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295家中国企业的实证检验
2016-12-19邓莘
邓莘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295家中国企业的实证检验
邓莘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文章以2006—2010年中国12个城市295家企业的1 268个企业观察值为样本,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通过逐步分层回归,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企业R&D投资为内部因素,以市场成本压力、失当行政行为为外部因素构建实证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R&D投资可以显著减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市场成本压力与失当行政行为显著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可能性;(2)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水平上,港澳台企业较国有企业明显,外资企业低于国有企业;(3)相比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在制造业中表现更明显。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失当行政行为;R&D;成本压力
一、引言
本文通过检验CSI形成因素的两个相关问题来增强学术界在此领域研究的探讨:(1)在何种情境下企业会采取CSI行为;(2)在何种情况下企业倾向于避免CSI行为。从直觉和经验出发,造成CSI行为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特性和外部因素,即不同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导致了不同的CSI表现。如企业具有战略责任意识或在R&D方面进行投资,那么CSI行为会减少;而当市场条件不友好、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失当较为突出时,CSI行为会增加。
二、理论发展和假设
CSR的研究汗牛充栋,从粗略的探索到深入的案例研究,成果涵盖了各种类型企业、多种行业和国家背景。虽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种研究关注企业的内部特性,另一种研究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持第一种观点的企业认为内部因素对解释企业的CSI行为是重要的。外部观点则强调消费者、替代商品、政府干预和其他外部因素对企业CSI行为的影响。两种研究视角都被实证在某种情况下具有影响作用。但是,以往学者的研究没有综合考虑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作用,而是进行独立研究。
本研究结合CSI的内部特性与外部因素。关注此两个企业级因素:企业的战略性CSR水平以及企业R&D水平。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Newman et al.(2015)在中国政府对私有企业监管的研究方面证实了本地政府的失当行政行为与企业CSI行为呈正相关。Gonin et al.(2012)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研究证实了市场成本压力与CSI行为有正相关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市场成本压力和失当行政行为作为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下面根据每个影响因素发展假设。
(一)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CSI
Porter&Kramer(2006)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价值链再造和竞争环境培育两个方面。前者指为解决社会问题,企业进行价值链改造,如丰田公司通过改造混合动力汽车缓解了尾气排放问题。后者指通过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行业环境,建立起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如美国社区学院在IT教育中存在问题,微软与该学院组成战略联盟,在解决了该学院问题的同时为微软进行了营销和人才培育。
SCSR将社会贡献作为决策制定的原因而非结果,CSI行为的减少及社会福利增进是SCSR的长期外部性结果(王水嫩等,2011)。Husted&Allen(2007)认为SCSR即将社会问题纳入战略范畴,并从社会问题中寻找市场机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创造企业价值。而这两方面都实现了CSI行为的规避以及企业经济利益的长期增长。SCSR使得企业、消费者、社会三者共赢(虽然企业的利益在短期内可能表现不明显),因此是SCSR动态平衡及可持续的(胡刚,2007)。综上所述,企业施行SCSR可以减少CSI行为。从上述分析中总结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实施SCSR水平与企业采取CSI行为负相关。
(二)R&D与CSI
R&D的目的是过程和产品创新,部分R&D以CSR为基础的研究证明企业通过研发附带CSR理念的产品来保持CSR。企业也可以利用包含CSR的程序创新方式来降低利用资源的有害程度(Erhemjamts et al.,2013)。R&D促进了企业产品在环境健康和消费者满意度方面的进步。
R&D的另一个益处是可以使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差异化需求。如改进了生产程序,使程序产生的工业废料可以循环利用,而这正是本地社会所积极倡导的。或者企业致力于发明一种新的更自然的产品,而企业的这种行为向本地社会发出了一种信号,即企业是关注SCR问题并采取行动的。
假设2:企业在R&D上投资的水平与企业的CSI行为负相关。
(三)成本压力与CSI
外部环境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企业在面对不可控的成本压力时有可能采取CSI行为来应对(姜丽群,2014)。当投入成本增加时,虽然企业可以提升价格来保持盈利率,但是这样不能留住已有客户并吸引新客户。这种情况在新兴市场中特别显著,因为新兴市场的经济成熟度不高而且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限(Graafland&Zhang,2014)。在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具有基本功能的价格低廉的产品,而不是具有一定特性而价格更高的产品。
假设3:成本压力水平与企业CSI行为正相关。
(四)失当行政行为与CSI
失当行政行为在企业CSR监管上表现在两个方面,管理过度与管理缺失。中国CSR在管理实践中应该遵循层次性与阶段性(胡刚,2009)。产权形式多样化造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权利、地位和实力的差别,因此在监管程度的确定上存在权利寻租的空间;同时区别于发达国家企业发展阶段的我国企业,也对泊来的CSR监管方式表现出不适应,因此在监管方式的改进上行政行为存在失当的可能。
此外,在存在寻租行为以及法律不健全的市场中,部分企业会认为CSI不会受到批判和惩罚,因此表现出伪CSR行为(肖红军等,2013)。
假设4:失当行政行为水平与CSI行为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中国调查数据网(CSDN)在2006— 2010年间针对中国12个城市1 268个企业观察值进行的问卷调研。所有回收的问卷都经过了团队中专职监管人员的检查,以确保问卷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按照要求填写。
该调查包含两部分独立的问卷由企业中不同的调查对象完成:第一份问卷由财务主管提供概要信息,包括企业员工数量、所有权、研究发展投入等;第二份问卷由企业的主要管理者提供CSR以及其它方面的信息。由于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由不同的受访者测度,因此采用不同受访人完成2份问卷的方法以防止共同方法偏差的形成。研究将CSR和产品质量问题纳入行业选取的考量因素,样本企业涵盖制造业;电力、油气、供水;贸易、采矿。对于CSI问题的描述从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两份文件中提取。样本中并不是在同一时间节点对所有295个企业进行调研,2006—2010年共得到了1 268个企业数据观察值,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数值,最后得到1 116个企业数据观察值,平均每个企业3.78次数据观察值。
样本中56.27%的企业是年营业额十万至百万人民币的中型企业。年营业额大于1千万和小于1万的企业占50%。75%的企业是私营企业,8.14%的企业是港澳台合资企业,8.81%的企业是外资企业。沿海企业占33.2%、中部企业占29.83%、西部企业占36.95%。
本研究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数据库收集数据对调研数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企业年营业额均值、员工数量、企业成立时间和企业分类方面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没有发现自我报告产生的信息偏差。本研究利用Armstrong &Overton的方法检验无应答偏差(Wu Jie,2014)。该方法比较早期和晚期的受访者,早期受访者指第一次提醒后接受采访的人,晚期受访者指第二次提醒后接受采访的人。每组受访者都与早期受访者进行样本关键特征测量方法偏差的对比,包括地理位置、企业规模、年营业额等。通过运用χ2检验得出早期受访者和晚期受访者做出的回应是基本一致的。对面板数据进行 White检验,检验结果(Breusch-Pagan检验:χ2=17.91,p=0.65)证实了等分散性不存在,即使用跨行业和地区的面板数据是得当的。
(二)变量说明
1.因变量。本研究对各变量的测度问项及调研问卷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团队完成,其中CSI变量的测度由调研对象所提供的多层信息所组成:(1)企业是否发展新技术减少或阻止产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2)企业是否改进程序减少或阻止产品对对社会造成的危害;(3)企业是否精准、清晰、完整的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社会危害。
对CSI测度项运用正交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单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方差解释度为72.16%。三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分别为 0.73、0.85、0.74,均超过了0.7的标准值,所有均是显著的(p≤0.001),说明问项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分析显示可靠性系数为0.731 5,说明因变量CSI具有可信满意度。通过上述信度和效度分析,针对每个企业的CSI复合指标可以形成。
2.自变量。自变量的组成条目如下:(1)SCSR。企业是否将社会问题纳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中;企业是否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制定战略。(2)R&D。考量企业前两年的R&D投入,运用R&D经费支出的对数转化进行评测。(3)成本压力。在前两年中增加原材料的价格或其它成本,是否已经为企业带来很大压力。(4)失当行政行为。包含三个条目,其一你认为当地政府的透明度如何?其二你认为当地政府官员的消费和需求是合理的吗?其三你认为当地政府的行政效率是高的吗?
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效度,结果显示单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方差解释度为73.81%。三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75、0.78、0.81,均超过了 0.7的标准值,所有均是显著的(p≤0.001),说明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分析显示可靠性系数为0.758 4,说明因变量自变量具有可信满意度。通过上述信度和效度分析,运用算数平均数的方式形成针对每个企业的自变量指标。
3.控制变量。研究还考虑到其它可能影响企业CSI行为的变量:(1)所有权形式。本文在所有权结构中设置了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本地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四个类目,其中国有企业作为对照组。(2)行业进入壁垒。在中国行业进入壁垒有很大一部分因素由政府掌控,因此在调研过程中考察:你认为本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有行业进入壁垒。(3)企业规模。本研究将企业规模作为另一个控制变量,以企业雇员人数的对数作为衡量标准。(4)区位因素。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作为对照组。(5)行业。最后因为样本中包含不同的行业类别,因此将行业假设变量也纳入分析中。
四、模型设定
本研究运用逐步分层假设方法评估每组中变量的解释能力。构建模型1考察控制变量对CSI行为的影响,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SCSR变量,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R&D变量,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增加成本压力变量,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增加失当行政行为变量;模型6考虑所有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1)因变量:CSI代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2)控制变量:Fo(foreign)代表企业所有权中的外资企业属性;HMT(Hongkong/Macao/Taiwan)代表企业所有权中的港澳台企业属性;Do(Domestic)代表国内私营企业属性;Sc(Scale)代表企业规模;Ba(Barrier)代表行业壁垒;Coa(Coastal)代表沿海地区的企业;Ce(Central)代表中部地区的企业;In(Industry)代表企业所在行业。(3)自变量:St(Strategy)代表SCSR;R&D代表企业研究与发展投入;Co(Cost)代表企业成本压力;Go(Government)代表失当行政行为。
五、实证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各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中:St、R&D与CSI呈负相关,而Co与CSI正相关,Go与CSI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判断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都在临界值之内。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足够引起多重共线性问题。
对于控制变量,模型1是只包含控制变量的CSI粗略模型。如本研究所分析,在有进入壁垒的行业中,企业不太可能做出CSI行为。企业的港澳台所有权性质与CSI行为正相关,说明相比国企而言港澳台企业有很高的可能性做出CSI行为(至少更倾向于做出CSI行为)。中部地区的区位因素与CSI行为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中部地区的企业比西部地区企业更可能做出CSI行为。
对于假设1,本研究认为企业实施SCSR水平与企业采取CSI行为负相关。模型2和6对该假设进行了验证,在两个模型中St的相关系数是负向且显著的(模型2:β=-0.2931,p≤0.001;模型6:β=-0.2479,p≤0.001)。因此假设1被接受。
对于假设2,本文认为企业在R&D上投资的水平与企业的CSI行为负相关。模型3和模型6对该假设进行了验证,在两个模型的R&D的相关系数是负向且显著的(模型3:β=-0.0541,p≤0.001;模型6:β=-0.0439,p≤0.01)。因此假设2被接受。
对于假设3,本研究认为成本压力水平与企业CSI行为正相关。模型4和模型5对该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成本压力与CSI的相关系数是正向且显著的(模型4:β=0.1944,p≤0.05;模型5:β=0.1862,p≤0.05),说明了成本压力会增加企业的CSI行为,假设3被接受。
对于假设4,本研究认为失当行政行为水平与企业CSI行为正相关。模型5和模型6,验证Go与CSI的相关系数为正且显著(模型5:β=0.2172,p≤0.05;模型6:β=0.2285,p≤0.05)。因此假设4被接受。
市场进入壁垒与CSI行为正相关,这与假设预测的内容相符。港澳台企业相比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有可能做出CSI行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港澳台本土地区对企业造成社会危害的容忍程度低、惩罚力度大,使部分涉及CSI行为的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中国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使这些地区成为了CSI的重灾区。而且,港澳台企业较外资企业更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它们更善于建立并利用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来逃脱CSI行为的批评(如富士康企业)。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外资企业(跨国企业)比国有企业做出更少的CSI行为,与本研究假设保持一致。综上所述,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CSI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图1 非递归模型检验
本研究通过以下途径验证研究结论结果的鲁棒性:(1)在同时考虑SCSR和R&D变量的情况下,对CSI行为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研究应用非递归结构方程模型来探测组织因素与CSI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递归模型包含SCSR、R&D、成本压力以及失当行政行为因素与CSI的正向、反向关系。如图1所示,SCSR、R&D与CSI行为成反向关系,但是CSI行为并不能预测SCSR和R&D变量。而且成本压力、失当行政行为与CSI行为正相关,但是CSI行为不能预测企业的成本压力和本地政府的腐败行为。以上结论支持原始假设,即SCSR、R&D与CSI行为负相关,成本压力、失当行政行为与CSI正相关。
除以上变量外,本研究还考察了行业种类对CSI行为的影响。研究将样本分为制造业和服务行业两部分,如表1所示,并根据样本分配规则重新建立模型,按照行业分组后的研究结果仍然与分组前的保持一致。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的多个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采取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增加R&D投资都可以减少CSI行为;而行业成本压力和失当行政行为会增加企业的CSI行为;存在进入壁垒的行业,企业倾向于规避CSI行为;在不同所有权的CSI表现水平上,港澳台企业较国有企业明显,外资企业低于国有企业;相比服务行业,CSI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在制造业中表现更明显。
研究结论具有以下启示:一是本文是率先对企业CSI行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的研究之一。本研究在CSI研究缺乏的基础上,证实了企业CSI行为与SCSR、R&D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二是本文还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市场如何影响企业的CSI行为。研究证实了当成本增加时,企业更可能做出CSI行为。这说明为了适应不利的市场条件,企业可能倾向于利用CSI行为进行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本文揭示的不同所有权企业在CSI表现上的差异以及不同行业CSI行为差异,可以应用CSR阶段性和层次性理论进行解析,有助于政府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
此外,本文结论对于揭示政府在影响企业行为角色上也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失当行政行为会极大增加企业采取CSI行为的可能性。这凸显了政府在规避企业CSI行为中的角色和作用,对于新兴市场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本研究还测试了成本压力与失当行政行为对CSI行为的影响,后续研究或许可以将理论框架进行拓展,研究文化和政府政策直接对CSI行为的影响。例如研究个人主义与CSI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创造有效的工作程序是否可以降低企业CSI行为,长期赢利目的与短期赢利目的不同情况下对CSI行为的影响。
表1 行业分析
[1]Armstrong J.S.Social Irresponsibility 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77,5(3):185-213.
[2]Armstrong J.S.,K.C.Green.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rresponsibility Poli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10):1922-1927.
[3]姜丽群,2014.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13-23.
[4]李伟阳,肖红军,2011.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10):87-97.
[5]王水嫩,胡珊珊,钱小军,2011.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11):57-64.
(责任编辑:C 校对:R)
F270
A
1004-2768(2016)09-0132-04
2016-06-21
邓莘(1973-),女,甘肃兰州人,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