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比较与实证分析:1995—2014

2016-12-19赖普清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放度外资外贸

赖普清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 310058)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比较与实证分析:1995—2014

赖普清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 310058)

对外开放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地区对外开放度比较和实证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外贸开放度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数据上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为1%左右,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2%和5%左右;西部地区旅游开放度存在比较优势,而且国际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交通条件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度不仅在东中西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区域比较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与全球的互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幅员广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也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经济开放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中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较为滞后。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西部地区需要抓住机遇,迎头追赶,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开放度的提升与发展。

一、对外开放度及其测度

对外开放度反映一国或地区与他国经济社会交往的广度与深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融入国际经济和国际交往的综合指标。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对外开放度通常包括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对外合作开放度、对外交往开放度等子指标,并在子指标基础上通过特定统计方法综合得出。

(一)基于规则的测度与基于结果的测度

在已有文献中,对外开放度的测度有两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测度思路是基于对外开放规则的测度,包括直接度量一国对外开放活动所涉及的贸易体制、进出口政策、关税政策、汇率政策等等方面,对这些对外开放制度和规则进行赋值评分,并经整合得到相关指标或指数。例如,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世界银行外向指数就是基于数量限制、出口刺激的持续性、汇率管制和贸易保护等制度规则来衡量各个国家的经济外向程度。

对外开放度的第二种测度思路是基于对外开放结果的测度,直接度量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国际投资额、对外合作额和对外交往的规模等方面,以此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基于结果的对外开放度测量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比性较强。另外,对于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对外开放度测量,这一方法也具有明显较强的适用性。因为一国对外开放政策和规则在一国内部虽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差异性在长期来看一般较小。

(二)主观赋权法、实际发生法和数理统计法

如何将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对外合作开放度和对外交流开放度等子指标综合成一个总指标——对外开放度,已有文献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主观赋权法、实际发生法和数理统计法(周茂荣等,2009;蔡文浩等,2012)。主观赋权法是指研究者根据某些原则(例如重要性)或经验对不同子指标主观分配某一权重。这一方法因其直观简便得到使用,但其缺点是权重赋值比较随意,缺乏统一标准,研究结论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许多对外开放度的研究并未充分说明其测度方法,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采用主观赋权法。

实际发生法采用各个指标所代表的交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各指标的权重(曲如晓,1997)。这一方法采用的赋值标准似乎是客观的,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然而,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实际发生法将子指标的重要性假设与其交易发生额成正比,其合理性有待商榷。更为重要的是,子指标可能存在量纲上的不一致,以至无法根据其发生额来确定其权重;在这种情形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不得不放弃这类指标,例如对外合作中的劳务输出和国际旅游人数等。

数理统计法通常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采取降维方法,通过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众多的变量,使这些综合变量尽可能多反映原变量信息,且彼此互不相关。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消除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更客观地通过所采用的指标来描述评价主体的表现、排名等,也省去了选择合成方法(林海明、杜子芳,2013)。不过,这类方法基本忽略指标之间内在的相关性,并涉及复杂的计算过程,指标所代表的含义缺乏直观性。

本文将综合主观赋权和实际发生法,对区域指标则取其均值。具体地说,本文采取两个步骤来构建对外开放度的相关指标。第一步,计算各指标当年实际交易额与当年宏观经济指标的比值。第二步,根据经验法则,对各子指标赋以一个权重,计算得到各省份的综合开放度指标。根据相关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对外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对外开放的实际交易额,然后除以各省份GDP或人口等变量,得到相对应的对外开放子指标,最后通过标准化形成综合性的对外开放度指标。

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比较分析

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可从三个维度进行:纵向、横向和地区内部。通过纵向分析,我们可以观察西部各地区近二十年来对外开放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趋势;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观察到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相对动态变化;通过地区内部分析我们可进一步观察到西部各省份之间在对外开放度上的相对变化。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土地面积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约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辽宁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等8个省份。本文使用数据跨度为1995年至2014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和分省数据。

(一)对外贸易开放度

对外贸易开放度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对外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这一比值在国际贸易文献中,通常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但同时也可以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

表1和图1给出了中国1995—2014年对外贸易开放度的地区比较和发展态势。总体来看,地理区位因素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决定了各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第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基本上仅达到东部地区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水平。第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外贸开放度水平基本持平,在2010年之前,中部地区的外贸开放度基本上略高于西部地区,但2011年以来,西部地区开始连续赶超中部地区。第三,联系全球贸易的经济形势,中国对外贸易受国际经济影响明显。1997—1999年期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对外贸易开放度呈回落状态;第二个回落则发生于2008—2009年国际金融风暴期间。第四,中国对外贸易开放受国家战略影响较为明显。中国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开放的战略里程碑,此后中国对外贸易快速扩张,并于2006—2007年达到对外贸易开放度的顶峰。另外,从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态势看,国家新近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助于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的提升,并且已显露端倪。

表2和图2是近20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对外贸易开放度的发展情况。首先,西部地区内部分化较为明显。新疆对外贸易开放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有些接近甚至超过30%;青海、贵州、西藏则基本处于最低水平,不超过10%。其次,与东部地区不同,自2008年以来,虽然西部地区有些省份出现与全国一致的下滑趋势,但同时有多个省份保持了对外贸易开放度的上升态势。

表1 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及其比较

续表1

图1 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及趋势

表2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及其趋势

续表2

续表2

图2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及趋势

表3给出的是2010年和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数据和对外贸易开放度排名。在2010年,新疆(26.6%)对外贸易开放度排名第一,并且是唯一超过百分之二十的省份。排名第二至第六的是广西、甘肃、四川、宁夏、重庆,但即使最高者广西(13.8%)也仅为新疆的一半左右。云南、西藏、陕西、内蒙古、贵州分别不到10%,而青海则不到5%。到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第一,重庆取代新疆从原来的排名第六成为对外贸易开放度排名第一的省市,并突破了30%。第二,西藏排名快速上升,从2010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其外贸开放度提升近1倍。第三,近五年来,西部地区各省份外贸开放度水平也有升有降。外贸开放度水平上升的有重庆、广西、西藏、四川、陕西,其他7个省份则出现了下降,而贵州、青海依然处于最低的外贸开放度。

表3 2010年、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比较与排名

(二)外资开放度

外资开放度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利用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一国的投资环境、市场吸引力和对国际资本的开放水平。当然,对于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也可能反映了该国或地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本文使用中国各省区实际利用外资与各省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其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

表4和图3给出了中国1995—2014年外资开放度的地区比较和发展态势。第一,从总体上来看,近二十年来,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平均为1%左右,远较东部地区(约5%)为低,而中部地区则为2%左右。第二,需要注意的是,1995年至1997年,各地区的外资开放程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数据统计上的问题,因为1997年之前的数据是根据外资注册资本的年变化量推算出来的,而1998年的数据则是直接从各省份统计年鉴中收集整理得到的。所以1995—1997年的高水平外资开放度更可能是源于数据统计上出现的误差。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文中图3仅呈现了1998—2014年的外资开放度比较和变化趋势。第三,在变化趋势上,西部地区近二十年的外资开放度在数据上保持相当地平衡,而中部地区最近几年略有上升,但东部地区从似乎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且2008年之后下滑至5%以下的水平,但2014年则出现了一个突然的上升。这是否是一个趋势转折点,还是一个外部冲击造成的,需要更多的未来数据才能得出结论,但本文倾向于这是一个异常值。第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部地区的外资开放度保持平稳,但由于西部地区近十年来GDP增长速度较快,其实意味着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基本上保持了一个与经济增长速度相等的高速发展,而东部地区的外资利用增长则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表4 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外资开放度及其比较

续表4

图3 1998—2014年东中西地区外资开放度及趋势

表5和图4是近20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外资开放度的比较与发展趋势。首先,西部地区内部比较最有趣的结果是,我们发现外资开放度与外贸开放度似乎存在某种程度的替代性。例如新疆的外贸开放度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但其外资开放度却十几年来保持西部最低的水准;而青海省则相反,其外贸开放度在西部地区是最低的省份之一,但其外资开放度却有7年时间(2001—2007年)处于西部的最高水平;还有广西的外贸开放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外资开放度却从西部地区最高水平一路下滑。其次,西部地区外资利用和外资开放度的内部差异是相当大的,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差距可在10倍以上,且大部分省区低于1%。

表5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及其趋势

续表5

图4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及趋势

表6给出的是2010年和2014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和外资开放度排名。首先,在2010年,重庆(2.6%)、四川(2.37%)外资开放度排名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排名第三至第六的是内蒙古、云南、陕西、青海,其外资开放度均超过1%;排名第七至第十二的是广西、贵州、宁夏、西藏、甘肃,外资开放度均不到1%。其次,2014年,外资开放度排名第一、第二的是四川和重庆,其开放程度较2010年有所下降。陕西、贵州排名上升最快,分别从第五、八位上升到第三、四位。排名下滑明显的是内蒙古、云南,排名不变的则有广西、宁夏。

表6 2010年、2014年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比较与排名

(三)对外交流开放度

对外交流开放度衡量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进行人文社会交流的程度和水平。本文利用中国各地区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对外交流开放度的代理指标。在本质上,对外交流是双向的,应当包括我国居民向外的国际旅游,也包括双向的国际教育交流和民间外交等方面。然而,一方面由于数据获得的困难,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进行地区比较,因此选择一个主要指标来衡量相对发展状况造成的偏误是相对较小的。

表7和图6给出了中国1995—2014年对外交流开放度的地区比较和发展态势。第一,最引人注意的是,在二十年间,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都高于中部地区,且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和对外合作开放度更小。第二,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呈现L形下降趋势,从2008年以来不再下降,保持平缓发展趋势;东部地区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保持平稳发展。第三,由于对外交流开放度是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得到的比重,这意味着,东部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持续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最近几年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国际旅游则与经济增长获得同步发展。第四,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领先于中部地区,也表明西部地区国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对国际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表7 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及其比较

续表7

图5 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及变化趋势

表8和图6显示了近20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对外交流开放度的比较与发展趋势。首先,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的内部差距较大。西藏虽然在对外开放度的其他领域较为落后,但其国际旅游开放度却大部分时间处于西部地区的前列。其次,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区的对外交流开放发展平稳,其中波动最大的西藏,而排名靠后的青海和宁夏则几乎是一条水平线。最后,云南、陕西、广西对外国际旅游的发展较为平稳,在西部地区保持领先地位。

表8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及其比较

续表8

续表8

图6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及趋势

表9给出2010年和2014年西部地区国际旅游收入数据和对外交流开放度排名。首先,在2010年,西藏(1.38%)、云南(1.24%)对外交流开放度排名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排名第三至第五的是陕西、重庆、广西,其外资开放度超过0.5%;排名第六至第十的是内蒙古、新疆、贵州、四川、青海,对外交流开放度在0.1%以上,而排名第十一、十二的甘肃和宁夏仅为0.02%。其次,2014年,云南省对外交流开放度超过西藏,排名第一;广西排名从第五上升为第三;其他省份排名变化较小或保持不变。

表9 2010年、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比较与排名

(四)对外开放度总指标

在计算对外开放度总指标时,根据重要性程度,本文对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和对外交流开放度赋以4∶4∶2的权重,以加权平均值作为各省份对外开放度的衡量指标。

表10和图8给出了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对外开放度总指标的比较和变化趋势。第一,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二十年的平均水平约为0.3左右,为中西部对外开放水平的5~6倍。第二,西部地区的总体对外开放水平与中部地区基本持平,二十年平均水平大约为0.05左右。第三,东部地区的总体对外开放水平受国际经济周期影响十分明显,但中西部地区受国际经济周期影响较小,从而保持十分平稳的长期发展趋势。

表10 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对外开放度及其比较

续表10

图7 1995—2014年东中西地区对外开放度及变化趋势

表11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及其比较

续表11

图8 1995—2014年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及趋势

表11和图8给出了近20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对外开放度的比较与发展趋势。首先,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开放度的内部差距较大。新疆由于对外贸易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西部地区的领先位置,其对外开放度平均超过0.1的水平;而排名较为靠后的则是宁夏和青海,在绝大多数年份中其对外开放度低于0.05的水平。其次,在最近几年,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似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分化现象。最近5年,贵州、宁夏、青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四川、广西、陕西呈现缓慢上升,而重庆对外开放度则持续较快上升,并于2013年超越新疆,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领头羊。

三、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上节中,我们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我国其他地区对外开放度加以比较,揭示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发展趋势。接下来,我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国各地区之间对外开放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

(一)对外开放度的影响因素

在理论上,影响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度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状况、人力资本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经济政策等因素。

1.经济发展。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和当今国际经济的情况,可以初步得到一个直观的观察结果,即经济落后的国家,其经济对外开放度也较为落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对外开放度也较高。如果再观察对外开放度的多个维度,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在外资开放度方面,发达国家的开放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黄繁华,2001)。当然,在外贸开放度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在数据上并不落后,但其进出口商品的产业结构可能不合理,其外贸开放度含金量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开放度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一国内部地区间的对外开放度差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可能其对外开放也可能较低。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中国的地区对外开放度数据来检验这一理论预测是否成立及其重要性程度。

2.区位交通。一国或地区的区位是影响其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世界经济的地理分布表明,区位因素与经济集聚效应相互加强,形成正反馈,致使全球经济活动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尤其是对外经济活动集聚在沿海地区和城市或靠近沿海但有重要河流经过的区域和城市。区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外生给定的。区位条件不利的地区可以通过发展铁路、公路、航空和河运等方式来改善其交通条件。一般来说,交通条件越便利,运输成本越低,该地区越有可能吸引资本、企业、人力资本的集聚,对外经济的开放度也会越高。因此,区位交通条件与一国或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应存在正向的关系。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无论是本地或本国资本的投资,还是国际资本的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资本与人力资本或劳动力的结合可能存在多种组合,这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与工资之间的权衡。也就是说,即使一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但其工资水平较低,从而该国的劳动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则很有可能吸引国内国际资本的流入与投资,从而提高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然而,如果一国工资水平上升较快,虽然其人力资本水平也同时上升却幅度不够大,从而失去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国内或国际资本则可能流出到劳动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降低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中国分省数据来检验人力资本与对外开放度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

4.金融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一方面可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经济发展的原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尚无定论,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开放度之间的关系则似乎并不显著和明确。例如,国际著名金融学家拉詹和津各拉斯(Rajan and Zingales, 2003)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之间只存在微弱的联系。

5.对外经济政策。一国或地区的对外经济政策无疑会影响甚至决定该国或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相当低的;而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活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国内各省份而言,国家出台的外向政策常常并非普惠性的,有些地区可能率先获得国家层面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本地区对外开放的发展。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制订了全面开放战略。然而,各地区对外政策的差异性仍然存在。一类开放经济政策属于优先开放政策,即在条件良好的省市率先实施某些开放政策和措施,实现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和培育国际竞争优势,例如自贸区试点。另一类开放经济政策是属于扶助型政策。例如,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在西部地区省份推进沿边开发开放。显然,各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受政策因素影响,但由于政策因素难以定量,相关数据难以获取,本文很遗憾不能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与模型

由于1995年至1999年的人口分省数据缺失,本文采用2000—2014年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因变量包括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和综合对外开放度,自变量包括人均GDP、铁路里程、公路里程、高等教育人数、地区虚拟变量以及年份虚拟变量。其中人均GDP度量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每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铁路和公路里程度量各省交通状况,高等教育人数度量各省人力资本水平,地区虚拟变量控制地区差异,年份虚拟变量控制时间趋势。

表12 变量统计描述

依据前述理论和可获得的数据,我们构建以下简单OLS回归模型:

yij=β0+β1ln(GDPper)+β2ln(HE)+β3ln(rmiles+hmiles)+region dummies+t+εj

其中yij代表因变量:外贸、外资、旅游以及综合对外开放度,自变量人均GDP按照通行做法,在回归模型中取其对数值。在模型中,我们将每万平方公里铁路和公路里程数相加并取其对数,同时为便于解释,每万人高等教育人数也取其对数,同时加入时间变量控制时间趋势。

(三)模型估计结果与讨论

表15报告了2000—2014年中国内地31省市区对外开放度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第一,外贸开放度与人均GDP、高等教育人数、交通运输状况都在统计上显著相关。其中,人均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外贸开放度将增加0.54%,这在经济上是十分显著,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各地区外贸开放的重要因素。铁路和公路里程对外贸开放度具有正效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外贸开放将增加0.086%。然而,高等教育人数与外贸开放度之间的关系则是负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加一个百分点,外贸开放度反而下降0.26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各地区外贸出口结构倾向于低人力资本密集产品。第二,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是,外资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状况不存在显著相关,却与人力资本水平显著相关。这表明对于国际直接投资来说,区域人力资本的水平是优良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同时,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虽与东部差距显著,但中部地区却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三,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交通运输都对旅游开放度存在正向且显著的影响。第四,综合对外开放度与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显著的,其影响方向与外贸开放度相同,这表明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贸开放度,同时也暗示中国各地区对外开放活动过多地依赖于对外贸易。最后,回归估计结果发现,西部地区综合对外开放度高于中部地区,旅游开放度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都存在优势,只有在外贸开放度方面同时落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这一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并非全面落后于东中部,而是在某些方面存在比较优势。

表13 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对外开放度模型估计结果:2000—2014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对外贸易开放度方面,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数据基本持平,但经过实证分析控制其他因素后,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具有外贸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外贸开放度与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显著负向关系,这表明前一阶段中国外贸结构、特别是出口结构为劳动密集型而非知识密集型。从2008年以来,东部乃至全国外贸开放度已开始步入下降通道,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外贸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第二,在外资开放度方面,西部地区外资开放度平均为1%左右,中部地区为2%左右,东部地区则约为5%,而且西部地区的外资开放度存在相对下滑。

第三,在对外合作开放方面,东部地区对外合作开放度高于西部地区约1倍左右,其相对差距实际上较外贸开放度和外资开放度更小。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对外合作开放度交错发展,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开始有所缩小。

第四,在国际旅游开放度方面,西部地区存在比较优势,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的国际旅游开放正取得平稳持续的进展。实证分析表明,国际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交通条件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第五,需要指出的是,对外开放度不仅在东中西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分析西部地区内部差异的成因以及识别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比较优势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政策建议

第一,挖掘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潜力,适度提升西部地区外贸开放度水平。在当前全球需求低迷、贸易低速增长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经济形势下,东部地区外贸发展形势相当严峻;西部地区目前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存在一定贸易转移潜力,在近五年内可继续鼓励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利用中国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西部地区应积极开拓周边市场。

第二,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外资开放度水平。一方面,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制度和规则建设,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技能,实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高水平匹配。

第三,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提升国际旅游开放度。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国际游客有强的吸引力。西部地区应加强旅游资源开放与保护,大力提高西部旅游的国际化和接待服务水平。

[1] RaghuramRajan, Luigi Zingales, The great reversals: the politic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Volume 69, Issue 1,2003,5-50.

[2] 蔡文浩,于倩,张赟.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64).

[3] 陈辉,牛叔文.西部地区经济开放度评价及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9).

[4] 黄繁华.中国经济开放度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1(1).

[5] 林海明,杜子芳.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J].统计研究,2013(8).

[6] 曲如晓.经济开放度指标新探[J].经济学家,1997(5).

[7] 周茂荣,张子杰.对外开放度测度研究述评[J].国际贸易问题,2009(8).

[责任编辑 谭金蓉]

2016-07-29

赖普清(1973—),男,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劳动经济、西部经济。

F127

A

2095-1124(2016)04-0029-14

猜你喜欢

开放度外资外贸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与社会对外开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服务业开放度视角下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