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权增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的优化路径

2016-12-19吴燕丹王聪颖张韬磊

体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赋权指导员残疾人

吴燕丹,王聪颖,张韬磊



赋权增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的优化路径

吴燕丹1,王聪颖2,张韬磊1

采用文献调研、调查访谈、实证研究等方法,深度审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培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于制度赋权不足、管理赋权脱节和环境赋权薄弱,造成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内在增能与外在增能的匮乏。从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赋权增能的视角提出完善制度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强化专业能力等改善策略,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赋权增能;残疾人体育

1 引言

我国现有超过8 500万的残疾人,保障和改善这个群体的基本民生,让他们安居乐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提出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传递出“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精神[9],体现了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民生活质量和权益保障。但是从官方统计数据及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参与情况不容乐观。据《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中显示,2013年度全国仅有43%的残疾人参与过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13]。第9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上,学者的研究调查揭示了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参与率不足10%这个严峻的形势。如何保障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已成为一个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课题。

自2011年12月首期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在北京举办以来,截至2015年9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共培训审批719名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全国共培训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2.2万余名[8]。但是,从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反馈中发现,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和管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使得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因为自身的权能感不足而限制其发挥作用,削弱了残疾人本该享有的体育权,不利于我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现。本研究以赋权增能为切入点,对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现状和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优化路径和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工作的有序、持续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国残联及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负责各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工作的相关人员;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健身站点服务人员;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和省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以“残疾人体育”、“赋权增能”、“残疾人体育指导员”等关键词进行文献交叉检索,查阅近10年国内、外关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赋权增能等方面的期刊,会议论文和硕、博士论文,重点阅读相关政策法规和著作,结合本研究进行系统归纳梳理,以期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研究现状有比较准确全面的把握。

2.2.2 调查访谈

利用第9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第10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以及第9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的契机,对中国残联负责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残疾人体育研究学者进行深度访谈,就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及管理中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赋权增能进行集体讨论;对中国残联和云南、宁夏、天津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负责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电话访谈,掌握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和省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的举办情况,审视和反思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存在的不足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2.2.3 实证研究

参与并跟踪5期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连续4年主持福建省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设计课程,跟踪学员学习效果,并多次深入福建省9地市残疾人健身站点考察,了解残疾人对指导员的满意度,初步建立福建省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管理、继续教育与交流平台,实时了解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求和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在制度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2.2.4 逻辑分析

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合分析,从赋权增能视角审视当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继而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反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管理的优化策略。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赋权增能理念在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中的解读

“赋权增能”(Empowerment),一般是指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身状况的目的的过程。追本溯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赋权增能”理念就被广泛应用于多类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力保障当中。其中,以美国学者所罗门(Solomom)的社会工作增权理论最具代表性[7]。其主要观点是对于缺乏社会资源的困难群体,国家应依托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个充满能量的社会场域帮助他们参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赋权增能的理念进入教育管理领域。我国学者提出的教师赋权增能内涵的4个方面对于本研究中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分别是:1)教师自我发展;2)教师专业发展;3)教师角色调整;4)决定和投入[1]。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是指通过残疾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后,具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健身指导、开展相关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吸引、组织、指导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活动,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体育健身咨询、健身指导和活动组织的志愿服务人员[16]。残疾人体育参与的赋权增能是指残疾人自身的“赋权”和“增能”,通过对残疾人主动增权,培育和激发他们的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而另一个很重要却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维度,是指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赋权增能。本研究认为,要使残疾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作为直接服务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赋权增能意义非常重大。本文重点探讨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赋权增能,其中,赋权是自上而下的,更注重的是结果公平,应包含制度赋权、管理赋权和环境赋权。制度赋权是指管理层在制定残疾人体育相关政策时,应明确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责权;管理赋权是指应推动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管理制度改革,使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拥有自治和管理的权利;环境赋权指公共资源应尽可能下沉,让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可以接触、运用和监督到公共资源。增能是自下而上的,更注重的是机会公平,应包含培训期增能(亦称内在增能)和培训后增能(亦称外在增能)。内在增能是指培训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应该在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能力培养等方面更贴近实际需求,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外在增能是指在实践过程中应提供给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更多的资源、线上线下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由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开展工作时日尚浅,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管理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权能感不足成为当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普遍状态。如何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赋权增能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如何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更好指导残疾人体育活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命题。

图1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赋权增能结构图Figure 1. Structural Presentation of the Empowerment for Fitness Instructors for PWD

3.2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3.2.1 政策层面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赋权”规定有待细化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中国残疾人事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达到3万人”(2011年2月28日)[17];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中指出:“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培训体系”(2012年2月)[18];刚刚出台的中国残联办公厅《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办法(暂行)》中明确规定,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建设需要满足的服务标准之一是 “拥有1名管理人员和1名以上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016年3月10日)[19]。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为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这些相关政策法规更侧重在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量化要求,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与管理方面应如何“赋权”、“增能”, 如何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却没有定性要求。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赋权采取的是自上而下逐步赋权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设计层面非常依赖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在操作层面又离不开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各责任主体参与相关政策制定的渠道较为有限。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机制应与目标群体基本需求的紧密对接[2]。要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有必要在各级相关文件中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责权尽量明确并有所侧重。

表1 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班举办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情况一览表Table 1 Number of Instructors in Some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Lectures,and Textbooks/ handouts during Each Session’s Training

3.2.2 培训体系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增能”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在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方面,建立了国家和地方两级培训体系,其中地方还包括省级和地市级。从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培训做法和效果上看,国家级培训和地方培训在培训大纲、课程设计、内容选择等方面基本呈现趋同性,看不出国家培训是否更胜一筹,地方培训是否更贴近实际需求。

2012年,中国残联体育部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教材》(试用本),是目前我国在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领域出版的唯一1本指导性教材。与美国出版的ACSM/NCPAD 健身指导员培训教材相比[25],该教材过于注重对基础性专业知识的阐述,且使用过多拗口的专业术语,残疾人相关法律、残疾基本知识的介绍偏少,特别是针对个别化运动处方制定、风险管理与安全考量等重要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对于服务各类残疾人的特殊技巧指导也未做介绍。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对使用者知识储备评估不足以及培养目标定位有失偏颇。此外,调研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安排培训课程时,普遍没有针对本地残疾人实际需求和地域特点做课程设计,由于时间限制,课时安排比较密集且多偏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比重非常少。在为数不多的实践课程中,轮椅健身操成为各地普遍开展的课程之一。在对指导员后续服务跟踪反馈方面,培训体系没有承担应尽之责,无法了解培训效果是否贴近基层需求,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也比较有限。培训课程设计在如何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增能”方面考虑不足,以致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得心应手。

3.2.3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经过4年多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的雏形。但在对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话访谈中得知,基层尚未建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工作平台,无法实时了解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服务情况及工作需求,也没有建立各层级的绩效评估和问责机制。由于政策尚未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性质、待遇、权利、义务做明确规定,使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导致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隐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12]。从宏观上看,许多基层残联没有把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工作纳入当地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整体进行考虑,没有把培训工作和残疾人体育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协调起来。因此,对于培训班的设计、课程的选择、学员的输送、学员今后的工作开展等缺乏全面而精准的定位和考量。坦率地说,目前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与管理尚未形成高效有序的运作体系,公共资源递送与残疾人需求传输体系不够完善。而且,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认证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证制度尚未接轨,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3.3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存在问题的反思

通过对国内残疾人体育研究学者的访谈及对部分省、区、市残联的调研、考察,结合福建省4年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深入调研发现,在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矛盾的焦点实际上都指向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赋权”和“增能”的不足。

3.3.1 制度赋权与政策目标存在偏差导致定位模糊

从当前的制度现状和社会现实来看,残疾人体育健身需求在全民健身系统中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制度保障的需求是强烈的。制度是保障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有效管理、权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它具有规制、指引、评价及预测的作用[2]。我国提出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以来,都只在各类文件中零星提到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且口号性、原则性内容过多。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来自社会的各行业,各地残联对其进行短期培训后,他们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大部分地方残联没有出台相应制度对其进行保障和管理,更没有对这些人员进行后期评估、考核和再培训。作为保障的制度与政策目标不够匹配,在具体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效果不佳。对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和重构不能孤立看待,而应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这个背景下思考。中央要求各级残联要以更积极的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把重点任务分解纳入国家“十三五”整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20]。在这样的形势下,出台更实、更具体、更有人文关怀的各项政策措施,是解决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制度赋权不足的应有之道。3.3.2 管理赋权脱节造成专业引领困惑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作为专业服务人员,对于残疾人体育生活的现实有更客观的定位和思考,对残疾人健身服务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的肯定与否反映出他们关注整个事业发展的态度。没有一定的自治和管理权,将影响他们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定位、专业的发展和团队的角色作用定位及相互关系的建立。在大力提倡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现实背景下,残疾人体育服务的购买仍游离于学界和政策制定层面之外,这对于《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中提出的“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无疑是脱节的。基于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需求存在公共性、公益性及多样性等特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运行管理应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最大限度实现管理赋权。但目前尚未从合理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角度论证政府购买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服务的运行机制,包含服务内容、购买方式、标准规范、监管机制、绩效评价等,使得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专业引领方面无法清晰定位。

3.3.3 环境赋权薄弱致使参与动力不足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开展工作需要一个能与之良性互动的环境。从对福建省9地市部分残疾人的调查中发现,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之间缺乏无缝对接的平台和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我们在主观和客观上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开展实际工作提供合适的“土壤”存在很大不足。需要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自身又该如何积极去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深思。环境赋权需要渗透在参与过程中,正如Gita所言,个体对外在的控制能够使自己拥有更多的自我表达方式,强大的自信和自我意识可以使个体战胜外部障碍而获取资源,由此引起一种“权能”向另一种权能的转变[24]。环境赋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挖掘和激发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潜能,并推动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环境成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进行主体性发挥的重要阵地。

3.3.4 内在增能效率不高,专业化程度偏低

国内学者认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需要具备指导残疾人进行锻炼、体育教学、语言沟通和心理疏导、处理突发事件、组织动员、辅具识别与使用、特殊服务礼仪、开发生活体育资源等8项能力,才能满足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开展工作的需要[14]。从目前的培训模式看,普遍存在时间短、实践教学时数少,学员资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要达到8项能力,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发现,各地的实践课课程少且内容多集中在轮椅健身操,究其原因,首先,由于省(市)培训时间不可能拉得过长,需要讲授的理论内容很多,相应的实践课程必然减少;其次,没有根据地域特点和残疾人体育需求设计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统一按照国培模式办班;最后,开发易推广且成本低的体育活动一直是残疾人群众体育的薄弱环节,各地只能选择较为简单的轮椅健身操。有研究表明,能力感高的志愿者更能够高效处理志愿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避免犯错和产生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提升他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最终增加工作满意度(Baard,Deci和Ryan,2004)[23],这就提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管理和培训机构有必要通过系统培训来提高指导员胜任工作的能力。培训教学是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内在增能的重要环节,本该起到增能作用的培训教学却与实际需求脱节,效率不高的内在增能导致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专业化程度偏低,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3.5 外在增能匮乏,人员流失严重

如果说培训教学是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内在增能的重要环节,那么,培训后的继续教育可以说是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外在增能的关键一环。由于短期培训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实际工作又充满着种种挑战和变数,在调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现部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无法胜任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又无处求助,逐渐丧失工作热情而造成人员严重流失。这其中固然有内在增能效率不高的缘故,但外在增能的匮乏是导致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落实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岗前培训,但忽视了对后培训时期的继续教育工作,无法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的持续发展。

4 赋权增能理念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发展路径

4.1 完善制度建设,合理设计制度目标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从事的是帮助残障群体生活更健康、更有质量的工作,理应有完善的制度为其赋权增能。在制度完善过程中,要凸显权威性,力求系统性和稳定性,还需操作性。在这个制度体系中,首先应对制度目标有比较清晰的定位。目前有关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制度设计理念,还是以残联单个部门为主,其他如体育、医疗、教育等部门虽已做出努力,但覆盖面和保障力度尚不尽如人意,没有做到协同发展。这种制度模式,虽与我国当下的体育公共服务特点、发展现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契合,但不利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长远发展。因为这种制度模式运行成本不断增大,导致保障制度碎片化[5]。在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制度设计上,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首先,应与全民健身工程协调发展以保持平衡力;其次,应注重符合国情民情以获得循环力;第三,应加强社会各阶层力量开放发展以谋求支持力;第四,应定位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发展以追求公平力;第五,应致力制度创新发展以提高治理力。本研究认为,当前首要的制度目标是要减少因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权能不足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应将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自身发展、保障他们的权益作为完善制度建设的关键。4.2 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残疾人体育服务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同供给的体系,各级残联应该是残疾人体育服务的综合管理机构,但由于可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在具体业务上还受制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如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与体育局推行的全民健身工程在服务人群和内容上有重叠,特教学校体育工作又是由教育局全盘统筹,由于体制协调不顺,造成服务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部门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事业的渠道仍不通畅,更谈不上残疾人体育了[12]。

资源整合可以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专业化、规范化供给。首先,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残联牵头,多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原则,让相关部门自发参与到残疾人体育服务的事业中来。应协调各种制度资源,进一步赋予或明确各部门掌握的资源,只有让每个部门拥有与众不同的资源,才能形成多部门合作的激励机制,最终形成各部门间自发合作;其次,政府角色应是统筹规划和调控指导,为各部门搭建合作平台。应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的加入,尤其是对于残疾人体育服务这种特定人群供给,体育社会组织具备信息对称、定位准确的优势。探索和完善政府购买残疾人体育服务的具体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健身服务;最后,应缩短资源供给链条,减少蒸发和截留风险。从我国行政管理功能可知,治理链条与公共资源递送链条是重合的[11],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会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在目前的国情下,公共资源递送渠道如何规避风险,是今后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4.3 提倡还权赋能,加大管理决策力度

在赋权增能视角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发挥作用不足的重要原因,较大程度上归结于“无权”、“失权”或“弱权”。这种无权感会令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工作效能感大大降低。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各级残联应该还权于基层,完善社区残疾人健身站点的工作机制和框架,明确工作机制,清晰工作框架,包括制度、职责、保障等方面,应由残疾人健身站点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共同协商制定;其次,应赋予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一定的自治权力。作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的一线人员,他们应该对本辖区残疾人重大体育活动、年度健身计划等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同时,对于残疾人健身服务站点以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知情权和部分决策权,还应该对残疾人健身服务专项经费和社区经费使用有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对于职能部门为残疾人开展的健身服务有评议权和监督权[5];第三,培育和激发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权利意识主要包括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要让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变被动为主动,在面对不公正事件时不袖手旁观,能够积极应对,以主人翁态度为残疾人群体和自己争取权益。

4.4 强化专业能力,根据需求定向培养

从访谈中可知,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有较高认同感,但对于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能力,应如何服务残疾人,从什么渠道去提升能力和获取资源定位不够清晰。目前我国培养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与日益增长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不相匹配,美国和日本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培养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课程设计专业指向非常明确,有专门的协会来认证指导员的资质[25]。日本残疾人体育指导员有等级、类别划分,要求不同,分工更细致。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共分为4类: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种)、残疾人体育教练员、残疾人体育医疗指导员、残疾人体育督导员,4类指导员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培训资格。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规定了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学时,必须进行资格认定和注册,资格认定不是终生制,要保持资质必须满足相关规定,否则不予注册。个别类型指导员专业性强,如残疾人体育医疗指导员必须拥有日本医师国家资格[6]。

根据中国国情,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设计人才培养:第一,实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等级制,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并要求不同的实践时间;各层级之间实行递进制,要取得高级别资格,必须从低级别资格开始。第二,采取多部门联合培训的做法,利用体育部门的行政资源、医疗部门的专业资源、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等,共同参与培训和资格认定。第三,打破资格认定终生制,执行继续教育终生制。第四,成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协会,负责人员的培训、认定、注册、管理、监督等工作。第五,采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资质互认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辅修残疾人体育的相关课程并具备一定的服务资历,才能取得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资格。

4.5 提高管理效率,建设多维服务平台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交互和数据的传递更加便捷,对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管理也应建立多元立体的服务平台。首先,应成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协会,使之成为管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主体,而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则成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协会每年都必须向主管单位汇报工作进展和来年工作计划,接受主管单位的考核和监督。各地市均应配套成立相应的协会。

其次,要明确管理主体的职责并有效运作。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协会负责全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师资选拨、人员培训、资格认定、继续教育、奖励惩罚、管理监督等职责,并对下一级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协会作出业务指导。协会除了得到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业务支持外,还应加强和其他专门协会的联系,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采用资源共享、高效协作的方式,保证协会的有效运作。

第三,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打破现有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地域性、时空性的弊端,即时发布最新相关资讯、分享各地健身服务特色和亮点,推介简单实用的残疾人健身服务设备和器材,并可以设置互动平台,邀请不同领域资深专家、残疾人体育研究学者在线交流,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答疑解惑。开发适用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手机APP软件,开辟微信公众号,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之间开辟新的沟通渠道。福建省试运行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微信公众号与QQ、微信平台就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4.6 倡导尊重与关怀,加大保障宣传力度

判断一个制度的好坏,最重要的基点,是看它能否给予这些个体平等的尊重和关怀[21]。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从事的是关爱他人的公益事业,因此,在出台各项政策性文件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群体应有的保障,不应用模糊的字眼一笔带过,具体应体现在为他们提供可以有效开展工作的制度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保障他们应有的各种权利,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只有这样,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才能实至名归,才能真正将服务残疾人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对待。宣传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扩大社会影响的有力平台,各地都应加大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工作宣传的重视程度,内宣与外宣并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让残疾人和普通人都了解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工作,也让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宣传中感受工作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媒体沟通,在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应该要更好的借助全国助残日、全国特奥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特定节点,组织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开展各种健身活动,通过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扩大宣传,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图2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管理平台示意图Figure 2. The Administrative Platform for Instructors for PWD

5 结语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落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关键之年。我们只有与残疾人共生、共建、共融,才有可能让平等、参与、共享不再是蓝图规划,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真正实现与全社会的同步小康。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赋权增能是我国帮助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表现。要真正发挥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作用,就必须对当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现状有准确的分析,并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明确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途径来建立高效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管理体系。

尽管我国在培养和管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方面还有诸多待完善的地方,所谓万事开头难,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立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不断推进培训与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国家政策发挥作用并真正落到实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一定会成为残疾人改善身心、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桥梁和纽带。

[1]操太圣,卢乃桂.教师赋权增能:内涵、意义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0):78-81.

[2]戴健,张盛,唐炎,等.治理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创新的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2015,35(11):3-12.

[3]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Z].2015-1-20.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通知(国发〔2011〕13号[Z].

[5]贾玉娇.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困境与解决思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96-103.

[6]李波,岩岗研典,朱琳琳,等.中日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培养体制及资格认定比较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4,34(3):101-110.

[7]佩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何雪松,张宇莲,程福财,等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人民日报: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EB/OL].(2015-09-16).http://www.cdpf.org.cn/ywzz/ty_272/201509/t20150916_528083.shtml,2015-09-16.

[9]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全文发布[EB/OL].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0-29/doc-ifxkhcfk7417721.shtml.

[10]唐慧.残疾青少年休闲娱乐状况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4):18-24.

[11]谭祖雪,张江龙.赋权与增能:推进城市社区参与的重要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57-61.

[12]吴燕丹,王聪颖.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学,2015,35(3):3-11.

[1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2013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的通知[EB/OL].(2014-08-12).http://www.cdpf.org.cn/sjzx/jcbg/201408/t20140812_411000.shtml.

[14]王聪颖,吴燕丹.浅析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能力要求及培养途径[J].福建体育科技,2013,32(2):17-19.

[15]杨杰.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2):141-145.

[16]中国残联体育部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38.

[1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中国残疾人事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残联〔2011〕32)[Z].

[1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2.

[19]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印发〈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办法〉的通知(暂行)[EB/OL].(2016-03-10).http://www.cdpf.org.cn/zcwj/zxwj/201603/t20160310_543844.shtml.

[20]中国残联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王勇国务委员重要批示[EB/OL].(2016-02-19).http://www.cdpf.org.cn/yw/201602/t20160219_541612.shtml.

[21]周保松.走进生命的学问[M].北京:三联书店,2012:33-34.

[22]周林刚.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2):93-112.

[23]BAARD P P,DECI E L,RYAN R M.Intrinsic need satisfaction:A motivational basis of performance and weil-being in two work settings1[J].J Appl Soc Psychol,2004,34(10):2045-2068.

[24]GITA SEN.Empowerment as an approach to poverty[Z].Working Paper Series,1997:6-8.

[25]WING CARY.ACSM/NCHPAD resources for the certified inclusive fitness trainer [M].Indianapolis,IN:Am College Sports Med,2012.

Empowerment:The Optimised Modes for Training and Managing Fitness Instructor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y

WU Yan-dan1,WANG Cong-ying2,ZHANG Tao-lei1

Including research methodologies such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empirical study,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insight to the problems that exists in the training and managing of fitness instructors for PWD.This paper also argues that insufficient structural empowerment,administrative empowerment and the weak environment empowerment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underdeveloped interior and exterior empowerment for fitness instructors for PWD.Overall,the study attempts to offer available plans to optimise the empowerment system,intending to improve the sports participants for PWD in general.

fitnessinstructorsforpeoplewithdisability;trainingandmanaging;empowerment;sportsforpeoplewithdisability

2016-02-02;

2016-04-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71);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2016R0036)。

吴燕丹(1966-),女,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残疾人体育、体育志愿服务,E-mail:adan5822@163.com;王聪颖(1979-),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人体育,E-mail:wcyfz2000@163.com;张韬磊(1990-),男,江苏南京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信息化管理,E-mail:479654165@qq.com。

1.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福建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1.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China;2.Fujian Province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Fuzhou 350002,China.

G812.49

A

10.16469/j.css.201605013

猜你喜欢

赋权指导员残疾人
超图结构上合作博弈的赋权Position值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影响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我骄傲
命运的征兆