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催化剂企业粉尘危害现状调查分析
2016-12-19武姗姗李厚达
孙 迪,武姗姗,李厚达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71)
某石化催化剂企业粉尘危害现状调查分析
孙 迪,武姗姗,李厚达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
目的:了解催化剂企业粉尘粉尘危害现状。方法现场粉尘监测,粉尘防护情况调查。结果外包工接触粉尘多,防护意识差,粉尘检测结果部分上料口与包装口检测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结论催化剂企业粉尘管理总体较好,粉尘合格率较高,但对外包工的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加强。粉尘日常监测有待规范。
催化剂粉尘 职业病危害 粉尘监测
催化剂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料来源多、用量大、种类复杂,且工艺过程自动化、密闭化程度较低,导致无组织排放点较多[1,2]。员工接触过量粉尘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严重的可发展成为尘肺病[3]。为全面了解某石化公司催化剂企业粉尘种类、存在部位,确定员工接触水平,为企业进一步加强粉尘防控治理、控制粉尘危害提供依据,对粉尘危害进行了现状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催化剂生产工艺、催化剂粉尘种类,采用典型抽样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家催化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全面了解某石化公司5家催化剂企业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岗位设置、工作方式等情况基础上,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对企业的接尘岗位、粉尘种类、防尘设施、个人防尘用品、粉尘日常检测等情况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现场粉尘检测结果
抽取某石化集团5家企业13套装置的31个粉尘存在点进行短时间接触浓度的检测,22个接尘岗位的工人进行了8 h加权平均浓度检测,对可能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对6个采样点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均小于10%,所以工作场所空气中容许浓度按照其他粉尘8 mg/m3来判标。粉尘检测结果显示,除一个上料口与包装口检测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外,其他结果均符合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表1仅列出超过标准限值的E公司粉尘测定结果。
表2 粉尘测定结果(部分) mg/m3
2.2 员工接触情况
催化剂各分公司接尘岗主要包括投料岗、包装岗、焙烧岗、干燥岗、碾压岗、挤条岗、磨粉岗等。其中投料、包装、磨粉等岗位多为外包工,其他岗位多为正式工。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正式工多为巡检作业,在粉尘存在场所时间较短,接触粉尘相对较少,而外包工大多是定点、手动作业,作业时间长,接触粉尘多,情况堪忧。
2.3 粉尘日常监测情况调查
虽然各公司都按季度对工作场所粉尘进行了检测,数据显示,各分公司粉尘监测点合格率均大于95%,粉尘超标点主要存在于投料、包装等环节。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部分分公司的粉尘监测点设置不全面。此外个别监测点并非在设备运行、作业人员作业时段采样,且存在未分析高岭土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仅简单地按其他粉尘判标的情况,存在低估粉尘浓度与危害的可能性。同时,检测数据缺少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无法准确评价岗位人员接触有害因素的浓度。
2.4 防尘设施调查
调查发现企业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是加强通风,包括自然通风以及安装通风装置,在粉尘存在较多的区域大多设置了除尘器。但部分除尘设施由于密封不好、设置不合理、罩口过小等原因,除尘效果较差。
2.5 防尘用品调查
各分公司均为员工配备了防尘口罩、防尘面罩、防护镜等防尘用品,并建立了发放台账。但现场调查发现许多外协员工并没有按要求佩戴防尘口罩,许多人员防尘口罩的更换也不及时,部分员工反映并不知道多久更换口罩。
2.6 职业健康查体调查
各分公司每年均委托具有资质的查体单位对生产工人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查体,检查率均为100%,各分公司近两年均未检出粉尘相关职业病及职业禁忌症。
3 讨论
本次调查企业粉尘合格率较高,可能的原因是大型企业更加重视职业卫生管理,操作规程相对完善,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高[4]。但调查还发现各企业均存在外包工,而且多数外包工承担该企业中危害最严重的工作,而往往这些人员的职业卫生观念和防护意识相对较低,企业对外包工的管理也较薄弱,长此以往,外包工的职业健康问题将日益严重,不加以重视将来会成为职业病(尘肺等)高发的岗位[5,6]。粉尘监测是粉尘防治的先导[7],监测结果直接反应了防尘措施的效果。本次调查发现企业粉尘监测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应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完善监测规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粉尘监测,做到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1] 梁大伟,郑礼义.控制重整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粉尘量的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27),27.
[2] 陈国平.连续重整催化剂粉尘的危害与措施[J].齐鲁石油化工,2011,39(4),291-295.
[3] 何凤生,王世俊,任引津,等.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872.
[4] 杜利利,谭利民,王海椒.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 ,28(3):129-132.
[5] 沈福海,肖淑,李佩,等.某市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及管理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6): 459-461.
[6] 吴希祥,孙志杰,王姬.国有煤矿农民工尘肺发病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05, 21(1): 19-20.
[7] 范红敏,崔炜,袁聚祥,等.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5):48-51.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DustHazardinaPetrochemicalCatalystEnterprise
Sun Di, Wu Shanshan, Li Houda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 Shandong, Qingdao 26607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dust and dust hazards in catalyst enterprises.Methods: Dust monitoring and dust protection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Excessive exposure to dust, poor protection awareness, dust test results part of the feeding port and the mouth of the mouth of the short-term exposure to the test concentration exceeds the national standard limit.Conclusion: The dust management of the catalyst enterprise is generally good, the qualified rate of dust is high, but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of the outsourcing enterprise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daily monitoring of dust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as well.
catalyst dust; occupational hazard; dust monitorning
2016-05-24
孙迪,主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职业卫生专业,现在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从事职业卫生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