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日本女人的30年“抗战”

2016-12-19

新传奇 2016年39期
关键词:松冈证言南京大屠杀

一个日本女人的30年“抗战”

在日本国内,松冈环听得最多的一句指责就是“你不是一个日本人!”但她仍旧为了战争的真相与自己国家背向而行。哪怕自己“抗战”近30年,她仍无所畏惧。

松冈环展示南京大屠杀证物

藏在血液里的“战争印记”

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之前,日本女作家、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学者松冈环去了东北。她在大连举办了一场名为“正视历史”的讲座。讲座低调,没有惊动当地媒体。如今的她奉行“行动是金”,加快了搜集日本侵华战争加害方和受害方证人证言的脚步,因为“越来越多的亲历者正在逝去”。

在更早的8月6日,松冈环还在北京出席了她的著作《南京:被撕裂的记忆》中文版权的签约仪式。今年早些时候,该书英文版在加拿大出版发行,引起了西方读者广泛热议。

在日本国内,松冈环听得最多的一句指责就是“你不是一个日本人!”右翼分子污蔑她“收了中国人的钱”。她还曾两天接到100多个谩骂电话,充斥各种难堪词语的邮件塞满了她的邮箱,右翼宣传车还会到工作和集会场所闹事,“我都习以为常了,我把日本右翼的这种愤怒,理解为对我的鼓励!右翼势力是有点惧怕我的,因为我掌握真相。他们只能鼓噪,因为找不到我的短处。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历史检验的重要性。”松冈环说。

松冈环年近70,身材娇小。只有看她的文字,才能意识到她内心的强大。为了真实记录那段残酷的历史,她不惜与自己国家背向而行,这种“抗战”持续了近30年。

1947年,松冈环出生在大阪,是典型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她的家人也有人参战。松冈环父亲曾在1944年末被征召,作为海军派往朝鲜半岛。她曾听父亲回忆,那时他36岁了,因此没有去前线,只是被分配去做一些修理的活儿。

而松冈环的舅舅去了中国,她对战争的最初记忆正是来自于舅舅的一张照片。那时她5岁。照片中的舅舅穿着军服,拿着刺刀,耀武扬威。“第一感觉是很害怕。”松冈环说,后来从大人讳莫如深的谈话中,她隐约感觉到,“似乎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我并不能确定。”

战败后的日本人,心态复杂。一方面,城市满目疮痍,人们充满了富强国家的斗志;一方面,对于那场不光彩的战争,很多老兵选择沉默,家人也视之为耻辱,绝口不提。

在松冈环成长的过程中,对战争最直接的记忆是贫困。“父亲说,他派往朝鲜的时候连军服都没有,一直穿便服。小时候,每个人的家里都非常穷。”但是,日本政府一直没有告诉国人战争的真相。“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战争说法,都是说败给了盟军,从没有提过侵略中国。”她说。

对于战争罪行的遮掩,导致战后成长的一代日本人,无法理解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愤怒。松冈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了。

放弃做“老师”只为寻真相

松冈环结婚后,做了10年的全职主妇。后来,她通过培训,成了大阪一所公立小学的老师。80年代中期,松冈环担任班主任的班里有很多中国孩子。在教授历史课时,她发现教科书中把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轻描淡写一句话:“南京城里死了很多人……”“我觉得有责任搞清楚真相,并且要让孩子们懂得: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1988年,松冈环动身去了南京。

在南京,松冈环见到了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当年,李秀英身怀六甲,遭到日军强奸,还被刺了37刀。当她被拉到南京鼓楼医院救治时,一位牧师在治疗现场拍下的照片,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彼时,李秀英拉着松冈环的手噙泪说:“日军当着我的面杀死了我的祖父母、父母,我永远忘不了。请你一定要把这个真相告诉日本的青年人。”松冈环郑重承诺下来。她说,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得这位幸存者的眼神和泪水,这份承诺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松冈环由此走上一条充满艰辛的路:探索、记录南京大屠杀真相,并传播给日本民众。

她不光在南京调查,还到华东、华北、东北等日军占领区走访,掌握了日军屠杀平民、强奸等暴行的大量证据。在日本,松冈环加入了“铭心会”,会名取自“刻骨铭心”,意为应正视并牢记日本曾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这几年,她通过集会、出版、制作播放纪录片等方式,向日本民众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呼吁日本政府深刻反省。另外,她每年都到南京参加祭奠仪式,慰问幸存者。

南京大屠杀是老兵的“禁忌”

调查南京大屠杀真相,仅仅有受害者的证言是不够的。松冈环决定找当年攻打南京的日军侵华士兵访问,但多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年,曾有近20万日军参加过攻打南京的战役,但战后这些老兵却没人站出来讲述这段历史。”松冈环感到很费解。1997年10月,松冈环联合其他人,在东京、金泽、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6市连续3天开设“南京大屠杀热线”电话征集活动。“我们接到130个电话,13名参加南京大屠杀的老兵寄来了资料,终于打开了寻找当事老兵的突破口。”

“南京大屠杀是禁忌。老兵一听‘想问一下南京的事情’,往往就此闭口,甚至将我赶走。”松冈环后来回忆,她被迫改变策略,假装路过顺便带点小礼物,从战争的苦难聊起,慢慢取得信任。最多一家去过20多次,才让老兵敞开了心扉。就这样,松冈环访问了住在三重、奈良、岐阜、爱知、大阪、京都等地的许多老兵。

“到现在,我们共听取250名原士兵的证言。进攻南京的日军部队中,听取了第三、第九、第十六、第六师团和南京第二碇泊所司令部等部队士兵的讲述。”这些加害者当事人提供了大量证言:在长江南京段沿岸,日军向数千平民扫射,把平民赶进几个仓库烧死,以征用的名义抓走女人强奸……这些日军士兵的证言印证了南京大屠杀不容置疑的史实。

几乎同时,松冈环加快了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调查步伐,最终形成包括300多名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证言。“加害者证言与被害者证言比对,能够相互印证,众多屠杀、强奸、放火等日军的暴行,双方证言时间、场所等核心要素惊人吻合。”松冈环说。

但是,“在我能找到的250个日本兵里,对战争有反省的不超过4人。”松冈环说,其中,已经去世的老兵松村芳治是对那段战争反省最彻底的。

让她难以忘怀的是,松村芳治多年一直坦言自己杀人的罪行,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才吐露,自己也曾在中国强奸过妇女。虽然只是一句话,已经让松村芳治痛苦地再也无法说下去。

菊与刀,是日本人精神内核的两面。松冈环也不例外,一如她表现出来的柔软和坚硬。她妆容精致,声音柔和,说起话来不时伴随着鞠躬的动作。然而,由于个子娇小,她总是站得笔直,眼神直视别人;她从不在公众面前落泪,或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李秀英曾对松冈环坦言:“我到现在看到日本人,都觉得不舒服。”松冈环认为,这可能是许多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真实看法。正因为如此,她格外珍惜受害者对她的信任。她开始学习中文,如今已经能简单交流。

渐渐地,不少战争受害者将松冈环视为“一个日本妹妹”。一些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分,还是会想起她。松冈环印象最深的是,88岁的张秀玉老人在去世前一个月,拉着她的手,再三让她一定要把真相告诉日本人。

近几年,松冈环来中国的次数从一年3次提高到6次,调查结果也愈发厚重。至今,她已经完成了《南京,被割裂的记忆》、《南京的松村伍长》等3部纪录片,出版了6本日、中、英文书籍或图片集。预计明年出版的中文版《南京:被撕裂的记忆》里,收录的证言从英文版的22人扩充到了38人,图片也更为“密集”。

对此,松冈环说:“我所做的事业,不仅仅是为了澄清历史,更是为了罪恶的战争不再发生,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日本,更是为了两国的下一代。”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与松冈环一样,在日本国内一批有良心的正义之士始终在为还原历史真相而努力。

比如日本友人大东仁曾向纪念馆捐赠了超过1000件证物;山内小叶子曾是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秘书长。多年来,她不断对日本右翼参拜靖国神社,否定历史的行为进行强烈的抗议。她说:“日本应该学习德国,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向受害国真诚道歉,而不是在否认历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新华网2016.9.19)

猜你喜欢

松冈证言南京大屠杀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民事诉讼证人证言采信问题探析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漏洞百出的证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漏洞百出的证言
贵是一个招牌
贵是一块招牌
日本高官自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