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2016-12-19杨明周
杨明周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中医医院,云南 盈江 679300)
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杨明周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中医医院,云南 盈江 679300)
目的:观察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屈伸受限、提携角测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疗效好且安全。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复位固定;对照治疗观察
肱骨踝上骨折是常见小儿肘关节损伤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1]。本研究用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治疗的新鲜骨折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12岁﹑平均(6.3±3.2)岁,病程1~12h,Gartland分型II型11例﹑III型29例,尺神经损伤4例﹑血管损伤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0.9~13岁﹑平均(6.4±1.4)岁,病程1~13h,Gartland分型II型13例﹑III型27例,尺神经损伤2例,血管损伤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患侧肱骨下段背侧﹑尺骨近端背侧各拧入两枚2.5mm螺纹半针,骨折闭合复位,伸直患侧肘关节并牵引,要求患儿前臂旋后屈曲肘关节,并将拇指置于鹰嘴上,向前推压远折端,同时保持肘关节前前臂旋前位,避免过度屈曲[2]。在C型X线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是否良好,并单臂外固定支架。支架固定后,再次检查骨折端支架固定是否牢固,如果需要则增加连接杆。
观察组:骨折闭合复位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骨折闭合复位治疗基础上给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保持肘关节过度屈曲,并用C型臂电视透视检查复位是否良好,并在C形臂引导下,用两根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克氏针直径1~2mm,并将针尾于皮外弯成钩状,在固定部位给予辅料,提高内固定效果[3]。
两组治疗后均给予抗炎﹑消肿处理,并于3天后鼓励患者行手功能锻炼,14天后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如骨痂明显则鼓励行肘关节锻炼,并于术后3~4周内摄片复查。半年后随访观察效果。
3 疗效标准[4]
根据Flynn标准进行分级。优:活动度丧失﹑提携角丧失均为0°~5°。良:活动度丧失﹑提携角丧失均为6°~10°。可:活动度丧失及提携角丧失均为11°~15°。差:活动度丧失及提携角丧失均超过15°。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肘屈曲受限及提携角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肘屈曲受限及提携角比较 (度,±s)
表2 两组肘屈曲受限及提携角比较 (度,±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1.30±4.24△10.45±6.12组别 肘屈曲受限 提携角观察组对照组2.87±2.12△4.97±3.20
5 讨 论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治疗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疗效较好,但是中重度骨折类型简单采用骨折手法复位后可能再次出现移位。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一种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且安全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和疼痛小等诸多优点,为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理想治疗方法。
[1] 邓晓生,邓敏中,邓炜坚.不同复位固定方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0,23(9):1165-1166.
[2] 刘飞,楼跃,唐凯,等.外侧克氏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2(8):2066-2070.
[3] 杨莉,王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14(8):1246-1247.
[4] 杨经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4,24(9):19-20.
R274.118.341
B
1004-2814(2016)11-1118-02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