽”的话语表达温馨暖人,感召正在阅读的受众参与两会建言;单篇动画解读的视频作品中,虚拟主持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的开场白之后,画面中“我也不想拖后腿”“我想吃蛋糕”等对发展理念的平民化思维解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政治术语。
3.界面的形象表达:活泼新颖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严肃、民主等标签,是受众的一般印象。然而,网络媒体要营造好的传播效果就得将会议本身的特性与受众预知的诉求进行结合。人民网2016两会专题的界面形象表达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例如图解新闻中的卡通漫画形象、箭头标识、抽象指示符号等传递了活泼直观的表达风格;《2016两会微愿景》模块下的绿色小树上飘荡着鼠标一点击即可移动的写有网友心愿的树叶,设计新颖别致;《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的板块以一张中国地图为互动基底,鼠标点击分省小模块就会出现留言对话框,运用的色彩近似古时的张榜告示,古朴基调接近信息传递的场景。笔者认为,该专题各板块都用尽心思去放大细节以服务于整体的表达效果,色彩运用、板块放置、元素组合等,都活动清新、新颖特色。
三、网络媒体如何更好地呈现会议新闻
人民网有关2016年两会报道的专题具有其长处可资借鉴。笔者认为,网络媒体要想做好会议新闻的传播,就必须从策划思维、语言运用、元素结合等方面进行改进,具体建议有如下几点。
1.集中考量,积极策划专题。对于重大会议新闻的报道而言,专题策划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可以体现出网络编辑人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从而为传播效果保驾护航。会议新闻的内容多为政策、方针、布署、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呈现好的传播效果,网络媒体对此的策划需做到以下几点:(1)文、图、声、画的分配比率适中;(2)注重互动元素的设计;(3)板块设计要集中合理,忌堆砌。对于单篇会议新闻的呈现,网站的记者编辑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做好采访提纲的策划,不做被动记录、被动宣传的扩声筒。
2.图文并茂,声画结合。无论对于单篇的会议新闻稿件而言,还是对于专题策划下的整体界面而言,图文并茂、声画结合都是网络媒体吸引受众深度接触的元素综合利用办法。此外,超链接语言的运用也是网媒拓宽报道广度、加深报道力度的手段,编辑要悉心筛选链接跳转的内容,确保准确度、契合度。网络媒体在进行会议稿件的处理时,要积极运用HTML5等手段进行新的作品形式的打造,即锦上添花,选择有创意的呈现方式[3];同时注重网民跟帖、留言、转载按钮的设置,保障会议新闻的传播和反馈渠道都畅通有效。
3.表达亲民,形象新颖。会议新闻不是公文写作。为达到好的宣传效果,记者编辑需要在表达手段上狠下功夫,多出原创稿,做好会议稿。网媒唯有做到语言上的亲民平和、手段表述上的新颖别致,才能吸引一众网友的眼光,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此处所言的亲民、新颖,不仅要践行于行文表达上,更要体现在栏目设置、模块组合上。例如人民网将文字、图画、声音、视频相结合而做的图解新闻,就一改会议新闻专有名词多、抽象难理解的刻板印象,将发展理念、两岸关系、慈善法草案等诠释得清楚明白。
4.细节切入,多维挖掘。每一个会议都有一个或几个中心内容,记者在进行报道时要从中心内容入手。同时,会议上传达出的其他信息也是文章做大、做深的源头,记者要进行多维挖掘,亦即所谓的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从这方面来讲,记者要准备好会场内外的采访,做好细节信息的采写,例如与会人员的提议想法、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等。同时要善于采写、拍摄细节性的流动瞬间,丰富会议新闻的人文气息和鲜活瞬间,尽力为受众提供未临现场但身在其中的参与感,促进会议精神的更好传播。
综上而言,网络媒体要更好地进行会议新闻的报道,就必须加强自身专题策划的能力,对会议背后的信息进行多维度、深力度的挖掘,进而运用丰富的信息表达手段加以集中体现。唯有如此,网媒才能及时、有效地向受众传递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等信息,积极地引导社会舆论,承担好媒体的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 赵子忠,崔卓宇.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9).
[2] 百科.会议新闻[EB/OL].http://baike.so.com/doc/4290396-4493858.html.
[3] 孟建,左玥.改进会议报道:我国新闻改革亟需突破的一大屏颈——兼论中西方会议新闻报道理念与实务的不同[J].新闻传播,2009(12).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